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作为一种水果,其具有补益气血、养阴生津、补气润肺等功效,是现阶段备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之一。在桃树的种植与生产阶段为有效降低各种病虫害问题的出现,果农应该结合桃树不同生长周期做好相应病虫害预防与治理工作,有效提高桃树种植的产量。淮北地区是我国桃树种植相对广泛的地区之一,基于此,本文更是有针对性地从淮北地区桃树主要病虫害、淮北地区桃树生育期常见病虫害特征与防治、淮北地区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三个层面展开更为细致的分析,旨在带动淮北地区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段的提升。
果农在种植与养护阶段应该针对不同桃树品种、生长发育阶段等,选择与之匹配的种植与养护手段。尤其是在现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农户应该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开展种植与养护工作,在先进的桃树种植理念引导下,其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将会得到有效的落实与革新,提升了我国淮北地区果树种植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淮北地区桃树主要病虫害
淮北地区桃树种植阶段,为有效预防和治理各种病虫害问题,果农应该针对桃树生长阶段可能发生的病虫害,做好相应处理工作。结合现阶段淮北地区桃树种植以及养护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可以了解到桃蚜、梨小食心虫、桃蛀螟、壳虫、叶螨、盲蝽象、褐腐病、炭疽病、缩叶病、穿孔病、疮痂病和流胶病等是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问题。由于以上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复杂,在环境因素、管理不当以及病虫害的自然传播等,都会直接导致桃树生长阶段出现患病或者比较严重的虫害。
环境因素主要是因为淮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可能会为某种病虫害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因素,进而使得桃树生长很容易受到病虫害影响。果农对于桃树生长各个阶段不恰当的管理主要包括:修剪不合理、施肥不足或过量、灌溉不当等,也会增加病虫发生概率几率。
病虫害的自然传播是受到病虫害自身特点以及生长情况等因素影响,使得其可能会通过移动传播、风力传播、其他媒介等传播。在桃树种植相对密集的位置更容易发生大范围的病虫害问题。结合现如今淮北地区桃树种植阶段以上病虫害问题发生的现状,应该积极加强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诱控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等技术手段的应用,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进而提高果农的种植效益。
二、淮北地区桃树生育期常见病虫害特征
1、桃缩叶病
桃缩叶病是淮北地区桃树生育期比较常见的病害问题,该病害的出现主要危害桃树幼嫩部分,侵害叶片,严重甚至可能会直接伤害花、嫩梢和幼果。该病症发生之后桃树会呈现出叶片卷曲皱缩,颜色发红,病叶最后会呈现出褐色、焦枯脱落的现象。针对桃缩叶病病害的实际特征,应该采取更为细致且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其中,药剂防治方法主要是在花瓣露红时喷洒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消灭树上越冬病菌。而加强管理,则是需要农户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增施肥料。
2、桃树缺铁黄叶病
桃树缺铁黄叶病具有叶面呈绿色网纹状失绿的特征。如果这一病症大范围出现且传播,就会直接加重桃树树叶的失绿程度,肉眼可观察到桃树树叶变为白色,叶缘枯焦,大范围内出现落叶的现象。如果对于该病症治理的不及时,甚至可能会导致新梢顶端枯死。为此,相关桃树种植与养护技术人员应该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做好桃树缺铁黄叶病的防治工作。其中,比较常见的治理方法是改善土壤pH值,避免土壤过碱,适当调整土壤酸碱度有利于铁元素的吸收利用。
3、桃树蚜虫
桃树蚜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蚜虫大量繁殖影响桃子的质量与产量。虫害的泛滥是现阶段桃树种植以及养护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淮北地区桃树种植人员可以通过物理整枝、悬挂黄板诱杀蚜虫,保护蚜虫天敌,如七星瓢虫、大草蛉等,使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喷洒(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等方法进行有效防治。在实际虫害治理过程中,种植人员还应该根据蚜虫危害和蔓延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治措施。
三、淮北地区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农业防控技术
桃树在生长阶段病虫害是比较常见且威胁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这也就使得果农在具体养护过程中应该做好农业防控工作。在冬季来临之前首先翻挖树盘,确保可以将土壤中过冬的害虫翻到地表,利用低温冷冻杀死害虫或者被鸟雀啄食。在桃树树叶脱落的秋季,果农可以使用 5 k g 的生石灰 , 0 . 5 k g 的硫磺20kg的水混合并加入适量的食盐,将其与杀虫剂配合使用在树干涂抹2遍,进而消灭桃树表皮附着的害虫。秋季是害虫藏身并危害第2年桃树正常生长的主要时期,果农可以在树干上绑草或者缠绕胶带,吸引过冬害虫聚集,并在入冬后将草把以及胶带深埋或者烧毁,消灭聚集的害虫。如果在桃树生长过程中发现枝叶、果实等呈现出生长不合理的状态时,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将发病的位置剪除,深埋或者焚烧,这样能够有效消灭其中的病原以及害虫,并在剪除工作完成后及时清理果园周边的杂草,避免各种病害以及虫害的寄生。桃树的成熟落叶期为每年的9~10月,是桃树生长完成1个周期的重要标志。为确保桃在生长过程中产量以及品质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果农应该在新梢成熟阶段向桃树喷施 5 0 % 的多菌灵WP600倍溶液,有效避免叶片上真菌病害等问题的发生和传播。
2、物理防治技术
桃子作为现阶段备受消费者关注与喜爱的水果之一,桃树种植阶段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等侵蚀,使得其生长过程中果实的质量受到影响。为此,果农在这一阶段应该做好病虫害的绿色防治,结合现代化新型技术手段应用的实际情况,在革新自身种植与养护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做好相应物理防治工作。比如诱控防治技术,桃树的诱控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灯光诱杀、黄板诱杀、糖酒醋液诱杀、树干绑缚、覆盖表土等方法,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提高防治效果。灯光诱杀。灯光诱杀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通过设置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来诱杀桃蛀螟、吸果夜蛾等害虫。杀虫灯的悬挂高度应根据果园内的害虫种类、天敌种类、果树的高度而定。一般杀虫灯的悬挂高度以位于果树高度的2/3处效果较好;鞘翅目害虫危害严重的果园,应适当降低杀虫灯的高度,以悬挂在1.6~1 . 7 m 为宜;黄板诱杀。桃树在春季与秋季的生长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桃树的生长发育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为此,专业的桃树种植养护人员应该针对病虫害问题发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而减少病虫害对桃树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桃树在春季和秋季生长阶段,经常会受到翅蚜害虫的影响,果农可以借助害虫趋黄性的特点,在果园悬挂黄板将害虫集中消灭。通常情况下,每年3~5月和9~10月是害虫出现比较广泛的阶段,果农需要在果园内均匀悬挂黄板,于树冠外围平生枝条上每亩悬挂25~30片,每20~30天更换1次,能够有效吸引翅蚜,并集中消灭;糖酒醋液诱杀。糖酒醋液诱杀是通过配置特定比例的糖、醋、水、酒混合液,并加入适量 9 0 % 晶体敌百虫,放置在果园中诱杀害虫。每亩放置5~8盆糖酒醋液,每盆糖酒醋液1kg,诱杀梨小食心虫、桃蛀螟、吸果夜蛾等害虫成虫。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安置,及时清除诱杀的害虫,10~15天更换1次糖酒醋液,直到桃果采摘后结束。另外,在果实生长以及成熟阶段,果农还需要及时将桃子套袋,有效预防桃蛀螟、食心虫、褐腐病、炭疽病等,也能够避免桃子成熟后被鸟雀等啄食,提高桃子的生长效率、质量,为种植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桃树开花后桃蚜是比较常见的害虫之一,果农应该结合以往桃树生长的实际情况,以及该种害虫的生长规律、习性特点等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3、化学防治技术
结合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农户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更是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以及养护工作,这也在一定的层面上革新了传统桃树种植阶段相对单一的养护模式。通常情况下,减少化学防治次数以及化学农药用量的7 0 % 左右,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威胁的同时不会造成对桃树自身生长的危害。化学防治作为现阶段桃树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防治手段,能够针对各种病虫害问题展开更为细致且全面的预防与治理。
在早春病虫害绿色防治阶段,果农需要在桃树萌芽前期,向其喷施石硫合剂预防玠壳虫、叶螨、褐腐病、缩叶病、白粉病等。在对桃蚜病预防与治理阶段,果农应该在发生初期做好相应的治理工作,有效避免其进一步蔓延,影响到果园内部其他桃树的正常生长。初期阶段果农可以喷施 2 5 % 吡蚜酮悬浮剂也就是可湿性粉剂2500~5000倍溶液,或者是使用 5 0 % 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5000~20000倍溶液,能够精准预防和治理桃蚜,提高果园内部桃树生长的质量以及果农经济效益。淮北地区桃树开花坐果一般在每年的4月左右,在落果完成后应该为其喷施 10 % 的哒螨灵乳油,或者是 5 0 % 的硫磺悬浮剂等,并且按照每10天左右喷施1次可以从源头上避免桃蚜对桃树生长造成危害。在桃树落花完成后还应该按照10天喷施1次氨基酸微肥500倍溶液与磷酸二氢钾300倍溶液,进而减轻裂果病的发生,提高桃树的整体产量。终果完成后使用 8 0 % 的代森锰锌WP600~800倍溶液与 7 2 % 的农用硫酸链霉素WP4000倍溶液,能够有效预防桃缩叶病以及各种细菌问题的出现。桃树果实膨大期在每年的5~6月期间,5月是新梢快速生长的重要阶段,这也就很容易吸引桃蚜、桃蛀螟、食心虫等多种害虫,果农在这一阶段使用 2 0 % 杀灭菊酯EC3000倍溶液和 2 % 的阿维菌素EC1000倍溶液预防。在对桃疮痂病、桃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等预防与治理阶段,则可以使用 8 0 % 的代森锰锌WP600~800倍溶液和 7 2 % 的农用硫酸链霉素WP400倍溶液治理。6月是新梢生长的高峰时期,为有效预防桃蚜、桃蛀螟等相关类型害虫,可以使用 2 % 的阿维菌素EC1000倍溶液和 10 % 的吡虫啉WP3000倍溶液防治,在对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褐腐病的治理阶段,可以使用 7 0 % 甲基硫菌灵WP700倍溶液和 7 2 % 农用硫酸链霉素WP3000倍溶液防治。另外,针对桃树品种类别以及气候环境等差异,淮北地区桃树果实成熟也有明显早晚的区别,果农在对果实挂树阶段养护中,应该按照其生长实际情况,病虫害出现以及传播情况展开更为系统的药剂选择与治理。可以使用 2 0 % 除虫脲悬浮剂、5 % 氟铃脲乳油1000倍溶液 . 2 %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3000~4000倍溶液等,每一种化学药剂的使用,都将会有效预防和治理梨小食心虫和桃蛀螟。蜥壳虫作为威胁桃树生长阶段比较严重的害虫之一,化学防治手段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果农在防治玠壳虫阶段降低各种不合理因素出现的可能性。
4、生物防治技术
淮北地区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手段是比较常见且基础的组成部分。果农在实际养护与管理阶段,应该在病虫害发生密度较低或者初期阶段,有效释放人工饲养的虫害天敌,如瓢虫、赤眼蜂等,进而降低各种害虫在桃树种植范围内泛滥的可能性。在农业、物理、诱控等多种防治技术帮助下,果农还应该积极为虫害天敌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进而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生物防治技术在现阶段桃树种植与养护过程中,能够在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的同时,有效满足桃子生长过程中绿色、无公害的发展需求,也提高了桃子市场竞争力。
5、综合防治技术
桃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的结合,旨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结合淮北地区桃树种植各个阶段生长实际情况分析,可以了解到桃树在生长阶段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问题,这也就阻碍了果农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所以,果农在桃树生长到5年左右的时间,应该对其做好复合型病害、虫害的预防与治理,进而避免桃树受到侵染性疾病、非侵染性疾病以及虫害泛滥的共同影响。综合防治技术的全面推进与有效落实,需要果农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生态结构等,选择地势高、土壤通透性好等的地理位置种植桃树,进而避免极端天气,如冰雹、霜害、冻害等因素的影响。良好肥料的施撒也可以帮助果树在生长阶段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更是为提高产量以及提升桃子口感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将氮肥、磷肥、钾肥等按照相关比例合理配合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桃树正常生长结果需要氮、磷、钾等多种矿质元素。在幼年和初果期,需要适当控制氮素,增加磷肥促进根系发育,氮(N)磷 、钾
可按1:1:1的比例供应。随着树龄的增长和结果量的增加,氮肥的需求会相应增加,而磷钾肥的需求也会有所调整。桃树的施肥时期和方法直接影响到肥料的利用率和桃树的生长状况。秋施基肥比春施基肥有更多的优势,因为秋季是桃树根系生长的高峰期,有利于肥料的吸收。追肥则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进行适时施用。施肥方法包括放射沟法、全树盘撒施后浅刨覆盖法等,具体取决于桃树的年龄和生长情况。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及需求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果农在桃树种植以及养护工作中,更应该做好绿色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而为消费者品鉴桃子的基本需求提供支撑。上述文章更是以此为切入点,着重从农业防控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诱控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技术,几个层面展开分析,有效带动我国淮北地区桃树种植产量与效能的提升。
(作者单位:234300安徽省泗县林业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