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442)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073-03

0引言

乡村景观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风格类型之一,将其合理应用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能够增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效果,有效改善城市景观环境,还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和向往,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人们舒缓身心压力,这也是现阶段以及未来园林规划建设时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乡村景观的重视和研究,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求和特点,制定合理的乡村景观应用方案,以此来保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水平得到提升。

1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1.1有利于创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将乡村景观合理应用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能够营造相对良好的氛围,创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注入全新的生机,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态体验,以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1.2有利于实现乡村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将乡村的自然生态要素融入城市景观体系,能够促进乡土资源与园林艺术的协同发展,实现城乡空间的有机衔接。一方面,提取乡村肌理进行景观转译,在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同时突出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塑造城乡互动的景观界面,引导城市居民体验乡村生活。这种设计模式既能够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又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1.3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通过保留具有地域特色的原始景观,或依托乡村生态本底打造特色景观,形成差异化旅游目的地,不仅能吸引城市人群前来体验乡村风貌,有效激发其消费欲望,还能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手工艺等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通过产业链延伸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形成城乡经济良性循环。

2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因地制宜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乡村景观,设计人员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将地形、植被等要素与当地文化、历史相结合,实现不同景观要素的有机结合,提升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还要体现出乡村景观的独特魅力,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某风景园林中的乡村风格休憩亭如图1所示。

图1某风景园林中的乡村风格休憩亭

2.2丰富性

乡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如传统建筑、民俗活动、手工艺等,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通过对乡土文化元素的提炼与转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空间。例如,安徽宏村在规划设计中,充分保留了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图2)、马头墙等特色元素,结合水系景观,营造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将传统农耕文化、民俗节日等融入景观活动策划,如举办丰收节、庙会等,让游客亲身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

2.3协调性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乡村景观,需要对乡村景观中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各要素之间相互呼应、相得益彰。例如,对于山地乡村,沿着山势规划登山步道,如图3所示。将观景平台设置在视野开阔的位置,让游客能够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和田园风光;在道路设计上,避免生硬的直线,采用豌曲折的形式,与自然地形相融合,营造出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此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考虑与周边乡村环境的衔接,使景观空间过渡自然。在园林边界处种植高大的乔木或设置矮墙、栅栏等,营造出既分隔又联系的空间氛围。同时,根据周边建筑的风格和色彩,对园林建筑和景观小品进行统一规划,确保整体风格的协调性。

图2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

效果进行模拟分析,从而选出最佳方案,确定合适的乡村本土元素,增强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效果,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BIM如图4所示。

图4风景园林规划设计BIM图3乡村风格登山步道

乡村历史文化是重要内容,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的深入调研,挖掘并提炼乡村本土元素,将其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例如,将水车景观(图5)、树木景观、田野等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能够突出地域特色,还能凸显乡村历史文化。

图5水车景观

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乡村景观类型较多,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效果,需要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对符合要求的乡村元素进行合理选择[2]。

3.1融入乡村本土元素

乡村本土元素相对丰富,在选择利用乡村本土元素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做好一系列调研工作,结合风景园林特点以及区域文化特色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一方面,对乡村本土景观特色展开深入分析,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求选择更适合的乡村本土元素,以优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不同规划设计方案应用。

3.2发掘乡村景观优势

3.2.1依托自然水系营造灵动水景

在规划时顺应水系走向,打造滨水景观带;对池塘进行生态修复,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放养鱼类,构建生态循环系统;将水系与周边的农田、林地相结合,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层次,给游客带来丰富的体验。

3.2.2保护与活化传统建筑

乡村的传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对其进行妥善保护与活化利用。对于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将其改造为民宿、文化展示馆或特色餐厅,让游客在体验传统建筑魅力的同时,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对于部分破损的建筑,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进行修复,保留其原有风貌[4]。同时,提取传统建筑元素运用到景观小品设计中,建造带有传统元素的亭子、长廊,营造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某风景园林中乡村传统建筑实景如图6所示。

图6某风景园林中乡村传统建筑实景

3.2.3利用乡村特色产业景观拓展旅游功能

以花卉种植基地为例,在花卉盛开的季节举办花卉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拍照,同时开发花卉衍生产品来增加旅游收入。对于水产养殖区,可开展垂钓、捕鱼等体验活动,让游客品尝新鲜的水产品,打造集养殖、观光、体验、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观。

3.3应用乡村农耕景观

3.3.1利用农田肌理

农田肌理具有丰富的线条与图案,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设计师可以运用这一特性创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地艺术景观,规划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区域,通过颜色、品种的搭配,形成巨幅的农耕主题图案,游客可以登上观景台,俯瞰由农田构成的壮丽景观,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魅力。同时,结合季节变化,调整种植作物,使景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与形态,如春季金黄的油菜花田、秋季火红的高梁地,让游客在不同时段都能领略到独特的田园之美。风景园林中乡村花田的规划利用实景如图7所示。

图7风景园林中乡村花田的规划利用实景

3.3.2修复农耕建筑

乡村的谷仓、茅屋、晒场等农耕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对这些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将其改造成农耕文化博物馆、民俗展示中心或特色餐厅。例如,对谷仓内部空间进行改造,通过实物展示、图文介绍等方式,展示农耕工具的发展历程、传统农耕技艺以及乡村生活变迁。同时,保留建筑的外观和部分原始结构,让游客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使古老的农耕建筑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3.3.3开展农事体验活动

设计人员需要划分专门的农事体验区,让游客亲身体验播种、浇水、施肥、采摘等农耕活动,根据不同季节和农作物生长周期,设计多样化的体验项目。同时,安排专业的农民作为指导,为游客传授农耕知识和技巧,使游客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3.3.4打造农耕主题街巷

对乡村街巷进行改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保留街巷的原始布局和建筑风格,在街巷两侧设置农耕文化展示墙,展示乡村的历史变迁、传统农耕习俗等内容。在街巷中摆放石碾、石磨等传统农耕器具,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乡村生活氛围,同时引导村民在街巷两侧种植蔬菜、花卉,打造具有生活气息的田园街巷景观,让游客在漫步街巷的过程中,深入体验乡村的日常生活。

4结语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地区发展特点,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性、地域性和创新性,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陆荣,韦春媛,李丽恒,等.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可视化分析[J].绿色科技,2023,25(5):54-61.

[2]唐乐尧,陈开科.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思考[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12):44-46.

[3]仇传辉.乡村景观设计在园林规划中发展趋势研析[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2,2(19):143-145.

[4]李小蒙.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J]城市建筑,2022,19(10):196-198.

[5]王哲.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路径及意义分析[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9):82-84.

作者简介:李春花(1985一),女,汉族,广东梅州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方面工作。

标签:  乡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