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市公园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载体。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园设施老化、景观功能退化等问题日益突显,急需进行改造提升。为加快实现城市更新,着力打造宜居、绿色城市,以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天香公园改造为例,分析在城市更新视角下天香公园改造理念、思路、内容、创新点及成效,采用更新织补的理念,通过保留、维护和提升的方法,修复公园设施、空间环境。
关键词 城市更新;公园景观;提升策略;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天香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47
城市更新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市民的生活更舒心、更安全、更幸福。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市民日常生活中休闲、活动、游憩的城市空间[1]。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园景观功能退化、设施老化,景观功能分区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突显,急需进行改造提升[2]。例如,在景观改造设计中运用生态理念,修复公园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修复公园设施、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提升公园特色和活力,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原有设施资源,并融入和发扬地域文化特色,打造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环境[3-4]。基于此,笔者以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天香公园的改造为例,对改造原则、理念、内容、技术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老旧公园改造提供参考。
1 天香公园改造项目背景
2021年,《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全域公园城市的意见》提出,以全域性、均衡性、功能化、景观化及特色化为原则,统筹布局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节点公园、街头游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郊野公园等多种类型公园,以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需求为重点,大量增设游乐、休闲、体育健身、文化、科普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全域大公园、门前微绿地”的公园体系。改造项目是在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建设全域公园城市的实践背景下提出的,以“丝绸文化”为背景,采用保留、修复、更新的手法,对城市老旧公园进行景观再造。
2 天香公园概况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是一座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手工业和商业重镇,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等盛誉。天香公园位于周村区北部,北、南、西紧邻城市主干道电厂路、机场路和东门路,东南侧紧邻丝绸路小学,总面积8.6 hm2。该公园是周村区的综合性公园,原址为垃圾场和农田,规划以周村区历史文化元素“天香绢”为主题,故取名为天香公园,于199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公园四周皆为居住区,兼具社区公园功能,是城区北部居民健身及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天香公园建成时间较长,自然资源丰富,园内可保留利用的树木较多;园内有湖泊和土山地形;公园四周皆为居住区,因此具有浓厚的公共生活氛围及较为固定的使用人群。
但与此同时,天香公园因建成时间较早,设计思路及理念过于老旧,在景观及功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5个方面。1)基础设施方面,园内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明确,缺少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和健身步道,场地过于平整且分散,基础设施损毁严重。2)道路交通方面,园内主要道路不闭环,各级道路分级不明确,南北西3个主入口均有台阶,车辆无法出入,南入口空间过于琐碎,轴线不清晰,西入口轴线太长,缺少过渡空间,且各主入口缺少停车场地。3)水体景观方面,园内湖面12 400 m2,内含3个岛屿,湖岸为垂直驳岸,由毛石砌筑,部分已出现塌陷、脱落现象,存在极大安全隐患。4)植物配置方面,植物配置杂乱,植物层次、季相效果不明显,植被单一,部分绿地存在黄土裸露现象。5)公园文化方面,地域人文不突出,没有体现公园主题,无法反映周村区的人文历史和精神文明风貌。
3 天香公园改造理念及思路
3.1 理念
3.1.1 注重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设施品质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布局,完善功能分区,适当增加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满足市民、游客的休闲、健身等需求,增设儿童活动空间、亲水休闲空间,营造更加亲民的优美公园环境[5]。重点完善厕所、风雨亭、标识牌、垃圾箱、园林座椅等服务设施,完善各种无障碍设施,把景观塑造、休闲游憩、体育健身、科普教育、文化宣传等功能结合起来,营造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氛围,将天香公园建设成景观优美、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城市社区公园。
3.1.2 注重环保理念,推进节约型绿化建设
加强雨水收集,把雨水汇集至人工湖,污水从地下管道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生态驳岸,精选水生植物达到净水环保效果。
3.1.3 打破原有封闭格局,促进公园与城市相融
梳理天香公园建筑设施,更新原有绿地,改造公园南、北及西侧主入口,利用敞开式设计,提高公园边界的透空率,促进其与城市公共空间真正融合。
3.1.4 注重科技先行,提升公园管理水平
建设可视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园重点地区安装视频监控、电子显示屏等设施,对园区进行全方位覆盖,实时跟踪监测采集公园水体、休闲设施、活动人群、气象环境等数据,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减轻巡查管理强度,提升应急响应和风险处置能力。
3.1.5 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将廉政文化融入公园建设
结合公园改造提升,于公园南门设立“廉政主题公园”标识牌,借助沿湖步道和公园主环路,设计廉政教育观赏路线,采用廉吏故事展牌、廉政格言展牌、廉政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精心打造养廉池、清风林、初心路、正气路等具有廉政文化亮点的园林景点,表现廉政文化特色,将天香公园打造成淄博市首个廉政主题公园。
3.2 思路
1)布局。完善天香公园内游园路线,梳理并整合各功能分区,强化公园整体性与统一性,做到功能紧凑、动静分离;重塑假山,整理湖面,运用地形造景,做到土方平衡。
2)交通。在天香公园现状道路基础上进行路面改造,通过挖填土方改变局部道路走向,增加健康步道与水景的互动,强化环路串联,建设停车场,做到人车分流,实现静态交通。
3)水体。保留天香公园原有水体和山体的主要形态,仅对轮廓进行微调,丰富并拓展水面边界,尽可能少动土方,多设微地形,减少碳排放量;利用自然地形高差,使雨水可以汇集到场地湖泊中,建设公园海绵系统,增强公园“弹性”;运用自然生态驳岸,强化水生态、水景观。
4)植物。尽可能对天香公园内的大树进行保留和利用,在植物种植上遵循“适地适树”理念,以“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为原则,种植易于养护管理的植物,结合功能分区强化植物主题。
5)人文。以地域文化为载体,运用景观小品展示等方式将地域文化、人文历史渗透到公园景观中,实现人文与景观的融合展示。
4 天香公园改造内容和创新点
4.1 内容
天香公园改造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基于城市更新视角,天香公园对公园入口、中心湖区、综合运动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闲区等进行了优化升级。
1)公园入口。以天香公园南入口为主入口,优化原有道路广场,塑造亲民的活动空间,尤其是利用大量原有树木呈现不同的景观空间。南入口处铺设直通湖边的景观大道,中间的条形绿地种植银杏,突出树木高耸挺拔的景观效果,两侧绿化以保留原有大树及草坪为主,新栽植部分地被和花卉,营造开敞大气的主入口景观。
2)中心湖区。对天香公园湖面重新进行改造,沿湖驳岸由原来单一的垂直硬质驳岸改造成观景平台、生态植物种植区域、观景台阶、折桥等,利用原有的垂柳与之搭配,体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加景观廊架,在丰富沿岸景观的同时,提高湖岸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改造后建设缓坡入水驳岸,并种植具有净水功能的水生植物,实现生态恢复。
3)综合运动区。结合天香公园东南侧周村区丝绸路小学运动场,在公园东侧增设篮球场、滑板场、足球场等体育运动功能区,与学校运动场分时段对外开放相结合,形成学校、社会共用体育运动场地的格局,提高场地使用效率,真正实现全域公园全民共享。
4)儿童活动区。将天香公园原有步道西侧土山进行地形平整改造,开辟儿童专用活动场地,将原有水溪改造成流线型儿童活动沙池,新增彩虹廊架及各种儿童游乐设施,颜色风格协调统一。为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玩乐需求,按照年龄段分区域摆放游乐设施,地面采用塑胶铺装,营造舒适安全的游乐空间。
5)安静休闲区。位于天香公园山体北部的安静休闲区,以保留原有乔木为主开辟多个小型活动空间,营造浓荫蔽日、安静祥和的休闲氛围,满足老年人下棋、休闲健身等不同活动需求。
4.2 创新点
4.2.1 采用沥青改色技术
此次改造,天香公园沿湖广场创新性采用绿色环保型沥青改色技术,有以下4个优点[6]。1)不会影响路面的通行净高度,也不会增加路面基础层负担。2)沥青路面改色是人工合成材料施工形成的,耐磨性与防滑性都比较好,而且通过黏合剂将集料铺设在路面上能有效增加路面的干燥度及雨天的防滑性。3)沥青路面改色能采用的颜料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并可根据景观设计的特殊要求设计各种亮丽色彩。例如,此次天香公园改造中,就大胆采用红、黄、蓝等纯色系,旨在打造健康向上、活力四射的现代时尚氛围感。4)在沥青路面改色的施工过程中,可以不受形状与线型约束,不需要动用大型机械设备,还能够在狭小区域施工,方便快捷。
4.2.2 实现雨水收集利用
在此次天香公园改造中,因地制宜地利用设置微地形或场地铺装找坡等竖向设计手法,对雨水径流进行规划控制,再结合绿地、人工湖和排水系统等一系列具体的技术措施和景观设计手法,顺应总体地势,通过坡向将雨水径流由外围向用地中心区域汇集,引流至低点排入人工湖,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公园[7]。同时,在雨水汇集和流经的地区种植耐水湿植物,在具备水位条件的地区栽植水生植物,利用植物的吸附、吸收和滞留对雨水进行过滤和净化。雨水汇集到中心湖区后,可以供人观赏,也可用于绿地灌溉,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除了对一部分雨水进行有序组织收集,还有一部分雨水会渗入地下。雨水的下渗对地下水位的保持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地下水位的保持不仅有利于植物汲取更多养分,还可以通过地下水的横向补充,防止周边地块发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塌陷等灾害。
4.2.3 应用数字信息技术
此次天香公园改造中,建设了数字监管运维中心,通过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太阳能灯光照明系统、全园音响控制系统、环境噪声监测系统等,实时收集分析处理各类数据,并及时将数据传输给管理人员,实现精准化、实时化管理,降低公园运维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5 天香公园改造成效
5.1 面积更大
天香公园于2021年10月开始进行改造,2022年10月建成对市民开放。在改造中,公园东侧与居住区之间的闲置土地被纳入公园范围,公园总面积增至9.2 hm2,调整后的道路广场铺装面积2.5 hm2,人工湖面积1.1 hm2,绿化面积5.6 hm2。
5.2 实用性更强
此次改造将天香公园健身运动、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区进行分隔,充分考虑各年龄段游人的爱好及需求,做到互不影响,更加实用高效。
5.3 功能更完备
在此次天香公园改造中,将科普、文化等主题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让游人在休憩游玩的同时了解更多的知识,使公园的功能更加多元化、更加完备。
5.4 活动空间更多
此次改造将天香公园与公园东南侧的周村区丝绸路小学操场用小门连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分时段对社会开放,并且结合学校操场布局,在公园北边增设篮球场、足球场、滑板场等场地,解决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
6 结语
天香公园改造项目运用保留、修复、更新的手法,对天香公园基础设施及绿化景观进行了重新规划与改造提升。此次改造注重以人为本和生态环保理念,并在新材料应用、海绵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及园区信息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技术革新。经过改造后,天香公园布局更加合理,植物搭配更加丰富、错落有致,季相变化更加明显、色彩绚丽,设施铺装整洁大方、具有时代感,广受游客的好评和称赞,公园游客量和场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天香公园改造是淄博市创建全域公园城市以来公园综合改造的典范,取得了较好反响,成为城市更新视角下老旧公园改造的样板。
参考文献:
[1] 马丽萍,刘贺明,郑歌,等.衡水市人民公园景观改造设计探讨[J].南方农业,2021,15(4):13-17.
[2] 袁冬颜,闫慧,徐森森.基于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设计研究:以许昌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9):150-151.
[3] 朱皓.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改造设计探析:以城市公园为例[J].居舍,2023(36):121-124.
[4] 周小新,张赫,苏琳,等.长春市南湖公园微更新改造策略[J].规划师,2019,35(S2):130-134.
[5] 周琦,潘梦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更新实践[J].建筑与文化,2023(2):2-9.
[6] 李宗华.绿色环保型彩色沥青路面的研究与应用[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1(24):230-231.
[7] 尹子毓,刘大齐.“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以营口市碧霞山城市公园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2):55-57.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