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鸡病,其临床症状包括鼻腔和窦发炎、打喷嚏、流泪、结膜炎、鼻腔流出黏液等症状。鸡传染性鼻炎会影响鸡的生长和产蛋性能,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对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进展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介绍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方法,并讨论诊治进展。
一、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鼻炎的主要症状包括鼻腔和窦发炎、打喷嚏、流泪、结膜炎、鼻腔流出黏液等。感染初期,病鸡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随后出现产蛋量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的鼻腔和面部会出现肿胀,呼吸困难,产蛋率进一步下降,产蛋率下降的同时,蛋壳质量变差,出现软壳蛋和畸形蛋,鸡群的精神状态普遍较差,部分鸡只出现神经症状,步伐不稳,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此时鸡场的消毒和卫生工作也变得更加困难,因为鸡群活动增加,病鸡排泄物增加,病毒和细菌传播速度加快。在严重感染的鸡群中,死亡率可高达5%以上。通过调查河南省方城县鸡传染性鼻炎的实际症状主要有:1. 病鸡会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咳嗽、流鼻涕等。鼻涕通常为白色或黄色,有时会有血液。2. 病鸡的眼部和鼻部会发炎,导致流泪和眼部分泌物增多。3. 病鸡的产蛋量下降,且产下的蛋可能会带有异味。4. 病鸡的全身症状包括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
二、病理变化
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影响鸡和其他家禽。该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涉及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症状通常从轻微到严重不等。以下是鸡传染性鼻炎的详细病理变化。
1、呼吸系统方面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鼻腔和鼻窦部位。这些区域的黏膜会出现充血、肿胀和水肿,覆盖着一层黏液性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黏液分泌物可能会渐渐变稠,甚至形成坚硬的结痂,阻塞鼻腔和鼻窦。严重情况下,炎症可能蔓延至喉头、气管和肺部。肺部会出现充血、水肿,甚至可能发生实质性病变,如出血、坏死和化脓性病灶。
病毒也可能侵犯气囊系统,导致气囊发炎、充血、渗出和纤维素盘绕。病变严重时,气囊内可能充满渗出液和纤维素块。除了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也是病毒攻击的重要靶器官。在产蛋鸡中,卵巢和输卵管可能发生严重炎症反应。卵泡壁增厚,卵泡变形,卵巢实质组织坏死。输卵管炎症加重,腹腔内常见大量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2、全身性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眼睑和结膜发炎、水肿。消化系统方面,肠道黏膜呈现充血、水肿和糜烂,肠腔内积聚大量黏液和气体。肝脏或许会发生变性、肿胀现象,呈现出土黄色色泽,并伴有散在性坏死灶出现。心外膜、心肌和脑膜等其他组织和器官也可能受到波及,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和损伤。鸡传染性鼻炎的病理变化反映了病毒对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广泛影响。不同时期和不同病例的具体病理表现会有所差异,但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病变是最为典型和常见的。及时诊断和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对于控制该病的传播和减轻经济损失至关重要。
三、预防与治疗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鸡传染性鼻炎的基础。首先需要确保鸡只营养均衡、饲料质量有保证。营养不良会极大地削弱鸡只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在配制饲料时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合理搭配,满足鸡只的生长发育需求。鸡舍的环境条件对鸡只的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鸡只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都会给鸡只带来应激,从而降低它们的抵抗力。定期监测鸡舍内的温湿度,及时调节,保持在舒适范围内。例如,在寒冷季节,可以适当增加鸡舍内的供暖设施;而在炎热季节,则需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鸡舍内的温度。
饮用水的质量对鸡只的健康同样至关重要。由于水是鸡只摄入营养的主要载体,如果水质不佳,不仅会直接影响鸡只的饮食吸收,还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因此,必须定期检查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鸡只饮用的是洁净卫生、新鲜流动的水源。除了营养、温湿度和饮水等基本条件,鸡舍的卫生状况也不容忽视。鸡舍内环境污浊、积聚大量粪便会造成细菌和病毒滋生,极易引发疫情。所以,定期彻底清洁消毒鸡舍内外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注意鸡群密度的控制,防止过度拥挤导致疫病在密集鸡群中迅速传播。发现患病鸡只后,立即将患病鸡只隔离是非常关键的。鸡传染性鼻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未及时隔离患病鸡只,疫情就会在整个鸡群中迅速蔓延。隔离的同时,要彻底消毒原鸡舍,并对所有健康鸡只进行严格观察,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则需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2、做好消毒工作
①鸡只出舍后的消毒
当一批鸡只出栏后,需要对整个鸡舍内外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首先,将鸡粪及污物彻底清理干净,对鸡舍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区域用高压洗地机和消毒液反复冲洗刷洗。常用的消毒液包括0.4%~0.5%的威力灭溶液和2%~3%的氢氧化钠溶液等。需要反复喷洒消毒液至少2次,确保每个角落都被彻底消毒。接下来是熏蒸消毒环节。采用火熏或化学品熏蒸的方式,可以更加彻底地杀灭鸡舍内残留的病毒和细菌。常用的熏蒸剂有甲醛、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在熏蒸过程中,鸡舍要密闭,保持一定的温湿度,熏蒸时间一般为4~8h。经过上述步骤的清洁消毒后,鸡舍需要空置约15d,才能进行新一轮的鸡只投饲。这个空置期间,要保持鸡舍密闭,避免新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再次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以最大限度地清除残留的病原体。
②鸡舍常规消毒
即使在正常的鸡只饲养期间,也需要对鸡舍进行定期消毒。根据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通常需要每周至少消毒1次。采用的消毒剂多为温和型,如漂白粉溶液、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既具有一定杀菌效果,又不会对鸡只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除了对鸡舍环境进行喷雾消毒外,还要注意饲养设备如饲料槽、饮水器等的清洁消毒,这些设备极易滋生细菌。此外,鸡舍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运输工具、人员也要定期消毒,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一些现代化鸡场还配备了自动化的消毒设施,如消毒通道、消毒淋浴等,对进出人员和车辆实施必要的消毒,从而降低了人为疏漏导致的安全隐患。
③注意事项
在消毒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受到消毒剂或病原体的伤害。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消毒剂选择合适的使用浓度和时间,防止过量使用导致残留影响鸡只健康。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也需要严格按照说明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使用过的消毒液要妥善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以免引发环境污染。
总之,科学规范的消毒作业是预防和控制鸡传染性鼻炎等疫病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在正常饲养期间还是发生疫情之后,只有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才能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为鸡群的健康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从而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3、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鸡传染性鼻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于提高免疫效果、减少疫情发生至关重要。一般而言,免疫程序需要根据鸡场的具体情况、鸡只品种和疫苗种类等因素来确定,但也有一些通用的原则和要求。
①雏鸡阶段免疫
在鸡只生命周期中,雏鸡时期是进行免疫接种的关键时机。这一阶段鸡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系统也相对薄弱,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及早接种疫苗,可以帮助雏鸡建立免疫力,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侵袭。对于鸡传染性鼻炎,通常在25~35日龄时进行第1次基础免疫。这个时期,雏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功能,接种疫苗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答。常用的疫苗品种包括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例如,鼻炎油乳剂灭活疫苗,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每只雏鸡接种量为0.3mL。第1次基础免疫后约4~6周,需要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这个时间间隔是为了让雏鸡的抗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第2次免疫时,也可以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每只雏鸡接种剂量为0.5mL。
③产蛋期蛋鸡免疫
对于进入产蛋期的蛋鸡,免疫接种同样至关重要。由于蛋鸡处于高产状态,体力消耗大、应激反应强,免疫力会相对较弱。一旦感染鸡传染性鼻炎等疾病,不仅会影响产蛋性能,还可能危及性命。因此,在蛋鸡进入产蛋期后,需要根据上一次免疫的时间安排加强免疫。通常情况下,至少每半年或每年对蛋鸡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加强免疫的疫苗种类和接种剂量可与产蛋前的免疫基本相同。有些场内疫情较为严重的鸡场,也可以考虑加大免疫力度,如在产蛋高峰期每3~4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当然,过于频繁的免疫也可能给蛋鸡带来额外的应激负担,因此剂量和时间安排需要把握好度。
④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雏鸡和产蛋期蛋鸡的常规免疫外,对于新引进的种鸡等,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免疫,防止将疫情带入场内。建立良好的免疫档案,对种鸡进行规范的全程免疫接种非常必要。无论在何种时期接种疫苗,操作时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引入其他病原体。注射液需要置于避光、恒温环境保存,防止变质失效。注射部位也不可过于集中,以免造成肌肉坏死和免疫应答受损。免疫效果的评估同样重要。通常在每次接种1个月后,需要抽样进行血清抗体水平检测,判断免疫效果是否理想。如果抗体滴度过低,则需要及时采取补种措施,确保鸡群的免疫水平。在免疫期间,鸡舍环境卫生管理更加关键。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交叉感染和影响免疫效果。对于已感染鼻炎的鸡只,要及时隔离治疗,做好鸡舍的彻底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可以看出,合理的免疫程序需要结合鸡群免疫状态、生理时期、疫情形势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只有始终坚持规范的免疫操作,并与良好的饲养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免疫的预防和控制作用,有效遏制鸡传染性鼻炎等疾病的流行。
4、治疗措施
一旦鸡群中发现传染性鼻炎病例,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适当的药物不仅可以缓解病鸡症状、抑制病情发展,还能防止疫情在鸡群中进一步扩散。目前,治疗鸡传染性鼻炎主要采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中药等多种方式。
①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鸡传染性鼻炎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由于该病往往会导致继发细菌感染,因此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可以控制细菌增生,改善症状。磺胺类抗生素一直是本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如磺胺二甲嘧啶、磺胺新诺敏、磺胺间甲氧嘧啶等,首次使用时需增加剂量,如磺胺二甲氧嘧啶0.2%拌料,连用3~4d。或者磺胺间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4mg,首次加倍,每天1次,持续3~4d。土霉素、红霉素等广谱抗生素也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使用0.1%~0.2%土霉素拌料,让鸡群在3~5d内摄入;或者0.05%~0.2%红霉素饮水治疗,同样3~5d。对于症状重的病鸡,可以注射链霉素等注射液,如每只成鸡注射100mg链霉素,每天2次,连续3d。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用药剂量、时间和规范,避免滥用导致耐药。同时还要密切观察鸡群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治疗期间应加强隔离和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②化学合成药物
目前,也有一些化学合成的新型药物被用于鸡传染性鼻炎的治疗,疗效显着。如氟苯尼考、甲氧苄啶等,通常与辅助成分如小苏打等混合使用。一个常见的配方是:磺胺甲基异恶唑50g、三甲氧苄氨嘧啶20g、小苏打100g,加入100kg饲料中,连续使用5d。该药物混合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鼻腔黏膜的病理损伤。通过饲料添加的方式,能够确保全鸡群的药物摄入。类似的还有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等合成药物,诺氟沙星用于治疗时,拌料可添加100~200g/t,连用3~5d。沙拉沙星拌料150~250g/t。但药物用量要依据鸡的品种、体重、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同时要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防止药物残留危害食品安全。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这些新型药物往往价格较高,一般在疫情无法控制时作为治疗方案使用。
③中药治疗
中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常用的有黄芪、板蓝根、阿胶等免疫增强类中药。也有一些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的草药,如大蒜素、大青叶等,可作为辅助治疗。中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例如,可以在上述饲料药物添加方案中,同时加入适量免疫增强中药提取物。或者在化学药物治疗后,继续添加中药进行巩固调理。制定中药处方时需要专业人士把关,防止走入治疗的误区。合理的中药应用有助于提高综合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同时也应当注意中药饲料添加剂量,避免过量影响采食量。
④综合治疗法
单一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有限,因此更多时候采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常见的做法是先使用化学药物快速控制病情,继而辅以中药调理巩固;或者同时使用化学药物和中药,全方位干预。例如,可以先使用上述磺胺甲基异恶唑等化学药物拌料3~5d,控制急性症状;之后再添加免疫增强中药提取物如黄芪多糖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对症状重的患鸡注射抗生素,如注射头孢噻呋钠。对于呼吸道症状明显的,可配合使用氨溴索等药物缓解。通过这种综合治疗,疗效往往会更加显着。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案,控制鸡群的免疫状态都是关键。在药物治疗同时,要加强营养补充,纠正营养缺失状况,避免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保证适宜的环境条件,减轻应激反应,也有利于机体免疫重建。药物治疗绝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与疫苗免疫、环境消毒等其他防控措施联合实施,真正做到环环相扣、全面防治,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情、降低经济损失。
总之,鸡传染性鼻炎对养鸡业的影响不可忽视,了解其临床症状和诊治进展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诊断方法对于确诊该病至关重要,而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未来,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诊治方法,以更好地保障养鸡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473200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动物检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