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泰安市公园绿地紫薇地径粗度的影响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486)

摘" " 要:为解决泰安市公园绿地紫薇生长过程中施肥配比不合理的问题,对泰安市岱道庵游园、龙泽湖公园、双桂园绿地内的紫薇施用不同配比氮、磷、钾肥,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氮、磷、钾肥料对紫薇地径生长的影响,结果可知,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氮、磷、钾,其中氮肥是影响紫薇地径增粗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公园绿地紫薇的养护中,应根据紫薇生长状态、实际需求及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比例,尤其是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才能有效促进植株的生长。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在紫薇养护管理中提供科学施肥的参考。

关键词:泰安市;公园绿地;紫薇地径

中图分类号:S685.99"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016-03

0" 引言

泰安市属暖温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为13℃,降水量约700~800mm。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目前,泰安市城市公园绿地土壤养分含量如下:有机质含量为1%~2.25%、全氮含量为0.23~0.66g/kg、全磷含量为0.24~0.4g/kg、全钾含量为2.33%~2.77%、酸碱度(pH)为6.59~7.19。通过上述数据可发现,泰安市公园绿地土壤中普遍存在氮、磷元素含量较低的情况,且单一施肥或不施肥均不利于紫薇地径生长。因此,本文以泰安市岱道庵游园、龙泽湖公园、双桂园绿地内的紫薇为例,对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方案下紫薇地径变化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尿素(纯N含量46%)、过磷酸钙(P2O5含量16%)、氯化钾(K2O含量62%)。

(2)紫薇选取岱道庵游园、龙泽湖公园、双桂园绿地内生长环境及养护条件相同的园林应用苗。

1.2" 试验方法

1.2.1" 处理方法

采用3个选区实验重复,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8株紫薇,各处理重复3次[1]。分别于2024年5月15日和7月20日在样株根径10倍半径范围内采用环形沟施肥,沟深20cm,表土与肥料混合后上面覆土[2]。其他按照日常养护管理措施实施[3]。

结合公园绿地土壤养分实际情况,各处理肥料用量如图1所示。

5种处理方案分别对应不同的样号范围和肥料元素的设计用量。每种处理方案都涉及不同的肥料配比,以满足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具体如下。

(1)处理一(样号1~8)。此处理方案使用了氮、磷、钾三元肥料(NPK),其中氮肥用量为200g/株,磷肥用量为100g/株,钾肥用量为70g/株。

(2)处理二(样号9~16)。此处理方案使用了磷肥和钾肥,磷肥用量为100g/株,钾肥用量为70g/株。

(3)处理三(样号17~24)。此处理方案使用了氮肥和钾肥,氮肥用量为200g/株,钾肥用量为70g/株。

(4)处理四(样号25~32)。此处理方案使用了氮肥和磷肥,氮肥用量为200g/株,磷肥用量为100g/株。

(5)处理五(样号33~40)。此处理方案没有使用氮、磷、钾3种肥料中的任何一种,所有元素的设计用量均为0。

1.2.2" 测定方法

分别于2023年11月中上旬和2024年11月中上旬使用游标卡尺对紫薇的地径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如表1至表5所示。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和WPS Office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

此外,对双桂园内40株紫薇进行测量,记录其地径数据,如表6所示。数据显示,紫薇地径范围从36.4mm(样号19)到112.9mm(样号40),这反映出紫薇个体间的生长差异。地径在50mm以下的紫薇占27.5%,地径在50~80mm的紫薇占37.5%,地径在80mm以上的紫薇占35%,整体生长情况良好。其中,样号6、14、33、37、40的地径超过100mm,显示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可能是土壤、光照、水分条件较优,而地径较小的紫薇可能受到种植密度、养分竞争等因素的限制。总体来看,紫薇的生长受土壤肥力、光照条件、水分管理和种植密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建议优化管理措施,如合理施肥、适当修剪、均衡水分供给和优化种植密度,以促进紫薇健康生长,使地径分布更加均衡,提高园林景观质量。后续可通过持续监测分析紫薇的长期生长趋势,进一步优化园林管理策略。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SPSS软件分析了5种不同处理条件下植物地径增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地径增量存在一定差异。处理三的平均地径增量最高,为2.7375mm,标准差为0.77673,最大值为4.5mm,最小值为1.2mm,说明该处理在促进地径增长方面效果较好,但数据波动较大;处理四的平均地径增量为2.5792mm,标准差较低,为0.55245,其95%置信区间为2.3459~2.8124,表明其增长稳定性较高;处理一的平均地径增量为2.3mm,介于其他处理组之间,表现出一定增长效果;处理二的平均地径增量为2.0208mm,低于前述处理组,数据分布范围在1.1~3.4mm;处理五的平均地径增量最低,平均值为1.7333mm,最大值为3.2mm,最小值为0.7mm,说明该处理对地径增长促进作用最弱[4]。各处理组地径增量平均值如图2所示。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平均地径增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lt;0.001),表明处理因素对植株生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意味着至少有一个处理组的均值显著不同于其他组。进一步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理三的平均地径增量显著高于处理一、二、五的平均地径增量,其中与处理五的差异最大(1.00417mm,Plt;0.001);处理五的平均地径增量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组的平均地径增量,表明施肥对地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处理四的平均地径增量与处理二、五的平均地径增量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处理一、三无显著差异,说明其促进地径增长的效果相对有限。各处理组紫薇地径平均增量在1.73~2.74mm,标准植株地径增量最大值为4.5mm,最小值为0.7mm,表明标准植株地径增量差异较大[5]。所有施肥处理的地径增量均高于空白对照处理(处理五),其中处理三的地径增幅最大(2.74mm),处理二的地径增幅最小(2.02mm)。结果显示,氮元素对紫薇地径生长影响较大,缺乏氮素(处理二)会导致地径增量下降,而含氮处理(处理一、三、四)能显著促进地径生长,其中处理三效果最佳,表明氮与钾的协同作用对地径生长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作为地径增粗的优先选择。

在泰安市公园绿地中,氮、磷、钾对紫薇地径生长的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氮、磷、钾[6]。该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养分管理和肥料配施策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在公园绿地紫薇养护过程中,应根据紫薇生长状态和实际需求,结合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搭配肥料,以有效促进植株生长。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泰安市3个公园绿地内紫薇施用不同配比氮磷钾肥的对比试验,明确了氮、磷、钾3种元素对紫薇地径生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泰安市公园绿地的土壤条件下,氮肥是促进紫薇地径生长的最关键因素,磷肥次之,钾肥影响最小。各施肥处理的地径增量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合理施肥对紫薇地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养护管理中,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紫薇的生长需求,科学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特别是针对泰安市公园绿地土壤氮、磷含量普遍偏低的现状,应重视氮肥的补充,并辅以适量的磷肥。该研究结果可为泰安市及类似气候、土壤条件下公园绿地紫薇的科学养护提供参考依据,对提升城市绿化景观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本文仅针对地径这一生长指标进行了探讨,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施肥对紫薇冠幅、花量、花期等其他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肥料种类、施肥时期等因素对紫薇生长的综合作用,从而制定更为全面、精细的紫薇养护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谭文昀.紫薇苗木培育、栽植与管护技术[J].西北园艺,2024(10):35-37.

[2]" 瞿琳音.紫薇栽培技术浅析[J].现代园艺,2024,47(20):69-71.

[3]" 王湘莹,魏溧姣,潘子曦,等.不同基质对丹红紫叶紫薇容器苗开花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24,11(2):1-9.

[4]" 王湘莹,魏溧姣,王晓明,等.育苗容器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生长、开花及生理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24,44(7):1064-1072.

[5]" 魏溧姣,王晓明,王湘莹,等.不同基质对紫叶紫薇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3,43(4):10-19.

[6]" 王湘莹,乔中全,王晓明,等.配方施肥对高肥力区凹叶厚朴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24,11(2):60-67.

作者简介:朱振凤(1978— ),女,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养护管理工作。

标签:  紫薇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