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碱地条件下学校景观设计策略与实践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490)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070-03

0引言

青岛市的滨海区域正积极探索通过开发闲置土地等未充分利用的资源来推动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品质的提升,创建优质绿化空间。但滨海滩涂地区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通常面临土壤盐碱化、换填土壤退化返碱、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虽然目前已有部分成功的景观营建实践,但利用与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难题,大多数的开发项目存在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后期效果不佳的情况。本文结合青岛市高新区腾讯双创九年一贯制学校景观设计实例,探讨如何在滨海盐碱地的景观设计中实现景观效果与生态环境共同改善的目标,推动宜居环境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该项目用地位于青岛市高新区核心区,岙东路东侧、广博路南侧、和融路西侧、智力岛北侧,总用地面积为 ,项目地块现状有部分厂房。本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54班(30班小学、24班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地块呈规则四边形,校园人行主入口设在地块东侧,入口处设广场,留足缓冲空间,方便家长接送学生;小学部设置在地块南侧,初中部设置在地块北侧,室外运动场地设置在地块西侧,形成东侧教学区、西侧运动区的总体布局。建筑外墙以白色为主,搭配玻璃幕墙。通过不同材料的统一搭配,以及形体的虚实穿插、流线连接,最终形成精致、细腻、大方、富有识别性的建筑群体。

本项目的景观设计范围为红线范围内的配套建设室外活动场地、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地等,景观面积约

1.2场地需求

由于使用人群较多,教室功能多样,建筑室内外的布局较为复杂,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室外场地功能需求并合理优化室内外交通流线。同时,室外场地作为建筑及室内的延伸,需要结合建筑及室内设计,以统一的设计理念来整体打造,从而形成协调的景观效果。

现代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强调环境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丰富多样的室外环境越来越多地被作为教学的场所。这决定了现代学校室外场地的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模式和行为习惯,创造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室外空间,提供更多互动教育的场所。

场区原地貌为滨海浅滩,后经人工回填改造,土壤肥力、透水性、通气性差,不利于植物生长。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滨海区域生长环境较差,很多新建区域的绿化后期生长情况不佳需要较高维护成本的问题,早做规避。

2校园环境特色景观设计

2.1设计策略

(1)与建筑环境相协调的景观设计语言与表达形式。在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设计中,都采用了直线结合平曲线的元素,形成了现代简洁的建筑形象。为了能与整体建筑环境相协调,景观设计中也采用与建筑形式相符合的设计语言:以简洁的直线线条结合平曲线作为铺装区、绿化区的基本构成形式;小品、灯具、材料等细节,在色彩、形式上尽量现代简洁,与建筑形象统一。

(2)将室外场所作为“第二课堂\"打造,提供互动教育的场所。根据建筑功能及场地分区规划特点,可以清晰定义室外场地的功能。室内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但空间环境相对单一,应将室外场地作为室内课堂空间的延伸。在现代教学模式的室外场地设计中,应结合交通、位置、阳光等环境情况,打造除了有特色的绿化区域外,更多能与室内课堂充分互动、互补的室外场所,以满足表演、演讲、运动、互动交流、自然探索等多样室外活动的开展。

(3)绿化应结合场地功能及氛围营造需求来打造,同时遵循生态化设计原则,以减少后期维护。根据空间围合及氛围营造要求来进行绿化设计,以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品种来烘托空间氛围,同时注意满足学生对植物的五感体验:视觉方面能观花观叶;嗅觉方面能闻香;触觉方面能触摸光滑、粗糙等多种质感的树皮或树叶;味觉方面能有可食的花果;听觉方面能体验到风吹过叶片的声音。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多选择已验证适生的本地植物,提高成活率,以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对土壤环境、水分条件等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也必须做相应要求。

2.2景观布局与植物设计

为了打造寓教于乐、沉浸式体验的现代绿色校园环境,结合建筑功能、交通流线和功能需求,将场地内的景观空间划分为五大花园空间,分别为入口形象花园、中轴礼仪花园、中庭教学花园、生活休闲花园、健康运动花园。依据每个区域的功能和氛围要求,打造相应的植物种植效果;结合滨海盐碱地及风格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实现景观效果的多样性和后期的易维护性。

(1)入口形象花园。作为街道与学校内部空间的缓冲区域,要满足上学、放学的大量人群快速疏散。设计时考虑设置较为开放的集散前广场及明显的校名墙,形式与建筑立面一致,以展现较为统一的形象界面。广场区域按中轴对称布置,结合设置休闲坐凳和林荫广场,供家长等待及临时休憩,这里也是校园与城市进行互动的开放空间。

本区域的植物设计主要采用列植和地被色块的种植形式,营造简洁干净、亲切宜人的氛围。整齐的地被中点缀花灌木及阵列式乔木,烘托出入口空间的通透性和引导性。地被配置以耐修剪的杜鹃、瓜子黄杨、大叶黄杨为主,搭配日本晚樱、榉树等观赏性较强的品种。

(2)中轴礼仪花园。作为校园核心的共享礼仪空间,主要考虑衔接从东侧主入口进入中轴南北侧教学楼入口的大量人群。以“育才林荫”作为中轴线礼仪主题,沿着中轴线布置迎接性水景、对称式林荫及中轴主席台、国旗台、主题雕塑,塑造一个以观赏为主的引导性空间,避免大量人群聚集。

本区域的植物种植主要采用行列式种植的形式,营造通透、简洁的氛围。地被以草坪为主,不通行处以金叶女贞及瓜子黄杨为色块,营造清新的色彩变化,对称种植的乔木主要为极具观赏性的银杏、元宝枫,能够体验四季的色相变化。

(3)中庭教学花园。中庭花园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是课间及休闲时间利用最多的场地,空间设计应强调放松和互动性。小学区域注重小朋友天性的释放,让其在自然玩乐中认识世界。小学中庭打造林荫书吧、趣味地形草地、彩色三元乙丙橡胶(EPDM)活动广场,让小学生自由活动;初中区域更注重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和加强互动,塑造多样的非正式社交场所,使学生在休闲中提升学习能力;中学中庭以圆形多功能草坪为中心,环绕设置台阶状演讲舞台,中心林荫下设置趣味座椅读书区。

本区域的植物主要采用自然式种植结合点植的种植形式,营造四季变化的场景氛围。因中庭场地较小,植物基本沿边缘设置,较大的植物必须避让出窗户。中心点植的大树以乌柏为主,树形优美,生态适应性也比较强。搭配花石榴、黄、美人梅、海棠、木槿、紫薇等花灌木,为中庭花园提供丰富的叶型、色彩、香味及季相变化。

(4)生活休闲花园。生活休闲花园主要是建筑周边及运动场之间的空间,主要功能是衔接出入的人流,满足碎片化休闲活动需求。这个区域设置多样的林下广场活动区及园艺农场,既可以作为学生用餐、教学、运动之余的室外放松花园,也可以作为室外的自然实践课堂。

林下广场活动区采用地被和花灌木分隔空间,结合休闲座椅点缀林荫乔木,采用榉树、美国红枫、紫薇、晚樱,提供树荫及花叶的变化体验。教学楼周边绿地区域以草坪为主,按照生态群落的种植手法,使用白皮松、大叶女贞、元宝枫、紫薇、垂丝海棠、樱桃等植物搭配出错落有致的布局,形成既有层次感又有季节变化的植物组团。

(5)健康运动花园。健康运动花园以室外大操场、篮球场为核心,是学生锻炼运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举办节日活动的地方。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健康锻炼中,本区域的色彩、质感都强调运动、舒适,着力营造自然围绕的氛围。

本区域的植物采用草坪上丛植大树的形式,防风遮阴,既不会干扰到学生对林下草地的使用,也可以展现大树的群体美。品种以抗盐碱的水杉为主,搭配银杏、染井吉野樱、国槐等。

3盐碱地土壤改良与绿化管理

滨海地区盐碱地的土壤改良,最重要的是对土壤和水资源的管理。由于滨海地区盐碱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土壤的水盐运动具有活动频繁、变幅大、易溶性盐类呈季节性积聚和淋溶交互更替的特点,常常导致土壤盐渍化、后期逐步返碱。为了满足项目的快速建设要求,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改良措施结合排盐碱措施的方法来实现较快的土壤改良。同时为了保证建设后植物的正常生长,保证生长效果,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后期养护管理措施。

3.1物理和化学改良措施

植物种植区表层至少 的原状土换填成符合要求的种植土,要求土壤含盐量不大于 小于8.5,容重为 ,以便在新种植物生长初期就能有较好的生长环境,保证新种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

植物种植之前,对土壤施加钙质改良剂、酸性改良剂和有机物,并普遍施用细粒状和分解缓慢的混合肥料。每立方米土壤施用 5kg 肥料,与 厚表层土拌匀,以使混合表土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达到相关种植要求。

3.2排盐碱措施

为了减少碱性偏高地下水带来的影响,对场地内标高进行合理的抬高,同时在所有绿化区都增加了排盐碱层,并设置地下排盐碱盲管相连,在场地外侧形成排盐碱地下盲管、井的网状系统,最终通过雨水井将盐碱水排出,其中排盐碱盲管敷设坡度不得小于 0.3% 。绿化区排盐碱盲管做法剖面如图1所示。种植区边界处考虑用透水土工布或塑料薄膜与周边土壤隔开,之后将剩余部分土壤回填。

图1绿化区排盐碱盲管做法剖面

3.3绿化管理

植物绿化需要兼顾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在学校的绿化设计中,选择景观效果较好又适生的耐盐树种,如水杉、白蜡、紫叶李、木槿、美丽月见草、结缕草等作为基础绿化品种。大乔木带土球种植,在满足苗木生长土层深度的前提下,宜采用挖浅坑,土球放入后,局部返土地形堆高的种植形式,广场区域可以采用花坛、树池的形式,以减少返碱[2]。

为了有效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灌溉。地下咸水会随大气蒸发作用又将盐分带回地表,使淡化了的土壤再次盐渍化,因此宜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的形式覆盖绿化区域,合理控制灌溉时间和灌溉次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同时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累积,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灌溉使用的水质也非常重要,应该采用符合植物生长所需的水源,pH、含盐量、盐分组成、钠离子与其他阴离子的相对比例、硼和其他有益或有毒元素的浓度等指标应满足要求。

(2)植物修剪与养护。植物的合理修剪是维护植物形态、保证正常生长的重要手段,对盐碱地上的植物修剪正常要比普通土壤上的植物修剪重一些,第一年的修剪更是比较讲究:乔木以短截为主,修剪的伤口应涂保护剂;有主茎的花灌木需要进行强短截,无主茎的花灌木进行1/3~1/2疏枝和中截,开花灌木应留3~5个芽;地被植物根据苗木高度、花期等不同特性,采用合理的修剪方法,以保证生长效果4。另外,应及时观察植物生长情况,适时中耕除草、防风防寒、病虫害防治。应定期监测土壤的物理化学指标,通过填拌黏土、调整灌溉频率、增加有机肥料等多种手段控制土壤含盐量,保证植物生长。

4结语

在滨海区盐碱地条件下的学校景观设计,应遵循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和现代教学特点,根据场地生态特性,通过创意的方案设计、细致的施工和养护等技术手段,创造集统一而靓丽的形象、实用而创意的场地空间、绿色生态化的场景于一体的城市景观亮点。腾讯双创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成功建设,为类似滨海盐碱地特性的项目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周进念.滨海盐碱地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6,42(19): 195-197.

[2]张永辉.滨海地区盐碱地的景观设计营造:以临港办公大楼室外景观为例[J].价值工程,2022,41(30):34-36.

[3]王娟,付雪薇,董彦娜.滨海盐碱地园林植物景观创意设计与生态优化策略研究[J].居舍,2023(20):130-133.

[4]姜世平.北方滨海盐碱地绿化养护管理技术[J].人文园林,2021(2):116-120.

作者简介:彭靖龙(1986—),男,土家族,湖南龙山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绿化景观设计。

标签:  土壤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