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与现场光线

known 发布于 2025-09-19 阅读(3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都摄影圈盛行起了“打街”。这词源于出租车行业,司机开着车沿街转去发现打车的客人。“打街”一词借用到摄影上,就是一种当街行走随意观看的拍摄方式,见什么拍什么,但要拍到好照片,并不那么容易。也有人将“打街”称为“扫街”,也十分形象。

“打街”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摄影师们所抓拍到的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呈现出来的画面鲜活而生动。它既可以像一面镜子,以最直接方式展现我们生活的市井街道,以及往来穿梭其间的人们,也可以任由摄影者反映一个都市的灵魂,以最主观的情感做最浪漫的表达。哪怕是最琐细的拾遗,摄影人的眼睛也总是能从每日的司空见惯与熟视无睹中发现那些最有趣的瞬间。而当这种拍摄成为一种习惯并串联成篇时,观者会惊讶地发现,这个自己以为十分熟悉的城市原来有如此多值得细细观看的地方,甚至许多时代的大意义也在其中了。

“打街”的引人之处还在于它的易操作性。它不需要千里跋涉、不需要日出日落、不需要特别的假期,只要一部称手的相机或手机、一双乐于发现的眼睛外加一双舒适的鞋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街”就像是一部个人的视觉日记,随时观看、随时记录、随时思考。

我曾拍摄过成都大街小巷的人,选择了纪实的拍摄方法,在街头的偶遇中抓取瞬间,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拍摄合适的照片。

在纪实摄影中,摄影师一般都是通过现场光线进行摄影创作的。在任何拍摄环境中,只要有光线存在,摄影就可以继续下去,无论光影多么暗淡,只要适当地曝光,都可以把它拍摄下来。利用现场光拍摄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现场光并不仅仅指弱光的环境,正午时艳阳高照也属于现场光的范畴。想要拍摄到理想的照片,摄影师需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光的原理、照相机功能把握、拍摄技巧的运用,等等。

2022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玩滑板的84岁老人和一群年轻人,因此也产生了跟踪拍摄的想法。为了融入他们的圈里拍摄,我买了滑板,从此,也就爱上了这项运动。滑板是板类极限运动项目之一,它不仅是一项娱乐性的活动,也是一种运动方式,可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敏度等。我去过成都很多室外和室内大大小小的蹦道和碗池,这些运动场所基本上是建在公园、社区游园、大型的购物广场等地。我看见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以“滑”会友进行交流,消除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他们脚踩滑动的器材,在不同的地形、地面及特定的设施上,在音乐的旋律下,摆出各种姿势,挑战各种复杂的滑行跳跃、旋转、翻腾等高难动作。无论你是想锻炼身体还是想找到一种新的兴趣爱好,滑板都会为你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的门槛也就越来越低,人们与纪实摄影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处可见“打街”的人。人们总是设法用手机捕捉新鲜的事物和感受。而且,纪实摄影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挑战项目,它需要摄影人把所拥有的情感投入到捕捉“精彩时刻”的瞬间中。广角镜头可以表现宏大的场景,长焦镜头可以压缩空间,撷取有代表性的局部影像。如果你想要表达与众不同的、触目惊心的场景,你可以自由地、刻意地“扭曲”一些规律。一张构图很好的照片将会让你的眼睛很舒服。一幅作品中各元素的色彩搭配、位置的平衡将会给观者留下很美好的印象,摄影师的意图也可以通过照片很好地表现出来。

有些事情远离摄影师的习惯环境,发生得很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画面,摄影师需要眼疾手快,一旦错过,也许永远不会重现。千奇百态,意料之外,是“打街”的最大魅力,正因如此,许多摄影人才更痴迷。

在这个轰轰烈烈的变革时代,有无数新事横空出世,也有许多旧景灰飞烟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什么照片都有可能拍到,我们没有理由对此视而不见。看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别忽视对原生态的关注;讴歌新兴阶层的先进,勿忘老产业群体的苦楚;聚焦人们的安居,别轻视拆迁的矛盾;记录跨国公司的抢滩,也记得农民工进城的辛苦;拍摄物质文明的丰盛,别回避道德规范的缺失。纪实摄影是摄影师可以拍一辈子的题材。多少年来,我一直在纪实摄影挑战中生存着,在摄影的技术挑战中享受着更大的拍摄乐趣,也在不断的挑战压力中得到许多满意的作品。

谢明刚

中国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成都日报》首席摄影记者、图片编辑,人民网、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连续三次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优秀摄影家荣誉称号。摄影作品刊登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美国《华盛顿邮报》、德国《商报》以及法国《费加罗报》。

标签:  摄影师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