近年来,随着经济大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绿色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绿色食品价值也在逐步得到认可。油菜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在绿色防控理念指导下,积极倡导使用科学绿色防控技术,加强病菌和虫害的源头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要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只作为辅助的防治策略,科学施行油菜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绿色防治既能控制病虫害危害,保证油菜产量,又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少食品农药残留,产出绿色食品。油菜生产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实现油菜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性
在当前油菜生产种植中,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大幅提高,实现油菜高产、高效、安全、优质、科学化种植成为现代油菜生产目标。在生产实际中,受农药使用技术方面限制,病虫害防治农药利用率只有30%左右,一部分落入地面或挥发到空气中,一部分则被植株茎叶吸收,形成农药残留。要实现绿色防治,可通过科学防治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用量,杜绝不科学使用,使油菜质量与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因此,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意义重大。
1、有效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保障农产品安全是实施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治的目的之一,也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通过减少化学防治使用频次和使用剂量,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方法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策略,降低了油菜农药残留,提升了油菜产品质量。实践证明,通过绿色病虫害防控方法种植油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提高了老百姓食用绿色蔬菜机会。
2、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治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途径。绿色防治作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专业技术,有效替代了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减少了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也提高了生态效益。
二、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病情况及危害特点
1、菌核病
菌核病是油菜田常见病害之一,该病多发生在开花期与结荚期。发病时会对油菜花、茎、叶正常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其中茎部影响最为严重。在发病初期会有褐色水渍样病斑出现在植株茎部,后发展为长条斑,随着病程发展,有白色絮状菌丝形成在病斑表面,同时有黑色菌核出现在茎的内部,发病较重时可使茎秆腐烂折断,最终导致植株枯死。发病原因一般为因低温多雨、田间排水不畅、通风不良、土壤湿度过大,使存在于杂草和土壤里的病菌得到有利于生存的环境,导致病害发生。另外,未实行换茬轮作地块菌核病发病率较高。油菜田菌核病一般发病率在20%-30%,发病油菜田如不及时进行病害防治干预,则会导致减产10%-30%,同时降低籽粒含油量,对油菜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2、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是由寄生霉菌侵染所引起的油菜常发性病害,在整个油菜生育期内均可发病。病菌侵害主要集中在植株叶片,其次在茎部和角果部位。病菌侵害后的叶片在初期会出现黄色斑点,后期斑点会呈现不规则扩大,并有白色霜霉层出现在叶片正面和叶背处,而后霉层逐渐变成褐色,最后叶片逐渐枯死。油菜茎部危害表现为:首先患病部位会出现绿色减褪情况并出现斑点,在后期斑点扩散转变为黄褐色斑块,同时有霉层出现在霉斑表面,而后植株会逐渐枯萎直至死亡。日照不足、低温多雨、土壤高湿等因素是霜霉病的主要病因。另外,播期过晚也会加重油菜霜霉病患病程度。油菜田霜霉病一般发病率在20%左右,籽粒会减产15%-20%,含油量降低5%-10%。
3、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又称作油菜花叶病,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其中包括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油菜花叶病毒。主要危害植株叶、茎、花等部位。在不同种类油菜中表现的患病症状也不尽相同:白菜型油菜患病时表现为,叶脉两侧显示偏黄色,呈现黄绿相间的颜色特征,而后叶片变形、卷曲,叶脉透明特征出现,逐渐褪绿,形成黄绿相间色斑,叶片逐渐皱缩,叶肉变厚并变干、变脆;甘蓝型油菜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小型透明病斑出现在叶片上,而后病斑逐渐扩大,在达到4cm左右时,枯死病斑逐渐在病斑中心位置形成,病程发展到后期,植株花、茎部位受病斑扩散侵染,逐渐枯萎死亡。主要病灾区一般可减产20%-30%,病株单产损失达60%以上,籽粒含油量降低7%左右。油菜病毒病的发生和病害程度与病毒传播介体蚜虫、种植管理方法、气候条件等因素相关,其中田间蚜虫数量是关键因素。
4、蚜虫
蚜虫是油菜常发虫害之一。虫害发生时,大量蚜虫聚集在叶背、菜心、茎枝和花轴上,通过吸取植株汁液生存。当发现油菜植株上有大量蚜虫出现,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以免对油菜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被蚜虫侵害的油菜叶片会出现黄色斑点,而吸食严重叶片则会出现卷曲变形,尤为明显的是对花、茎影响,可导致花、茎生长畸形、停滞,降低花与角果数量,严重可致植株枯死。蚜虫适合在干旱的气候环境中生存,因此,虫害在春秋两季多发,干旱季节为防治蚜虫的重要时期。一般年份油菜有蚜株率可达30%左右,所以,做好防治蚜虫工作,对提高油菜生长质量和产量有重要作用。
5、菜青虫
菜青虫属于1年多代害虫,四季均可进行繁殖,尤其在春季最为旺盛,因此,春季是菜青虫防治的重要时期。菜青虫以油菜叶片为食,当注意到油菜叶出现残缺破损情况时,就可能发生了菜青虫的虫害。幼龄菜青虫啃食油菜叶片上的叶肉,因此会在叶片上留下透明斑点,而高龄幼虫则会直接啃食叶片,特别是对苞心位置的啃食,对植株影响更为严重。同时,嫩茎和幼荚也是菜青虫啃食的对象,被啃食过的植株生长速度变慢,使油菜植株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如果菜青虫数量较多,啃食严重,可导致油菜植株死亡。一般年份菜青虫株率为35%左右,合理防治可有效降低菜青虫的危害程度。
三、油菜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1、农业防治
(1)科学选种
选择品种要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与生产条件,重点选择具有良好抗病、抗虫能力的高产品种。并同时具备生产旺盛、抗逆性强、芥酸与硫苷含量低、营养价值高等特性,综合考量品种特性、生产实际和前后茬衔接等生产作用因素决定选择种植品种。在山东油菜种植中表现较好的品种有花菜2号、济苏油菜1号、黄麻油菜、鲁油42号等,这些品种抗逆性强,产量稳定,综合品质上乘,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2)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24小时,然后放入5%淡盐水浸泡6-8小时取出晾干。通过淡盐水的浸泡,可有效杀死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预防病害发生。药剂拌种也是油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重要的源头性防治措施,相对于后期防治,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与生态成本。可使用噻虫嗪类种衣剂和种子按1 : 100比例、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种子按0.4 : 100比例进行拌种。
(3)合理轮作种植
油菜种植最佳轮作方式是稻茬轮作,这种水旱轮作中,水田自然环境使霜霉病、根肿病等病害的病菌量大量减少,减轻了后茬油菜作物的病害发生程度。另外,也可以与瓜类、豆类等非十字花科类作物轮作,切忌重茬种植油菜。科学轮作可显着提高油菜抗病虫害能力,是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
(4)土壤处理
在油菜播种或移栽前,需对种植地块进行翻耕,深度保证在20-25cm,通过阳光暴晒可灭杀暴露病菌与虫卵;通过翻耕还可改变土壤营养结构,增加土壤松散度,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利于植株健康生长,培育壮苗,增加抵御病虫害能力;应及时深度清理上茬作物秸秆和杂草等杂质,破坏病菌和虫卵的生存环境。针对菌核病常发地块,应结合翻耕与播种,使用盾壳霉菌、木霉菌或枯草芽孢杆菌等处理土壤,破坏土壤中菌核结构,有效降低田间菌核基数;对于根肿病常发地块,土壤处理可使用哈茨木霉菌或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进行病害防治。通过土壤翻耕与生物菌剂处理土壤的方法进行绿色病虫害防治,可有效减少病菌与虫卵基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5)合理施肥
在油菜生产种植中,科学合理施肥有助于油菜健康生长和培育油菜壮苗。因健康壮苗对油菜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不易受到病虫侵害,所以科学施肥对油菜抵抗病虫害具有重要作用。油菜田间施肥应采用绿色有机肥和化肥共同施用的方式进行。在土壤肥力中等地块,每亩可使用尿素45kg、氯化钾15kg,硼肥1.5kg、过磷酸钙35kg,这些肥料可根据植株各生长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有计划调整。一般情况为,施用苗肥和薹肥以尿素为主要肥料;在花期施肥则以硼肥为主;底肥施用则要根据土壤肥力,全面均衡补充营养,使油菜苗期所需营养得到充足供应。第1次追肥应在油菜移栽返青后进行,第2次追肥在第1次追肥后20天左右,每次所用肥料为农家有机肥1500-2000kg/667m2。
(6)科学水分管理
为了促进油菜的正常发育和良好生长,需进行科学的水分管理,针对油菜各生长阶段的需水情况,及时补充水分,以满足油菜生长的水分需求,力争培育壮苗,增强油菜的抗病虫害能力。水分管理应采用“一次少量,多次灌溉”方式,避免一次大量灌水使土壤湿度过大而滋生病菌和招引喜湿害虫。当遇连雨天气,应做好开沟排水工作,确保田间排水通畅,减少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免受因土壤湿度过大而导致病、虫的侵害。
(7)加强田间管理
①清除杂质。在油菜的田间管理工作中,应对田间杂草及黄叶、落叶等杂质及时清除,并做深埋或燃烧处理。破坏害虫及虫卵的寄宿环境,减少虫源,降低虫害基数。
②适时中耕。在油菜生长期内,可进行1-2次中耕。首次中耕为油菜移栽后20-25天进行,间隔30天进行第2次中耕。中耕不仅具有除草作用,还可调节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松散度和通透性,提高根系活力,并可以降低菌核病的发病率。
2、物理防治
(1)黄板诱杀
黄板诱杀是利用一些害虫趋黄色特性,利用黄板消灭害虫。可在油菜田间悬挂黄板20-25块/667m2,悬挂位置高于油菜植株10cm左右,高度可随植株生长适当调整。为了扩大诱杀成果,应随时对黄板进行查看,当害虫布满黄板大部时,及时更换黄板。诱杀害虫包括蚜虫、粉虱、黄曲跳甲、金龟子和蛾类害虫等。
(2)银灰反光膜驱蚜
因为银灰色对蚜虫具有趋避作用,所以在油菜田空行间悬挂银灰色反光地膜可起到很好的驱虫作用。驱虫膜剪成15cm宽,每亩使用5-6kg,田间平均分布,使迁飞蚜虫在反光膜作用下飞离油菜田,以达到防治蚜虫目的。
(3)光诱杀
可利用害虫趋光性特点,设置杀虫灯消灭害虫。杀虫灯可分为电击式、频振式等。以电击式杀虫灯为例,利用灯光诱集成虫飞至灯外,会触及设置的高压直流电网,“光诱电击”消灭害虫。将杀虫灯设置在离地1.5-2m处,设置10-15盏/667m2,对跳甲、蝼蛄等成虫进行诱杀。大量成虫捕杀可有效减少田间产卵量和害虫密度,降低了化学药物使用频次,实现了绿色防治目的。
(4)性诱剂诱杀
针对蝶类与蛾类害虫,可使用性诱剂方法进行诱杀。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类似雌性昆虫分泌的性信息类物质,通过此物质引诱雄性昆虫进入捕虫器,实现大量捕杀害虫目的,可有效减少害虫基数。将捕虫器放置于植株上方10cm 左右,田间放置密度可根据虫害情况进行调整。捕虫器内性诱剂诱芯需每月更换1次,以达到更好的捕虫效果。此种方法防治害虫效果显着,与其他捕虫方式比较,使用方法简便,值得更大范围推广使用。
(5)食物诱杀
就是在害虫喜食的物质中加入适量低毒、低残留毒剂,制成毒饵,对害虫进行诱杀。防治对象为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毒饵调制方法为,敌百虫1kg、麦麸20kg/667m2,将两者混合,以适量清水调匀,制成毒饵,撒落在田间诱杀害虫。
3、生物防治
(1)害虫天敌防治
在油菜田间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运用投放田间害虫天敌方法进行害虫的有效防治。以田间常见害虫菜青虫、蚜虫为例,当菜田发现大量菜青虫,即可投放赤眼蜂进行防治,投放数量10000-15000只/667m2,3天投放1次,共投放2次;蚜虫的天敌是七星瓢虫,可在田间释放七星瓢虫来防治蚜虫,虫害高峰时段,在傍晚时投放200-300头/667m2,投放地点选择在蚜虫集中区域,也可选择每距离10m投放5-10头。
(2)生物药剂防治虫害
①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可用白僵菌防治,在油菜移栽时,用白僵菌1kg/667m2和细土10kg、大豆粉1kg混合搅拌。在移栽同时撒播在油菜穴中,也可使用本品稀释700-800倍灌根。
②小菜蛾。小菜蛾生物防治可选用喷施苏云金杆菌粉剂1000倍液,或者采用喷施0.3%苦参碱1500倍液。都会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③油菜螟。油菜螟的生物防治方法,可用3%苏力菌1500倍液田间喷湿防治。
④蚜虫。蚜虫生物防治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500-4500倍液田间喷施。
(3)生物药剂防治病害
①菌核病。可使用噬菌核酶进行防治。防治方法为,在油菜移栽前使用噬菌核酶150g/667m2,300倍液油菜田表面喷湿,并利用翻耕使药剂连同表土一同翻入5-10cm处土壤中。
②霜霉病。可用辣椒、姜、蒜汁液各300g/667m2,50倍液喷施。
③病毒病。可用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
4、科学使用化学药剂
当绿色防治无法达到病虫害有效防治时,可考虑使用化学方法防治。应以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为选药标准,并尽量与其他防治方法配合使用。例如,防治霜霉病的药剂多抗霉素就是一种高效、低毒无环境污染的安全农药,对霜霉病、白粉病、黑斑病和疫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264327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城西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