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过可视化分析探索在线教学的模式和趋势。首先从多个与在线教学相关的期刊来源收集数据,并使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国内2013—2023年的核心期刊进行了关键词聚类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大量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线教学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发展趋势聚焦于技术进步、教学模式创新、个性化教学以及教学与评价的智能化等方面。
关键词:在线教学;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CiteSpace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4)17-0139-05
0 引 言
在线教学是一种基于技术支持的,教与学在时空上分离的,以促进学习发生为目的的教学形式。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在线教学的成熟度。为了系统准确的探讨我国在线教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通过知网检索关键词“在线教学”检索到500篇相关期刊,采用CiteSpace 6.2.R6进行分析研究热点等聚类情况,更加清晰地描述出我国在线教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并为我国及其国外在线教学研究的其他学者提供参考。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输入“在线教学”关键字,以保证研究成果的权威与准确性,并将其限制于北大核心期刊以及CSSCl来源期刊,共得到1 474篇论文。经二次核对,删除学术文献,获得500篇有效论文。本文将以最后获得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在线教学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1.2 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经过筛选,将选取的样本文献进行挖掘分析,再结合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其问题的核心和本质,并通过内容分析法更加系统的整理数据以此获得在线教学的研究趋势揭示其隐藏特征。研究工具使用CiteSpace 6.2.R6,CiteSpace是一种通用的科学文献可视化工具,用于分析和可视化学术研究中的知识网络和科学合作关系。它主要用于基于引用关系的文献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文献之间的关联性和规律,揭示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文献年度分析
文献数量趋势图是基于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文献收集和统计分析,将文献数量用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个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和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图1文献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将该图划分成3个相同走势的图,即都是先增加后减少,且在线教学在2013年发文量不高14年有所上升,随后又呈下降状态,至2019年发文量最低,随后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响致使教学方式改为线上,这也使得在线教学得到了飞快地发展。但2021至2022年又开始大幅度下降,后再缓慢上升。
2.2 主题内容的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Excel软件统计出高频关键词的相关数据得到表1,从表可以看出2013—2023年之间在线教学研究领域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在线教学”出现频次85次,中心度为0.58、其次是“在线学习”出现频次50次,中心度为0.32“在线教育”出现频次22次,中心度为0.28“远程教育”出现频次22次,中心度为0.19“翻转课堂”出现频次20次,中心度为0.09。
2.2.1 研究热点之“在线教学”
沈浩等提出要围绕教学主体之有用性探究诉求,提升在线教学活动的高阶性,通过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和网络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培育教学主体探究意愿的持久性[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教学技术也在不断革新。CiteSpace可以追踪这些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在在线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此外CiteSpace可以显示在线教学策略的研究热点,如适应性教学、个性化教学、协作学习等。这些策略强调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兴趣等来设计在线教学内容,以提高在线教学的效果和满意度。在线教学环境:在线教学环境的研究也是热点之一。包括网络环境、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等的研究[2],如何提供良好的在线教学环境,以及如何解决在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网络延迟、设备故障等。
2.2.2 研究热点之“在线学习”
葛岩等从在线课程资源的视角出发,将在线学习需求定义为学习者在在线学习过程中,他们认为,在线学习需求是一种个人心理体验,具有主观倾向性[3]。在线学习的参与度是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研究者们关注如何通过激励机制、互动机制和反馈机制等手段来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以及如何解决在线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在线学习的技术支持也是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者们探讨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来提高在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如何解决在线学习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2.3 研究热点之“在线教育”
近年来,在线教育因其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模式、高效的互动及便捷的应用场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杨华枝等提到在线教育更是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4]。在线教育模式与创新:研究者探索多种在线教育模式,如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同时,研究还关注如何在在线教育中实现教育创新,如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研究者关注如何构建优质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还关注在线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教育阶段的发展情况。
2.2.4 研究热点之“远程教育”
在百年历程中,我国远程教育的研究视角逐渐趋向多样化、复杂化,研究范式也发生着显著变化[5]。远程教育需要丰富的资源支持,包括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技术支持等。研究者们关注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如开放教育资源、合作开发等,来提供多样化的远程教育资源,以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
2.3 关键词突现分析
突现关键词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频次突然增多的关键词,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与趋势。对突现词进行分析,可将近10年来在线教育领域研究前沿的演进过程分为3个阶段:
1)2013—2017年。这一阶段出现的关键词语主要有“网络教学、在线测评、发展策略、慕课、开放大学”等。在该阶段研究不仅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关注教育改革、学习效果评估等。进一步深入其中的某个领域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实践[6],包括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角色与能力、在线评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评估指标的确定与优化,评估结果的有效应用等方面[7]。此外,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研究重点包括慕课平台的发展与应用,慕课的学习效果评估,慕课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等方面。
2)2017—2020年。这一阶段出现的关键词语主要包含“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实验教学、在线考试、教育技术、人工智能、临场感、信息素养”等,重点涵盖了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应用、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人工智能和学习效果等关键问题。研究人员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探索、深入研究,为推进教育改革和提升学习效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实践经验。
3)2020—2023年。该阶段包括关键词“在线教学、线上教学、新冠疫情、高校、互联网、影响因素、学习投入、教学视频”等,从中可以得出在线教学和线上教学的实施效果与策略,新冠疫情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以及教学视频对学习的影响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为在线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学习效果做出贡献。
突现词指频次变化率高、频次增长速度快的词汇通过计算关键词直接的共现频率并将其可视化进一步洞察相关研究热点[8]。用关键词的爆发时间进行排序,如图2所示,“网络教学、在线测评、发展策略”等关键词首次爆发年份为2014年,持续时间为2013—2014年,其中“网络教学”的关注度大于2,“学习分析、慕课”首次爆发时间为2014年。热度分别维持在2014—2017年和2014—2019年之间。其中“学习分析”热度高达3.09。“实践、开放大学”首次爆发在2015年,热度仅持续一到两年。“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实验教学、在线考试”首次爆发在2017年,并且“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实验教学”关于度都大于2。“教育技术、人工智能、临场感”首次爆发在2018年,2019年“信息素养”一词开始出现,2020年开始兴起“在线教学、线上教学、新冠疫情、高校、互联网”。2021年“影响因素、学习投入、教学视频”开始出现。
从整体来看2013—2014年这一阶段研究者关注的多为理论性研究,2015—2017年这一年度更多重点研究在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探究,2018—2020年随着新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线教学也加紧步伐,借助新技术开发新的研究[9]。2021—2023年,研究者开始更加关注影响因素,学习投入度等更加具体的研究角度。
2.4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揭示该主题的研究热点,图中聚类模块值MoudularityQ=0.659>0.3,聚类轮廓值S=0.929 3,这可以看出聚类效果是明显且可信的,每个聚类包括的信息如图3所示。
CiteSpace 66.2.R6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如图3所示,共有8个聚类。聚类0包括“在线教学关键能力、大数据”等关键词;聚类0包括“在线学习、远程教育、深度学习、学习分析、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等关键词,聚类2包括“在线教育、同伴支持、云计算”等关键词,聚类3包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慕课、混合教学”等关键词,聚类4包括“教学改革、教育技术”等关键词,聚类5包括“线上教学、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关键词,聚类6包括“在线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在线课程”聚类7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实验教学”聚类8包括“交互、教学视频”,其中聚类最大的是聚类1,其次是聚类3,由此可见研究者关注在线学习与教学模式,并且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在线教学[10]。
2.5 时间线图谱分析
时间线谱(Time-LineView)可以显示共引网络中关键词随时间变化的结构关系。利用CiteSpace绘制出在线教学研究领域的文献共引网络时间线图谱,如图4所示,通过聚类的时间线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聚类#0在线教学时间跨度从2014—2023年都被关注,并且发文量也很多,聚类#3翻转课堂在2013年到2022年逐渐得到关注。
3 结 论
本文研究结论总结如下:
1)从研究热点来看,我国在线教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焦点在不断演变。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在线学习、在线教育以及翻转课堂等方面,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并提高信息的获取和更新速度。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后期的研究热点逐渐转向人工智能技术与在线学习、学习分析与大数据挖掘以及在线学习中的交互领域,探讨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技术整合到在线学习平台中。
2)从研究趋势来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在线教学和远程教育成为研究的热点。这可能包括在线教学和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评估、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教师培训和支持等方面。教育技术和人工智能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重点可能包括教育技术和人工智能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应用,以及对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技能培养等方面。
学习分析和临场感研究。学习分析是指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的过程。研究可以关注学习分析在不同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学习分析模型的构建和使用。临场感是指学习者在现实场景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研究可以探讨如何提高学习者的临场感,以及临场感对学习效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等。
开放大学和慕课研究。开放大学和慕课是在线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研究重点可能包括开放大学和慕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习者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评估,以及开放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等方面。
在线评测和在线考试研究。在线评测和在线考试是在线教学中常用的评估方式。研究可以关注在线评测和在线考试的设计和优化、评估方法和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在线评测和在线考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等。
信息素养和学习投入研究。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时代的信息搜索、评估、组织和利用能力。研究重点可能包括信息素养的培养与评估、信息素养对学生学业和生活的影响等。学习投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研究可以探讨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和机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学习投入等。
高校和教学模式研究。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重点可能包括高校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实施效果、教育政策对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高校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等。
3)从研究局限来看。本研究分析方法相对单一:目前可视化分析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法等,较少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多元化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在线教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缺乏国内外对比分析:当前研究较少对国内外在线教学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而在线教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和应用差异较大。加入国内外对比分析,有助于了解我国在线教学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和特点。数据来源局限:当前研究大多基于公开数据库和学术期刊,未能充分涵盖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源,如会议论文、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这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全面性不足。
参考文献:
[1] 沈浩,梁莹.在线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基于哔哩哔哩网站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学”的弹幕文本分析 [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1):69-76+84.
[2] 陈国心,郝选文,裘国永,等.在线教学中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 [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7(9):106-110.
[3] 葛岩,崔璐,郭超.在线学习需求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6):125-131.
[4] 杨华枝.国内外在线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比较研究 [J].天中学刊,2023,38(6):146-151.
[5] 乐传永,叶长胜.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百年嬗变与前瞻 [J].远程教育杂志,2023,41(5):3-15.
[6] 符玉霜.国内外数据可视化MOOC调查与分析 [J].图书馆学研究,2021(9):20-27.
[7] 周建华,陈凤菊,李政.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我国大学生在线教学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J].开放教育研究,2024,30(1):99-110.
[8] 张敏霞,张桐雨.中小学在线教学评价分析及体系构建 [J].教学与管理,2024(6):97-102.
[9] 田俊,田文汇,王萱,等.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一项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混合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126-133.
[10] 华南,秦炜炜.国内在线学习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基于2009—2021年CSSCI期刊载文的可视化分析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16):16-23+27.
作者简介:张伟怡(1999—),女,汉族,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在线教学。
DOI:10.19850/j.cnki.2096-4706.2024.17.027
收稿日期:2024-03-13
Visual Analysis of Online Teaching Research Based on CiteSpace
ZHANG Weiyi
(Faculty of Education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terns and trends of online teaching through visual analysis. Firstly, data is collected from multiple journal sources related to online teaching, and the visualization tool CiteSpace is used to perform keywords clustering and visual analysis of core journals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23.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large amount of literature data, it is found that online teaching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focuses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novation in teaching models,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intelligent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and so on.
Keywords: online teaching; visual analysis; research hotspot; CiteSpace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