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对花生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可行性应用效果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04)

花生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面临着诸如根腐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传统的化学农药虽能有效防治病虫害,但过度依赖带来了环境污染、抗药性等问题。生物农药因其绿色、安全的特性,成为替代化学农药的重要选择。本文旨在评估生物农药在花生种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其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可行性,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实现。

一、生物农药的种类与应用

1、生物农药的分类

① 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作为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主要媒介,具有高效、环保、低毒、对非靶标生物影响小等优点。常见的微生物农药包括细菌性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噬菌体等)真菌性农药(如白僵菌、绿僵菌等),以及病毒性农药(如昆虫病毒、植物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农药通过产生毒素、酶类或直接感染病虫害来抑制或杀灭病虫。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不仅在防治效果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还能减少化学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且较少引发抗药性问题,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微生物农药通常来源广泛,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小,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花生种植中,微生物农药能够有效防治根腐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以及蚜虫等虫害,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微生物农药的应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施用时的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作用时间相对较长,以及对农民的使用技术要求较为严格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施用技术与效果优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与应用。

②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具有来源广泛、毒性低等优点,因此被视为化学农药的绿色替代品。常见的植物源农药包括除虫菊酯、烟碱、苦楝素等,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抑制害虫的神经系统、影响其生长发育或驱赶病虫害来实现防治效果。植物源农药不仅能够有效防治常见的病虫害,如蚜虫、白粉病、叶甲等,还能减少农药残留,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通常具有较低的残留性,且易于在土壤和作物中降解,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然而,植物源农药的防治效果受植物种类、提取方法、剂量和环境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施用技术。尽管如此,随着植物源农药的研发不断深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能够为推动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③ 其他生物农药

除了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外,其他生物农药也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农药通常包括动物源农药和由自然界中其他生物产生的农药。动物源农药主要通过提取或合成某些动物体内的活性物质来制成,常见的有昆虫源农药,如蚯蚓提取液或某些昆虫分泌的天然毒素,它们能够对害虫产生直接的毒杀作用。此外,某些生物防治剂,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以及其他天敌,也被认为是生物农药的一种形式。这类生物农药通过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控制,达到抑制害虫数量的目的,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农业生态学和生态工程技术的进步,诸如天敌昆虫、蜜蜂、蚂蚁等自然界生物的利用越来越被重视,这些生物不仅能帮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能维持农业生态的多样性与平衡。其他生物农药的使用还包括植物共生微生物或某些天然产物的应用,这些天然物质能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提升作物的健康状况。虽然这类生物农药具有许多优点,如低毒性、环境友好等,但它们的应用范围和防治效果可能受限于特定环境条件或害虫种类,因此在推广应用时需要考虑其适应性与技术要求。

2、生物农药在花生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① 微生物农药应用实例

微生物农药在花生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取得了显着的应用成果。例如,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农药,它通过分泌抗菌物质有效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能够防治花生的根腐病、白粉病等常见病害。此外,白僵菌作为一种真菌性农药,已被成功用于防治花生田中的豆象、蚜虫等害虫,白僵菌在侵入害虫体内后通过其分泌的毒素杀死害虫,且其毒性对其他非靶标生物较低。另一个典型应用实例是绿僵菌,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昆虫病原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花生及其他作物上,对花生田中的害虫,如蚜虫和蝗虫等,表现出较强的控制效果。噬菌体作为一种病毒性农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防治花生的细菌性病害方面,如细菌性角斑病,噬菌体能够特异性的攻击病原菌,避免了化学农药带来的抗药性问题。这些微生物农药不仅有效地防治了花生的病虫害,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且其低毒性和对环境的友好性使得它们在现代农业中逐渐成为一种可持续的防治策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微生物农药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② 植物源农药应用实例

植物源农药在花生及其他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除虫菊酯是从除虫菊中提取的天然农药,其有效成分具有很强的毒性,能迅速影响害虫的神经系统,因此广泛用于防治花生田中的蚜虫、叶甲等虫害。烟碱,提取自烟草中的天然生物碱,也作为植物源农药被用于防治花生的蚜虫和其他吸食性害虫。其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的神经传递系统,具有较高的杀虫效果。苦楝素是从苦楝树中提取的天然杀虫成分,苦楝素不仅具有很强的杀虫作用,还能有效抑制害虫的繁殖,被广泛用于防治花生的病害等问题。棘椒素和大蒜素也常被作为植物源农药的成分,通过其具有刺激性的气味和化学成分,能够驱避和杀死花生田中的多种害虫,减少害虫对作物的侵害。此外,某些植物提取物还具有增强植物免疫系统的作用,如某些植物源农药能够提高花生对病菌的抗性,减少病害发生。这些植物源农药具有毒性低、环境友好、可降解等优点,逐渐替代化学农药,成为绿色防治的重要选择,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③ 其他生物农药的应用

其他生物农药的应用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也表现出显着的效果,尤其是在花生等作物的绿色防治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天敌昆虫的利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防治策略。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蜘蛛等,被广泛应用于防治花生田中的蚜虫、螨虫等害虫。通过释放这些天敌昆虫,它们能够有效抑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从而减少对作物的损害,且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寄生性昆虫,如寄生蜂,也在防治花生害虫方面得到了应用,这些昆虫会寄生在害虫体内,通过消耗害虫体内的资源来完成其生命周期,从而控制害虫的繁殖。另一个应用实例是使用动物源农药,如通过提取昆虫分泌的天然毒素或某些动物体内的活性物质来防治病虫害,这些物质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仅对害虫有效。此外,利用植物共生微生物或某些天然产物,如昆虫分泌的天然抗菌物质,也成为防治病害的一种方式,这些生物农药通过增强植物的免疫系统,帮助作物抵御病原菌的侵袭。

二、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及防治案例

1、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

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主要依赖于其活性成分对病虫害的抑制与杀灭作用,通常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病虫害的生长、繁殖和存活。微生物类生物农药通过释放毒素、竞争宿主或直接寄生于害虫体内来发挥作用。例如,某些细菌,如芽孢杆菌,能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进人害虫体内后会破坏其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真菌类生物农药,如白僵菌和青霉菌,则通过在害虫体内生长、繁殖并吸收其营养,从而杀死害虫。同时,某些生物农药能通过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自然抗性,促进植物产生抗病、抗虫的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源农药的作用则主要通过植物提取物中的天然成分,如生物碱、黄酮、萜烯类物质等,这些成分能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抑制害虫的食欲或导致害虫的生长发育异常。生物农药还可能通过改变生态环境,调节病虫害的种群结构,进而达到防治效果。这些机制相较于化学农药来说,更加环保且具有较低的抗药性发展风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中。

2、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案例

① 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生物农药应用

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生物农药应用主要依赖于通过微生物类生物农药或植物源农药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与扩散,降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花生叶斑病通常由真菌(如花生叶斑病菌)引起,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并导致叶片枯黄、脱落,严重时可影响产量。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花生叶斑病的优势在于其较低的环境污染和对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常见的微生物类生物农药,如白僵菌、青霉菌、链霉菌等,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它们通过竞争营养、分泌抗生物质或直接寄生在病原菌体上,抑制病原的生长与繁殖,从而减轻病害。例如,青霉菌能有效地抑制花生叶斑病菌的孢子萌发与侵染过程,减少叶片的病斑形成。除了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也是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有效工具。通过提取天然植物的有效成分,如大蒜素、烟草提取物、辣椒素等,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降低其致病性。这些植物源农药通常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且不破坏环境,可以作为传统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为了提高防治效果,生物农药的施用通常结合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合理的种植密度、良好的通风条件和适当的灌溉管理。生物农药防治的成功还依赖于施药时机的精准把握,通常在花生植株出现早期症状时就应开始使用生物农药,以阻正病原的扩散和进一步危害。

② 防治花生根腐病的生物农药应用

防治花生根腐病的生物农药应用主要依赖于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的结合,通过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抑制病原菌生长、增强植物自身免疫力来防控花生根腐病。花生根腐病常由土壤中的真菌、细菌及线虫等引起,主要病原菌包括根腐病真菌、枯萎病菌等,这些病原菌在根部感染并引发腐烂,导致花生根系的营养吸收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与产量。微生物类生物农药在防治花生根腐病中具有显着效果,常见的微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根际拮抗菌和放线菌等,这些微生物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与侵染。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产生抗生物质、竞争栖息地和资源等多重作用,通过与病原菌争夺生长空间和营养,从而有效抑制根腐病菌的扩展。根际拮抗菌,如链霉菌和木霉菌,通过分泌抗生物质和诱导植物免疫反应,在根际形成保护屏障,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此外,生物农药还能通过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抑制土壤中有害病原的繁殖,为植物根系提供更为健康的生长环境。植物源农药,如大蒜提取物、苦楝油等,也能有效防治花生根腐病。这些植物源成分天然且无害,能够杀死根部病原菌或通过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增强其抗病性。在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防治花生根腐病的效果通常通过喷雾、灌根或土壤处理等方式进行,施用时机和方法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病原菌侵染的初期,及时使用生物农药能够最大程度地遏制病害蔓延。生物农药在应用中还需要与良好的农业管理措施配合,如合理的灌溉、排水管理和轮作等,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③ 防治花生蚜虫的生物农药应用

防治花生蚜虫的生物农药应用主要通过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来控制蚜虫的数量,减少其对花生植株的危害。花生蚜虫,尤其是绿盲蝽蚜和黑胫蚜,是花生栽培中的主要害虫,蚜虫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并传播各种病毒性病害,如花生花叶病毒病等。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花生蚜虫具有环保、安全、不易引起抗药性等优点,成为可持续农业中的重要防控手段。微生物农药,特别是细菌类和真菌类生物农药,在防治蚜虫方面具有显着效果。例如,白僵菌和青霉菌能够通过直接接触或空气传播侵染蚜虫,致使蚜虫感染并死亡,这些真菌通过在害虫体内生长、繁殖并消耗其营养来致死。除此之外,芽孢杆菌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对蚜虫产生毒害作用,尤其是在蚜虫数量较多时,应用芽孢杆菌能够有效地控制其种群。另外,某些生物农药还能够通过诱导植物的抗性,增强植物对蚜虫的天然抵抗力,减少蚜虫的侵害。植物源农药,如大蒜素、辣椒素、烟草提取物等,也广泛用于防治花生蚜虫。大蒜素和辣椒素等天然植物成分具有强烈的气味和毒性,能够驱赶或杀死蚜虫,并且对环境和其他益虫较为安全。利用这些植物源农药进行喷洒,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蚜虫的数量,还能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非靶标生物的伤害。为了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通常建议结合生态种植技术,如种植抗蚜虫品种、适当的作物轮作、保持良好的田间管理等,以增强生物农药的效力。合理的施药时机和施药方法也至关重要,通常在蚜虫初期侵害时应及时进行防治,以防止蚜虫的快速扩散。生物农药在防治花生蚜虫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风险,还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有益生物,因此在花生种植中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手段,在花生病虫害防治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尽管其防治效果的时效性较化学农药稍逊,但其长期的防治效果和较强的持续性使其在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类、生物源类以及其他类生物农药在防治花生根腐病、茎叶病、蚜虫等常见病虫害时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升作物产量与质量。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还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适合在多种农业生产环境中推广应用。未来,通过优化生物农药的使用方法和技术,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将进一步提升其防治效果,为花生及其他农作物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274300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便民服务中心

标签:  农药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