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为解决传统苗圃经营模式单一、功能局限的问题,以孙桥公园为例,对其性能定位、功能定位及整体规划进行研究,提出重新规划定位、注入崭新设计理念以及依据地块特点划分功能分区等措施,以期为相关工程打造具有科普、游览、休闲等多功能的现代化苗圃公园提供参考。
关键词:苗圃;公园;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TU986.2"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019-03
0" 引言
为深入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优化“一江一河一带”生态空间布局,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公园城市,上海市正全力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沿着上海的外环高速,有一条大型绿化带,长达98km,犹如翡翠项链装饰着上海[1]。“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将在环城绿带的基础上,通过提升改造新增36座公园,与环上已有的14座公园,组成拥有50座公园的环上公园群。
1" 项目概况
孙桥公园位于外环百米林带内,场地北至华夏东路,南至三灶浜,西至外环高速,东至林带边界。场地从中间被孙弘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基地位于东西城镇发展轴上,北部隔华夏中路与华夏公园相望,西部与南部为大面积绿地,西侧绿地外围为孙桥居住片区,东侧为教育科研设计发展区用地,东南角为环东中心村农村宅基地。场地15min生活圈内覆盖有大型社区、学校、产业园区等。
2021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在《浦东新区环城生态公园带情况汇报》内容中将孙桥公园定位为“森林类科普乡土苗圃公园”。
孙桥公园占地约30.63hm2,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客群需求,根据孙桥公园地带性乡土植物特色,本次规划利用现有充沛的乡土苗圃资源和其独特的科普教育性质,力求打造一个服务于社区周边居民的生态涵养型苗圃公园[2]。
然而,孙桥公园场地缺少对外展示面,入口较为隐秘,因此亟须打开一个对外展示面,展现孙桥公园的门脸。同时,纵观环上绿道贯通不足,缺乏兴趣点和通达性。场地缺少停车服务设施,现状道路成为主要的停车点,且与周边公共交通站点链接不足,公共交通直达性较差。
2" 公园现状
2.1" 道路
2.1.1" 路网单一
场地内部孙弘路作为基地内主要道路,左右关系割裂,公园功能属性不强。
左侧道路直接草坡入水,高差将近1m且无遮挡,存在落水风险;右侧现状设立封闭式铁栏杆对场地空间进行隔离,空间不开敞。由于缺少维护管理,路面水泥破损,人机混行、机动车乱停放问题较为严重。除此之外,兰亭路横跨基地东西两侧的现有步道,路面无受损情况,基础设施良好,步道与场地左下角绿道连通,连通性较强。
2.1.2" 景观较差
基地东侧围合道路(孙杨路)景观性不强,对外展示功能较弱。右侧绿化层次不丰富,现状缺少中下层。左侧绿化位于基地范围内,长势不佳,下木过于密集,缺少管理,杂草丛生。道路状况由于缺乏养护,状态不佳,路面凹凸不平,部分路段有垃圾堆放。
综上所述,孙桥公园主要存在基地对外展示景观性不足;人车分流处理不当;主要出入口节点强调性较弱;基地主路空间关系割裂等问题。
2.2" 绿化
场地现状林地绿化以西北部最佳,南部次之,东北部较差。现有植被丰富,部分场地为开天窗补绿绿化。场地林地植物类型多样,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形成季相差异,有较高的植物观赏性。开天窗补绿项目植物养护情况虽然尚可,但绿化层次性较低,观赏性不佳。新开天窗补绿项目,虽然多种树苗,但是绿化苗木品种单一,且植物养护程度也较低。
2.3" 水系
上海市浦东新区林业站于2021年环城绿带水系生态工程中对水系水质进行了改善,现状水质较好。场地内水系为东西向与南北向,但景观性不高,水面不贯通,以暗管连接。
3" 设计方案
3.1" 规划设计主题
孙桥公园的基底是一个苗圃基地,生态较好,位于外环林带上,是城市重要的环上绿带。孙桥公园现状森林覆盖率为93%,郁闭度高。在设计层面上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优势。结合现状林地的基本条件,解决人群的基本诉求,以“城市光合、共生森林”为设计的主要思路,打造一个育苗育人、全龄休闲、生态智慧的近自然苗圃公园。
3.2" 规划设计原则
纵观孙桥公园的全园规划,规划设计上以水网和路网作为全园路径贯通的关键手段,以水岸串联为设计思路,打造贯通水陆的行径,以路网梳理为设计基础,打造路路相通的路径。再从功能拓展和苗圃体验入手,为公园锦上添花,以功能拓展为设计方向,打造可玩可憇的乐园,以苗圃体验为设计理念,打造科普学习的场所。
3.3" 总体设计
3.3.1" 景观结构
基地现状道路只有纵向的孙弘路和与之平行的孙杨路,横向是兰亭路与之相交,路网较为简单,场地内的路网单一且无法全园贯穿。现状场地无主要中心景点,公园展示面缺失,园区内功能分区几乎没有,无法满足人群的基本需求。规划设计上以“一心、两环、四区、多节点”作为景观方案的总架构。
“一心”即为智慧生态心。将纵横道路的交叉处作为园区的“精神交汇点”,成为公园主要的展示面之一。“两环”即为缤纷季相环、科普乡野环。位于园内的两条规划路径,缤纷季相环衔接园内上海绿道,贯穿园内“四区”,是园内主要的外圆心。科普乡野环位于内园心,主要贯穿在森活公园分区内。“四区”即为森境公园、森溪公园、森活公园、育林公园。根据所在场地的地理条件设计4个不一样的功能分区园。
3.3.2" 功能分区
孙桥公园现状公园功能性缺失。根据线上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人群的诉求倾向于公园具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娱乐活动等功能性。后期在规划设计上,将孙桥公园的功能分区重点放在打造能够满足人群活动、生活、游玩、文化等需求的功能性公园。
森境公园以林下运动为主题,沿绿道配置漫步道及运动设施,打造安全多彩的运动场所。
森溪公园主要利用开阔的水面空间,营造多彩缤纷的岸段风貌,提供水生植物园、滨河漫步、昆虫科普等多重活动体验。
森活公园以独特的林下滨水营地为主,为周边客群提供林荫空间,林间、林下艺术展及露营基地。
育林公园以林间市集为主题,以植物培育、科普为主,提供不同的游览体验,且丰富的植物主题活动也可以作为科普观察的教育平台。
“多节点”主要以林上树屋、森林运动场、林下绿道、森林游乐场、溯溪步道、科普河谷、杉林码头、自然音乐会、林下营地、环城驿站、绿野仙踪、泡泡植物园等景观节点作为核心节点。
3.4" 分区详细设计
3.4.1" 森境公园
森境公园以500m荧光绿道共享林下运动为设计亮点。多样的驳岸类型、丰富的植物群落、适宜的微地形和微气候,共同呈现出立体的生境系统,可以吸引鸟类、小动物,从而构成了森境公园生态本底。森境公园主要包括林下乐园、滨水步道、林间步道、临水码头、荧光绿道等景观观赏点。
3.4.2" 森溪公园
森溪公园以青少年户外探索公园、生态科普、水上森林为设计亮点。
设计上主要依据场地水面平直、视野开阔的特点,沿河岸打造滨水景观带,增设栈道码头,增加色叶林地、打造河湾景观。后期引入水上游线,丰富游览体验,沿河增设科普主题游线,打造“可观、可游、可研”的水上森林[4]。
3.4.3" 森活公园
森活公园以8000m2森林星空营地和320m科普乡野环林下露营季为设计亮点。
围绕环城驿,设置科普乡野环,打造具备假日露营、亲子游乐、青少年科普探索等功能的森林景观场所。
3.4.4" 育林公园
育林公园主要以可游可赏的容器花园、可研可学的社区农场、宜养保育的生态森境为设计亮点。
容器花园主要以泡泡植物园、绿野仙踪、游赏苗圃、容器苗圃区等为重要游赏景观节点,主要以容器育苗为设计基础,打造一个可供游憩观赏的容器花园。
社区农场主要包括研学苗圃和社区农场等,打造以研学苗木知识和科普苗木习性为特色的互动农场。
生态森境主要以宜养和保育园内植物为目的,主要区域为生态育林区和光合森林,力求打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小场所[3]。
3.5" 专项设计
3.5.1" 植物设计
孙桥公园植物设计的总体定位为地带性乡土植物,以苦楝、白栎、榔榆等树种为代表。场地内现状植物主要有香樟、广玉兰、无患子、栾树、女贞、七叶树、杨梅、花石榴、桂花、重阳木、垂柳、乌桕、池杉、水杉、红叶李、垂丝海棠、紫薇、红枫、银杏、棕榈等。现状灌木主要有毛鹃、黄馨、鸢尾、麦冬、红叶石楠、丰花月季、醉鱼草、鸢尾、千屈菜、葱兰、美人蕉、黄菖蒲、金丝桃、水烛、红花继木、灯心草、瓜子黄杨球、海桐、蒲苇、玉簪等。
绿化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长势良好、郁闭度高的林地主要在保留现状乔木的基础上,进行抽稀、疏枝透光处理,林下种植耐阴地被,以保黄土不裸露。②新建开天窗补绿区域苗木规格普遍偏小,设计上进行林相改造,模拟自然生态群落种植,优化林冠线和林缘线,增加植物季相色彩。③“两环”区域中的科普乡野环和露营区域点缀观赏价值高的地带性乡土植物,如苦楝、白栎、榔榆、乌桕、豆梨、七叶树、紫珠等。缤纷季相环沿线结合现状乔木,形成植物季相环,如重阳木、女贞、香樟、桂花、水杉、榔榆、红枫、无患子、银杏等。④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响应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的建设号召,选用上海市“四化”木本植物推荐名录中的绿化树种。现状已有“四化”木本植物为七叶树、乌桕、重阳木、杨梅、紫荆、含笑。“四化”木本植物占总树种比例约为13%,设计后“四化”木本植物占总树种比例可达到55%,整体乔木覆盖率为81%。⑤水系周边绿化主要种植耐水湿植物,美化水岸线,如矮蒲苇、千屈菜、旱伞草、花叶芦竹、睡莲、黄菖蒲等。
3.5.2" 绿道设计
孙桥公园内现状已有长度1km的外环绿道,步道包括宽度为2.5m的骑行道和宽度为1.5m的漫步道,宽度共4m。设计上增设长度为1.9km的公园绿道,贯通每个区域,实现路网衔接,并提高每个区域的可达性。
3.5.3" 铺装设计
孙桥公园的铺装设计主要采用透水混凝土、陶瓷透水砖、水洗石、发光荧石等。陶瓷透水砖主要铺设在各个分区广场,其透水速率在20mm/s以上,是国家标准的两倍以上,能应付60mm/h的降水量,有效承受大暴雨的袭击,用该材料铺砌道路及广场,雨水可迅速渗透。水洗石由于其原材料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可以装饰出各种形状和设计的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室外景观造型,有些大面积外墙面装修也采用水洗石,透出自然纯朴的感觉。水洗石在孙桥公园中广泛应用于泡泡植物园、森活聚落、林下营地、森学堂、环城驿站等场地。发光荧石结晶为八面体和立方体,晶体呈玻璃光泽,颜色鲜艳多变,部分样本在受摩擦、加热、紫外线照射等情况下可以发光。将发光荧石铺设在荧光绿道区域,利用其特性增添趣味性。
3.5.4" 配套设施
孙桥公园内总设置1个绿环驿、1个生态停车场、3个小卖部、4个厕所。其中,构筑物面积为1283m2,占公园陆地面积的0.52%。
绿环驿作为公园主要服务构筑物,包括导览台、零售、餐饮、道班房、卫生间等基础配套设施,为市民提供管理维护、餐饮零售、交通接驳、休闲游憩、信息咨询、医疗救助、环境卫生等服务[5]。
生态停车场主要根据孙桥公园内场地实际情况设置生态绿荫停车场,以供游客停放车辆。
售卖亭主要是孙桥公园内小型售卖驿站,散点式布置在孙桥公园内,便于市民补充能量。
卫生间按照《环城绿带工程设计规范》要求,需在300m服务半径内设置公共卫生间(公共卫生间含管理用房),参考《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设置100个厕位,单个公厕面积不大于60m2。
3.5.5" 灯具设计
考虑到孙桥公园夜间的功能性,为更好地服务于周边居民及游客,设计上沿着一级道路均匀布置多杆合一智慧路灯,保证夜间基础照明及安防,节点处采用草坪灯、射树灯等艺术照明烘托气氛。
4" 结语
本文以孙桥公园为例,对苗圃绿地向综合性公园转化的设计构思、设计原则、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进行分析,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保留孙桥公园原有景观特色,丰富其功能分区的同时,提高其空间的利用率,让人们参与其中,同时合理搭配植物,使其逐步由封闭的苗圃绿地转化为开放的综合性公园。
参考文献
[1]" 牛晓繁.浅谈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21,39(5):54-55.
[2]" 文雅.试析色彩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0,43(18):100-101.
[3]" 赵兴明.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6):163-164.
[4]" 茅凤霞.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20,43(12):87-88.
[5]" 倪海良.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J].花卉,2020(10):141-142.
作者简介:马冉冉(1991— ),女,汉族,安徽淮南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景观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