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庭俭:根植传统传递真情

known 发布于 2025-09-19 阅读(497)

画家与教师同是两个神圣的职业。

每一年我的版画研究生在学术论文答辩时,在毕业展览上,我都会用两句话鼓励他们,第一句:“相信你不会在飞翔中疲惫,因为版画给了你一个俯瞰的高度。”第二句:“深深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脚踏实地去描绘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这两句话从另一个层面诠释了我的艺术观点:用坚定的信念弘扬版画图式精神,用准确的艺术语言传递真情实感。

对" 话

M:川音成都美院版画系的成立,无疑对四川版画艺术起着积极推动作用,您对版画的“传承”有什么新的看法?

G:要站在一个高点来看待川音成都美院版画系的建立。我们从事的版画教学和版画创作,除了对版画技法的修炼之外,还要树立一种责任、信心和信念,让教师和学生清楚中国版画发展史。几十年来,四川涌现出众多版画家及经典版画作品,为新中国版画发展以及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源动力,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重要一页。四川版画是中国版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新一代版画人,不仅要感谢前辈为我们留下的每一件优秀的作品,为中国版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更要感谢他们用不懈的努力和辛苦耕耘为我们提供如此优越的平台。川音成都美院版画人责任重大,对四川版画的传承与发展更是责无旁贷。

M:在教学实践中,您是如何理解版画创作?

G: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尝试以作品代替作业,以参展促进创作,以个人的荣誉感召唤对专业的热情。通过由浅入深地创作作品,迅速进入版画的语境世界,并逐渐走向成熟、多元、整体、专业的版画创作形态。我要求学生的创作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摹写客观对象或者一成不变地沿袭前辈的成功典范,而是应该关注和挖掘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主题内容,首先主动提取客观对象对自己最具吸引力的符号,再经过主观处理,最后重构客观对象带给自己的心灵体验。比如在采风写生创作中,更应该去关注该地区所特有的文化元素、民间民俗符号,特别是西部地区独特的少数民族元素和民间民俗符号,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风景写生上。

版画学习,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年轻人走到一起,使他们有机会在版画的召唤下,怀着对版画的虔诚和热忱,以不同的视角和视觉语言,审视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态势,表达他们对于版画艺术传统、社会与自然,以及人生存境遇的思考。

伴随着当代版画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拓展,版画专业教育和不同背景学生群体的不断变化。我一直的想法都是努力让“学院版画人”成为四川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艺术群体,这一想法一直在我以前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版画创作群体中实施,近十几届版画研究生更是以富有青春活力的姿态、坚毅执著的“版画精神”、根植于“四川版画”的沃土,不断地丰满自身羽翼,完善其在学习发展中对版画艺术创作的实践。

甘庭俭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版画系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美术学硕士领衔导师,中国鲁迅版画奖获得者。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教育部艺术硕士教指委美术专委,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四川高校版画教学与创作促进联盟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副校长。作品曾多次入展各级各类重要展览并获奖。

标签:  版画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