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推动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生态经济是一个融合生态、经济、科学技术系统相互作用的复合多维系统,也是一个集技术、种植、生产、应用、推广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它依赖于农业多元化、多样化生产主体和不同经济环节之间的衔接,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目标。本文旨在从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整合生态农业中的资源,为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依据。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1、乡村要振兴,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是关键
(1)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面对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较低的现实,农业生产规模较小,难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发展。同时,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高投入与低回报率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只有破解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瓶颈,推进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乡村振兴,进而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2)农业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
农业经济发展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随着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农村地区生产效率显着提升,农民增收有了保障,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经济稳定增长。此外,农业经济发展在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向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等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水平,才能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进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2、农业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若要实现稳定增长,需要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质生产力等多方面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技术创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整合自然资源配置等方面都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必须完善。智慧农业的发展为提升农村的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在推动农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激发了农业产业链的巨大潜力。确保农村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充足性、交通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包括道路和桥梁)水利工程的整治(修复病险工程、建设蓄水设施)农田的高标准改良以及设施农业的发展(如蔬菜大棚和水果温室栽培),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显着提升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为乡村产业的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3、生态农业经济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农业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经济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优化配置生态技术和资源,致力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构建一个具有健全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实现内部良性循环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多层次综合利用,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经济价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保障。
(2)以创新驱动引领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新动能
农业新兴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兴起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借助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同时通过加强区域协作,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这使得经济发展不仅保持了生态化的合理增长,而且实现了质的飞跃,既推进了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生产智能化升级与农业经营效益的深度融合,也加快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业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应用,加强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使智慧农业、自动化农业、智能监控得到发展。例如,智能化系统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的实时监控,提供精准的水肥灌溉建议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并能预测最佳的采收和收获时机;一体化水肥技术,能够控制水溶肥流量和配比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农业成本开支。这种技术在环保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它能精确地计算出所需资源的用量,使水资源和肥料的搭配更为合理,进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品质量,对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技术还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发展生态农业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
(1)生态农业多环节发力,助推农业高效发展
生态农业多围绕科学灌溉、有机肥施用、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绿色减肥施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节进行,以期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缩短作物收获周期,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2)农业整体规划与优化农业结构
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推广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生产技术,推进绿色、智能、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实现绿色生产,降低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支出,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5、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是推动现代化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农业发展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管理理念,可以提升生态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力。例如,一些地方正集中精力应对农业机械装备的更新需求和不足之处,通过执行四项核心行动:报废回收、购置更新、推广应用以及能力提升,来促进农业机械结构的调整,并增强农机装备的高端智能化水平。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应综合考量资源开发与利用,统筹规划“长远利益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近期目标激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农业产业、农田、村镇、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要素有机结合。
(1)乡村振兴视域下,应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生产技术是生态农业的核心。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绿色生产技术,能够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绿色循环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通过使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它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智慧农业系统与技术的应用,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1)优化农业数据,奠定智慧农业根基
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完善并整合农业标准化生产数据,搭建农业基础数据收集、传送、分析和应用系统,提高农业数据资源监管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例如,智慧农业系统能够监测土壤温湿度、肥水含量等参数,通过水肥一体化实现自动施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精准度,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发展。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农业播种、土肥管理、植保、田间管理等方面均引入信息技术和AI技术,通过打造“农技云\"“作物云\"等示范平台,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和实时数据分析,从而促进农村电商发展,预测病虫害发生,推进农技、农机向绿色智能转型升级。通过实施农产品溯源系统,可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并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2)创建智慧农业示范产业区,推进智能装备与技术应用
鉴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智慧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加强智慧农业示范产业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加大对农机装备性能的检测和系统测试力度,并且要根据区域、品种、地形等多方面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作业。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发展机械化作业,使良种、良法、良田、良制与良机深度融合,为农业生产、新兴技术推广和基础设施应用提供支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前提下,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应结合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等特点,坚持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制定并推进乡村建设与发展规划,确保其向乡村和基层地区延伸。
① 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道路畅通、电网升级、供水稳定、农业灌溉便利、供气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宜机化改造等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通信、信息化搭建等现代化体系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双赢,达成乡村全面振兴的总体目标。
②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积极进行生态修复,恢复保护生态系统,引导其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使土壤(优化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水体(清理水体污染物、改善水质)农作物(应用减肥减药及绿色生产技术)等生态资源重新焕发生机,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纵深推进强县富民乡村多方面、多产业、多领域振兴,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促进乡村绿色经济全面振兴。
(2)提倡“生态经济 + ”模式
① 生态经济+技术
因地制宜,将生态修复与乡村产业、惠民产业、农业生产紧密融合,实现良性互动。推动生态转型,打造新的市场竞争优势,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生态产品供给,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提升。例如,利用乡村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生态经济 + 绿色农业技术\"融合模式,实现绿色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发挥绿色理念在农业经济中的价值,进而为乡村振兴和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② 生态经济 + 合作社
以专业合作为重点,积极发挥合作社资源整合作用,实现联农带农共同富裕。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核心,统筹资源,形成合力,通过“生态经济 + 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大力推广统一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开展绿色生态循环种植,减施化学肥料和农药,提升作物品质。例如,在水稻种植中,通过将秸秆粉碎并回田,种植紫云英,利用其植株在腐解过程中释放的氮素,提升土壤的固氮能力。随后,将紫云英作为绿肥再次还田,直接翻耕后继续种植水稻。这一循环不仅使紫云英成为稻田有机肥的主要来源,而且显着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最大化地发挥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或者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运用物理方法控制病虫草害,以减少它们的发生,例如,在整地时,可以施用草木灰、菜籽饼、金针菇尾料,提高有机底肥肥力。进行有机种植,在有效节约绿肥成本、提高产量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各作物生长发育指标,实现农业生产利润最大化和农产品质量的可持续性,供应高端市场,给下游农产业以信心,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农业生产活力
(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落实产业振兴要求
立足各区县自然优势和特点,赋能乡村生态产品,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实现农产品生态价值。依托乡村自有的青山绿水资源与独特的自然风光,把握乡村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保留乡村稀缺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拓展销售渠道,增强市场开拓能力,进行村企合作,提升农产品运营水平。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深人了解市场需求结构,找准发展优势,按照“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的原则,精准施策、分类开发乡村特色生态产品,坚持生态为先,稳步推进。例如,可以发展梨、苹果、夏季樱桃、葡萄、无花果、猕猴桃等当地特色经济作物和高品质大宗农产品,严格把控并完善质量与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村一品\"示范镇村。通过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打造高标准、高稳定的产品供应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产品提质升级,使产业振兴和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在当地扎根,进而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户实现就业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创新驱动,全面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绿色环保、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市场角色,积极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和绿色植保等绿色农业技术,实现土壤成分监测、作物长势监测以及作物生命周期质量溯源,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通过天然、无害的种植与栽培方式,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的污染,使农特产品具有高效性、精准性与可持续性,进而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和产品优良率,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强化农业生产活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显着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满足市场绿色、健康的需求,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化、可持续化,为乡村绿色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实现乡村绿色经济的全面振兴。
综上所述,推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应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加强对智慧农业系统与技术的应用,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优化农业数据,奠定智慧农业根基,创建智慧农业示范产业区,推进智能装备与技术应用,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提倡“生态经济 + ”模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创新驱动强化农业生产活力,全面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推动生态农业持续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265701山东省龙口市人民政府东莱街道办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