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饲养管理是规模化生猪饲养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其中有一些管理方面的方法和技术会影响保育猪生产的正常进行,本文笔者结合保育猪饲养工作实际,在保育猪饲养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养殖问题的介绍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保育猪的成活率,提高保育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实行饲养管理技术的相关概述
1、猪场饲养管理的作用与优势
① 营造保育猪的适宜生存条件。保育猪养殖离不开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育猪整体抵抗力较差,极易生病,因此,提高饲养环境的洁净度是十分必要的。保育猪饲养前,饲养者必须清洗并给猪场消毒,以防残余的病菌感染到猪只。同时,也要加强对猪场设施的检查,确保设施干净。采用智能化温控系统对猪场进行管理,一定要保证通风,并使猪只保持干燥。
② 保证养殖场的相关效益。养猪人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今后猪场的相关效益,如果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后续猪的发展和生长,影响到它们的健康,最终会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大规模猪场中使用了很多高级设备,购置和维持这些设备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若仔猪生长状况欠佳,则会造成保育猪产业的损失。所以,保育猪养殖者迫切需要提高保育猪养殖的技术水平,对保育猪养殖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保育猪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 对传染病的大范围蔓延进行控制。规模化猪场,顾名思义,整体猪场规模较大,饲养量多。传染病严重地影响着保育猪的健康生长,如果急性传染病没有得到妥善的控制,将会给整个养猪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会导致大量的死亡。另外,传染性疾病蔓延速度很快,若不能得到有效的防控,将会给当地的保育猪产业带来严重的后果。综合的营养管理,可及早监测并加以处理,从而避免其发生。
2、饲养特点
① 能源管理需求高。保育猪是一种特别的品种,断乳时间为60\~75天。因为年幼,身体发育系统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它们对每天的饮食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在保育舍中喂养,通常的喂食循环是5个星期。为满足保育猪的生长需要,同时也要保证其正常存活,一般应将饲养密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要依照保育舍的大小来确定饲养保育猪的多少,通常情况下,20平米的保育舍可饲养5\~6头猪。过度饲养,空气流通速度就会减慢,同时周围的温、湿状况也会随之恶化,从而影响到猪的日常活动,饮食及其他行为。此外,也要经常为猪只清洗及消毒,以保持猪只的干净。
② 抗应激能力较弱。抗压的能力是指为了让猪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变化,比如水、气候的改变,这种变化会对猪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并且还可能会引起免疫系统的疾病,甚至会导致死亡。一般来讲,在断乳、饲料改变和猪只转运过程中,保育猪对应激有更强烈的反应,具体表现为嗜睡、腹泻、食欲减退等。如果对应激做出剧烈的响应,并且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将会对它们的生存、生长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在规模化猪场中,必须对猪的营养状况进行监控,认真地选择好喂养与管理方式,对猪的体温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控制,以防止出现应激反应时猪的体温过高。
③ 易感疾病。保育猪也就是俗称的断乳小猪,易患病,一旦断乳,就极易受多种因素的伤害,从而引起疾病。所以,要在规模较大的猪场里精心饲养。断乳以后,仔猪虽然脱离了机体的保护物,但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因而易受多种疾病的侵袭。猪瘟、传染性胃肠炎、萎缩性鼻炎等疾病,若不妥善饲养或管理,疾病极易发生。
二、规模化猪场保育猪饲养管理现状分析
1、缺乏营养
断乳之后,保育猪就不能从母乳中获取营养了。从食物中摄取的养分远远不足,而且被保育猪对食物的吸收率也不足以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如果缺乏足够的养分,将会对他们的健康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免疫系统的紊乱,从而引发疾病。但是,单纯依靠饲料供给的养分难以满足仔猪的生长需求,同时,由于自身的吸收能力的缺乏,也会影响到对养分的充分吸收。为使保育猪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必须在饲养期间增加其他营养素,提升饲料营养水平。在这段时间里,饲养者要按照其年龄、体重,补充各种营养,如氨基酸、蛋白质等,以保证其有充足的营养。
2、体重降低
在大规模养猪场里,要保证保育猪的科学合理养殖,猪只的重量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而言,保育猪会因以下三种因素而减重:环境、营养和病害。仔猪离开母猪到饲养场后,会出现一段应激反应,不吃东西或少吃东西,造成仔猪体重减轻。应激反应会维持一个星期左右。对于有经验的饲养者而言,并不紧张,在每天的工作中,可以像往常一样给仔猪喂食,并且在仔猪习惯了新环境后,饲料供给又会回到原来的水平。特别要指出的是,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饮食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那么就需要专家对其进行评估,并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其康复。
3、腹泻疾病
对于规模较大的猪场,不应该低估仔猪腹泻的危害。轻度的腹泻症状会引起保育猪的体重下降,甚至会因为过度脱水而死亡。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保育猪年龄较小,机体及消化系统尚未成熟。另外,在断乳后,由于与母猪分开而产生的精神应激,也会使每日膳食中的消化系统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泻。同时,如果饲料中的营养素含量过高,就会给被保育猪的消化系统带来很大的压力,从而引起由于不能摄取过多的营养素而引起腹泻。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制定出一套符合猪只日常养殖过程中实际状况的饲料标准,从而使猪只的养殖环境得到最好的改善,并保证保育猪有足够的饲料供给,并保障它们的健康与安全。
总之,如果不能有效地应对上述问题,或不能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减少保育猪的病原,就会导致其免疫力将会降低,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存活率也会降低。
三、规模化猪场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
1、保育舍准备
① 保育猪对热和冷都很敏感。加重温度和湿度,给小猪带来不良影响,从而使小猪患病。所以,在保育舍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保温、防潮、通风、散热等问题。在装有温度表和湿度表的同时,要有防热防损的装置。期间,最适温度为 2 8~3 0 % ,最适湿度为 6 0 % ~ 7 0 % 保育舍必须彻底清洁、消毒。消毒场所应保持良好状态,经消毒后的饮水罐,供水罐及供水装置应清洁。地面、墙面、门都要用低刺激性的消毒剂涂满,再用腐蚀性的小苏打水进行消毒,放置1个星期左右。同时,整个保育舍的建筑,比如窗户、排水沟、通风系统都要进行彻底的维修。
② 保育舍应该建在高海拔、干旱、水源充足、地下水埋深不高于2米、日照充足、风力充足、能抵御冬天严寒的地方。
③ 室内空气的品质是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的关键。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适时地打开和关闭门窗,启动通风设备,调整建筑物的微气候环境,对通风进行适当的管理。目前,因保育舍密闭,门窗极易封闭,致使内部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较高,威胁仔猪机体健康。合理的通风管道及通风构造,能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提高室内的新风量,确保空气品质。
2、保育舍的科学化管理
① 保育猪的清洗与消毒。为保育猪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是保证其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在有防护的猪场,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栅栏进行清洗和消毒,主要是对栅栏地面,进料槽及升降床的清洗。然后,可以使用消毒剂来消毒饲料和搬运设备,以及对猪的设施进行保护。火焰杀菌还可以用来清理地面及其他密闭空间。在清洗与消毒之后,猪栏可能会空置7天左右,之后会被送往猪栏饲养。
② 保育猪猪舍防护装置。在规模化保育猪养殖中,饲料及加工机械对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检查供水情况,例如供水水箱、供水阀的密封情况。检查轴封上的风机是否运转良好。在设备发生故障时,为防止对保育猪的饲养造成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技术性修理或替换。
3、对猪场进行卫生安全管理
① 气温调控。猪只养殖的温控系统尚未完全发展起来,不能因应环境温度的迅速变化,而这很可能会给保育猪生长带来负担。在搬迁至养殖场后的头1周内,猪只需在 的可控环境中饲养,并因此将养殖温度每周降低
,将最终温度控制在 1 8~2 0 % 。
② 空气湿度的调控。在冬季,由于保育猪体内较高的湿度,很容易在冬季气温骤降,或者在暖冬中感到不舒服,从而引起仔猪腹泻和皮肤疾病。同时,高湿的环境也易于制造出对猪只健康造成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因此,经过专家的分析研究,要将湿度控制在 6 0 % ~ 7 0 % 之间。
③ 通风管理。保持猪舍里的空气品质至关重要。养猪时,把重点放在猪舍里,门窗紧闭,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毒气,尽早进行通风换气,这样就会使猪群变得更加健康。
④ 对猪只进行消毒和清洗。保育猪养殖场的预防性清洗与卫生工作,是防止病菌滋生,降低疫病暴发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推荐1周1次的常规消毒。同时,要保证每日定时清除猪舍内的排泄物及积水,以免造成周围空气湿度过高,使病
菌滋生繁殖。
⑤ 疾病防治。可以通过免疫、消毒、清洁、预防和治疗以及用药来预防和控制疾病。保育猪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机体机能和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起来。因此,必须制订综合的预防和免疫规划,并根据免疫规划进行常规的免疫接种。与此同时,要制定严密的防疫体系,加强设施设备及人员的管理与消毒。禁止外来人员及交通工具进入猪栏,降低猪只与外界沟通的机会。为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在引种时应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
4、应激反应与消化调控饲养管理技术
① 保育猪是养殖关键期,刚出生的小猪只能用母乳加少量精饲料喂养。科学断乳之后,饲料中的突变,将会对其消化机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并触发应激反应,引起消化道疾病。所以,在这一时期,应逐渐改善膳食及喂食方式,以达到科学之目的。
断乳是影响仔猪健康的重要因素。科学的断乳能有效降低应激反应,预防机能减退,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早期的脱乳期,应该适时地给保育猪进行人工喂养,让他们更早地开始进食。在断乳期间,应该防止立即转移饲养环境,立即改变饲养环境,会加重应激反应。在此期间,一定要保证食品的品种和喂食方式前后一致。饲养小猪必须按照外界力量的改变以及食量,将猪仔按照体质等相关因素进行分类,将体质最弱的仔猪放在中间,以减轻压力,增加食品摄取量,改善表现。保证食物处理方式随环境的改变而平滑地转换,维持合适密度。
② 对环境变化及适应活动造成的压力作出反应。保育猪不太能忍受外界的温度改变,而这些改变很容易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所以,在饲养过程中,对环境温度的控制都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在冬季,空气中的高湿度会使房间的气温降低,而在炎热的夏季,则会引起腹泻,皮肤疾病等疾病。另外,环境的高湿度,也更易滋生致病性微生物,引发多种疾病;相对湿度在 5 0 % 以下时,会使空气变得干燥,并使室内的粉尘微粒增多,从而引起猪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情况湿度要在 6 0 % 以上, 7 0 % 以下。安装一套音响设备,适时放些轻音乐,有助于减轻小猪应激反应,促进其健康生长。
5、营养管理
① 猪只的体质与饲料品质有很大的关系。应该优先采用保育猪只配方饲料,并妥善处理食品,防止发霉及其他有毒、有害的材料或病原体的污染。如有需要,应该开展食物品质测试,以便更好地控制食物的源头,保证食物的品质,以及避免不良食物对保育猪的生长和发展造成危害。
② 保育猪养殖应选择那些有营养、易消化、易吸收、易利用的饲料。饲料类型应该包括能量饲料,蛋类等。最适合做能量饲料的原料是玉米,小麦也是一种理想的能源食品。由于鼓皮、次粉含有有毒、有害的成分,因此不宜作为养猪的原材料。鸡蛋能使仔猪加快其组织的发育。总的来说,鱼粉、生鸡蛋、花生粉,以及其他味道鲜美,易消化,富含氨基酸的食品能提供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③ 应该在离乳2~3天之前给仔猪进行适量饲料。饲养方式及种类应适合小猪,在逐渐习惯于饲养管理之后,小猪需要逐渐换料,逐步增加饲料。对食品进行调整时,应逐步进行,使其对食物的过度应激的反应较慢,以免引起多种疾病。
④ 为满足保育猪的消化需要,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应保证干净、卫生和安全的饮水。低质量的水会使猪只感染细菌、病毒及其他感染病。如果有条件,可以建设饮水供暖设备。热水是最佳的能源,将合适的养分加入水里,对给水设施及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与保养。同时,必须对饮水设施进行迅速地清洁,以防猪喝下不洁的水导致腹泻。优质的水源及富含营养的食物能最大程度地帮助猪的生长,促进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并改善其生长品质。
综上所述,提高规模化猪场饲养技术对于科学饲养保育猪有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影响着我国保育猪产业的健康与安全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保育猪产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对规模化猪场实施保育猪饲养技术,生产中发现了一些不利于保育猪健康生长的问题,这就要求饲养管理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必须重视饲养管理技术。随着养殖业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食物和膳食的安全管理压力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要强化养殖环节对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要为猪的健康生长提供更加有利的生长环境,提高科学饲养技术,对饲料和保育猪进行科学的保护与管理,才能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促进保育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637300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流马镇畜牧兽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