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的应用与思考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368)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097-03

0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种植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对生态、健康和美学环境的需求。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以其可持续性和低维护特性,逐渐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趋势。该方式强调植物物种多样性,倡导优先选择本土或适应性强的植物,以提升景观的生物多样性。同时,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生长模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构建生态友好型城市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实践路径。

1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概述

1.1定义

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是一种基于生态原则的园艺设计理念,主张以自然为蓝本,追求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该方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组合方式、生长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营造具有自然特征的植物景观,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该方式注重多样性、生态适应性与自然布局,倡导自由、随机的植物分布,以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丰富性与生态功能。

1.2历史起源与发展

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并非突然出现,而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逐渐形成。新自然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的欧洲,当时一些思想家开始关注自然界的美感与和谐,提倡回归自然、尊崇自然。这种理念对于植物种植方式的变革产生了影响。然而,真正定义了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的是20世纪初期的一系列园艺思潮。

在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地区,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起初是对传统花园设计与种植方式的一种革新。传统花园设计侧重对称、秩序以及显著的人工干预痕迹,而新自然主义种植则主张营造更为自然、亲近自然的花园氛围。

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威廉·罗宾逊和格雷厄姆·斯图尔特·托马斯,其在实践中探寻野生与人工之间的平衡,倡导回归自然,强调野生植物的应用与自然生长规律[2]。

随着时间推移,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关注与认可。在美国,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设计的中央公园等项目充分展现了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的独特魅力与优势。而在亚洲,日本的庭院艺术也深受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的影响,注重自然景观的呈现与和谐之美。

1.3新自然主义种植的“新”亮点

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1)在植物选择上强调品种多样性。通过对植物应用潜力的深入探索,结合种类丰富的植物资源、灵活多变的混植策略以及四季分明观花观果的特性,构建出生态稳定且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植物群落。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景观的生态价值,还为植物群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将自然演替理论引入群落管理实践中,使植物景观从单纯模仿自然形态转向以自然发展规律为核心[3],从而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通过模拟自然演替过程,植物群落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形成更具韧性的生态系统。

③倡导动态景观设计理念。与传统的静态景观设计不同,该理念不仅关注植物的最佳观赏期4,更注重植物群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动态变化。通过展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荣枯交替,体现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从而让观赏者在视觉与情感上产生共鸣,实现植物景观意境美的塑造。

综上所述,新自然主义群落景观不仅展现了植物的原野之美,还具备成本低、效益高、物种多样性丰富、可持续性强以及维护需求低等多重优势,这些特点使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生态与美学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强调对自然的尊重与模拟,通过还原自然生态过程,营造出接近原生态的景观效果。 注重生态平衡与生态功能的实现,致力于构建稳定且高效的生态系统。 探索减少人为干预的土地利用方式,倡导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 追求生态效益与美学价值的有机统一,使景观既满足生态需求,又具备艺术感染力。 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通过景观设计促进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2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的应用策略与实施要点2.1结合现状植被,实现协调利用

在新自然主义种植实践中,需对场地现有植被进行系统调研与科学分析,优先保留与保护原有植物,并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同时加大对原生植物的保育力度。根据现状植物的种类范畴、冠幅尺度、高度形态及体量关系等,合理选择植物,注重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共生关系;利用相似植物特性与高度差异,结合过渡设计,确保其与原有植被在形态、色彩及生态功能上形成协调与互补,从而打造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且具有连续性的景观空间,实现视觉与生态层面的无缝衔接,并提升整体景观的美学价值与生态效益。

2.2紧扣主题理念,融入植物文化

植物选型时,需兼顾生态适应性、象征寓意、观赏价值与主题理念的契合度,深挖地域精神与景观整体主题定位,锚定栽植设计的核心风格,巧妙融入相应植物文化。所选植物文化应与主题深度融合,并考虑生态特点、植物观赏性与养护难易程度,借植物象征意义呼应主题理念。例如,玫瑰与月季代表着爱情和浪漫,蕨类植物则与古老和神秘有关,杜鹃代表奋斗与热情等。

2.3基于植物文化,合理择选植物

基于既定植物文化主题,规划植物整体色彩搭配,合理选择骨干、基调、主题及点缀植物,构建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植物群落。

2.4契合总体设计,确定配植风格

依据景观设计风格、生态条件、项目特质及甲方功能诉求,秉持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准则,确定总体及局部绿化配植风格,如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棕榈沙生植物、荫生观叶植物、自然原野风格)等。植物对总体景观设计效果既具强化之功,又有削弱的可能,需选择适宜的植物风格搭配,确保植物设计与总体景观风格一致。

2.5依托功能布局,巧造植物空间

结合功能布局,根据场地用途来安排植物的布局分布,构建围合、半围合、郁闭、半郁闭、遮挡、半遮挡、开、半开、疏朗、半疏朗等多元空间形式;利用地形特征,创造出丰富的植物空间层次与景观效果。例如,平坦地形宜植低矮灌木与地被植物,高处适配高大、喜干燥植物,凹谷地形忌植高树以防削弱高差,低洼处宜选湿地植物。

2.6考量尺度关系,确定组团规模

根据项目性质、项目规模及场地整体相对尺度(大尺度、较大尺度、中尺度、较小尺度、小尺度、微尺度等)关系,合理规划植物组团大小。同时,不同植物在高度、叶形、枝干粗细等方面各异,兼顾植物尺度与生长习性,并考虑苗木未来扩展性与生长速度,预留充分生长空间,以此规避植物间竞争与生长不良现象,确保其健康生长。

2.7依据苗木冠幅,精设种植间距

结合苗源品种与出圃的苗木规格、苗源情况,确定设计苗木的规格、冠幅与品种。结合初期出圃冠幅与远期苗木生长冠幅大小,精准设定不同树种、规格的种植间距,明确适宜孤植、点植或群植的树种与规格。

2.8洞悉植物习性,制定养护标准

通过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与设计理念,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养护标准,并根据养护标准要求,确定绿化设计的精细度,为植物养护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管理举措,确保植物的长期健康与景观效果。

2.9对接施工要求,落实现场服务

鉴于植物特殊生理特性,即便设计一致,单株植物美感与效果亦有差异,且受苗源影响(需洞悉苗木市场动态),若现场施工达八成契合设计图纸,即为优质植物设计。同时,在施工前施工团队需进行全面培训和指导,依种植地点重要性、植物的朝向及施工精细度,落实现场种植施工的指导与服务。

3基于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的可持续花园设计与实践

以微尺度花园实践样本“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城市花园—无界花园\"和“保税区桃花路废弃物再利用科普公园”为例,探索在传承与创新下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如何开拓出全新应用路径,彰显其实践价值。

3.1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城市花园 无界花园

无界花园项目灵感源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深圳作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在区域发展中担当重要引擎角色。该设计以“无界”为核心理念,借助高低起伏的镜面水渠,象征潮起与启航,塑造出艺术化、抽象的湿地斑块,一条豌蜓流转的“湾区滨海带”贯穿其中。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灯柱仿若城市群,搭配自由灵动的金属网飘带,寓意水鸟生态廊道,展现飞鸟突破边界、连接美好的意境,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人与城市、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美好幸福湾区的愿景。

在植物设计层面,无界花园紧扣方案理念,巧妙模拟从荒野乡土性向城市自然性的动态演化过程。一方面,充分挖掘并展示本土植物资源,同时积极引入新优植物品种,实现植物种类的多元化与创新性结合。另一方面,综合运用野花组合与混合式花境等配置手法,精心营造出兼具自然野性魅力与清雅脱俗气质的新自然主义花园风格。

荒野乡土性植物景观设计深受本土荒野植物群落生态特征的启发,选用野生芭茅草、酸模叶蓼、鬼针草等具有典型荒野特征的植物,搭配醉鱼草、头花蓼、假臭草、含羞草等乡土植物品种,通过巧妙的组合与布局,生动展现出植物群落旺盛蓬勃的自然生命力。而城市自然性植物景观塑造,则通过科学合理、有机搭配园艺品种的蒲公英、粉花鬼针草、高杆紫菀、蛇床子、柳叶星河、百子莲、蓝雾草、鼠尾草系列等植物,精准呈现出城市环境中蕴含的野趣与自然,达成城市与自然元素的和谐共融。

在主题特色花卉选取上,蛇床子成为一大亮点植物。这种生长于河沟的野花,拥有白色小伞形花序,随风轻摆,似繁星闪烁,仙气十足。柳叶星河,叶片如柳般细长,花朵似繁星点缀,在自然中熠熠生辉,又仿若浪花溅起的晶莹浮沫。深蓝鼠尾草的深蓝色花朵与“湾区蓝\"主题色相契合,为花园增添独特视觉魅力。

主题特色树选定银叶金合欢,其寓意丰富,象征着“朋友间的友谊”,同时也是美好事物的具象代表,其银蓝色叶片与整体主题色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此外,还精心搭配了银叶金合欢、喷雪花、澳洲米花、落新妇、百子莲、白晶菊等一系列花语蕴含幸福、喜悦、美好与爱的植物品种,从情感与文化层面丰富花园的内涵与价值。

从规划到落地,项自通过反复现场勘察与细节推敲,确保植物、材料、工艺及节点的精准把控。在施工阶段,甲方、设计与施工方紧密协作,解决关键问题,确保每个细节的高质量呈现。借助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服务方式,最终打造出高标准、高品质的精品工程,如图1所示。

3.2保税区桃花路废弃物再利用科普公园

保税区桃花路废弃物再利用科普公园分为智能地埋式垃圾站和废弃物再利用科普公园两个部分,设计利用有限的绿地空间,融入无废城市理念,结合新型智能垃圾处理站的建设和应用,将垃圾站隐于花园,为城市灰色区域增添一道资源循环利用的艺术自然风景。

植物设计上充分尊重场地现状,以微改造低干预的绿色手法,在不同空间中展现低碳韧性理念。减少机械化作业,将植物景观与海绵城市生态相融合,有效控制雨水径流,营造兼具功能、视觉丰富性与趣味性的弹性生态友好空间。

图1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花展城市花园深圳园——无界花园:荒野乡土性植物景观

植物色彩以蓝紫色系为基调,将生态美学植入循环经济,采用近自然式野境植物配置手法,选用新优乡土多年生节水植物品种,如罗蔓草、双色野鸢尾、紫花假马鞭、歌舞芒、蓝冠菊、千日红焰火、墨西哥飞蓬、泰国玛格丽特、南非芦荟、姬岩垂草等,其适宜昆虫、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营造出时尚大方、自然野趣且生态丰富的低维护、可持续成长植物景观气质。

4结语

新自然主义种植方式作为目前城市景观的一种新发展生态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作为景观从业者应槟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在地精神为本,结合本土地域特色与功能需求,尊重自然规律,筛选低维护、耐久性强的植物品种,结合植物间相互作用和生长的习性,因地制宜地创造出适宜适地、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优先的可持续景观新范式,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喇燕菲,戴宇琴,谢锐星.“精灵之家”花园的新多年生主义种植设计[J].广东园林,2022,44(1):66-69.

[2] NAGASE A, DUNNETT N. Performance of geophytes on extensivegreen roofs in the United Kingdom[J]. urban forestry urbangreening,2013,12(4): 509-521.

[3]于雪婷,李晓颖.公园城市背景下新自然主义种植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探究[J].建设科技,2022(增刊1):102-106.

[4]朱玲,刘一达,王睿,等.新自然主义种植理念下的草本植物群落空间研究[J]风景园林,2020,27(2):72-76.

[5]林俊英,吴若婧,林彦燕.场地精神传承与创新下的植物造景艺术研究:以深圳香蜜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增刊2):140-145.

作者简介:曾艳红(1997—),女,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标签:  植物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