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094-03
0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房地产景观设计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绿色海绵设计理念逐渐成为房地产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向,其强调通过自然途径管理和利用雨水资源,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美学的双重目标。本文旨在探讨绿色海绵设计在房地产景观中的应用,分析景观设计的关键控制要点和施工难点,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房地产景观设计中的绿色海绵设计理念
绿色海绵设计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的景观设计方法,旨在通过模仿自然水文过程,实现雨水的渗透、滞留、净化和利用。这一理念源于对传统城市排水系统的反思,强调利用自然力量解决城市水问题。在房地产景观设计中,绿色海绵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管理雨水资源,还能提升项目的生态价值和美学品质。
绿色海绵设计在房地产景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首先,绿色海绵设计能够减少地表径流,减少社区及城市内涝,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其次,通过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净化,可以补充地下水,改善区域水环境。最后,绿色海绵设计还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微气候环境。总之,在房地产项目中,绿色海绵设计不仅设计理念符合现代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还能够提升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为房地产项目增添了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2房地产景观设计的关键控制要点
在房地产景观设计中,整体规划与布局是首要控制要点。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项自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建筑风格等因素,合理规划景观空间结构,实现景观与建筑的有机融合。同时,要注重景观的功能性,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社交等多方面需求,打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在规划过程中,应特别考虑绿色海绵系统的布局,确保其与整体景观设计的协调统一。
生态可持续性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房地产景观设计中,应优先选择本土植物,合理配置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同时,要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绿色海绵设计是实现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元素的运用,可以有效管理雨水资源,提升项目的生态价值。
文化融合与特色营造是提升景观设计品质的关键。设计师应深入挖掘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如图1所示。在融入绿色海绵设计时,可以考虑将当地的水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例如,利用传统水利设施的造型或原理,既体现文化特色,又实现雨水管理的功能。通过巧妙的设计,绿色海绵系统可以成为房地产景观中的亮点,提升项目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房地产景观设计中的绿色海绵设计实施策略
绿色海绵设计的技术方法是实现其功能的关键。在房地产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技术包括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绿色屋顶等。透水铺装可以有效提升地表透水性,减少地表径流;雨水花园能够收集和净化雨水,同时为植物提供生长环境;生态湿地不仅可以处理雨水,还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绿色屋顶则能够减少建筑径流,改善建筑热环境。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组合这些技术方法,形成完整的绿色海绵系统。
图1绿色海绵城市融合在景观空间中
在房地产项目中实施绿色海绵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进行详细的项目调研,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土壤特性等,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其次,制定绿色海绵设计方案,确定各项技术措施的具体应用方式和位置。再次,进行方案优化,确保绿色海绵系统与整体景观设计的协调统一。最后,制定施工和维护方案,确保绿色海绵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与建筑、给排水等相关专业密切配合,确保绿色海绵设计的顺利实施。
在房地产项目中,海绵城市通过景观设计手段模拟自然水文循环,实现雨水的渗透、滞留、净化、利用和排放。以下是海绵城市中常用的景观手法及其综合应用。
(5)生态驳岸。生态驳岸采用石笼、木桩等柔性材料替代混凝土护坡,结合挺水植物稳固岸线。这种设计不仅能减少水土流失,还能通过植物根系吸附重金属,提升滨水空间生态价值。
(1)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或碎石等材料铺设路面,使雨水能够直接渗入地下。这种设计不仅减少了地表径流,还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微气候。透水铺装广泛应用于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区域。
(2)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包括雨水花园、生物洼地等,通过低洼地形,结合植物、土壤和砂石层的过滤作用,截留并净化雨水。雨水花园通常设置在道路两侧或建筑周边,能够有效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同时补充地下水。
(6雨水调蓄池/塘。雨水调蓄池/塘通过地面或地下蓄水设施暂时储存雨水,缓解暴雨期间的内涝压力。调蓄池可与景观水体结合,旱季作为休闲空间,雨季用来蓄水防洪。
(3)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通过将绿地设计低于周围路面 5~20cm ,引导周边雨水自然汇入绿地内部。这种设计利用土壤和植物根系提高雨水渗透效率,同时减少人工灌溉需求。下沉式绿地常见于社区公园、街道绿化带及建筑周边。
4房地产景观施工的难点控制
(4)植草沟。植草沟以浅而宽的沟渠形态出现,内部种植耐涝草本地被,引导雨水缓慢流动并过滤泥沙2。植草沟通常设置在路边绿化带或社区绿地边缘,能够分散径流,降低冲刷风险。
景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要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了解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地下管线等情况,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其次,要仔细审查设计图纸,特别是绿色海绵系统的设计细节,确保设计意图的准确理解,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设计问题。最后,还要做好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工作,特别是绿色海绵系统所需的特殊材料,如透水铺装材料、雨水花园的过滤介质等,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因物资短缺而影响进度。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景观效果的核心环节。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绿色海绵系统的施工,首先,要确保透水铺装的基层处理符合要求,保证透水效果。其次,要严格控制雨水花园的土壤配比和植物种植,确保其雨水净化功能。再次,要做好生态湿地的防渗处理,防止地下水污染。最后,要注重细节处理,如铺装的平整度、植物的种植密度等,这些细节决定了景观的整体效果。
安全与环保管理是景观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于绿色海绵系统中可能涉及的高空作业、机械操作等危险环节,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同时,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如设置围挡、覆盖裸露土方、控制施工噪声等,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在绿色海绵系统的施工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尽量采用生态友好的施工方法。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中常用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景观设计,通过植物和土壤的自然过滤作用,收集、净化并渗透雨水,减少地表径流。雨水花园建设时,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十分重要,需考虑植物的耐水湿能力、耐旱能力、根系发达程度、净化能力以及观赏性。雨水花园常用植物包括以下5个类别: 草本植物类(耐湿耐旱)。鸢尾、萱草、玉簪、千屈菜、菁草、花叶美人蕉、肾蕨等。
湿地植物(适合低洼积水区)。菖蒲、芦苇、灯芯草、香蒲、旱伞草等。
灌木(层次搭配与点景)。红瑞木、绣球花、结香等。
观赏草类(增加质感与增强渗透)。狼尾草、芒草、蓝羊茅等。
地被植物。熊猫堇、苔草、匍匐筋骨草、金叶过路黄、大吴风草、金叶石菖蒲等。同时,雨水花园需疏松透水的土壤(砂质壤土),提高渗透性;确保植物种植区在雨后24h内排干积水,避免长期水涝;定期清理枯叶、修剪过度蔓延的植物(如芦苇),防止蚊虫滋生。通过合理的植物搭配,雨水花园不仅能够高效管理雨水,还能成为吸引鸟类、昆虫的生态栖息地,兼具功能性与自然美感。
5案例分析
上海三林楔形绿地的某住宅项目在景观设计中全面采用了绿色海绵设计理念。项目占地面积约为5.2万 ,包括高层住宅和配套商业设施,绿地率为35% 。小区整体景观设计风格汲取法式古典园林的经典海派艺术设计理念,采用中央景观轴三递进式的中轴景观花园设计。景观呈现的形式有礼仪树阵花园、流水乌柏林花园、阳光草坪、宅间自然休闲花园等。
设计团队在项目初期就确定了以绿色海绵系统为核心的景观设计策略,旨在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高品质社区。在绿色海绵系统的具体设计中,项目采用了多层次、多类型的雨水管理措施。在场地尺度上,设计了中央生态湿地公园,作为整个社区的雨水调蓄和净化中心。在街区尺度上,每个住宅组团都设置了雨水花园,实现雨水的就地消纳和利用。整个绿色海绵系统通过明渠、暗管等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网络。根据居住项目的特点和《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导则》相关要求,项目重点选取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 + 蓄水池为主要海绵设施,如图2所示。
图2项目雨水花园实景照片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雨水花园的位置选择非常关键,既不能设置在业主的主要回家出入口处,还要考虑自然绿地景观中设施与地库相关设施的关系。其次,在实施过程中,雨水花园的土壤配比和植物选择需要反复试验,以达到最佳的雨水净化效果。最后,防渗处理也是一个技术难点,需要在保证防渗效果的同时,不影响湿地的生态功能。通过精心组织和严格管理,项目团队成功克服了这些困难,确保了绿色海绵系统的顺利实施。
项目雨水花园中运用的植物品种有常绿鸢尾、花叶美人蕉、肾蕨、金叶石菖蒲、旱伞草、大吴风草、千屈菜、菖蒲、匍匐筋骨草等20余种,注重常绿和落叶品种的搭配比例,注重选用生态生物特性,并考虑植物在居住区中的观赏性与持久性。另外,雨水花园与景观设计巧妙结合,在中部设置旱溪模拟自然水系流水的形态,中间放置老桩枯木、景石等小品增加社区内生活趣味性。
项目建成后,绿色海绵系统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地块实际设计值如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75% 、年净流污染控制率为 59% 。场地内布置雨水花园 :在管网末端,设置埋地式调蓄水池
,满足指标要求,减轻了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生态湿地雨水花园不仅有效净化了雨水,还为社区增添了独特的景观特色,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场所。项目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绿色海绵设计在房地产景观中的可行性和价值,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6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绿色海绵设计在房地产景观中的应用,分析了景观设计的关键控制要点和施工难点。研究表明,绿色海绵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房地产项自的生态价值和环境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整体规划、生态可持续性和文化融合,将绿色海绵系统有机融入整体设计中。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施工准备、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确保绿色海绵系统的有效实施。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绿色海绵设计在房地产景观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海绵设计将在房地产景观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建议行业从业者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设计和施工方法,推动房地产景观设计向更加生态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保,展德惠.园林花卉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花卉,2022(8) : 29-31.
[2]张卫东.探究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花卉,2022(6):43-45.
[3]彭轩.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中国住宅设施,2023(11):34-36.
[4]冯钰,安妮.浅谈老旧小区改造中的景观人性化设计:以西安市莲湖区蓝天小区为例[J].建设科技,2023(14):37-40.
[5]朱宝.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24,47(24):104-106.
作者简介:郑丽蓉(1980一),女,汉族,上海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房地产景观设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