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溃疡性口炎又被称为羊传染性口炎或者羊口疮病,是羊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流行率,临床上患病羊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表层组织或者深层组织出现炎症病变,出现临床症状之后,大部分患病羊都会转变成卡他性口腔病变,口腔黏膜、齿龈处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充血现象,严重影响到羊群的正常采食和正常生长,发病严重之后,患病羊的采食量逐渐下降,从口腔当中会流出大量泡沫状的内容物,口腔疼痛难忍,甚至会导致口腔黏膜大量脱落,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疡症状,严重影响到羊群对饲料的正常吸收和正常采食。如若没有结合患病羊的症状,做出针对有效的治疗,很容易激发感染各种细菌性疾病,导致临床症状更加复杂,即便诊断难度进一步加大。慢性研究在对羊溃疡性口炎常见病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病例明确了羊溃疡性口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希望可以更好地防止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确保养殖安全有一定借鉴和帮助。
一、羊溃疡性口炎发病原因
1、羊营养不良导致溃疡性口炎
营养不良会导致羊体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从而影响其口腔黏膜的健康,特别是维生素B群和铁、锌等矿物质的缺乏,会使口腔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侵袭,导致口腔溃疡。此外,长期喂食单一饲料或饲料质量差,也会导致营养不良,增加羊溃疡性口炎的发病风险。另外在饲料搭配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不注重做好粗饲料的柔化处理,饲料秸秆质地坚硬,羊群踩死这些饲料之后,口腔黏膜很容易出现损伤,再加上环境消毒不到位,给病原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因此冬春季节是该种疾病发生流行的高发期。
2、羊群疫苗免疫接种不到位
免疫接种是预防羊溃疡性口炎的有效手段,但如果接种的疫苗质量不达标或者接种程序不合理,就会导致羊免疫力低下,从而容易感染溃疡性口炎。疫苗免疫接种期间疫苗质量不达标主要是由于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所致,如菌株不纯或疫苗保存不当等,导致疫苗的有效成分减少或失去活性,疫苗接种后无法有效刺激羊产生免疫力,使得羊群在面对病原体时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溃疡性口炎。另外接种程序不合理,也会严重影响它免疫接种效果,接种时间过早或过晚,或者接种剂量不适当,都可能影响疫苗的效果,使得羊免疫力不足,容易感染溃疡性口炎。
3、羊病原感染导致羊溃疡性口炎
羊病原感染是导致羊溃疡性口炎的主要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其中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等是常见的病原菌,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口腔进入羊的体内,导致口腔黏膜的炎症和溃疡。痘病毒、口蹄病毒以及传染性脓疱病毒也是导致羊溃疡性口炎的常见病原,其中随着豇豆和口蹄疫集中免疫接种密度的增强,上述,两种病毒造成的感染率逐渐下降,主要以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为主。
4、羊应激刺激引发溃疡性口炎
羊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到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因素的突然改变时,口腔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容易引发溃疡性口炎。此外,过度拥挤、运输、气候变化等环境应激因素也可能导致羊的口腔黏膜受到损伤,进而诱发该病。在环境应激刺激下,羊的口腔黏膜会变得干燥,抵抗力下降,使得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再加上应激条件之下还会进一步影响羊的食欲下降,口腔卫生状况恶化,增加了病原体的滋生和繁殖机会。这样一来羊的口腔黏膜就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溃疡性口炎。
二、羊溃疡性口炎病例探讨
在辽宁省朝阳县,一个肉羊养殖场养殖的羊群当中突然出现了,一种口腔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严重影响到羊群的正常生长和正常生长表现为采食量逐渐下降,增重放缓,发病时间约3d,养殖场有20只羊,先后出现了典型的临床症状。发病初期对疾病的诊断防治重视程度不高,没有第一时间将患病羊单独隔离,羊群之间接触十分频繁,导致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中快速传播。养殖户发现患病羊的数量逐渐增多,当地兽医人员到达养殖场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大多数患病羊发病初期阶段,口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粗饲料秸秆较为坚硬,没有进行有效的熔化处理。再加上养殖密度相对较大,羊群之间接触很容易造成疫情的大范围传播,然后对该养殖场的免疫接种程序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该养殖场进行了口蹄疫苗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本年度并没有免疫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病,然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血液检测,可以发现传染性脓疱病的抗体水平显着升高,由此可以判定病毒感染引发的羊溃疡性口炎,在明确病原的基础上,为化运营实施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短时间内控制了病情。
三、羊溃疡性口炎临床症状
通过对养殖场的发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可以得知该种疾病的潜伏期一般在3~6d,主要以口唇病变为主,影响口角、上下唇和鼻镜等部位。病羊首先在这些地方出现小红斑,然后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最终形成水疱或脓疱,脓疱破溃后,会结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严重时,病变可能波及唇周围、颜面、眼睑、耳廓等部位,导致病羊因嘴唇肿大、疼痛、结痂而难以进食。同时,病羊常有继发感染,引起深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有的甚至出现部分舌的坏死、脱落。有个患病病羊在蹄叉、蹄冠或系部皮肤上,形成水疱或脓疱,破裂后,形成由脓液覆盖的溃疡,极易发生继发感染。养殖场的两只母羊还会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疼痛肿胀的阴唇和附近的皮肤上有溃疡,乳头和乳房上发生脓疱、烂斑和结痂,公羊阴鞘肿胀,阴鞘口和阴茎上发生小脓疱和溃疡。
四、羊溃疡性口炎实验室诊断
在实验操作之前准备好传染性脓疱病ELISA试剂盒,待检血清,吸管和枪头,ELISA洗板机,酶标仪。操作过程中将大检血清稀释1:10或1:20。向ELISA板的每个孔中加入稀释后的样品,在37℃下孵育30~60min,使用洗板机洗涤ELISA板5次,向每个孔中加入羊传染性脓疱病酶标抗体。在37℃下孵育30~60min,使用洗板机洗涤ELISA板5次,向每个孔中加入酶标底物,在规定的时间后,使用终止液终止反应。使用酶标仪在规定的波长(通常为450nm或492nm)下读板。样本OD值大于等于阴性对照的2倍,且在标准曲线上限范围内,判定为阳性,OD值小于阴性对照的2倍,判定为阴性,OD值超过标准曲线的上限,判定为强阳性,本次采集的13患病羊的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由此可以判定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
五、羊溃疡性口炎与其他病的鉴别诊断
1、羊溃疡性口炎与羊痘的鉴别诊断
传染性脓疱病毒引发的溃疡性口炎的典型症状是口腔黏膜发炎、溃疡和角化不全,病羊食欲减退、口腔疼痛,有时还会出现蹄部病变,而羊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斑点,随后变为丘疹,最后形成水疱,且病羊常伴有发热、食欲缺乏等症状。从病理变化来看溃疡性口炎主要表现在口腔黏膜上,可见黏膜发炎、溃疡和角化不全,而羊痘的病理变化主要在皮肤,可见皮肤上有红色斑点、丘疹和水疱,且皮肤病变处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2、羊溃疡性口炎与疥螨病的鉴别诊断
传染性脓疱病毒引发的溃疡性口炎与羊疥螨病在临床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二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方法均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羊口疮病的防治时首先要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羊溃疡性口炎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口腔黏膜和舌头上,病羊口腔内出现水疱、溃疡和炎症,严重影响采食。而羊疥螨病的症状主要出现在皮肤上,病羊皮肤出现剧烈瘙痒,皮肤表面有红色丘疹、水疱和结痂,病羊常表现为烦躁不安,不断挠抓皮肤。溃疡性口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羊疥螨病则是由疥螨寄生在羊皮肤表面引起的,通过疥螨的咬刺和排泄物引起皮肤炎症和瘙痒。溃疡性口炎的病程一般较短,病羊在发病后1~2周内症状较为明显,羊疥螨病的病程较长,病羊的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六、羊溃疡性口炎治疗措施
确定为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之后,应该将患病羊单独隔离,首要工作是对养殖环境进行针对性的清理和卫生消毒,推荐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2%的来苏尔溶液,10%的漂白粉溶液,对羊舍进行有效的清理和环境卫生消毒,通过各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消灭环境当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提高防治成效。同时针对养殖场的患病羊要使用对症治疗手段,确保患病羊的临床症状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有效地恢复。对于口腔病变的患病羊可以选择使用2%的明矾溶液或者0.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口腔黏膜和患病组织进行全面冲洗,然后将结痂组织或者坏死组织轻轻地玻璃挖出之后,选择使用6g的甲硝唑片,将其捣成粉末之后加入35mL的温水,再向其中加入80mL的甘油,充分混合之后配制成0.5%的甲硝唑甘油合剂,对患病部位进行擦拭,每天使用3~5次,连续使用5~6d。对于口腔周边存在病变的可以选择使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结痂组织进行浸润,然后轻轻剥离之后涂抹上龙胆紫溶液或者碘甘油溶液。为了预防出现继发感染,增强羊群的身体抵抗力,对患病羊肌肉注射板蓝根注射液,羔羊使用3mL,成年羊使用25mL,一次用量,同时另一侧肌肉注射维生素C注射,羔羊使用4mL,成年羊使用16mL,一次用量,这样能够增强羊群的身体抵抗力,预防机体过度消耗。此外患病羊还可以选择使用抗生素进行辅助治疗,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口腔出现继发感染,推荐使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10mg/kg·bw,1次/d,连续使用3d。按照上述方案,对养殖场患病羊进行了为期6d的治疗,口腔病变逐渐得到了很好地缓解。
七、羊溃疡性口炎预防措施
1、严格确保羊舍环境卫生消毒
羊舍环境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保障羊只健康的重要措施,一般羊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用2%的烧碱或生石灰消毒,对羊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进行消毒。在羊场大门口和羊舍生产区入口设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经过紫外线照射5min消毒,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外来参观者进入场区观察时,应更换场区工作服、工作鞋,经紫外线照射5min进行消毒,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及指定路线行走。羊舍消毒一般采用喷雾消毒方法,根据季节不同,消毒频率应做相应调整,每批羊只出栏后,羊舍要彻底清扫干净,再用规定浓度的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在消毒管理过程中推荐使用2%的烧碱或生石灰、10%~20%石灰乳、10%漂白粉溶液,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羊舍内部设置紫外线灯,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工作人员进行照射。在进行整体消毒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消毒药剂使用前,应先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性质、用途、用法和注意事项,遵循消毒药剂的使用比例,不要随意增减浓度,确保羊只在消毒过程中安全,避免药剂直接接触羊只,消毒后,及时通风,确保羊舍内空气质量。每间隔1~2个月评估消毒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消毒方案。
2、保障羊舍防寒保暖与通风换气
为保障羊只健康和生产性能,羊养殖管理期间应该确保羊舍内的氨气(NH3)≤25ppm、二氧化碳(CO2)≤3000ppm、硫化氢(H2S)≤10ppm、甲烷(CH4)≤50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体积浓度单位),上述标准适用于成年羊,对于羔羊应将允许浓度降低20%~50%。羊舍内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会受饲养密度、通风条件、垫料管理和粪便处理等不良因素的影响,结合上述标准,要注重做好羊舍的防寒保暖和通风换气。在冬季来临前,应在羊舍的外部增加围挡墙,以阻挡寒风,提高羊舍的保暖性,有条件的可以在羊舍内部设置暖气,为羊群提供均匀、安全的温暖环境,对于新出生的小羊,可以使用电烤灯进行取暖。在不影响羊只管理和卫生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羊只的密度,以相互取暖。每周更换垫草,利用锯末等材料可以改善羊舍周围的环境,防止潮湿,起到间接保暖的作用,确保羊舍的屋顶不漏雨雪,四周墙壁密封,防止冷气侵入。盛夏季节可以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等方式,通过开窗或设置通风管道,使舍内污浊空气排出,保持空气新鲜,通过风机产生气流,实现负压通风(将舍内污浊空气抽出)或正压通风(向舍内送风)。羊舍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尽量减少通风死角,使舍内风速满足羊场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3、严格把控羊饲料质量
在羊养殖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饲料品质,尤其是要加强粗饲料的有效调控,避免让羊群采食大量坚硬的饲料秸秆,这样能够很好地预防口腔黏膜出现损伤,切断病毒的传播渠道,确保养殖安全。对于玉米等多种农作物秸秆通常选择在秸秆尚未完全干燥时进行收割,此时秸秆含有较多的水分,有利于发酵和消化。对于选择使用单节杆进行饲喂的,在投喂之前应该将秸秆切割成3~5cm长便于羊的咀嚼和消化。也可以使用秸秆粉碎机将收割后的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秸秆应保持适当的粗细度,以便于羊的消化吸收。有条件的应该将粉碎后的秸秆进行青贮或氨化处理,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柔化秸秆。此外对于质地较为坚硬,以及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的秸秆,在使用之前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柔化处理,可以选择使用揉搓机将秸秆揉搓成短丝条状,使秸秆的适口性提高,减少饲料的浪费,揉搓后的秸秆应保持适当的湿度,以便于羊的消化吸收。同时为了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效率,可以将秸秆与其他饲料如精料、矿物质等进行混合搭配,以满足羊的营养需求。
综上所述,羊溃疡性口炎是养殖管理期间,容易发生流行的一种接触性的疾病,多数情况下是由病毒感染引发,发病之后患病羊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会出现损伤现象,进一步侵染机体,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是发生流行之后由于患病羊的身体抵抗能力逐渐下降,会严重影响到羊群的正常采食,甚至会导致羊的身体逐渐消瘦生长,发育迟缓,有时会危及羊群的生命健康。预防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就需要养殖管理人员加强对养殖管理方案的针对性探讨,并认识不规范的养殖管理方式所造成的疾病高发的问题,结合具体养殖管理方案做出动态化的调整,确保将该类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