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栽植技术在荒山绿化中的应用路径及优化策略探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43)

侧柏隶属于柏科侧柏属的一种常绿乔木,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侧柏作为一种典型的常绿植物,对不同的光照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与其他绿化树种相比,不仅表现出较强的抗盐碱能力,还能在贫瘠的土地特别是在荒山环境中生存,能够耐受酸性、石灰质乃至轻微盐渍化的土壤,由于具备这些优良的性能,侧柏成为最为常用的荒山绿化树种之一。

一、侧柏栽培技术应用探究

1、侧柏种子采集

侧柏种子的成熟期通常位于每年的9-10月之间。当观察到其果实鳞片颜色由最初的青绿色转变为黄绿色,并且出现轻微开裂时,便标志着最佳采收时机的到来。选择作为种子来源的母树应当是那些已经健康生长了20-50年的个体。在进行侧柏种子采集之前,首先需要清理树木下方区域内的杂草及碎石等障碍物。随后,采用击落法实施收获工作:即利用木棍轻敲已成熟的果序,促使种子自然脱落至地面,最后再将散落在地面上的种子悉数收集起来。

2、侧柏种子处理

在侧柏种子的种植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催芽来促进其发芽。现阶段常用的催芽技术主要包括混沙法、种沙法、温水浸泡法三种。对于采用混沙方式进行催芽的情况,首先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之后将其置于温水中浸泡约24h,随后将这些经过浸泡处理的种子与湿润的细沙混合均匀,理想的湿度状态应为手握成团但不会滴水的程度,最后将此混合物装入木箱内,并放置于室内较为温暖的位置。若选择种沙催芽,则需确保环境温度维持在12~15℃范围内,期间翻动材料2~3次/d,并适时喷洒温水以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当观察到大约1/3的种子开始裂开时,即可认为达到了适合播种的状态。而利用温水浸泡法催芽时,先将已消毒的种子放在约45℃的温水中浸泡24h,接着把种子平铺在通风良好且阳光充足的席子上晾晒,期间要定期翻动并保持一定水平的湿度,同时每日用温水冲洗1~2次,待7d左右后便可以进行播种了。

3、修筑鱼鳞坑

在荒山绿化过程中,鱼鳞坑作为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与造林整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坡度较大且地形破碎的荒山区域,鱼鳞坑可以通过沿等高线自上而下挖掘半月形状的凹坑来实施。这些凹坑按照特定模式排列,其外观类似于鱼鳞图案。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拦截并滞留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现象,使水分和养分得以保存在坑内,从而为树苗提供更加有利的成长环境,能够有效提高树苗存活率。

4、侧柏种子播种

在荒山地区,侧柏的适宜播种时间通常选在4月上中旬,如果气候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适当提前。如果侧柏种子中含有较多的空壳,可以采用水选或催芽的方式来筛选出优质种子。为确保侧柏能够健康成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增加播种量,并且要求所选用种子的纯净度至少达到90%,以此来保障较高的发芽率。播种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土壤并加以压实,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概率,还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湿度,促进幼苗顺利出土生长。

5、侧柏苗期管理

(1)侧柏苗期水肥管理

由于海拔地势较高,大气对流较弱,通常降水量稀少,土壤较为干旱,适时灌溉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增加灌溉频率,并逐步提高每次的灌溉量。根据土壤湿度状况,可以每隔10~15d进行1次彻底灌溉,可选用喷灌或侧向灌溉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雨季到来后,应相应减少灌溉次数,并注意加强排水措施,确保内部积水得以有效排出,同时防止外部水源侵入。苗木快速生长期是施肥的好时机,在此期间结合灌溉追施肥料2~3次,每次施用硫酸铵4~6kg/667m2为宜。首次施肥应在速生期初期完成,之后每间隔约15d再追加1次。

(2)侧柏苗期除草

在苗木的成长阶段,需要及时进行除草和松土工作,除草过程中坚持“早除、小除、彻底除”的原则。可以采用化学药剂来进行杂草控制,例如,使用浓度为35%的除草醚(乳油),施用量大约2mL/m3左右,使用前需经过适当稀释后喷洒,以免伤害叶片。首次施药应在播种之后或幼苗出土之前进行;随后,在间隔约25d后再实施第2次喷洒。通过连续2~3次喷洒施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大部分杂草问题。每次操作中,所需药剂量约为0.8kg/667m2。当发现表层土壤因硬化而阻碍了幼苗正常发育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疏松表面土壤,松土深度控制在1~2cm之间,并且最好是在自然降水或灌溉之后执行松土工作,同时需细心操作以免损伤到苗木根系,影响苗木正常生长。

(3)侧柏苗期越冬防寒管理

对于侧柏幼苗而言,通常在土壤冻结之前浇灌封冻水,并通过覆盖土壤、设置防风屏障或是铺设草垫等方式来保护幼苗。实施覆土防护的时间不宜过早,一般适宜在立冬前后,即土壤即将冻结之际进行;春季撤除覆土时也不应拖延太晚,最好是在每年4月上旬前后分两次完成。

6、侧柏幼苗移栽

侧柏幼苗通常在两年后出圃,并于次年春季进行移植。为了培育适用于荒山绿化的苗木,有时需要经历2~3次的移植过程,充分促进根系的发育、优化生长状态及塑造优美的树冠形态,之后再进行栽植。在每年早春3-4月间进行移植,其成活率可高达95%以上。关于苗木移植后的密度安排,则需根据预期的培养周期来决定:若计划栽培1年,则株行间距应设定为10cm×20cm;若为2年,则调整为20cm×40cm;3年生的苗木则采用30cm×40cm的布局;而对于5年或更长时间的大苗培养,则建议将间距扩大至1.5m×2.0m。完成移栽后,对侧柏幼苗进行适时灌溉直至土壤充分湿润,在适宜条件下及时开展松土、除草以及施肥等养护活动。

7、侧柏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侧柏作为一类抵御病虫害侵袭较弱的树种,常见的问题包括叶凋病、毛虫、大蚜及天牛等。因此,在日常管理和培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这些潜在威胁的防控措施,以有效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状况,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虫害导致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1)侧柏叶凋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由特定病原菌引发的叶凋病,对柏树叶片构成了显着威胁。这种病原体往往在受感染的叶子上度过冬季,在次年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活跃,通常于4-5月间显现出病症。初期症状表现为树冠底部的叶片出现黄色斑点,随后这些黄斑逐渐蔓延至整株植物,使所有叶片变为黄色乃至黄褐色。大约1个月后,叶片表面会出现黑色斑点,这标志着病原菌已进入再繁殖阶段,并通过释放孢子进一步扩散。为了有效控制此病害,通常采取以下措施:秋季和冬季期间彻底清理并焚烧落叶,以消除越冬病原;自5月起每隔两周喷洒一次比例为1∶1∶100的波尔多液直至8月底,以此预防初次感染;一旦发现病区,则需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对于密度较高的林地,适当进行疏伐作业,改善光照及通风状况,有助于减少发病率。

(2)侧柏毛虫的生长特点及防治措施

侧柏毒蛾的幼虫,即侧柏毛虫,主要以侧柏的枝叶作为食物来源,这对其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被归类为害虫。这类毛虫每年通常会产卵两次,其幼虫发育阶段多处于3~5龄之间。随着冬季气温下降,这些幼虫倾向于藏匿于落叶层中以抵御寒冷。待次年2-3月间气候回暖时,它们便会重新攀爬至侧柏树冠部分继续取食叶片。到了4月份,这些幼虫将进入蛹期,并在接下来的30~60d左右内开始繁殖活动,孵化出新一代幼虫。随后,在1个月后再次进行繁殖,产生第二代幼虫。整个过程中,这种害虫对侧柏造成的损害可长达半年以上。针对侧柏毛虫的有效控制措施包括:①利用物理手段,例如,根据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树上安装黑光灯来诱捕并消灭害虫。②采取生物防治策略,如引入天敌(如寄生蜂)来快速减少害虫数量。但在实施此方案时需谨慎考量生态平衡问题,合理规划引入天敌的数量与种类。③执行农业管理措施,如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在冬季对树皮进行清理,并通过焚烧方法彻底消除其中潜藏的害虫;同时,一旦发现少量幼虫出现,立即采取人工捕捉的方式进行及时控制。④当上述方法均无法有效抑制害虫大规模爆发时,则考虑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处理。尽管这种方法见效迅速且效果显着,但考虑到其可能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因此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选用,并建议尽早采取行动。在天气晴朗且风力不超过三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飞机喷洒25%灭幼脲三号的方式来进行治理;同时,为了提高药物的效果,还可以适当添加少量菊酯类杀虫剂。

(3)侧柏大蚜的生长特点及防治措施

侧柏大蚜隶属于同翅目下的大蚜科,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它对侧柏绿篱及幼苗构成了显着威胁。针对此类害虫的有效防控策略主要包括生物与化学两种方法:①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依靠自然界的天敌来控制蚜虫数量,如日光蜂、大灰食蚜蝇、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蚜小蜂草蛉和食蚜虻等都是其主要捕食者。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护上述有益昆虫种群,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从而促进天敌种群的增长。②化学防治手段适用于快速繁殖且全年均可造成危害的情况,尤其是在病情较为严重、可能导致大片幼苗死亡的情形下更为必要。此时,可以采用喷洒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或20%康福多可溶剂稀释5000倍后的溶液进行处理;或者选择1.2%苦烟乳油按1000~1500倍比例稀释后喷雾施用;另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配制成2000倍液也是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

④侧柏双条杉天牛的生长特点及防治措施

双条杉天牛,亦被称为蛀木虫,是影响侧柏健康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可采取以下几种防控策略:①农业管理措施:移除林区内所有枯萎或病重的植株,并妥善处理残留树皮,以此减少害虫栖息地。②化学防治手段:在每年3-4月期间,在成虫尚未从树干中钻出之前,使用由生石灰、硫磺粉以及水按照10∶1∶40比例调配而成的混合液涂抹树干底部约两米范围内的表面。此外,还应在5-12月间彻底清理并销毁区域内发现的所有死亡、濒临死亡或受损严重的树木,并将剥落下来的树皮浸泡水中至少30天时间。对于留下的树桩,则需将其高度控制在不超过5cm,并撒上适量的生石灰后用土覆盖。③生物控制方法:选择在7月中下旬~8月初这一时期释放管氏肿腿蜂来对抗双条杉天牛。研究表明,在日平均气温达到或超过25℃且阳光充足的早晨9:00~10:00左右释放该种寄生蜂可以获得较高的寄生效果。理想情况下,每三只目标害虫对应一只肿腿蜂的比例较为适宜。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受害程度调整单棵树上投放的数量,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个例,施放100只/株;而对于症状较轻者,则每隔50m2分布30~50只。

二、荒山侧柏绿化技术

1、起苗及运苗

在进行造林作业之前,应对苗木浇灌一次充足的水分。起苗过程中应确保每株苗木都携带完整的土坨,以保护根系不受损害。若苗木需经过长距离运输,则建议采取适当的保湿措施,例如,使用黑色袋子包裹土坨或覆盖遮阳网,这些做法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降低水分蒸发速率,从而提高苗木的存活率。

2、荒山地区林地整理

在荒山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时,应沿着等高线布置植株行列。如果林地立地条件较差,应在开始造林大约半年之前,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或引入优质土壤以改善墒情。对于岩石较多的区域,采用机械设备钻凿岩石,并挖掘鱼鳞状坑穴。对于存在坡度的区域,则应当通过适当堆砌加固坑穴来防止水土流失。

3、合理选择绿化时间

合理选择绿化的时间段对于提升植物的存活率十分关键。在荒山地区实施造林绿化过程中,每年的春季气温开始回升,万物复苏,通常是实施绿化的首选时期,因为这一季节的特点是温度适中且降水量相对较少,这为栽植苗木提供了有利条件。不过,在此过程中也需特别注意防范强风及春季干旱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新栽植的侧柏苗木及时进行支撑加固处理,防止出现苗木的倾斜和倒伏。

4、造林密度调控

根据林地所处位置的不同,适宜的造林密度也会有所变化。对于山体的上部区域,建议种植密度为4000~5000株/hm2;位于山体中部的区域,则推荐2500~3500株/hm2的密度;至于山脚的下部区域,较为理想的栽植密度是1500~2500株/hm2。此外,由于山顶风力较强的因素,在山顶种植的幼苗高度不应超过50cm,以此来减少因强风导致树干折断的风险。

5、造林后管理

由于新栽植的侧柏幼苗较为脆弱,易受损害,在完成绿化工作后应采取封闭管理措施。为此,需在绿化区域内配置专门管理人员,并设立围栏等物理屏障,以防外来人员及牲畜进入而对侧柏幼苗造成啃食或践踏等伤害,从而为其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安全环境。由于侧柏树种含有大量挥发性油脂,易于引发火灾,因此对于侧柏林地而言,必须给予高度关注防火安全问题,通过加强人力监控与技术防范相结合的方式加以应对。特别是在水资源匮乏且气候干燥的荒山地区,应当积极建设引水设施至山顶,以此来改善荒山区域内的消防条件;同时,在森林防火重点位置和敏感地带布置蓄水池,形成一套完善的重点防火系统,这不仅有助于迅速控制并扑灭可能发生的林火,还能在干旱季节为树木提供必要的灌溉支持。

侧柏不仅适应性强,耐干旱、抗寒冻及适应贫瘠土壤,而且其发达的侧根系统有助于增强土壤稳定性,保证了生长过程中的持续性与造林成功率,同时拥有较长的生命期,是相对容易栽培的一类乔木。因此,侧柏成为荒山绿化工程中的首选物种之一。本文通过探讨侧柏在荒山绿化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技术,以期有效地推动荒山地区绿化进程,加快推动国土绿化扩容增量,进而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272000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

标签:  侧柏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