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多雨气候对苹果褐斑病的影响及病害科学防控措施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03)

山东省聊城市多年来始终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发展经济林产业。聊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为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雨多集中在夏季,雨热同季。聊城市年均降水量约 5 7 8 . 4 m m 但分布不均,冬季降水量最低,仅为 1 7 . 9 m m ,占全年降水量的3 . 1 % ;夏季降水量最多,为 3 7 1 . 8 m m ,占全年降水量的 6 4 . 3 % 夏季为苹果树重要生长季节,同时也是苹果褐斑病发生适宜季节。褐斑病的发生,对苹果树的经济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因此,如何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预防高温多雨季节苹果褐斑病的影响,对促进当地苹果增产增收十分关键。

一、苹果褐斑病的病原学

苹果褐斑病又名绿缘褐斑病,是由苹果双壳菌侵染所引发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菌除了侵染苹果树之外,还会侵染海棠、沙果等果树。该病菌子囊盘肉质,呈杯状,淡褐色,大小120-2 2 0 μ m× 1 0 0 -1 5 0 μ m ;子囊孢子顶端圆或尖,大小为 2 4-3 0 μ m× 5 -6 μ m 之间。苹果褐斑病病原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在 2 0-2 5 % ,分生孢子只有在水中才可以萌发,萌发最适温度为 ,萌发温度范围在 0-3 5 % 之间,最适 pH 值为6-7。一旦侵染成功,病原菌在寄主组织内迅速繁殖,导致病斑的形成和扩展。病斑初期可能表现为黑褐色小疱疹或针芒状暗褐色病斑,边缘不整齐,病变界限不清晰。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表面会出现黑褐色纹线和蝇粪样黑点,最终导致叶片枯死脱落。除此以外,苹果褐斑病的病原菌还表现出一定的致病性和寄主转化性,病原菌主要侵染苹果树的叶片,也可侵染叶柄和果实,但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病原菌的侵染周期短,潜育期一般为6-12d,从侵染到引起落叶需13-55d不等。

二、褐斑病的发生症状

褐斑病发生后主要危害苹果树叶片、果实、叶柄等部位。

1、叶片的症状

依据苹果褐斑病在叶片上的症状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针芒型、同心轮纹型、混合型三种。

① 针芒型

针芒型病斑相对较小,且数量多,集中在苹果树病叶上,外观呈针芒状朝外扩展。病斑边缘不整齐,上方有多个凸起黑点。

发病后期,受害叶片黄化,病灶周边及叶片背部仍为绿色。

② 同心轮纹状

同心轮纹状病斑外观呈圆形,病斑中间为暗褐色,病斑与健康部位交界处有绿色晕圈。病斑上方有多个小黑点密布,呈同心轮纹状排列。

③ 混合型

混合发生型叶片上病斑较大,在病斑上有多个小黑点,病斑颜色变化与同心轮纹型类似,但扩展方式与针芒型相同,均为朝外扩展。进入发病后期,叶片黄化,但病斑边缘为绿色,病斑中间部位为灰白色。

2、果实初期危害形式

褐斑病危害果实初期,在果实果面上出现淡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不断扩大,逐渐转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与健康组织边缘清晰。发病中后期,病部中间稍有凹陷,病斑下方果肉为褐色,果肉组织疏松。

3、叶柄

褐斑病侵染苹果叶柄后,在叶柄部位出现浅褐色病斑,随着侵染时间延长不断提升病斑面积,最终导致叶片黄化、枯萎、掉落。

三、褐斑病的流行规律

苹果褐斑病的发病时期通常始于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和降雨量的增加,病原菌开始活跃。在多数地区,病害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越冬后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春季降雨后孢子随雨水传播至树冠下部的叶片上,成为初侵染源。一般从5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8月为发病盛期,此时叶片上的病斑数量迅速增加,叶片枯死脱落的现象尤为明显。病菌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3-31d,平均约10d,这使得病害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扩散。温湿度条件是苹果褐斑病流行的关键因素。病原菌在 2 0-2 5 % 的温度范围内发育最为适宜,相对湿度高于 8 0 % 时,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夏季的雨季,病害往往呈爆发式流行。例如,在7月高温多雨的年份,果园内褐斑病菌可能提前爆发,导致叶片大量脱落。除此以外,冬季潮湿、春雨早且多的年份也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特别是春秋雨季提前且降雨量大的年份,病害更易大流行。传播方式上,苹果褐斑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风雨进行传播。孢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借助风雨的力量,从侵染源叶片传播至健康叶片上,完成再侵染过程。侵染的过程在果园内循环往复,使得病害得以迅速扩散。

四、苹果褐斑病的发生原因

1、气候条件因素

温度条件。温度是影响病原菌生长、繁殖和侵染速率的重要因素。苹果褐斑病菌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适生长温度为 。在较高温度下,病原菌的潜育期缩短,病害发生和扩展速度加快。当气温超过 时,虽然不利于病原菌的产孢和分生孢子的萌发与侵染,但在 时,病叶上的褐斑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的效率最高。湿度条件。病原菌的分生孢子需要在高湿条件下才能萌发和侵染,通常要求相对湿度达到 7 0 % 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超过 9 0 % 时,显着促进病菌产孢,病斑上的分生孢子盘在12h内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叶面持续湿润或结露5h以上,是褐斑病菌分生孢子完成全部侵染过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春雨早、雨量大,夏季阴雨连绵以及秋雨较多的年份,病害发生早且重。例如,在某些年份,4月~9月期间的降雨日数和降雨量显着高于常年,导致褐斑病的初侵染提前,病害发生期延长。

2、栽培管理条件分析

地势与排水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由于土壤湿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造成树势衰弱,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在排水不畅的果园中,苹果褐斑病的发病率显着高于排水良好的果园。修剪与通风透光因素。果园的修剪管理对通风透光条件有重要影响。修剪不当导致树冠郁闭,内膛叶片光照不足,湿度增大,为病原菌的繁殖和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苹果褐斑病的发病率往往较高。施肥与营养因素。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树体生长过旺,叶片嫩绿,抗病性降低;而钾肥不足则影响树体的抗逆性,同样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合理施肥,特别是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有助于提高树体的抗病性。

3、树体生理状态情况

树势衰弱的苹果树,由于光合作用减弱,营养积累不足,抗病性降低,容易遭受褐斑病的侵袭。例如,在连续结果、负载量过大的果园中,树势普遍衰弱,褐斑病的发病率显着增加。除此以外,叶龄35d以内的叶片容易感染发病,11-25d叶龄的叶片最易染病,而36d以上的叶片基本不再被侵染。

五、高温多雨气候对苹果褐斑病发生影响

褐斑病在冬季通常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的形态在病残叶上越冬,翌年春季温度上升、降雨后,会有大量的分生孢子产生,随雨水溅起至树冠下方叶片表面。初期,病菌侵染叶片背部,后期逐渐向上蔓延至树体上方、外围等叶片、果实上,造成多次反复侵染。苹果褐斑病潜伏期通常会随着温度提升而缩短,最长为45d左右,最短

山东聊城市高温多雨季节集中在夏季,即7~8月,此阶段也是苹果褐斑病的发生流行季节。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7~8月大量苹果树发生褐斑病。受褐斑病危害的苹果树,在进入8~9月期间,病部不断扩展,大量受害叶片掉落,形成树体早期落叶。对比近年来山东聊城市苹果树褐斑病发生情况,可以发现,树冠内膛下方褐斑病对比树冠上部、外部的发病率高且危害程度重,褐斑病病菌越冬后,首先会随雨水溅起至树冠内膛下方叶片部分,因此增加发病率。在聊城市地区,进入5月后气温开始上升、降雨量增加,连续高温多雨天气促使褐斑病病菌快速完成初步侵染,并快速扩展。进入6~8月降水情况集中,且暴雨较多,果园内高温高湿,为褐斑病病菌的侵染与循环打造适宜条件。因此,在山东聊城市苹果树栽培生产期间,需注重对果园环境的控制,提升果园内通风透光性,减少果园树冠郁闭度,加强排水管理,以减轻褐斑病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六、苹果树褐斑病防治措施

1、加强果园清洁工作

秋季苹果树树体落叶后至翌年早春树液流动前,做好冬季果园清理工作。将树体上的病叶、病果,田间地面的枯枝残叶、杂草,冬季修剪下的枯枝、病枝等全部清离田间,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以减轻田间病原基数。清园结束后,使用石硫合剂3-5波美度全园喷施,包含果树树体、地面等,不留死角。冬施基肥时,结合土壤翻耕进行,翻耕深度 2 5 c m ,翻晾土壤,提升土壤疏松透气性的同时,减少田间病源及虫卵基数。

2、提升树势条件

① 科学合理施肥

在苹果树栽培期间,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化学肥料氮、磷、钾依照1:0.5:1的比例施入,禁止偏施氮肥,做到平衡施肥,避免果树出现旺长。

② 注重雨季排水

雨季来临之前,对园内沟渠进行清理,提升排水效果,做到雨停田间无积水为宜。大规模降雨后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土壤受雨水冲淋出现板结的问题,松土促进根系生长。

③ 苹果树的修剪管理

及时改造苹果树郁闭园,通过间伐、疏枝、回缩等措施,提升苹果树的通风透光度。在果树快速生长的夏季需注重树体修剪,及时将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等疏除,保障果园的通透性。通过合理修剪,促使果园内枝条间距在 2 0 c m 左右,树下光斑不低于 3 0 % 为宜。

④ 合理调整负载量

合理调控果树负载量,禁止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树势的管理。避免出现大小年情况,稳定树势,提升叶片抗病性。

3、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是苹果生产中减少褐斑病病果率、提升果实品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其操作细节与后续管理直接关系到病害防控的实际效果。在套袋前,果园需进行全面的病害预防处理,确保无病原菌残留。通常,选用广谱、低毒的杀菌剂,如戊唑醇、丙环唑等,以1000-1500倍液的有效浓度进行喷洒。喷药应选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确保药液均匀覆盖叶片和果实表面,并等待药液完全干燥后再执行套袋操作,以避免药液残留对果实造成污染。优质纸袋应具备遮光、防雨、透气等特性,双层或三层结构更为理想。外层纸袋须具备良好的遮光性和防雨性,以保护果实免受紫外线伤害和雨水冲刷;内层纸袋则要求透气性好,以减少袋内温度和湿度的剧烈波动,有利于果实正常呼吸和生长发育。纸袋规格应与果实大小相匹配,避免果实与纸袋内壁摩擦造成损伤。据研究表明,使用透气性良好的纸袋,病果率可降低约 3 0 % 。套袋时间应精准把握,通常在果实生理落果后,横径达到20-2 5 m m 时进行。此时果实相对稳定,不易脱落,且套袋后可有效阻断病原菌的侵染途径。套袋操作时,需将纸袋撑开,使袋口朝上,轻轻将果实放入袋中,避免摩擦损伤。袋口应用细铁丝或塑料夹牢固固定,确保纸袋不会脱落或破损,同时扎紧袋口,防止昆虫和病原菌的进入。定期检查纸袋是否破损或脱落,及时更换或补套,特别是在雨季和风力较大的天气,增加检查频率,确保纸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4、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在历年苹果褐斑病发生较为严重的果园内,化学药剂防治时间需提早。虽然山东省聊城市苹果褐斑病发生高峰期在7\~8月,但防治关键期在4\~6月份。首次施药时间以4月底、5月初为宜,每间隔15d施药1次,至苹果套袋前喷施药剂2-3次。用药预防时,可以搭配防治苹果叶斑病、炭疽病、食心虫等药剂同期施入,通过预防给药可以抑制病原初期侵染发病及分生孢子的生成,减少初侵染源。药剂以内吸性杀菌剂为宜,交替使用8 0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嘧菌酯水分散粒剂 吡唑醚菌酯乳油 ,茎叶喷雾。

苹果套袋后、6月下旬期间,山东省聊城市降雨天气增多,此时进入褐斑病高发期,需及时应用杀菌剂施药防治。此阶段采用保护性药剂与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在降雨前应用保护型杀菌剂,例如 5 0 %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多菌灵悬浮剂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 - 2 5 g/ ;降雨后应用内吸性杀菌剂,例如 8 0 % 乙蒜素乳油 10- 丙环唑乳油 月苹果褐斑病用药间隔10d/次,连续使用2-3次即可。在聊城市降雨量多且历年褐斑病发生较多的苹果园内,当年施药防控次数不可低于3次。特别是降雨较多的年份中,施药时间不必严格依照7-10d的间隔期要求,做到大面积降雨后及时施药,雨多次施药。

5、加强病害防控技术培训

加强果农的病害防控技术培训,是提升苹果褐斑病综合防控能力、保障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显着提高果农对病害防控的认知水平与实践技能,确保农户能够有效应对苹果褐斑病等病害的挑战。首先,加强培训需从多个维度入手,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首先,应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农业院校的专家学者、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资深技术人员以及经验丰富的果农代表,围绕苹果褐斑病的病原学特性、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危害程度以及综合防控策略等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培训班应采用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动的案例剖析,帮助果农直观理解病害防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果农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其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果园一线,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果农进行病害识别、药剂选择、喷药技巧、果实套袋等操作。现场指导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详细解答果农的疑问,针对果园的具体情况提出个性化的防控建议,确保培训内容能够真正落地生根。最后,在培训内容上,还需注重病害防控技术的更新与迭代。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病害防控技术、新型药剂不断涌现。因此,培训应紧跟科技前沿,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动态纳人培训内容,确保果农能够掌握最先进的病害防控手段,同时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控技术的培训,引导果农树立绿色防控理念。

苹果褐斑病属于一种高温高湿性病害,受山东省聊城市雨季高温多雨气候特征,褐斑病在当地苹果栽培中发生较多。为有效预防褐斑病,种植户可以采取加强果园清洁、提升树势基础等方式,减少褐斑病田间病原基数。并在苹果褐斑病高发期提前做好预防管理,采取化学药剂针对性防控,以减轻褐斑病的发生率及危害程度,保障苹果树产量及品质。

(作者单位:252516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柳林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标签:  褐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