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油菜种植产业迅猛发展。然而在油菜种植过程中,部分种植户并未采取科学高效的种植管理方法,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种植成本提高,难以发挥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当前,种植栽培技术本身属于影响油菜产量及质量的关键性因素,需要相关工作者在调控油菜栽培流程的基础上,合理管控油菜品种,配合病虫害防治技术来避免油菜生长能力及其生产成效受损。由此,便需要将各类科学的病虫害防控工作应用到其中,配合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来了解不同病虫害的病症,借助调整油菜种植技术来提升油菜自身的种植收益,协助区域间农业生产向着更为稳定的方向发展。
一、油菜高产种植技术
1、种子选择与处理
提升油菜自身的生长能力与菜籽产油总量,选好油菜品种及种子筛选工作是关键阶段,充分整合安徽省歙县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以及农业生产结构来筛选出与之相适应的种子类型。选择优质种子是获得油菜高产的前提,油菜种子的质量包括发芽率、纯度、无病虫害性等多个方面,工作人员推进种子筛选工作时应当关注种子的来源,选择权威种子公司或科研机构的合格种子以确保其品质和成活率。对油菜种子进行处理工作时,则要对种子进行全方位清洗与消毒,由于油菜籽在收获后可能会带有泥土、杂质或病原微生物等,通过清洗可以有效去除附着表面的杂质保障种子的纯净度。在具体的处理当中,需要将筛选出的种子放置到阳光下晾晒1—2天,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充分杀灭种子表面残留的病原体,之后将0.1kg的食盐掺入1kg清水当中,充分搅拌溶解后将油菜种子倒入其中进行清洗,减少种子表面附着的各类污物并消除部分病原体,增强种子的发芽能力。对油菜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处理,同样可管控种子表面存在的病原体总量,避免有害病菌及害虫幼虫,对油菜幼苗生长造成影响的同时,强化油菜的整体生长发育效果。药物筛选方面,可将浓度为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00—1000倍液应用到拌种处理当中,激活油菜种子萌发能力的同时,预防油菜幼苗感染根腐病。种子的贮存条件也是影响种子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选择种子时应确保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存储。油菜种子应保存在阴凉、干燥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以避免潮湿引发的霉变或种子发芽,并且油菜种子的贮存时间不应过长,过期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将明显下降,最终影响种植田的生产性能。
2、苗床准备工作
油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土壤质量的直接影响。因此,需要种植户重视苗床的各项准备工作,帮助油菜幼苗稳步生长的同时,为后续高产增收打下相应基础。而苗床的选择与设计,对油菜所具备的生长能力会造成直接影响,理想状态下的油菜苗床应具备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性好,确保光照充足的基础上,调整通风条件可提高油菜幼苗的光合作用效率,避免种植区内空气湿度及土壤湿度过高,从而影响油菜种子的萌发生长;苗床自身的排水性能,可直接对幼苗根系生长能力造成影响,若苗床存在排水不畅则会导致油菜幼苗根系腐烂,损伤油菜的生长能力。而土壤的处理与改良是苗床准备中的关键环节,土壤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油菜苗的生长发育,优质的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通透性、适宜的酸碱度以及丰富的有机质含量。种植户在苗床准备工作时,需要对种植区内部土壤进行深翻,充分改良土壤结构的基础上适量增加土壤中的通气性,使之更加适合油菜根系的生长需求。适度深翻还可有效消灭土壤中的部分害虫及病菌体,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种植户在处理苗床土壤时,可在改良土壤结构的基础上添加适量有机肥料与土壤改良剂,增强当前土壤肥力保持能力的同时,为油菜幼苗创造更为稳定的生长环境,以此来逐步提升油菜幼苗的整体生长质量。之后,要根据油菜幼苗的实际种植栽培需求,提前施加基肥,配合清除苗床当中混杂的各类杂物及杂草来避免与幼苗争夺养分。
3、油菜田间管理工作
想要进一步提升油菜产量并改良油菜的生长能力,则需要将田间管理的相关技术应用到其中,帮助油菜在增强自身生长能力的基础上,规避各类生长不达标的情况。在实际推进当中,需要根据土壤肥力及保水能力来调整播种密度,配合间苗与补苗工作,将种植田内油菜生长密度管控在相对合理的状态下。首先,需要及时清除生长不达标的幼苗,配合油菜移栽及补种工作,为后续油菜种植提供工作条件。其次,要严格管控油菜的种植栽培密度,当油菜幼苗长出5片叶子时,要根据田间幼苗萌发程度进行间苗处理,将油菜幼苗生长密度管控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因密度过高所引发的养分争夺问题。施肥管理在田间管理中同样重要,油菜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量较高,科学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升油菜的生长速度,还能提高产量和油脂含量。种植户在进行施肥管理时,需要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油菜所处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尽量做到追肥与基肥之间合理搭配。最后,要及时观察油菜幼苗的生长状态,确保油菜能够进行稳定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及时发现生长不达标的幼苗,配合观察幼苗外观等方式,判断引发幼苗生长问题的因素,以此来调整后续种植管理方案。
4、油菜田除草技术
油菜在生长当中,极易受到杂草生长的速度以及生长密度的影响,进而出现养分吸收不完全、光合作用不到位以及各类病虫害问题。这是由于杂草会与油菜之间争夺养分,使得油菜生长能力受到限制的同时损伤土壤肥力,并且杂草会吸引各类害虫及病菌在油菜田中大量繁殖,最终增加油菜田内部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种植户应重视田间杂草的清理工作,配合人工除草与药剂除草技术为油菜田创造更为优质的生长环境。了解杂草的种类及生长特性是推进高质量除草工作的基础,不同类型的杂草具有不同的特性,生长规律和生长状态之间也各有差异,油菜田中主要以一年生草害和多年生草害为主。在油菜的生长阶段,早春及初夏是杂草生长的高峰期,尤其在油菜播种后的初期阶段杂草竞争尤为严重,若缺乏实质有效的杂草管控工作,则会使得油菜的生长能力受到限制。种植户在正式推进除草工作之前,应当准确识别田间出现的各类杂草,筛选出符合种植田需求的除草方案,从而避免对油菜生长能力造成损伤。现代化的杂草处理技术以综合防治为主,其中包含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化学除草以及生物防治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这些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当前除草工作的整体推进质量,减少单一除草方式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首先,人工除草工作在推进当中,主要用锄头以及铲子等工具,来清除油菜苗周边存在的各类杂草。这类除草方式在推进当中本身存在有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但可以实现种植田内部全方位除草。因此,更为适用于面积较小的油菜种植田。其次,机械除草工作,主要利用机械化运作以及人工操作,来实现有针对性的杂草清理,整体更适用大面积或特定地块的除草操作,有效去除地面杂草但无法充分破坏杂草根系。最后,药剂除草工作在推进当中强调化学药物的筛选与配比工作,根据田间常见杂草类型来选择对应的药剂,按比例兑水后,充分喷洒到油菜种植田当中从而实现高效率除草。由于各类药剂在使用当中均会产生一定的药物残留。因此,要优先选择低毒且低残留的除草药剂,减少除草工作对油菜生长造成的各类负面影响,确保油菜实现高质量地生长。施药前后的气候条件也需注意,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影响除草剂的效果,确保施药时环境条件适宜,以达到最佳的施药效果。此外,在除草过程中要遵循产品说明书中提及的各项重点,避免出现药物误用以及药物剂量配比不到位等问题,并且实际喷施除草药剂的过程中,应选择在无风晴朗的天气进行,以防造成药剂漂移影响周边作物与环境。除外部条件外,立体管理与生态治理是除草技术发展中的新趋势,通过合理设置的种植布局与作物间作,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防护网,抑制杂草的发展。种植户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轮作与间作模式,提高地块的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减少单一作物的单独生长,降低病虫杂草的生长率。现代化的油菜工作强调生态友好型种植模式,将除草工作与土壤管理相互融合,以此来搭建起具备可持续发展性能的油菜生产机制。
5、田间灌溉技术
传统的油菜种植模式往往采用大水漫灌来推进田间灌溉工作,这类方式虽然能有效提升土壤含水量。但是,在漫灌的过程中容易引发油菜植株倒伏的情况,使得大量水资源遭到浪费。由此,便需要种植户将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其中,为油菜生长提供足量水资源的基础上,减少各类水源浪费问题。首先,按照当地气候条件与油菜生长阶段,来调整单次灌溉时间及灌溉水源总量,如果发现油菜种植田内存在土壤含水量过高的情况,则要及时推进排水处理,避免损伤油菜根部从而降低其生长质量。其次,确定灌溉方式后,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在油菜生长旺盛期应适当增加灌溉次数和灌溉量,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而在雨季或潮湿天气,则应适当减少灌溉量,避免土壤过湿导致油菜根系受损。确定单次灌溉量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前区域内土壤保水能力及油菜根系具体分布情况,实现精准灌溉的基础上,避免各类由灌溉所引发的油菜病害问题。最后,完成单次灌溉工作后,可在土壤表面铺设秸秆或者稻草,减少水分蒸发总量的同时延缓地面升温速度,帮助油菜根系更加高效地吸收水分,并破坏杂草的生长环境。
6、油菜收获方法
对油菜进行收获时,需要按照油菜所属品种以及种植地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管控,配合当地油菜种植情况,以及各类农业种植栽培技术从而确定最为适宜的油菜收割模式,充分发挥机械化运作在其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收获阶段通常要求籽粒含水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后续加工和储存的安全。过高的水分会导致油菜籽的霉变和品质下降,而过低的水分则可能使籽粒过于干燥,影响油提取效率。种植户需要合理判断油菜的成熟状态,根据籽粒的颜色、果荚的形态,以及植物整体的生长状况等信号决定最佳的收获时机。使用联合收割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油菜的收割,减少人工成本并提高效率。联合收割机不仅具备收割、脱粒和清选等多种功能,还可以减少因天气变化而影响收获进程的风险。在收获过程中,保护油菜的籽粒质量非常重要。油菜籽在收获时容易受到机械损伤,这可能导致籽粒的断裂和油质的流失。因此,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收割技术,尽量减少油菜籽的机械损伤。在收割前要调整机械设备的刀具高度和速度,确保能够精准地切割并避免对籽粒造成挤压和碰撞,以保持籽粒的完整性。油菜籽的储存条件直接关系到其后续的使用和经济效益。因此,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阴凉且通风良好的状态以减少水分和温度波动引发的质量问题,储存期间还需定期检查油菜籽的状况,以避免油菜籽出现大面积霉变等问题。
二、油菜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技术
1、油菜软腐病
这类疾病在油菜种植当中相对常见,主要对油菜的根茎部位造成损伤,感染这类病害的油菜,会在一段时间内于根茎部位生出大量水渍状病斑,若缺乏针对性疾病防控,则会使得油菜根系全面腐烂。软腐病通常在雨季或灌溉过多的情况下集中爆发,高湿度环境更容易为细菌提供生存条件从而促进病害发展。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油菜的品种、抗逆能力以及整体的管理措施,同样会对软腐病的发生程度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种植户需要根据当地农业种植条件,来调整田间管理方案,优先选择具备较强抗病能力的油菜品种,并调整种植田内灌溉管理方案。此外,发病初期,可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3000—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效果更佳。
2、油菜霜霉病
黄山市歙县夏季降水量相对较多。因此,油菜在生长当中容易出现霜霉病大规模爆发的问题,这类疾病在前期发展当中,主要对油菜的叶片以及花梗部位进行破坏,感染这一病害的油菜会在叶片部位生出大量病斑,损害油菜光合能力的同时降低油菜的生长速度,若缺乏实质有效的疾病管控,会导致油菜叶片枯死,油菜田整体产量呈直线式下滑。对这类病害进行防治时,需采用浓度为6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喷雾,根据油菜种植密度调整药物配比,并均匀喷洒到种植田内,若霜霉病的发病问题相对严重,可使用多菌灵这类药物,每隔7天集中喷洒1次巩固药效。
3、油菜蚜虫
蚜虫属于油菜种植当中的一类常见虫害问题,在干旱环境下集中爆发。蚜虫在生长当中,主要集中在油菜的叶片背面以及根茎区域,通过吸食油菜汁液获取养分。因此,蚜虫数量一旦超过一定阈值,便会损伤油菜的生长能力,使得油菜无法正常开花的同时,损伤籽粒发育能力,最终造成油菜田产能下滑。对这类虫害进行现代化防治工作时,需要在油菜幼苗阶段以及冬季推进针对性防控。油菜种子萌发后最易受蚜虫影响。此时,可在油菜种植田当中喷施低浓度阿维·高氯乳油来破坏蚜虫的生长环境,减少蚜虫幼虫数量,从而为油菜幼苗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空间。推进油菜幼苗移栽方面的工作时,则要对移栽区域进行对应的除虫处理。针对越冬油菜。可喷洒浓度为25%的快杀灵乳油,避免蚜虫幼虫及其虫卵藏匿在油菜叶片中。
综上所述,在对油菜种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时,需要种植户在充分明确油菜生长需求及田间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调整各类种植技术的使用方案,多方位提高田间管理质量,从而满足油菜各个生长阶段管理需求。之后通过调整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方式,来为油菜创造更为优质的生长空间,充分提升油菜的种植效益。
(作者单位:245200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