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财政与金融领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与成效备受瞩目。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三农”领域在这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呈现出显着进步。
货币政策精准发力。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秉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通过一系列重大调整,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农”领域也成为重点支持对象。在总量调控上,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为“三农”发展营造了相对宽松的融资环境。这使得农业企业、农村经营主体在融资时面临更小的成本压力,有利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结构调整方面,主要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其中部分资金惠及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化是实现“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一举措有助于农业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同时,组织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从多个维度为乡村发展提供金融支撑,涵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等。金融资源正源源不断地流向“三农”领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财政政策全面护航。2024年,财政部门同样围绕“三农”加大投入与政策支持,全方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在财政运行方面,总体平稳且预算执行良好。在支出上,加强资源统筹,保持支出强度,重点保障“三农”领域支出,教育、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都得到了较好保障。在财政政策精准发力方面,在促进消费、扩大投资、保障民生和培育新动能等方面均向“三农”倾斜。在促进消费上,通过支持县域商业建设以及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别是加大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让“真金白银”直达消费者。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这些政策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促进农村商品流通和经济循环。在促进农民就业方面,落实鼓励创业的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返乡创业农民等重点群体,以及吸纳这些重点群体就业的小微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此外,还加大对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兜底帮扶。
持续向好焕发新生机。在金融和财政政策的双重支持下,“三农”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展望未来,随着金融和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三农”领域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金融机构将继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财政资金将进一步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倾斜,让“三农”领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