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选择对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238)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133-03

0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植物选择作为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的品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然而,目前对于植物选择在城市园林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旨在探究植物选择对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城市园林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生长特性和生态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机制,为优化城市园林植被结构、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植物选择对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植物不仅影响着园林的景观效果,还直接关系到生态功能的发挥。首先,针对城市环境的特点,植物应当具备一定的耐污染性和抗逆性。城市中可能存在各种污染源,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等,选择具有较强污染物吸收能力的植物可以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同时,城市中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常常较为苛刻,选用具有较强抗逆性的植物,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和适应性。其次,植物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园林设计的功能需求。不同类型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如提供观赏价值、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等。例如,乔木可以提供良好的防风和遮阳效果,如图1所示,增加园林的景观层次感;草本类植物则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植被形态和色彩,增强园林的观赏性和生态性。最后,植物选择还应当考虑到其对生物多样性的促进作用。合理选择植物可以营造良好的生境,吸引和滋养各类动植物,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提升园林的生态功能。

图1乔木遮阴

2植物对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2.1生态适应性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直接影响着其在城市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和生态效益。首先,植物的耐污染能力是其生态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城市环境中,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污染物对植物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具有较强吸附和分解污染物能力的植物品种可以有效改善园林环境质量。其次,植物的耐旱耐热能力也是其生态适应性的重要体现。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市气候较为干燥和炎热,因此选用具有较强耐旱耐热能力的植物品种可以保证其在城市园林中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最后,植物对于土壤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其生态适应性的重要方面。选择能够适应城市土壤质地、排水性和pH的植物品种,能够有效提高园林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健康度。

2.2生长特性

生长特性是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长和发育的表现,包括植物的生长速度、生长习性和生长形态等方面。在城市园林环境中,植物的生长特性对于园林景观的美观度、绿化效果以及生态功能发挥都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生长速度是衡量植物生长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城市园林中,通常需要选择生长迅速、矮化整形性好的植物品种,以便更快地形成绿化覆盖,如图2所示,提高城市绿化效果和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其次,生长习性也是植物生长特性的重要方面。例如,一些植物对于阳光和空气流通的需求较大,而另一些植物则更适合在半阴凉的环境中生长。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进行合理搭配,以确保植物在特定环境中能够良好生长。最后,生长形态也是植物生长特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乔木、灌木或藤本等植物的生长形态各异,适合不同类型的城市园林场景,因此在选择和配置植物时需要考虑其生长形态对园林景观的塑造作用。

图2绿化覆盖

2.3生态功能

植物在城市园林环境中除了美化景观外,还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净化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首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净化空气、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从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特别是一些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品种,如常绿乔木、吊兰等,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含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其次,植物在城市园林中还能够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微气候变化。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增加湿度,给城市居民带来清凉舒适的感受。再次,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净化地下水,保护水源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问题。通过植物栽植和绿化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最后,植物还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可以提供适宜生境和食物来源,吸引各类昆虫、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繁衍,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

3植物选择的影响因素

3.1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植物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的气候特点对于植物的生长状况和适应性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首先,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和光照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光合作用效率以及水分蒸发速率等关键生理过程。在城市环境中,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城市气候往往比郊区更加温暖和干燥,这就需要选择具有耐旱耐热特性的植物,以保证其在城市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其次,气候条件也会影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区域适应性。某些植物对于特定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较强,而在其他气候条件下可能表现出较弱的适应性。最后,气候条件还会影响到城市园林的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质量。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能够更好地维护园林景观的整体和谐统一,提升园林绿化的观赏性和美感。同时,合理选择植物还能够提高城市园林的生态功能,如提高园林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从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3.2土壤环境

土壤环境在城市园林植物选择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土壤pH、质地、排水性、肥力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植物的根系生长、养分吸收以及水分利用能力。一方面,土壤pH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pH的适应能力各异,有的植物对酸性土壤适应性强,而有的植物则对碱性土壤更为适应。因此,在选择植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pH,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品种,以保证植物根系能够正常生长和吸收养分。另一方面,土壤质地和排水性也是影响植物选择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对土壤质地和排水性的要求不同,有的植物对于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适应性强,而有的植物则对于黏土质地的土壤更为适应。因此,在选择植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质地和排水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品种,以保证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3.3光照条件

光照条件在城市园林植物选择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光照条件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生长速度以及花果实的形成,因此在选择植物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光照状况。一方面,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有所不同。有些植物对光照要求较高,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和开花结果;而有些植物对光照要求较低,更适合生长在半阴或阴暗的环境中。因此,在植物选择时,需要根据环境的光照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品种,以满足植物的光照需求。另一方面,城市中的建筑、树木和其他遮荫物可能会对园林中的光照条件产生影响。例如,高楼大厦可能会遮挡阳光,造成一些区域光照不足,而树木的树冠也会影响下方植物的光照情况。因此,在设计和布置城市园林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合理安排植物的位置和栽种密度,以确保每种植物都能够得到适宜的光照[3]。

4植物选择的优化策略

4.1多样性选择

多样性选择是城市园林设计的重要策略,旨在增加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生态稳定性和抗逆性。首先,多样性选择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在城市环境中,面对气候变化、病虫害侵袭等不利因素,单一植物物种容易受到威胁,从而导致景观破坏或生态系统崩溃。而通过引入多样性的植物物种,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提高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减少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其次,多样性选择可以增强景观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不同植物物种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花果颜色,通过合理搭配和组合,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观,吸引人们的目光,增加游憩的乐趣。再次,多样性的植物选择也有利于吸引各类生物,营造出复合稳定的生物群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最后,多样性选择还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根系结构和生态习性,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物种,可以实现空气净化、气候调节、水资源保护等多种生态功能的最佳组合和协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4。

4.2本土化种植

本土化种植是城市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策略,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的本地植物进行种植和配置,以增强园林景观的生态适应性和可持续性。首先,本土化种植可以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率。本地植物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其生长速度更快、生长周期更短,能够更快地形成稳定的植被覆盖,降低植物引种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此外,本地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够更好地抵御当地气候变化、病虫害侵袭等不利因素,保持景观的健康和稳定。其次,本土化种植有利于保护和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选择本地植物进行种植和配置,可以为当地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和食物来源,形成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同时,本土化种植还有利于保护本地特有的植物种质资源,减少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威胁,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性。最后,本土化种植也有利于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选择本地植物进行种植和配置,可以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特征,弘扬地方文化和生态价值观念,增强景观的地域特色,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

4.3生态功能搭配

生态功能搭配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不同植物,使园林景观具有多种生态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首先,生态功能搭配可以实现生态服务的最优组合和协同作用。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如空气净化、气候调节、水资源保护等。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配置,可以使这些生态功能相互补充和促进,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生态服务。其次,生态功能搭配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生态稳定性和抗逆性。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生长习性和耐逆性,通过合理选择植物和组合配置,可以增强园林景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高园林景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同时,生态功能搭配还有利于吸引各类生物,形成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增加。最后,生态功能搭配也可以增强景观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花果颜色,通过合理搭配和组合,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观,吸引人们的目光,增加游憩的乐趣。

5结语

本文系统探讨了植物选择对城市园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深入分析气候、土壤、光照等因素,结合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生长特性和生态功能,提出了优化植物选择的策略,如多样性选择、本土化种植和生态功能搭配。这些策略为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城市绿化建设,对于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路覃坦.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选择[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6):79-83,88.

[2]韩童威,杨刚.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8):55-57.

[3]王起柱.基于宜居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创新设计[J].江西建材,2022(8):323-324.

[4]于艳灵.城市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的选择与搭配[J]甘肃农业,2021(2):77-78,81.

[5]张荣京,郑希龙,陈红锋.公共健康导向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J].广东园林,2020,42(2):36-41.

作者简介:王丹璐(1995一),女,汉族,内蒙古兴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设计。

标签:  植物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