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地区“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232)

摘" " 要:为探究“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在滇东南地区的现状表现,2010年红河州芷村国有林场从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引种“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经过15年的引种试验和8年的子代测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洋020”杉木无性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冠窄、适合密植、单位面积产量高等特点。与同期对照相比,各生长指标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滇东南;“洋020”杉木;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791.27"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151-03

0" 引言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林树种,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产量高等特点,是南方林农较为喜欢种植的用材林树种[1]。“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是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南京林业大学及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联合选育的杉木优良无性系之一,在杉木核心区具有较好的表现。

为加快“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在云南林业上的推广使用,红河州芷村国有林场在云南省率先开展“洋020”杉木无性系的引种栽培技术研究,经过15年的引种试验和8年的子代测定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适合滇东南地区栽培“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的技术成果[2]。

1" 试验地概况

引种试验地在红河州芷村国有林场中心苗圃,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红河与南盘江分水岭中部、天猴高速公路(蒙马段)旁,位于东经103°34′25″,北纬23°24′0.5″,海拔1860m,气候属山地季风气候,具有年温差小、日较差大、干湿分明等特点,年均温为14.5℃,大于10℃,极端气温为-5.4℃,积温在44185.6℃,无霜期共306d,年降雨量为1231mm,年均相对湿度为56%,干燥度为0.6。山地红壤,坡向西南,坡度为3°~5°,土层深厚,成土母质石灰岩,pH在5.15~5.78,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5%~1.25%,肥力中等。苗圃总经营面积约3000余亩(1亩≈667m2),森林覆盖率达90%。

子代测定试验地共有两个,其中一个子代测定试验地位于蒙自市新安街道办大岭岗,地理位置为东经103°29′5″,北纬23°17′15″,海拔1880m,气候属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温为15.9℃,大于10℃,最低气温为-3.9℃,积温在4838.1℃,年降雨量为723.5mm,干燥度为1.16。山地黄红壤,坡向西南,坡度为5°~15°,土层深厚,成土母质砂岩,pH在5~6.8,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35%~1.25%,肥力中等。森林覆盖率达70%,另一个子代测定试验地位于个旧市贾沙乡射麂子山,地理位置为东经102°57′29″,北纬23°24′14″,海拔1286m。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差小、日较差大、干湿分明等特点,年均温为17.4℃,大于10℃,最低气温为-2.2℃,积温在5572.8℃,无霜期共330d,年降雨量为1496.5mm,干燥度为0.52。试验地系砂质黄壤,坡向西南,坡度为10°~25°,土层深厚,成土母质砂岩,pH在5.5~6.5,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5%~2.25%,肥力中等。森林覆盖率达76%。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引种材料来源于福建省洋口林场苗圃地的1年生组培苗,对照品种为当地苗圃培育的同龄商品种实生苗。

子代测定材料来源于引种试验地的母树枝条,对照品种为当地苗圃培育的同龄商品种实生苗[3]。

2.2" 方法

试验设计如下。

(1)引种试验采用简单随机区组设计,参试品种共两个,以当地杉木的商品种为对照,试验设6次重复,两两对比,每小区6株,共12个小区,定植株行距为3m×3m、试验面积共0.27hm2。

(2)子代测定试验分为两块,每一块试验均采用简单随机区组设计,参试品种共两个,以当地杉木的商品种为对照,试验设6次重复,两两对比,每小区6株,共12个小区,定植株行距为2m×3m、试验面积共0.18hm2。

2.3" 试验内容

2.3.1" 引种试验

2010年12月开始进行整地,对林地进行全面清理,按照株行距3m×3m,塘规40cm×40cm×30cm开挖定植塘。每塘内施0.5kg钙镁磷肥并与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回填。2011年1月按试验设计要求进行栽植,浇水。定植后两年内,每年进行一次砍草抚育,砍草后用三元复合肥进行一次追肥,施肥量为50g/株。每年年底时分别调查树高、胸径、冠幅、尖削度等指标,调查完成后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指标检验等;平时注意对母树物候进行观测记录。

2.3.2" 子代测定试验

2015年2月,先从引种母树上采条进行扦插育苗,等生根完成后移入营养袋继续培育到可以出圃;2015年6月,在选择的两块子代测定试验地内进行林地清理、整地,并按设计要求进行栽植(株行距为2m×3m,塘规为30cm×30cm×20cm),定植后两年内,每年进行一次砍草抚育,砍草后用三元复合肥进行一次追肥,施肥量50g/株。每年年底时分别调查树高、胸径、冠幅、尖削度等指标,调查完成后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指标检验等;平时注意对树木物候进行观测和记录[4]。

3" 结果与分析

3.1" 引种试验

3.1.1" 观测结果

经过15年的观测,“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在引种到红河州芷村国有林场中心苗圃后,在物候、材质性能、抗寒性、根系发达、树干通直、树冠紧凑、适应性、繁殖等性状上表现较为稳定,与原产地无明显差异。

3.1.2" 生长量调查结果

引种栽培后,在2023年10月对15年生“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及相应对照林木进行调查,获得了树高、胸径、冠幅、材积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引种“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种植15年,平均树高为14.21m,平均胸径为21.79cm,平均冠幅为2.6m,平均单株材积达到0.2813m3。与对照组相比,树高增加33.21%,胸径增加26.52%,冠幅减少17.1%,材积增加99.08%。

3.1.3" 引种结果分析

为更明确地说明差异程度,对高生长、胸径生长、冠幅度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如表2~表5所示。

因为F0.01(1,5)=16.3,小于所有F值,所以所引种的“洋020”杉木在高生长、胸径生长、冠幅生长和材积生长上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的差异。

3.2" 子代测定试验

子代测定试验分为蒙自市大岭岗试验区和个旧市射麂子山试验区

3.2.1" 观测结果

经过8年对两地试验的观测表明,“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子代在红河州的蒙自、个旧两地种植后,在物候、材质性能、抗寒性、根系发达、树干通直、树冠紧凑、适应性、繁殖等性状上表现较为稳定,与前期引入地的母株无明显差异。

3.2.2" 生长量调查结果

2023年10月,对8年生“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子代及相应对照进行调查,获得了两地无性系子代生长量数据,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引种的“洋020”杉木优良无性系子代在蒙自市大岭岗地区种植后,8年生平均树高为7.17m,平均胸径为15.27cm,平均冠幅为2.95m,平均单株材积达到0.0856m3。与对照组相比,树高增加12.91%,胸径增加21.87%,冠幅减少12.72%,材积增加61.21%。在个旧市的射麂子山地区种植后,平均树高为8.46m,平均胸径为14.29cm,平均冠幅为2.74m,平均单株材积达到0.0821m3。与对照组相比,树高增加9.59%,胸径增加8.09%,冠幅减少21.71%,材积增加20.38%。

3.2.3" 子代测定结果分析

为更明确地说明差异程度,对两地子代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冠幅生长和材积生长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如表7所示。

因为F0.01(1,5)=16.3小于所有F值,所以引种的“洋020”杉木无性系子代在两个地区种植后,在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冠幅生长和材积生长上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的差异。

为排除环境影响,根据遗传增益计算公式:

遗传增益=响应值/平均值

=(选择系数×遗传力×标准差)/平均值;(1)

遗传力=1-(1/F)。(2)

选择系数取0.5,对生长于两地的子代各指标遗传增益进行计算,如表8所示。

从表8可看出,“洋020”杉木无性系子代在引入蒙自市大岭岗种植后,树高遗传增益达3.62%,胸径遗传增益达8.09%,冠幅遗传增益达4.14%,材积遗传增益达17.65%;在引入个旧市射麂子山地区种植后,树高遗传增益达3.21%,胸径遗传增益达3.77%,冠幅遗传增益达6.86%,材积遗传增益达8.37%。

4" 结语

研究表明,“洋020”杉木无性系在被引种到滇东南地区,各指标表现都较为突出,无论是苗木引种,还是引种后的子代,在物候、材质性能、抗寒性、根系发达、树干通直、树冠紧凑、适应性、繁殖等性状上表现较为稳定,与原产地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和经济性[5]。

参考文献

[1]" 杨国厂.福建柏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生长效果研究[J].绿色科技,2022,24(9):99-102.

[2]" 申关望,沈光辉,扶定.城市行道树杉木栽培技术及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3(17):52.

[3]" 张建华.云南省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育苗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4(4):77-83.

[4]" 刘加练.浅谈杉木的栽培管理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6(9):24-25.

[5]" 赵燕.杉木播种繁殖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8(8):50-51.

作者简介:张建华(1966— ),男,汉族,云南蒙自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种苗繁育、林下种植及林木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李健生(1985— ),男,彝族,云南个旧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森林管护技术研究工作。

标签:  杉木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