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地区低碳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7-18 阅读(327)

摘 要 二氧化碳作为最典型的温室气体,其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进而造成全球变暖等。为推动农村地区实现低碳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以河南省为例,分析河南省农村地区贯彻低碳创新生活理念存在的问题,探讨“双碳”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地区的低碳创新发展路径,包括构建清洁能源体系、优化传统农业生产作业方式、实行农房节能改造、引入碳金融创新化发展模式、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等。

关键词 双碳;低碳;创新发展;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37

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气候产生了严重影响,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旨在通过控制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发展转型。河南省农村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绿色转型的挑战与机遇。因此,文章探讨“双碳”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地区的低碳创新生活方式,以期为农村地区的低碳绿色转型提供有益思路和建议。

1 河南省农村地区贯彻低碳创新生活理念存在的问题

1)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存在。尽管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已经通过政策宣讲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讲,当前河南省农村地区资源环境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发展失衡问题仍然显著。大多数基层地区更注重农业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的农业种植方式,加大了资源的消耗,化肥等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生态退化和资源浪费。2)相关发展激励机制不健全。“双碳”背景下,低碳创新化的发展路径作为当前农村地区的一大创新性举措,正逐步展开。由于大部分农民在思想观念上尚未深刻认识到“双碳”发展目标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因此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大力普及和推广低碳创新的生活理念。在政策方面,缺乏针对农业发展的计划性、系统性政策激励方式,尤其是在资金激励方面,目前仍然处于空白[1]。3)社会文化因素同样构成了农村地区低碳创新生活普及与推广的一大挑战。在农村地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仍然占主导地位。一些传统观念和行为模式可能与低碳生活理念相冲突,阻碍了低碳创新生活的普及和推广。

2 低碳创新发展路径

2.1 构建清洁能源体系

清洁能源作为污染型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者,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构成了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能源体系。这类能源不仅有助于实现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还降低了污染问题的发生概率,从而有效推动了低碳绿色化的发展。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地区正大力推广和普及天然气,通过取代传统的燃烧废弃农作物转向更为清洁的燃气供应,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能源使用条件和生活环境,这是农村地区推进低碳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步和关键。目前,电力和天然气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考虑到冬季供暖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提出了清洁式供暖的解决方案,将传统的燃烧煤供暖方式转变为电力供暖、燃气供暖等更为环保的方式,并为清洁取暖所需要的设备提供了专项补贴。然而,就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由于清洁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取暖成本较高、实施效果不理想等,清洁取暖工作的应用和推广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部分地区仍然存在返煤现象。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因此,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农村地区具有巨大的潜力[2]。应将农村地区作为低碳绿色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因地制宜推动清洁能源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实现对传统电力供应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电网发展。同时,进一步创新和研究清洁取暖方式,如试点推广太阳能集热器等,在保证高效取暖的同时,贯彻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此外,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秸秆、动物粪便等也是进行能源清洁化、可循环利用的重要资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2.2 优化传统农业生产作业方式

农业生产作业是农村碳排量的主要来源,传统的农业生产作业方式有3个典型特点。1)能源消耗大,尤其是自然能源。农村地区凭借独特的地理条件,可以广泛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丰富资源。2)化学品投入大。农业种植过程中,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常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对绿色发展构成了威胁。3)废弃物产生量大。废弃物有农作物、种子、农药包装,以及动植物培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如农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等[3]。这类粗放式的农业生产作业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河南省农村地区应以绿色转型为创新导向,对现有农业作业方式进行优化升级,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化、低碳化和优质化转变。河南省农村地区可以引入多样化的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与技术,高效循环利用自然能源,同时减少化学品的投入,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替代化学防控,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式利用,充分挖掘其利用价值,采用更为低碳、节约、循环的农业作业生产方式。当前,在农业生产中,河南省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实现农业循环作业模式,在有效提高农业作业效率的同时,贯彻低碳创新的发展理念。此外,河南省农村地区可以引入智慧农业作业平台。在互联网时代,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各类智能化平台可以与传统的农业生产作业进行有机结合,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和精准化的管理。

2.3 实行农房节能改造

在大力推广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需要对农房进行节能改造。实行农房节能改造,不仅有助于深入贯彻低碳创新的发展理念,还能明显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对建设宜居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老旧农房因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墙体保暖性能差。在节能改造中,可以引入阳光房或采用墙体保温材料,显著提高室内温度,并在冬季采暖时大幅减少资源消耗,综合节能效果非常明显。此外,传统的农村住房门窗多采用木质材料,可使用断桥铝隔热门窗,其保温效果更佳。同时,农房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某些建材可能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对居住者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当前,政府相关部门正大力提倡绿色建材下乡,倡导在农房建设中使用绿色建材替代传统建材,以更好地贯彻环境保护理念。在农房节能改造过程中,河南省应充分考虑被改造地区农户的实际情况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制订合理的改造策略,在提升农民居住环境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贯彻零碳建筑的发展理念。当前,农房节能改造在农村地区的接受度较低,可通过试点化方式开展,对率先配合改造的农户给予重点补贴,并大力宣传改造成功案例,提高农民对农房改造节能化转型的接受度与认可度,从而在农村地区大力普及节能型农房建筑,改善与保障民生工程。

2.4 引入碳金融创新化发展模式

河南省农村地区具有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特点,在碳资源与自然资源储存量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河南省可以基于这一特点,引入碳金融这一创新性的发展路径,有效平衡城乡地区在自然资源所有量上的差异,同时创新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碳金融体系包括2个维度的内容。1)低碳项目的开发。当前河南省农村地区借助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发以生态旅游、餐饮娱乐等为代表的服务模式,通过广泛推广,实现大量的经济创收。2)碳交易服务。碳交易服务是基于河南省农村地区丰富的清洁能源储量,通过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或循环化利用,挖掘其经济价值,实现市场化售卖机制,创造相应的经济价值。在推动碳金融服务创新化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设立低碳化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能有效将农村地区的低碳化优势转化为绿色经济发展动力,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综合当前河南省农村资源产权分散的问题,建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组织,对低碳资源的交易创收模式进行整合化发展,充分保障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4]。

2.5 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在“双碳”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地区为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应综合考虑以下5方面。1)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安全和粮食安全,实现安全平稳降碳。在推进低碳创新发展的同时,兼顾农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水平,避免因过度追求低碳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2)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倍增,建设绿色低碳工厂,持续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对现有传统产业进行绿色转型,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的盲目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3)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评选宣传优秀示范典型,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低碳产品[5]。这有助于提高农民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接受度,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行为。4)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农业碳排放问题,完善农业碳交易市场体系,提高政府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同时,组织实施绿色循环发展重点工程,实施园区综合能源改造等措施。5)加快清洁能源替代,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开展国家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工作。这有助mXunPOl23FLkpy8uDtq9fQ==于减少农村地区的碳排放,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3 结语

河南省作为我国最为典型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绿色资源,是全国开展农村地区低碳创新生活方式推广和普及的重要试点型省份。当前,在“双碳”理念的引领下,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领域同样需要深入贯彻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并辅以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构建农业生产生活清洁能源体系,实行节能化房屋改造,引入碳能源金融交易路径等,通过实施多种措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参考文献:

[1] 徐淑琴.低碳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绿色创新发展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3(1):72-75.

[2] 赖小东,詹伟灵.双碳背景下低碳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双重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22,44(2):43-48.

[3] 史方标.“双碳”背景下工业园区低碳发展的五个创新[J].人类居住,2022(1):21-23.

[4] 邵超峰.“双碳”背景下推动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思路[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5):23-26.

[5] 兰梓睿,孙振清,蔡琳琳.低碳背景下上下游企业绿色创新投入的演化博弈[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6):257-263.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低碳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