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通常认为是由艾美尔属球虫或者其他属球虫侵染所引发的一类体内寄生虫疾病,该种疾病主要对鸡的肠道造成严重危害,导致鸡群生长发育不良,严重腹泻饲料利用率显着下降,年龄较小的鸡群受到球虫感染之后还会出现大面积发病死亡的现象。在很多养殖场中,鸡球虫病呈现出急慢性发病进程,不同年龄的鸡受到球虫感染之后所出现的症状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但都会对鸡群的正常生产造成严重危害,降低养殖效益,所以为了更好地避免球虫病的发生流行,就需要注重做好该种疾病的科学诊断和防治,以降低经济损失。本文在探讨详细病例的基础上分析了球虫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治,希望对提高球虫病的防控成效有所帮助。
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者多种球虫侵染机体所引发的一种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疾病,现阶段针对该种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药物驱虫,虽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驱虫药物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成效,降低感染率,但由于基层地区的养殖户药物使用不规范,药物使用时间延长,球虫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这给球虫病的治疗和预防带来了很大难题,造成该种疾病很容易反复发生。在鸡球虫病流行过程中,各年龄、品种的鸡群都容易受到球虫感染,但是雏鸡和青年鸡的易感性最强,尤其是20日龄以内的雏鸡受到球虫感染之后,致死率能够超过80%,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的腹泻,即便是鸡群能够恢复健康,也会常常因为肠道黏膜出现严重损伤,不能够正常恢复而造成饲料利用率显着下降,导致增重放缓,失去养殖价值,成年鸡群受到球虫感染之后,虽然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不显着,造成的死亡率整体不高,但是会导致鸡群持续向外排出球虫卵囊,使得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中周期性地传播蔓延,难以有效地净化处理。所以防控该种疾病需要注重做好科学有效的诊断工作,然后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减少环境当中的球虫数量,确保养殖安全。
一、病例分析
2022年的7月下旬某家庭养殖场共养殖三黄肉鸡2400只,生长到19日龄左右,在鸡群当中突然出现了精神萎靡不振,不能正常采食的发病个例,其余的鸡只表现较为正常,随后患病鸡的数量逐渐增加,大多数鸡只表现出严重的腹泻、生长发育不良。养殖场认为是沙门氏菌或者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消化道疾病,随即选择使用多种抗生素的可溶粉添加到饮水当中进行治疗,但病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发病鸡的数量逐渐增加,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死亡现象,发病周期通常在5~7天。笔者接到养殖户求助之后到达养殖场,对整体发病情况进行了进一步调查,该养殖场的雏鸡舍面积在70m2,长宽10×7m,中间保留了1.2m的饲料投喂通道,采用地面养殖方式,每平方米饲养密度超过了40只。在发病当天,鸡舍当中的温度一度达到了30℃以上,鸡舍的相对湿度达到了75%,粪便堆积严重,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通过对免疫接种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可以得知该批次的三黄肉雏鸡未免疫接种球虫疫苗,在征得养殖户的同意下进行了病死鸡的解剖观察,采集病料带回实验室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在病料当中检测到球虫卵囊。结合上述特征判定为球虫感染引发的鸡球虫病变为养殖场制定了针对有效的治疗方案,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
二、流行病学
1、病原特征
鸡球虫病主要由艾美耳属的球虫引起,常见的种类有巨型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早熟艾美耳球虫等,各种鸡球虫的卵囊形态各异,但所有的卵囊呈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卵囊壁分为三层,内层为胚膜,中层为外胚膜,外层为卵囊壁,卵囊内含有卵黄膜、卵黄粒和子孢子。鸡球虫主要寄生在鸡的小肠和直肠上皮细胞内,严重感染时,在小肠前部和盲肠颈状部也可发现。球虫在鸡体内通过裂殖生殖进行无性繁殖,卵囊随粪便排出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囊内的子孢子孵化出来,侵入鸡的小肠上皮细胞,开始无性繁殖。在无性生殖阶段,球虫经过2~3代裂殖生殖后,形成大小配子体,进行有性生殖,雌性配子体(大配子)和雄性配子体(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在鸡肠道内发育形成卵囊,随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囊内的孢子囊发育成熟,释放出子孢子。鸡采食被感染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子孢子进入鸡体内,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开始新的生活史。
2、致病机理
球虫卵囊被鸡摄入后,在肠道内孵化出幼虫,侵入鸡的肠道上皮细胞,并在肠道上皮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形成大量子孢子,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结构,导致细胞死亡。球虫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的过程中,会引起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肠道上皮细胞的大量死亡会导致肠道功能受损,从而影响鸡的正常消化吸收。肠道上皮细胞破坏后,会释放出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多种炎症介质,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肠道组织,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同时,球虫感染导致肠道上皮细胞损伤,使得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3、流行病学
雏鸡是球虫病的主要易感动物,尤其是0~20日龄的雏鸡,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感染球虫病。从传播途径来看球虫主要是消化道,病鸡和带虫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球虫卵囊,当这些卵囊被鸡啄食后,在鸡体内孵化出幼虫,进而侵入鸡的肠道上皮细胞,引起球虫病。球虫卵囊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够在土壤中存活数月,甚至数年,病鸡和带虫鸡的粪便直接污染饲料、饮水和鸡舍,使其他鸡群感染,也可以通过土壤、尘埃、车辆、人员等传播到鸡舍,使鸡群感染。球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温暖潮湿的夏季和春季季节发病率较高。目前球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在鸡群中呈集聚性流行,尤其在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较差的情况下,球虫病的发病率更高。饲养密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粪便堆积不良、鸡舍环境卫生差、雏鸡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球虫卵囊难以清除,容易导致球虫病的持续传播。
三、临床症状
通过对养殖场雏鸡的发病情况进行进一步观察可以得知在发病前期阶段出现的患病鸡大多呈现急性发病情况,后期阶段的新型发病进程较为缓和,以亚急性发病为主。急性型雏鸡表现为无精打采,不愿活动,鸡毛蓬松,缺乏光泽,食欲不振,甚至完全不吃。鸡冠和喙基部的皮肤颜色变浅,呈现苍白,粪便呈水状,缺乏固体物质,粪便中混有血液,呈现红色或棕色,因为腹泻导致体重迅速下降,急性型球虫病往往导致高死亡率,雏鸡可能在发病后5~7天死亡。亚急性病例症状较为缓和,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雏鸡体重持续下降,生长缓慢,并出现间歇性的腹泻粪便时稀时干,有时混有血液,由于红细胞损失,鸡可能出现贫血症状。除了上述症状之外,有的病鸡在发病过程中还会表现为双翅下垂,眼睛分泌物增多,抽搐或昏迷。
四、病理学变化
通过对病死病例进行进一步的解剖,可以发现大多数病死鸡盲肠肿胀,可达正常体积的3~5倍,盲肠内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上皮变厚,出现严重的糜烂和脱落,盲肠内容物中有时会混杂有含有血液和血凝块,或混有血液的黄色干酪样物。受侵害的小肠段(如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肿胀,肠壁增厚,小肠的病变部位,可见到许多小出血点,肠腔内充满气体和大量黏液,有时可见凝固的血液或有胡萝卜色胶冻状的内容物。亚急性病死病例大多表现为肠道壁变厚,上皮脱落,肠黏膜上密布粟粒大的出血点或灰白色的坏死灶,肝脏可能肿大,表面出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病灶。
五、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鸡的粪便和盲肠小肠等病变的黏膜组织表层物,将其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2滴50%的甘油,和生理盐水溶液混合均匀之后,上方加盖玻片轻轻按压,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能够发现大量的球虫卵囊存在。将采集到的病料进行进一步的细菌分离培养,没有发现病菌生长,由此排除细菌感染引发的消化道疾病,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以判定球虫感染引发的鸡球虫病。
六、治疗措施
当确诊为球虫感染引发的球虫病之后,应该选择使用相对应的驱虫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小心仔细,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交替使用不同驱虫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确保驱虫效果,避免产生耐药性。同时在驱虫处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患病鸡的有效隔离,将患病鸡挑出之后隔离在安静整洁的鸡舍当中,并对污染鸡舍进行针对性的清理和卫生消毒,推荐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10%的生石灰乳杀灭环境当中残余的球虫卵囊。肉鸡在进行驱虫处理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5%磺胺喹恶啉钠可溶粉剂,每升饮用水添加10g每天饮水1次,连续饮水5天。也可以选择使用5%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粉剂,每升饮水添加10g,连续饮水5天,每天饮水1次。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饮水治疗的间隙,还可以在饮水当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可溶粉剂和维生素C可溶粉剂,上述两种药物的使用量为每升饮用水1.5g和500mg,每天饮水1次连续饮水5天,通过使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能够更好地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和更新换代,避免鸡群恢复健康之后生长发育不良。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方案,对养殖场发病鸡群进行了5天驱虫治疗和10天的辅助治疗,养殖场的病情逐渐得到控制,但引导养殖户注意恢复健康的鸡群,不能够和未发病的鸡群混合养殖,应该将临床康复进群,及时进行高强度育肥快速淘汰,这样能够防范鸡群携带球虫继续传播流行该种疾病。
七、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清理
加强鸡舍内外部环境的有效清理是预防球虫病传播流行的有效举措,在进行环境清理过程中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了解清理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准备好准备扫把、拖把、刷子、清洁剂、消毒剂、垃圾袋等清洁工具。每天使用扫把和清洁剂彻底清扫鸡舍鸡粪、垫料等,每周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确保彻底清洁,使用刷子清洁墙壁和屋顶,去除灰尘和污垢,如有霉菌生长,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每天清洗饲料槽、水槽等设备,去除残留的饲料和污垢。将鸡粪和垫料装入垃圾袋,并运到指定的堆肥场或垃圾处理厂,清理完毕后检查鸡舍内是否有遗漏的污物,确保清洁彻底。针对鸡舍周边环境要做到每周清理鸡舍周围的杂草、落叶和杂物,清理排水沟和下水道, 检查排水系统是否有破损,及时修复。每次粪便无害化,处理完成之后都需要清理粪便堆积物,防止恶臭和环境污染。结合植株生长情况定期修剪鸡舍周围的乔木和灌木,保持绿化美观,清除绿化带中的杂草和垃圾。清理鸡舍周边的路面和排水沟道路,保持道路干净,减少车辆通过时带来的污染。另外在环境调控过程中也需要保证鸡群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本次发病主要是因为养殖场内部的环境调控不到位,养殖密度过大,再加上环境污染所致,要根据雏鸡的生长情况,每平方米雏鸡的养殖数量一般控制在25~30只,最多不能够超过35只,并结合鸡年龄的增加,逐渐调控养殖密度。
2、严格卫生消毒
消毒前准备消毒剂、消毒液、喷洒器、手套、口罩、消毒桶等,通常在鸡舍入口处设置消毒池,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或其他推荐的消毒液,所有进入鸡舍的车辆都需经过消毒池,确保车辆底部和两侧被消毒。工作人员进入鸡舍前,需在消毒池中浸泡双脚,或者用脚踏消毒垫,并更换消毒过的鞋。每天清理鸡舍周边的病死鸡、垫料等废弃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鸡舍周边的绿化带每个月进行1~2次消毒,防止病原体在植物上生存和传播。每批次的鸡出栏之后彻底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垫料、羽毛等污物,使用高压水枪对鸡舍进行全面冲洗,特别是角落和不易清洁的地方,然后使用0.1%的过氧乙酸、2%的苯扎溴铵、2%~5%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作业,首先消毒顶棚和墙壁,然后是地面和设备,确保消毒剂喷洒均匀,避免遗漏。在鸡舍内使用消毒剂进行带鸡消毒时,选择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消毒剂,推荐使用0.1%的过氧乙酸溶液,0.1%的高锰酸钾溶液和2%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之后确保消毒剂作用时间足够,如需二次消毒,则需间隔一定时间,消毒完成后,打开鸡舍门窗通风,使消毒剂充分挥发。
3、科学免疫接种
鸡球虫病是全球养鸡业面临的主要疾病之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据相关资料显示,鸡球虫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5亿元人民币,球虫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鸡肉产品质量下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通过疫苗接种激发鸡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阻止球虫在肠道内的繁殖,从而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提高鸡群的整体生产性能,降低养殖成本。在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推荐使用鸡球虫病三价活疫苗,该种疫苗主要用于3~7日龄的除菌饮水免疫接种,在进行饮水免疫接种过程中,每只鸡使用1羽份。每瓶1000羽份的疫苗加水6L,然后再加入1瓶50g的球虫疫苗助悬剂,将其配制成混悬液,供1000只雏鸡自由饮水,要确保每只雏鸡平均饮水量能够达到6mL,4~6小时内饮用完毕。另外也可以选择使用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按照上述相同的方法对疫苗进行稀释,确保每只鸡盐水量能够达到6mL,4~6小时内饮用完毕。
综上所述,不管是蛋鸡还是肉鸡,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将关注重点放在球虫病的科学防范方面,一旦养殖管理不到位、不合理或者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球虫就会趁机繁殖传播导致大面积的发病,严重的会导致鸡群死亡。饲养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鸡球虫病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对整个养殖场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注重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时刻关注鸡群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现鸡受到球虫感染,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诊断和科学治疗,大大降低球虫病的发生流行率,防止药物残留,避免产生耐药性。
(作者单位:537411 广西北流市隆盛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