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红枣产量的因素和相关改造配套技术的探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345)

红枣作为我国特色果树和经济林树种,不仅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还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可鲜食、制干或加工成多种产品。红枣产业的发展能较好地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为农民创造重要的收入来源,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但是陕西省佳县在红枣产业中面临着低产问题。一方面,受气候环境变化影响,灾害增多,如虫害、焦花、霉花、雹灾等,导致红枣减产。另一方面,枣树老化、修剪粗放、投入不足以及枣农缺乏科学管护技术等,也是影响红枣产量的重要因素。此外,红枣加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营销能力弱、产业链短等问题,也制约了红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想要提升红枣产量和质量,应深入对低产原因进行分析,探究相应改造技术,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红枣低产的原因

1、品种与遗传因素

从红枣低产情况来看,部分枣树品种存在天然的劣势,如坐果率低,开花后成功结成果实的比例不高,直接导致产量受限。同时,这些品种的果实品质较差,难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红枣的需求。此外,遗传变异也是影响红枣产量的重要因素。长期的无性繁殖方式,如扦插、嫁接等,虽然能够保持品种的某些优良特性,但也容易导致品种内部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进而引发品种退化。这种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树势衰弱、抗逆性降低、结果能力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红枣的产量和品质。随着树龄的增长,枣树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叶片光合效率降低,导致树体整体营养水平下降,进而影响果实的形成和发育。老树的结果能力会明显下降,使得整体产量难以提升。

2、土壤与养分条件

土壤与养分条件的不足与不当也是导致红枣低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壤是红枣生长的基础,质量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最终产量。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不足,是导致红枣生长受限的关键因素之一。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会限制枣树的光合作用效率、根系发育和果实发育过程,从而影响红枣的产量和品质。此外,部分果农缺乏科学的施肥知识,仅凭经验或盲目跟风进行施肥,忽视了作物对各类养分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钾肥等关键元素的缺乏,会直接影响红枣的糖分积累、色泽形成和口感品质,使得果实品质下降,市场竞争力减弱。

3、气候与环境因素

红枣低产的原因中,气候与环境因素占据了重要地位。极端天气条件对红枣的生长周期构成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在花期,高温、干燥、大风等不利气候会直接影响授粉过程,导致授粉成功率降低,进而影响坐果率。高温会加速花朵的衰败,干燥不利于花粉的传播和受精,而大风会吹散花粉,使得授粉难以有效进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红枣产量的下降。此外,着色期是红枣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但连续阴雨天气,不仅会减少光照时间,影响果实的光合作用和色素积累,还使得果实表面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极易滋生霉菌,导致果实腐烂。不仅降低了红枣的产量,还严重损害了其商品价值,给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4、病虫害侵扰因素

红枣低产问题中,病虫害的侵扰是另一大不容忽视的因素。红枣树面临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多样,包括枣步曲、枣黏虫、枣疯病及枣锈病等。这些病虫害在红枣生长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对枣树造成严重的危害。枣步曲和枣黏虫等害虫,通过啃食枣树叶片、嫩梢及果实,直接削弱枣树的生长势,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养分积累不足,进而影响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减少结果量。枣疯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病害,会导致枣树整株发病,枝条丛生、叶片变形,无法正常开花结果,对红枣产量构成毁灭性打击。枣锈病主要危害枣树叶片,影响光合作用效率,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脱落,进一步削弱树势,减少养分向果实的输送,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

二、红枣低产改造配套技术

1、土壤与养分管控技术

针对红枣低产问题,实施土壤与养分管控技术非常关键。首先,通过深耕和翻地,可以有效打破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为根系生长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深耕还能将地表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带入深层土壤,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同时,添加有机肥是提升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红枣树提供持续、稳定的养分供应。在有机肥的选择上,应注重品质,避免使用未经腐熟的生肥,造成土壤污染和病虫害传播。其次,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可以准确掌握土壤中各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从而科学配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施肥方案。配方施肥不仅能够满足红枣树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还能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施肥时间和方法的选择,确保养分能够及时、有效地被枣树吸收利用。此外,落实生草覆盖技术,提升土壤肥力和红枣产量。在枣园行间或空地种植豆类、花生等绿肥作物,不仅可以通过根系活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通过其枝叶覆盖地表,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同时,绿肥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多余养分和水分,防止养分流失和浪费。当绿肥作物成熟后,将其翻入土壤中作为有机肥料使用,进一步丰富土壤养分库。通过土壤改良、配方施肥和生草覆盖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红枣树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和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助于增强枣树的生长势和抗逆性,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从而实现红枣产量的稳步提升。

2、灌溉与水分控制技术

在红枣低产改造的配套技术体系中,灌溉与水分控制技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红枣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特定需求,实施科学合理的灌溉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红枣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引入,是灌溉与水分控制技术的核心。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漫灌、沟灌等,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下等问题。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能够精准地将水分输送到枣树根系附近,减少水分在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深层渗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通过细小的管道或喷头,将水分以滴状或雾状形式均匀喷洒在土壤表面或根系区域,确保枣树在生长过程中得到充足而适量的水分供应。与此同时,水分监测技术的运用,为灌溉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传统的灌溉往往依赖于经验判断或固定时间表,难以准确反映土壤水分的实际状况。而现代科技手段,如土壤水分传感器、远程监控系统等,能够实时监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或手机APP,供种植人员随时查看和分析。通过分析数据,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合理调整灌溉时间和量,避免过度灌溉或灌溉不足的情况发生。在灌溉与水分控制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红枣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不同生长阶段的红枣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同时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影响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渗透速度。因此,在制定灌溉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灌溉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加强灌溉设施的维护。灌溉设施是实施节水灌溉和水分监测的基础,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灌溉效果和水分利用效率。因此,要定期对灌溉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最后,要注重灌溉与施肥的协同作用。灌溉和施肥是红枣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关系。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优势,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

3、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在红枣低产改造的工作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科学、环保的方式,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保障红枣树的健康生长,进而提升红枣的产量与品质。首先,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链关系,以虫治虫、以菌治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在红枣种植中,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瓢虫等,这些昆虫是害虫的天然克星,能够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此外,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通过感染害虫并破坏其生理机能,实现无害化防治。生物防治具有对环境友好性的优势,从而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平衡和土壤健康。其次,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原理或简单工具,直接或间接地杀灭害虫或阻断其传播途径。在红枣园中,可以设置黄板诱杀害虫,黄板利用害虫对黄色的趋光性,吸引并粘住害虫,从而达到减少害虫数量的目的。此外,诱虫灯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吸引害虫,再利用高压电网或水盆等装置将其杀灭。物理防治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对环境和人体无害,是红枣病虫害防治中的有力补充。最后,尽管化学防治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在某些情况下是控制病虫害不可或缺的手段。在红枣病虫害防治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预测预报指导下,精准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同时,要注意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在施药过程中,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此外,积极推广新型农药和施药技术,如缓释剂、纳米农药等,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对红枣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减少农药使用量和环境污染,保障红枣的产量与品质。

4、修剪与整形技术

在红枣低产改造的配套技术体系中,修剪与整形技术不仅关乎红枣树的生长形态与结构,更会直接影响到树体的通风透光性、养分分配效率以及最终的果实产量与品质。首先,落实红枣树合理修剪,要求果农根据枣树的生长习性、树龄、树势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的修剪方案。修剪工作主要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两个时期。冬季修剪,又称休眠期修剪,主要在枣树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此时修剪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树体结构,去除病弱枝、交叉枝、重叠枝以及过密枝,减少养分消耗,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通过冬季修剪,可以促使枣树形成合理的骨架结构,为次年的生长和结果打下坚实基础。夏季修剪侧重于生长季的调控。在枣树生长旺盛期,通过摘心、抹芽、疏枝等措施,控制枝条的徒长,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夏季修剪能够及时调整树体养分分配,使养分更多地流向结果枝和果实,从而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其次,整形可以塑造完美树形,提升生产能力。通过一系列整形修剪措施,培养出具有合理骨架、良好通风透光性和高产稳产能力的树冠结构。在整形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整形目标。根据红枣树的品种特性、栽培密度以及土壤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树形结构,如疏散分层形、开心形等。然后,通过逐年修剪,逐步培养出符合目标树形的树冠结构。在整形修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主干和主枝的健壮生长,确保能够支撑起整个树冠的重量。同时,要合理布局侧枝和结果枝,使其分布均匀、错落有致,既能够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够避免相互遮挡、影响通风透光。此外,整形还要与肥水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其他措施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红枣树控制体系,不断提升红枣树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通过合理修剪和整形,可以改善红枣树的生长环境,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果实发育和品质提升。

5、其他配套技术

首先,通过引进或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红枣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新品种的选育应根据遗传资源调查和评估,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如抗逆性强、果实大、含糖量高、口感好等种质资源。同时,加强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确保新品种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稳定表现,为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次,在适宜地区推广大棚栽培、温室栽培等设施农业技术,可以为红枣树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确保红枣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设施栽培不仅能够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满足红枣树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还能通过精准施肥、灌溉等措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红枣树的健康生长和优质高产。此外,设施栽培有助于实现红枣的错季上市,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最后,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红枣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栽培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红枣生长环境的土壤水分、养分含量、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或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灌溉、施肥、通风等措施,实现精准作业和高效控制。同时,智能化管控还可以帮助果农及时掌握红枣生长状况和市场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此外,通过构建红枣产业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推动红枣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品种改良、设施栽培和智能化管控作为红枣低产改造的配套技术,相互之间具有补充、促进作用,共同推动红枣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总之,红枣低产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从品种改良、土壤处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修剪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红枣产量和质量。红枣低产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枣树品种不良、土壤肥力不足、施肥不当、落花落果现象严重以及病虫害危害等。为了提升红枣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改造配套技术。通过改良枣树品种,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进行种植,并加强枣树的病虫害防治,减少病虫害对枣树的损害。并加强土壤处理,通过施肥、耕作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为枣树提供充足的养分。落实科学规范的红枣低产改造配套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低产问题,从而实现红枣增产增收,提升当地农户的种植收益。

(作者单位:719200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林草资源管护中心)

标签:  红枣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