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大熊猫

known 发布于 2025-09-19 阅读(218)

在地球上,还不曾有过像大熊猫一样受人追捧的动物。它以无与伦比的气质、憨态可掬的外形、顽强生存的毅力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大熊猫目前仅生活在中国的特定地域,神秘独特,且数量稀少。它们穿越800万年的风风雨雨,度过地球历史上最严酷的第四纪冰期,适应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繁衍至今,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活化石”。

今天的大熊猫作为中国名片,最具辨识度的“中国符号”,为世人所熟知,为世界所喜爱。不仅如此,这种化石级物种,充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主题。作为摄影人,我先后拍过军事战地题材,人文城市题材,而唯有大熊猫文化主题摄影,于我而言意义非凡。从首次拍摄大熊猫,到喜欢上大熊猫;从关注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到融合与传播大熊猫文化……30年来,我对大熊猫的情感在不断升华,内容在不断丰富,这成为了我终生的追求!

与“网网”“福妮”的共情

在拍摄大熊猫的过程中,我萌生了探访全球大熊猫旅居国的想法,澳大利亚就是第一站。2019年3月24日,“大熊猫和它的故乡”摄影展全球巡展首站走进澳大利亚,来到南半球唯一拥有大熊猫的南澳阿德莱德动物公园。在前往澳大利亚的飞机上,我因为在机舱密闭环境中待了十几个小时后感觉有些烦躁不安。我想“网网”和“福妮”去澳大利亚的时候,这十几个小时会不会也坐立难安?但转念想:大熊猫这样淡定的生物,一定保持了十几个小时的安静,和自己绝不一样。

无独有偶,时值科学发现大熊猫150周年,正好又是“网网”和“福妮”旅居阿德莱德10周年。阿德莱德是澳洲唯一从中国借走大熊猫的城市。实际上,这座城市七年荣获世界最宜居城市,这里干净而优美,也是一方艺术之都。

我从悉尼转飞阿德莱德,落地就忙不迭赶去阿德莱德动物园,探望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即使在国外,要近距离接触大熊猫也很难,阿德莱德对大熊猫的保护十分慎重。即使兽舍对外开放,却有着十分严格的进入程序。我先是被交代了在兽舍中的注意事项,又任由管理人员对自己进行了消毒处理,才在饲养员陪同下走进了兽舍。而当我靠近兽舍的时候,“网网”和“福妮”目不转睛看着我,没有丝毫胆怯和不安。十年前,两只大熊猫初到澳大利亚才三四岁,多年过去,对故乡的记忆应该早已模糊,此时,它们见到了我却像是突然闻到了家乡的气息变得激动起来。我隔着栏杆轻轻用手抚摸它们,大熊猫嘴角向上,圆圆的眼睛亮晶晶。我一边喂它们吃东西,一边轻声呼唤它们名字,像是达到了某种共情。到了户外我举起相机的时候,“网网”和“福妮”就一直跟着我,给足了我面子,早该睡觉的它们,比平日在室外多活动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我离开。

难得一见的“香香”“力力”“良浜”“彩浜”

虽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很喜欢大熊猫,但只有日本人到了疯狂的程度。首站从澳大利亚回来,我的心情一直很兴奋。由于早就得知日本国民对大熊猫的痴迷和狂热,第二站便选择了日本。5月16日深夜我抵达东京,为了探访大熊猫和感受日本人民对大熊猫的热情,次日一早就赶到上野动物园。没有经验的我们自西门入,而大熊猫馆在最远的东门,等走到东门,密集的人群早已排起长队。一个多小时后,11时10分,我们才随拥挤的人流抵达室外运动场的玻璃前,远远看到不停穿梭的“香香”和在睡觉的 “香香”的父亲“力力”。我端起相机才按了两三次快门便被现场维护秩序的工作人员要求离开观看区。为了多拍些镜头,我决定再排队一个多小时,然而等到我第二次看到大熊猫的时候,“香香”也开始午睡了。

此次来东京,我总计排了三次队,加上地铁路程花了十多个小时,而看“香香”的时间还不到十分钟。其中,又有三分钟她在睡觉,至于是否抓拍到了她的正面,全凭缘分。我与“香香”隔一扇玻璃,奋力用快门试图捕捉她每一个顽皮灵动的瞬间。大脑飞速运转,双手快速聚焦,而我的心里也百感交集。一面在工作人员不断催促下移动步伐,一面试图更多次地按下快门,每一次的见面,每一次的“探亲”,也就最多两三分钟。即便只是这短短的两三分钟,回忆起来却像几个小时一般漫长而多彩,和“香香”眼神的交汇如同被刻进脑海,我的心里也似乎对这只大熊猫充盈起特殊的感情。如此的拍摄体验在我拍了近30年大熊猫的生涯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5月23日,我们结束了位于东京代官山艺术前沿画廊的“大熊猫和它的故乡”摄影展,去到和歌山最东端的小镇——白浜。白浜街上悬挂着大熊猫“彩浜”的宣传海报,还不到两岁的大熊猫“彩浜”,是在白浜出生的最有名的熊猫明星。白浜冒险世界是中国之外鼎鼎有名的大熊猫乐园,在日本进行的中日合作大熊猫繁育研究,也在全球首屈一指,从2000年开始繁育大熊猫,成活了12只,现在这里生活着六只大熊猫。

从我们住的宾馆到白浜冒险世界需要40多分钟,而小镇交通不便,公交车几乎一小时一班,于是我们只好早起,在开园前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白浜冒险世界。门口却已黑压压一片,人山人海,大排长龙。2006年,我曾来到日本白浜野生动物园,见证了日本人民对大熊猫的热情,此次,算是我的旧地重访。巨大的变化让我觉得这里陌生,而园内无处不在的大熊猫元素,蜂拥而上的大熊猫观众,又让我觉得莫名亲切。我发现这里的人们对大熊猫热情并没有因为时间而减弱,大熊猫在这里才是真明星,甚至摩天轮和过山车都无人问津,只有大熊猫跟前围满人群。园区内不论室内还是室外处处爆满,由于观看的游人太多,大熊猫跟前依然需要排队。三名工作人员在不到二十米长的参观通道上手持话筒不断地督促游人快步移动。而为了多拍到大熊猫妈妈“良浜”和大熊猫女儿“彩浜”生动有趣、活力四射的动作,我只好一圈一圈地排队,一共走了十二、三圈。我一圈一圈、恋恋不舍、心无杂念、忘了喝水、忘了吃饭、忘了疲惫,直至精疲力尽……

我拜访全球大熊猫旅居国的计划还在进行中,我用自己的镜头记录全球大熊猫旅居国的大熊猫,探一探它们在旅居国的最新动态,希望通过影像艺术的魅力,让更多人关注并喜欢上它们。同时,我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通过大熊猫的表面看到大熊猫更多的神秘之处,了解这一古老物种的生命价值,从而更好地关注和保护它们。

周孟棋

四川成都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先后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等荣誉。

出版个人摄影专集10余部,包括《我是你的朋友大熊猫》《中国大熊猫》《可爱的大熊猫》《我是大熊猫》《可爱熊猫》《熊猫幼仔》《我爱熊猫》等。其中《中国大熊猫》被评为全国美术图书金奖,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分别在中、英、意、德、日等国家以不同语种出版。《我是大熊猫》被评为世界华人科普佳作奖,2015、2016年被国务院新闻办选定为中国驻外使馆交流读物。大熊猫作品《哥俩》荣获迎G20全球摄影大赛自然类金奖。其作品先后赴瑞士、日本、美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土耳其、澳大利亚、泰国、俄罗斯等国举办个展和巡展。迄今已在国内外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摄影作品、文章5000多幅(篇),400多幅作品入选省、全国和国际影展。2018年8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

标签:  大熊猫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