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的具体应用实践探索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339)

我国的黄牛饲养量极为庞大,这类品种以其卓越的适应性、强大的抗病能力、优秀的产肉性能以及鲜嫩的肉质而着称。在养殖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黄牛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生长周期较长。因此,掌握并应用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至关重要,这将为黄牛的健康生长提供坚实保障,进而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一、黄牛规范化饲养管理

在黄牛养殖的过程中,应当采取规范化的饲养管理方法,为黄牛的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黄牛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的饲养管理技术有所差别。因此,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并加以合理应用,以此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1、特牛饲养

刚出生的小牛在断乳前均被称为犊牛,犊牛的饲养是黄牛养殖中较为重要的环节,若是采用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当,则会对犊牛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犊牛死亡。因此,对犊牛进行规范化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必要。

(1)初乳

要确保顺产的犊牛在出生后2h内吃上初乳,以便从母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特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2)饲喂

出生7天后的犊牛消化系统能够正常运转,此时可饲喂一定量的干草。2周后,可给犊牛喂食颗粒饲料,要选择质量优、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安全适口的饲料。饲喂初期,可向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牛奶,搅拌均匀,让犊牛舔食。同时,可向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和骨粉,以此来促进犊牛钙吸收。3周后,可在犊牛的饲料中增添青干草。4周后,可以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精料,以 0 . 8 k g 为宜,并根据犊牛的进食情况添加干草,使犊牛能够吃饱。犊牛应在3月龄时断奶,4月龄前彻底断奶。开始断奶时,要慢慢减少母乳的次数,增加精料,从而使特牛的消化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饲料。

(3)接种免疫

为避免犊牛生长发育期间感染疫病,应当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增强特牛的免疫力。具体的免疫方法如下:特牛出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以注射的方式接种牛瘟弱毒苗;犊牛7-15日龄时,接种气喘病苗;犊牛10日龄时,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犊牛25-30日龄时,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伪狂犬病弱毒苗;犊牛35-40日龄时,以口服的方式接种副伤寒菌苗;犊牛60日龄时,肌肉注射三联苗。

2、育成牛饲养

育成牛通常是指断奶后的牛,其年龄在6-18月龄之间。黄牛在育成阶段,生长发育速度加快、代谢较为旺盛,体重会呈现出大幅度增加的态势。因此,在该阶段要采取规范化的饲养管理技术。通常情况下,黄牛在养殖期间都是先长骨骼、再长肉、最后长膘。在育成阶段,可按照黄牛的膘情,以全价营养的饲养方式,对黄牛进行饲养管理。进入育成阶段的黄牛,身体的脂肪总量较少,蛋白质较多。因此,可向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满足育成阶段黄牛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为首次配种做好准备。黄牛育成阶段,应根据公母进行分群饲喂,在对母牛进行饲喂的过程中,要控制好饲喂量,使母牛的体质维持在中等膘情。对公牛的饲喂应当以育肥为主,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满足公牛育肥对营养的需求,针对育肥的不同阶段,对饲料配方做出相应的调整。如育肥前期以粗饲料为主,育肥中后期,要适当增加精料的比例。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促进育肥牛体内氮的转化与体蛋白的合成,从而加快肌肉的生长速度,增加体重。除添加剂外,还可向饲料中加入稀土元素,有助于促进饮食量的增加。

3、母牛饲养

(1)妊娠阶段

对妊娠阶段的母牛,应当采取规范化的饲养管理方法,避免 妊娠期间出现流产或是死胎等情况。

① 控制妊娠母牛的膘情,以中等膘情为宜,保持良好的妊娠状态。胎儿在母牛体内的生长速度与月份有关,妊娠前4个月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此时的胎儿处于成形阶段,在该阶段,母牛对营养的需求并不是很高,饲喂原本的饲料,并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便可满足母牛的营养需求,基本不需要改变饲料的配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妊娠达到5个月后,胎儿在母体内成形,此时母牛对营养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大。饲喂时,要选择营养全面且均衡的饲料,并控制好粗饲料和精料的比例,保证饲料的充足供应,以此来满足母牛与胎儿对营养的需要。妊娠季节与母牛的饲养管理方式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如果妊娠前期为夏季或秋季,则应多喂食新鲜的饲草,适当补充粗饲料。有放牧条件时,可增加妊娠母牛的放牧时间,使母牛在放牧期间自由采食。妊娠前期为冬季时,饲草中大部分营养成分流失,无法满足母牛对营养的需求。对此,可按母牛的腰情补充精料,并对饲喂量进行严格控制,每天最多不超过 1 . 5 k g ,以 1 . 2 k g 为宜。

② 保胎。母牛进入妊娠期后,身体会发生变化,为避免流产、死胎等情况的发生,要做好保胎工作。投喂质量合格的饲料,如果饲料发霉、变质,则应废弃,不得将此类饲料喂食给妊娠期的母牛。冬季时要给母牛提供温度适宜的饮水,并加强日常管理,保证母牛在室外活动的时间,让它们可以接受阳光的照射,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预防寄生虫和皮肤病。母牛分娩前1周,要时刻关注其动态,将饲料改为优质的青草,减少精料,可饲喂麸皮,促进母牛消化,以免生产期间出现便秘的情况。生产前3天,将母牛转移至产房内待产,要提前对产房全面消毒,并调控好温湿度,为母牛妊娠创造有利条件。

(2)哺乳阶段

在哺乳阶段,母牛需要为犊牛提供母乳,时间约为90-120天,母乳的质量和数量与犊牛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为使母牛能够产出充足且质量较高的母乳,应当在该阶段采取规范化的饲养管理方法,为母牛补充分泌母乳所需的营养。具体的饲养管理要点如下:

① 母牛进入哺乳阶段后,母乳的分泌量与日常的采食量密切相关,采食的高峰期分泌的母乳最多。但是母牛的采食高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致使母牛在泌乳高峰时身体会变得较为消瘦,为避免因哺乳导致母牛的身体健康情况受损,要使母牛保持一定的体重。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保证蛋白质的添加量达到日粮的 1 5 % 以上,并添加钙、磷以及蛋氨酸等微量元素,为母牛提供全价营养,防止失重问题的发生。

② 母牛进入泌乳盛期后,要采取适宜的饲养方法,如引导法等。引导饲养法可在母牛出现泌乳表现时应用,以能量饲料为主,要求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达到 2 0 % 以上,粗纤维含量不少于 1 8 % 。生产犊牛前,可向母牛的饲料中添加 2 k g 的精料,分娩前,要控制好精料的饲喂量,按照母牛每 1 0 0 k g 体重饲喂1kg精料,生产后,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增幅为每天 0 . 5 k g ,当精料增加至饲料总量的 6 0 % 时停止。通过增加精料在饲料总量的占比,实现对母牛饲喂的引导。

4、饲养管理要点

(1)营造环境

黄牛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肉用,提高牛肉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在黄牛养殖过程中,为它们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黄牛养殖场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附近无工业三废排放。选择环境安全的饲养场地,每天对牛舍进行全面消毒,杀灭致病菌,并对牛舍内外全面清洁,及时清理牛粪,在适宜的位置处布设粪池,对牛粪集中处理,腐熟后的牛粪可作为农家肥使用。

(2)精心选料

黄牛养殖期间,要对饲料合理选择,确保所选的饲料为绿色、优质饲料。黄牛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充足的营养,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有所差别。因此,要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保证饲料中各类物质的均衡,控制好微量元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比例。

(3)放养

如果条件允许,则可对黄牛进行自然放养,要求放养的环境无污染,确保饲草的安全性。通过放养可使黄牛自由采食,有助于提高生长质量。

二、黄牛疫病防控

1、全面消毒

黄牛养殖期间,牛舍是较为重要的生活场所,黄牛大部分时间都在牛舍内活动。因此,要对牛舍进行定期消毒,通过消毒灭杀细菌,为黄牛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选择氢氧化钠溶液,以喷洒的方式将氢氧化钠遍布整个牛舍,尤其是牛舍内的一些死角;安排专人清理牛舍内的排泄物,并对食槽、饮水器等进行清洁;可将消毒池设置在养殖场的人口处,以氢氧化钠作为消毒剂,每隔一段时间更换1次,以免消毒剂失效,影响消毒效果;养殖人员进出养殖场时要全身消毒,所有外来的车辆和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养殖场,确需进入时,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免携带病菌,导致黄牛染病;蚊虫会携带各种病菌,在夏季时,要喷杀虫剂,消灭蚊虫,避免传染。

2、体内外驱虫

寄生虫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要做好黄牛体内外的驱虫工作,消除寄生虫对黄牛的危害。

(1)体内驱虫

对于黄牛体内的寄生虫,可以选用适宜的药物进行驱除,如阿维菌素、氯硝柳胺、左旋咪唑以及噻苯达唑等,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避免过量用药,对黄牛的身体造成危害。

(2)体外驱虫

疥螨是黄牛体表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该寄生虫的数量较少时,并不会对黄牛造成影响,而当疥螨进入繁殖高峰期时,数量会大幅度增多,从而引起黄牛皮肤表面瘙痒,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脱毛的现象。因此,要对该寄生虫进行驱除。可以选用伊维菌素,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除疥螨之外,还有蜱虫,这种寄生虫多出现在放牧的黄牛身上,它们以血为食,如果蜱虫的数量过多,则会造成黄牛贫血。所以要对该寄生虫的驱除予以重视,可以选用毒死蜱,以喷洗的方式驱虫。

3、规范化免疫

为有效预防黄牛疫病的发生,要做好免疫工作,通过规范化的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效果。产下犊牛的母牛要接种破伤风疫苗,避免产后感染;犊牛30日龄时,接种BCG疫苗,由此可以预防结核病;育成牛应接种口蹄疫O型和A型灭活疫苗,预防口蹄疫的发生,同时还应接种牛沙门氏菌灭活疫苗和巴氏杆菌病油乳剂疫苗,预防沙门氏菌病和巴氏杆菌病。

4、定期检查

黄牛养殖期间,要定期体检,根据体检结果评估健康状况,由此不但能够及时发现黄牛存在的健康问题,可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使黄牛恢复健康,而且还能降低疫病发生的几率。

(1)抗体检测

对黄牛进行抗体检测,确定出接种疫苗后的抗体水平,为后续的疫病防控提供指导依据。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血清中和抗体检测、RT-PCR检测等。

(2)寄生虫检查

对黄牛体内和体外的寄生虫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驱虫,防止寄生虫对黄牛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环境检查

对牛舍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可将检查的重点放在卫生状况、消毒情况等方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给黄牛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健康生长。

(4)饲料检查

饲喂前,要检查饲料,若发现霉变,则应废弃。同时,要检查放牧环境,看牧区有无污染,饲草是否存在化学农药,以免对黄牛的健康造成危害。

5、强化疫病管理

在黄牛养殖过程中,要强化疫病管理,加大防控力度,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为黄牛健康生长提供保障。疫病应当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控制疫病的影响,减轻疫病的危害。发现染病的黄牛后,要立即采取隔离的处理方案,对牛舍全面消毒,针对疫病的种类,选用适宜的药剂进行治疗,使病牛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如果因治疗不及时,导致黄牛感染疫病死亡,则应对病牛的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扩散。

6、疾病防治

(1)口蹄疫

口蹄疫是黄牛养殖期间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在任何季节均可能发生,传播速度快,病死率低,如果特牛感染口蹄疫,则会对后续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口蹄疫进行防治。疫苗接种对口蹄疫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于染病的黄牛,可通过注射口蹄疫高免血清进行治疗。

(2)牛流感

在风寒的刺激下,黄牛可能会感冒,病牛会表现出咳嗽、发烧等典型的临床症状。对此,可以选用青霉素进行治疗。除西药之外,中药在治疗牛流感方面的效果也比较显着,可以采用如下药方:取甘草 3 0 g 连翘 3 0 g 双花 3 0 g 丹皮 3 0 g 柴胡 4 0 g 葛根4 0 g 菊花 4 0 g 生地 4 0 g 、黄芩 4 0 g 知母 4 0 g ,将所有的药物混合后,用文火煎煮,待温度适宜时,给病牛灌服。

(3)病毒性腹泻

这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腹泻,春季和秋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染病的黄牛会出现腹泻的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胃肠糜烂。针对病毒性腹泻,可以选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搭配生理盐水使用,帮助病牛补充体液,同时用矽炭银止泻。如果病牛有发热的症状,可用链霉素或恩诺沙星治疗。

(4)牛布鲁氏菌病

该病会对黄牛的生殖系统造成影响,妊娠期的母牛染病会导致流产,公牛染病会造成辜丸发炎。因此,要对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治予以重视。可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免疫,从而达到预防的效果。对于染病的黄牛,应选择适宜药物治疗,抗生素对该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5)牛结核病

这是一种由结核菌引起的疾病,感染途径相对较多,如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增大了防治难度。发现病牛后,要及时隔离,以免病菌传播扩散;定期对牛群进行结核菌素检疫,对于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牛,应当及时淘汰;异烟肿在结核病的治疗方面效果比较显着,使用异烟肿治疗结核病时,要控制好剂量,以 6-8 m g / k g (黄牛体重)为宜,分多次将药物混入饲料中喂食,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要持续用药,以免中途停药导致复发。病牛如果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则可通过注射链霉素的方法治疗,每隔1天用药1次,直至痊愈为止。

综上所述,在黄牛养殖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规范化的饲养管理技术至关重要。必须明确具体的实施要点,并在犊牛、育成牛、母牛的饲养中恰当应用。此外,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同样不可或缺,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轻疾病对黄牛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确保黄牛健康生长。

(作者单位:233600安徽省涡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标签:  黄牛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