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进入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内容呈现以及受众互动等方面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传统时政新闻与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索时政新闻如何在传播速度、形式、内容及互动性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通过有关分析与案例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策略,以期为媒体工作者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时政新闻 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内容呈现以及受众互动等方面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首先,新媒体技术赋予了时政新闻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的快速传播,新闻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给大众,这种实时性极大地满足了公众对于信息的即时需求。其次,互动性的增强让公众不再是被动接收者,他们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时政新闻话题的讨论中,形成多向的交流模式。此外,多媒体元素的融合运用,如短视频、直播、图表等,丰富了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提高了信息的可接受度和影响力。
一、时政新闻的特点与重要价值
(一)时政新闻的特点
时政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分支,其内容聚焦于党委政府政策、国家大事及公共事务。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电视的时政新闻,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作用在媒介生态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时政新闻的第一个特点是其对时效性的高要求。在信息传播迅速更迭的今天,人们对即时信息的渴求愈发强烈。时政新闻能够针对重大政治活动做出及时报道,满足公众对时政新闻的需求。这种及时性不仅体现在新闻的采集速度上,还体现在整个制作和播出流程的高效性。无论是国家政令的宣布,还是重要会议的精神传达,时政新闻都要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大众,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影响力。
时政新闻的第二个特点是其科学严谨性。在传递政治决策和工作方针时,时政新闻需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避免误导公众。这就要求记者和编辑在采编过程中严格把关,确保每一条新闻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时政新闻还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解读,帮助人们理解政策的深层含义和未来影响,提升公众的政治认知水平。时政新闻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信息的传递,更在于对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通过报道,时政新闻能够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热点,理解政策导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公众的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氛围。这种引导作用对于培养公民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认知至关重要。政治情感,作为政治心理的一部分,是公众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活动、事件和人物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时政新闻通过生动的报道和深入的分析,能够加强人们对政治的了解,激发他们的政治参与热情,使人民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活动中。
时政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以时效性和科学严谨性为核心,不仅传递信息,更引导社会,塑造公民。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时政新闻的价值和意义愈发凸显,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时政新闻需要不断创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继续在信息传播领域发光发热[1]。
(二)时政新闻的重要价值
时政新闻一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形式,它通过报道党政决策、国家大事以及国际关系等重要信息,帮助公众构建起对政治现实的理解框架。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主要依赖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获取权威可靠的时政资讯,这种单向传播模式使得专业新闻媒体成为塑造公众政治认知的核心力量。而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的时政新闻因其权威性和传播力、影响力,在塑造公众政治思维和提高政治素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成为人们接触时政新闻的重要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等新媒体应用,以其即时、互动、便捷的特性,重塑了信息流动的格局。在这一背景下,时政新闻的创新点在于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信息的质量和传播效率,同时保持其专业性和引导能力。
新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需要强化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能力。由于网络空间信息泛滥,公众往往面临着真假难辨的问题。因此,时政新闻发布机构应承担起信息把关人的角色,通过专业分析和深入研究,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准确的报道和解读。时政新闻在形式上的创新同样重要。视频、直播、图文并茂的报道方式更能吸引受众,增加信息的可读性,从而提高公众的视听愿望和参与度。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时政新闻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不同需求和偏好的受众群体。加强交互性和参与感是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一大创新方向。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特性,时政新闻可以鼓励公众参与到新闻话题的讨论中来,形成公共讨论的空间,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公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也能够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创新也不应仅局限于技术手段的应用,更应该注重内容的质量、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与受众的互动。这样,时政新闻才能在快速变化的信息环境中保持其重要的价值,并继续在引领社会舆论方向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
二、传统时政新闻制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播观念、制作流程相对滞后
记者与编辑作为新闻工作的主体,他们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采编工作的质量。部分采编工作人员在面对新媒体环境时的时政新闻处理方式,依然受到一些内外因素制约,从而导致他们所持有的新闻传播观念相对落后。尤其是地方的一线新闻工作者,他们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新闻采编模式,更多地关注在会议报道和重要讲话,使得时政新闻模式化,对公众缺乏吸引力。此外,在传统的时政新闻领域,新闻的制作遵循着一个序列化过程,涉及多个职能角色。从新闻采集人员、编辑团队、主持人到宣传发行工作人员,每个主体独立承担着各自环节的任务。这种分阶段的作业模式导致了内容产出流程的单一性,并且呈现手法过于固化,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
(二)忽略网络内容的整合、编辑
一方面,在内容来源上,时政报道往往依赖于记者现场采访,而忽视了互联网渠道和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源的重要性。这种采集方法限制了内容的多样性,并且导致报道视角缺乏多元化。另一方面,在编辑和展示过程中,传统的时政报道很少运用如议题专栏、短视频、直播以及AI新技术和呈现形态进行创新,进而影响了新闻报道在网络空间中观众的规模、浏览量和传播力。在当前信息快速流转的时代,传统时政新闻制作和传播的固有模式已难以适应,亟需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相应调整,以增强其网络时代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三)缺乏交互性与共享性
传统时政新闻在信息制作与分享方面面临着转型的挑战,需要重新思考并优化其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的方式,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要求。在当今媒体环境下,尽管传播原则强调时政新闻的舆论导向与价值引导,但传统的电视和报刊媒体在新闻的制作及分发流程中,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部分传统媒体仍尚未能够有效构建起编辑人员与数字时代受众之间的互动通道。具体而言,某些地方性电视和报纸机构虽然已经尝试利用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来发布适合读者理解的多媒体报道内容,但由于预算限制以及人手不足,这些机构的新媒体运营往往缺乏有效的用户交流与管理,这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回应公众对于时政新闻的需求以及解答相关问题[3]。
三、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策略
(一)革新报道观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和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2023年黔南州融媒体中心制作的《黔南州乡村振兴小课堂》动漫微剧为例,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的重要一年,在此大背景下,黔南州融媒体中心以动漫小课堂的形式向广大基层工作者、网格员讲解相关制度流程和一些政策解读,以及如何做好防止返贫监测的工作方法,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作品发布后,具有良好的社会反响,总体播放量75万人次,转发评论量2500余人次,点赞量1万余人次①。该案例展示了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观念的革新举措:互动性增强与视觉元素的融合。传统媒体往往单向传播,而新媒体则提供了双向互动的功能。这种改变要求记者不仅要会写作,还要擅长利用网络平台与读者建立连接,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个性化和定制化也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色。以国际时政新闻为主打产品的《环球时报》推出的“个性化资讯”服务,鼓励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定制新闻内容,这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也挑战着记者对不同受众需求的精准把握能力。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报道观念正在向着更加互动、视觉化及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创新点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对记者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媒体行业的不断进步。
(二)更新技术手段
在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报道技术手段不断刷新。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推出人工智能编辑部4.0,上新了智能助理、智能绘图、两会视频模板、两会采访速记等功能,各类作品全网累计阅读量超2亿[4]。同时,还有AI合成主播的广泛应用,也在推动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型报道形式的发展。AI合成主播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如何保证AI合成主播播报内容的准确性,如何处理AI合成主播可能带来的数据泄露问题等。因此,面对新媒体时代下报道技术的更新,我们既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也需要审慎对待其中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三)创新报道风格
在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手段还包括改进报道风格。以往的时政报道往往以客观、严肃的态度呈现,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新闻报道更加注重生动、有趣、贴近民生的表达方式。以新华社为例,其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时政新闻就体现了这一创新点。比如,在近年来的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该社采用了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优势的传播方式,充分发挥传统媒体详细、深入的报道风格和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各自优势,让较为严肃的时政新闻变得更加生动,宜于受众接受,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政策内容。这种报道风格的改良不仅增强了新闻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也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它还运用了互动式的报道方式,如通过投票、评论等方式,让读者参与到新闻的讨论中来,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些案例表明,新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也应积极改进报道风格,向着更加新颖、生动、贴近民生的方向发展。这种改良不仅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也使新闻更加接地气,更能引起公众的共鸣[5]。
(四)丰富报道素材
在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创新手段还包括丰富报道素材。以往,新闻报道往往局限于文字描述为主,图片与视频辅助,这样的传统报道方式在当前已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随着数字化新媒体的普及,时政新闻逐步改变传统媒体单一式、平面化的报道模式,更多地借助新媒体优势,对时政新闻进行多层次、多平台的推送,报道素材和形式更加丰富。以“2024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报道为例,黔南州融媒体中心除了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常规报道外,还组织团队进行现场直播,展示黔南展位的参展盛况,同期还采用设计创意新颖、独特的黏土AI短视频《山海相连 爱AI意满满——广东女孩粤粤漫游黔南日记》,吸引网友从另外一个视角关注和了解黔南,全矩阵浏览量达100万+,评论区好评连连,大大提升了受众的沉浸感②。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为时政新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素材来源。例如,抖音、微信上的用户生成内容,能够实时反映公众对于特定时政事件的直观感受和看法,这些内容经过筛选和审核后,可以成为报道的一部分,增加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报道素材是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创新的重要方向,它不仅使报道形式更加多样化,还有助于提高报道的专业性和精确性,满足现代受众的需求。
(五)提升报道速度
在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时政新闻的报道响应速度成为创新的重要一环。传统媒体的报道需要经过采访、编辑、排版、印刷或发布等环节,导致新闻发布的延迟。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机构可以利用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实时获取会议的最新动态,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发布等方式,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公众。这种快速的报道响应不仅能够满足公众对于时效性的需求,还能够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加快报道响应速度的同时,要恪守新闻工作者专业规则,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新闻报道差错责任追究办法》等规章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公众。总之,在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的报道响应速度不仅体现了媒体竞争力,更是对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一次深刻革新。
(六)完善视觉传达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传播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视觉传达,作为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其优化与创新成为关键。例如,近年来黔南州融媒体中心在州两会召开期间,会在所属平台《黔南日报》、山水黔南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图解政府工作报告”,并制作H5海报等进行发布,通过动态图表和精炼文字的结合,将政策内容变得直观易懂,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有效增强了用户沉浸感和互动性。这种形式既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下用户对信息速览的需求,又通过视觉元素的巧妙运用,提高了信息的留存率。新华社客户端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推出“VR合影新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新闻事件现场,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丰富了用户的感官认知,也强化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这些案例表明,结合新媒体特性完善视觉传达效果,是时政新闻创新的必然路径之一[6]。
结语
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应不断创新。要注重增强交互性,让受众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多种方式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形成多向传播。要注重多媒体融合,视频、音频及图文并茂的报道手段丰富信息传递的维度。要注重运用个性化推荐算法让受众能获取定制化的新闻内容,增强用户体验。要注重快速响应社会动态,即时更新内容服务。总之,新媒体时代对时政新闻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相信时政新闻报道会变得更加精彩。
注释:
①②数据由黔南州融媒体中心提供。
参考文献:
[1]徐苞俊.基于媒体融合时代的时政新闻新媒体传播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6):93-96.
[2]丁阳.新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如何接地气 [J].中国报业,2023(24):170-171.
[3]林志楠.新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的传播策略探析[J].东南传播, 2023(12):42-44.
[4]彭琪月.传媒新趋势新鲜看!报告来了![EB/OL].(2023-06-02)[2024-06-25].https://mp.
weixin.qq.com/s/omK7777zPzHEkGAFl_kBOQ.
[5]李雪峰.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实践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23(15):143-145.
[6]朱西敏.媒体融合下时政新闻的创新性表达[J].中国地市报人,2023(7):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