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S6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193-03
0引言
神木市地处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现存野生酸枣资源约为 ,广泛分布于荒坡、崖畔及沟渠地带,呈现散生无序状态。近年来,在“健康中国”战略驱动下,酸枣仁作为中药材核心原料,市场需求量激增,价格持续攀升,刺激了林农种植积极性。本文对神木市酸枣产业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产业发展路径。
1酸枣产业发展现状与价值
1.1酸枣的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
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属鼠李科落叶灌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海拔1000~2000m 的丘陵山区,其根系发达,具有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是黄土高原生态修复的先锋树种。研究表明,酸枣林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生态脆弱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固土保水功能。
经济价值方面,酸枣仁富含皂苷、黄酮及生物碱等活性成分,是中医镇静安神类方剂(如酸枣仁汤)的核心原料。随着大健康产业崛起,酸枣仁市场需求量从2015年的0.6万t增长至2023年的2.8万t,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 。然而,全国野生酸枣仁年产量仅0.8万~1万t,供需缺口大,价格一度突破1000元 。此外,酸枣叶可制茶、果实可酿酒、果肉可提取膳食纤维,全株资源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1.2神木市酸枣产业现状
神木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农业产值占比不足 2% ,但酸枣产业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据统计,2023年全市酸枣种植面积约1500亩(1亩 ,其中万镇李家畔酸枣基地(图1)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初步实现亩产酸枣仁 50kg ,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然而,整体产业仍存在以下问题。
(1)种植模式粗放。 90% 以上依赖野生资源,人工种植比例低,缺乏标准化管理。
(2)加工链条单一。产品以初级原料为主,深加工企业缺失,附加值流失严重。
(3)品牌影响力弱。尚未形成地理标志认证,市场议价能力不足。
2神木市酸枣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
2.1产业结构失衡,农业基础薄弱
神木市经济高度依赖煤炭产业,2022年煤炭及相关产业贡献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比超 70% ,而农业产值仅为3.8亿元,占比 。地方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不足,导致酸枣产业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此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加剧土地荒,全市耕地荒率高达 12% ,制约规模化种植进程。
2.2资源掠夺式开发,可持续发展受阻
由于野生酸枣资源(图2)权属不清,林农为短期利益存在抢青采收(成熟前1~2个月采摘未成熟果实)、折枝毁树等行为,导致果实成熟度不足,酸枣仁出仁率从 25% 降至18% ,品质严重下降。据2023年调查,神木市野生酸枣林退化面积占比达35% ,部分区域已出现资源枯竭迹象,如图3所示。
2.3技术体系缺失,产业链条松散
(1)种植环节缺乏优质种苗,现有品种抗逆性差,亩产不足野生林的 60% 。(2)本地企业以初加工为主,酸枣仁提取率仅为65% ,远低于山东、河北等地 85% 的酸枣仁提取率。(3)产学研脱节,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薄弱,深加工技术(果酒发酵、黄酮提取)处于空白阶段。
3神木市发展酸枣产业的优势
3.1独特的自然禀赋优势
3.1.1气候条件适配性高
神木市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为 ,年降水量约为
,且多集中于7一9月,与酸枣的生长周期高度匹配。酸枣耐旱、耐寒的特性使其在神木市干旱少雨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成活率。此外,昼夜温差达 12~15℃",有利于糖分和药用成分的积累,据检测,神木酸枣仁的皂苷含量达 0.8% (高于国家标准 0.6% 。
3.1.2土壤与地形优势
当地土壤以黄土母质发育的钙质土为主,pH为7.2~8.5,有机质含量适中,透气性好,符合酸枣根系对贫瘠土壤的适应性需求。黄土丘陵地形(坡度为
有效避免了积水问题,同时为酸枣种植提供了天然的排水条件。





3.1.3生态修复功能显著
酸枣根系发达,主根深度可达 3~5m ,固土能力是普通灌木的2.3倍,可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在神木采煤沉陷区和沙化土地治理中,酸枣种植使土壤侵蚀模数从 降至
,生态效益显著。
3.2政策红利与顶层设计支持
3.2.1省级战略定位明确
陕西省“十四五\"林业规划将酸枣列为“秦药”振兴工程重点品种,明确支持其作为道地药材发展。根据《助推小酸枣“长\"成大产业—神木市政协调研酸枣产业发展情况小记》,为了推动酸枣产业的发展,对种植户给予一系列扶持政策,并提供免费技术培训。

3.2.2地方政策精准发力
神木市制定《神木市加快推动现代酸枣产业助力农民增收》[8],规划建设“一核三带”酸枣产业带(以中南部为核心,辐射永兴街道、西沟街道等镇街),配套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2024年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建设酸枣产业示范基地。
3.3生态补偿机制创新
试点将酸枣林纳入碳汇交易体系,按每亩固碳量0.8t/ 年(参考黄土高原植被固碳数据)折算碳汇收益,农户可通过碳汇交易获得额外收入。
4神木市酸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4.1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生态经济复合模式
《神木市“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1一2025年)》实施“三区联动\"策略。(1)生态修复区。在采煤沉陷区推广“酸枣 + 光伏”立体种植,利用光伏板下空间种植酸枣,实现土地复垦与发电收益双赢。(2)经济种植区。在黄土丘陵地带建设万亩标准化基地,配套滴灌设施与有机肥替代技术,提升亩产至80kg 。(3)文旅融合区。开发酸枣采摘体验园、中医药文化馆等业态,打造\"酸枣之乡\"旅游知识产权(IP)。图4为2019神木红枣节。

4.2强化种质资源保护,推动品种改良工程
(1)资源保护。划定野生酸枣核心保护区,实行“分区轮采\"制度,严禁抢青行为,对违规者进行经济处罚。(2)品种选育。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专科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种质资源库,筛选抗病虫害、高皂苷含量的优良单株,培育本地优良品种。(3)技术推广。组建专家服务团,为农户提供嫁接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培训,力争3年内良种覆盖率达 80% 以上。
4.3完善技术标准,延伸精深加工链条
(1)种植标准化。制定《神木酸枣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明确行距 (2m×3m) 、施肥量(有机肥2t/亩)等参数,推广无人机植保与机械化采收。(2)产品多元化。与药业企业等合作,开发酸枣仁胶囊(附加值提升 300% )、酸枣叶茶(年产 500t) 、酸枣果醋(年产值2000万元)等系列产品。(3)品牌建设。申请“神木酸枣仁\"地理标志认证,通过“直播带货+药交会\"模式扩大品牌影响力,目标市场覆盖华南、华东等高端消费区域。
4.4构建多元投入机制,激发产业活力
(1)财政支持。设立1000万元酸枣产业发展基金,对连片种植100亩以上的主体给予每亩平均2000元补贴。
(2)金融创新。联合农商银行推出“酸枣贷”,提供3年期无息贷款,覆盖种苗采购与设备升级成本。(3)利益联结。推广“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企业以保底价收购原料,农户可通过土地入股获得分红。
5结语
神木市酸枣产业兼具生态修复与富民增收双重使命,其高质量发展需以“全产业链思维”为核心,统筹资源保护、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短期内,应聚焦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品牌培育;中长期需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建议将酸枣产业列为陕西省“秦药\"振兴计划重点项目,争取省级财政与政策倾斜。未来需进一步整合优势,推动酸枣从“土特产”向“生态健康品牌\"转型,打造黄土高原特色产业振兴样板。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制定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树木补种标准的指导意见(林办发(2020)94号)[A/OL]. (2020-10-30) [2024-10-15].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gkzfwj/272688.jhtml.
[2]司马星晨,潘兴杰,李新岗.我国古枣树资源调查与保护[J]经济林研究,2020,38(4):202-209.
[3]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神木:坚持优特产业定位优化农业产业体系[A/0L].(2023-09-21)[2024-10-15].htps://www.sxsm.gov.cn/xwzx/zwxx/202309/t20230921_1071761.html.
[4]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A/OL].(2023-04-19)[2024-10-15].https : //www.shaanxi.gov.cn/zfxxgk/fdzdgknr/tjxx/tjgb_240/stjgb/202304/t20230419_2283054.html.
[5]崔向东.野生酸枣资源选优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464-4466.
[6]束靖,王信宏,马晓君.酸枣产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落叶果树,2023,55(6):8-12.
[7]陕西政协网.助推小酸枣\"长\"成大产业:神木市政协调研酸枣产业发展情况小记[A/0L].(2024-09-20)[2024-10-15].http://www.sxzx.gov.cn/sxgz/59357.html.
[8]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神木市加快推动现代酸枣产业助力农民增收[A/OL].(2024-06-28)[2024-10-15].https: //www.sxsm.g0v.cn/xwzx/zwxx/202407/t20240708_1730087.html.
[9]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神木市\"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A/0L].(2023-10-11)[2024-10-15].https://www.sxsm.gov.cn/zfxxgk/fdzdgknr/ghjh/202310/t20231011_1077417.html.
作者简介:刘美利(1984一),女,汉族,陕西神木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森林防火等工作。
朱美玲(1985一),女,汉族,陕西神木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森林防火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