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剧团人以人为本

known 发布于 2025-09-19 阅读(376)

“泸州河”川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汉代,正式形成的标志是清雍正二年泸州艺人组建庆华班。它以中国戏曲四大腔之一的高腔唱法见长,有“高腔窝子”的美誉,在川剧中独树一帜。

合江县川剧团是“泸州河”川剧的重要传承发展之地,作为当下四川省硕果仅存、且尚能坚持传统剧目传承与新编川剧创作演出的两个县级川剧团之一,在2023年,合江县川剧团演出的《包公赔情》经典传统川剧折子戏登上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大舞台,一折川剧净角唱功戏,为观众带来了川剧稀缺行当“净行”的经典传统剧目,演出充分展示了县级基层川剧团在川剧传承振兴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所收到的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决策的阳光沐浴下,在四川省、泸州市和合江县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关爱、关怀下,合江县川剧团先后创作演出了现实题材川剧《乌蒙山脊梁》、讴歌抗疫平凡英雄的《医者仁心》、表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后一场封箱戏》和乡村振兴题材现代小川剧《连心桥》,以及原创川剧粤剧戏歌《川粤千年》等舞台艺术与网络视听作品。出人出戏见成效,受到广大戏剧观众与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效益。

现实题材川剧《乌蒙山脊梁》纵情歌颂时代精神

2018年合江县川剧团推出由合江本土优秀青年编剧张波创作的第一部新编现实题材川剧《乌蒙山脊梁》,该剧透过乌蒙山区青瓦村张东海一家三代前赴后继、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守护家园、守护人民群众的故事,传递乌蒙山区干部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挺直脊梁奔小康的精神。

小剧团、大情怀,川剧《乌蒙山脊梁》除了剧中男一号是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优秀青年演员王耀超,包括女一号张晓红在内的其余演职人员全部由合江县川剧团的演员担纲,以合江人演合江事的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观众的原则让全剧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演出风格清新接地气。纵情歌颂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形象地展现了当代农村群众励志自强、脱贫致富的时代精神。

合江县川剧团旦角演员、县川剧团团长张晓红在剧中领衔主演青瓦村村委会主任李桂英。张晓红在剧中运用没有任何伴奏清唱的《一枝花》《园林好》等高腔曲牌字正腔圆,传情达意,把具有浓郁泸州河流派风格的川剧高腔唱得入情入味,显示了深厚的专业功底,传承传播了泸州河川剧高腔的浓郁河道韵味。

川剧《乌蒙山脊梁》2018年在合江首演,在持续的舞台演出实践中,该剧被列入2018-2019年度四川省重点关注剧目,是四川省10部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中唯一一部扶贫题材川剧。该剧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戏曲基层院团网络会演;录入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百年小康梦圆时》CD集;获得首届四川艺术基金2020年传播交流巡演推广项目资助;入围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全国戏剧评论与创作人才的培训班》;入选四川省文联2018年度百家“推优工程”优秀原创文艺作品。主演张晓红因在剧中成功塑造了青瓦村村委会主任李桂英舞台艺术形象,于2019年在第二届四川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奖表演奖”。

现代小川剧《连心桥》深情诠释伟大崇高

2019年,合江县川剧团创作演出乡材振兴题材现代小川剧《连心桥》,该剧由合江本土两位优秀青年编剧张波、李菊原创,合江县川剧团旦角演员张晓红与生角演员梁应平联袂主演。小川剧《连心桥》通过一个感恩、传承和信义故事,讲述一对老夫妇铭记救命恩情,接过上一代撑船人的桡片,坚守渡船30年,不离不弃30年,相濡以沫30年,不论春夏秋冬,不管严寒酷暑,坚守寂寞与清贫,重复简单和平凡,奉献了最美的年华,诠释出一种最简单的伟大与崇高。在翘首以盼中,政府决定修一座对口帮扶的连心桥。从此,渡船不再,碧波荡漾的荔枝湾架通了党委和群众的心桥,通向了幸福的明天。

小川剧《连心桥》2019年荣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参演剧目奖”“优秀演员”,并在首届“黄河情”全国小戏小品交流演出季中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演员”,同年参加四川省第十七届戏剧小品(小戏)大赛荣获二等奖。

抗疫川剧《医者仁心》讴歌伟大抗疫精神

2020年,合江县川剧团与四川省川剧院联合创作排练演出新编抗疫题材川剧《医者仁心》。合江县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张晓红在该剧中担任主演扮演武汉某医院院长。该剧2020年10月15日在合江首演,用川剧舞台艺术作品,致敬所有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艺术讴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现代川剧《最后一场封箱戏》在传与承中思考如何守住传统文化根脉

2022年8月4日晚,合江县川剧团创作演出的又一部现代川剧《最后一场封箱戏》,作为四川艺术基金2021年度大型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在泸州市合江县川剧团剧场成功首演。

该剧讲述一个基层剧团的川剧传承故事。每逢岁末,剧团都要在村里的万年台上延续封箱戏演出传统,以赓续川剧文脉、传承表演艺术。十年后,开发乡村旅游的林老板和以陈雯丽为代表的基层川剧人,在文化价值与经济利益的碰撞下,围绕万年戏台的拆与保,在传统文艺的传与承之间,展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演绎与选择,借以探寻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现代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如何守住传统文化根脉之思考。

《最后一场封箱戏》以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的清新淡雅风格、神似与形似相结合的唱念做表、现实与浪漫融于一体的虚实相生的戏剧故事,和功法严谨、雅俗共赏的舞台呈现,深情演绎一团三代川剧艺人的爱与坚守,缓缓铺陈出一幅幅乡村振兴文艺画卷。

封箱戏,不封箱,一代一代戏绵长;花到春天自然开,梨园之春终会来。川剧《最后一场封箱戏》从“收徒、拆台、护台、惜台、失徒演到兴台”,从封箱演到开台,透过乡村万年台拆与建的故事演绎,艺术而形象地传递了传承优秀文化,传扬优良传统的时代风貌与精神追求。

令人牵心挂肠的故事、演员优美的唱腔、准确到位的表演,《最后一场封箱戏》作为第三届四川艺术节精品剧目展演暨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参评剧目,于2023年11月3日在四川省歌舞大剧院本届艺术节成都主会场上亮相,县级基层院团再次登上省会城市成都的戏剧大舞台,角逐第五届四川文华奖。

川剧粤剧戏歌《川粤千年》打破壁垒的最美遇见

四川省合江县是中国晚熟荔枝之乡,广东是中国荔枝主产地。四川、广东相隔千里,因为荔枝结缘。2023年,由合江县青年戏剧家张波创作,合江县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张晓红主唱的合江原创川剧粤剧戏歌《川粤千年》就是一场因荔结缘、因爱相遇、穿越千年、打破壁垒的最美遇见,是传统文化和流行音乐融合运用的一次新尝试,包含流行演唱、川剧演唱和粤剧演唱,无论是念白还是唱腔,都尽可能保留地方传统戏剧特有的魅力。2023年斩获全球微粤曲大赛第四届作品创作赛金曲,并荣获“十大金曲”荣誉。

合江县川剧团近年来以一年一戏,一戏一个台阶的节奏持续出人出戏,在持续不断的川剧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演出实践中,青年戏剧人才不断成长,涌现出了青年戏剧创作人才张波、李菊,川剧表演人才张晓红等合江本土“名人”,青年戏剧编剧张波、李菊茁壮成长,川剧名角张晓红作为拔尖艺术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合江县唯一一个国家一级演员,成为合江川剧传承传播与创新发展的领军人才。

以剧团人,以人为本,出人出戏,服务于民,合江县川剧团以一个基层川剧团的坚守与担当努力践行艺术为民的服务宗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文艺新篇章贡献应有的力量。

标签:  川剧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