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对策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7-18 阅读(313)

摘 要 在“双碳”战略全面落实的背景下,我国各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为提升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环境质量,简要介绍该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概况,阐述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意义,并针对该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制订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与修复监测评估机制、持续创新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手段等建议。

关键词 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38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是国际自然保护的一个热点[1]。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洮河保护区)是甘肃省最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湿地资源丰富。但是,长期的人类活动和气候环境变化导致洮河保护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湿地退化、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所以,洮河保护区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在“双碳”战略的实施背景下,甘肃省积极制定了《甘肃省重要湿地确认指标》和《甘肃省重要湿地管理办法》,切实为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但是从客观角度来看,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正处于前期摸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2]。

1 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概况

洮河保护区地跨甘南州的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和合作市四县(市),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多年平均径流量10.13亿m3,占洮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53.1亿m3的19.06%,湿地资源丰富。

当前,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呈稳中求进态势[1]。截至2023年10月,该保护区完成湿地公园东西面山植被恢复项目超46.67 hm2、退化林分修复项目超360.00 hm2,种植苗木122 000多株。此外,该保护区在湿地公园边界设立大理石界碑20个、界桩420个、铁丝围栏50 km,明确了公园边界线,建立了生态屏障;通过实施土地平整、覆土回填和微生境塑造等措施,恢复湿地植被超33.33 hm2,恢复栖息地40.00 hm2;疏浚平整河道12 km,恢复湿地超253.33 hm2,增加水域面积13.33 hm2,修建石笼驳岸1.2 km,修建观鸟廊道超1 000 m。

2 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意义

洮河保护区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对黄河流域、甘肃省的生物多样性维护、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节、防洪防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许多珍稀濒危的鸟类、鱼类、植物等都依赖湿地生存。保护与修复洮河保护区的湿地,可以有效保护这些珍稀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2)有利于调节水资源。湿地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水资源,起到调节水量、减缓洪峰、补充地下水等作用。保护与修复洮河保护区的湿地,可以帮助提高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能够保证黄河地区及甘肃省水资源充足供应[3]。3)有利于调节气候。湿地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暖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与修复洮河保护区的湿地,可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环境的生态承载力。4)有利于强化防洪防涝的作用。一直以来,黄河地区的防洪工作都是重点、难点。洮河保护区的湿地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和河水,有效防止发生洪涝灾害。总之,保护与修复洮河保护区的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防范自然灾害、保障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洮河保护区应重视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

3 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存在的问题

3.1 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缺乏科学性

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缺乏科学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保护区管护中心未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缺乏对湿地植被、动物物种、水质、土壤等方面的详细了解,没有基于充分的调研数据设计保护与修复方案,导致方案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性,无法有效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另外,缺乏专业团队的指导和支持也是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原因。因为专业团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在保护与修复方案设计过程中能够提供专业建议和技术支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4]。

3.2 湿地保护与修复监测评估机制缺失

完善的监测评估机制是确保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但是,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监测评估机制缺失,主要表现在监测指标、数据共享等方面。要想合理进行湿地保护与修复监测,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水质、土壤质量、植被覆盖等多方面的指标,以全面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修复效果。然而,洮河保护区缺乏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导致监测评估的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监测评估频次相对不足,导致无法实时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难以及时调整保护与修复措施来确保保护与修复效果符合预期[5]。除此之外,洮河保护区湿地数据收集方式单一问题也较为突出,难以实现多元化数据收集,无法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3 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相对落后

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相对落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科学技术持续创新的大背景下,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已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但是,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类型湿地的保护与修复需要不同的修复技术给予支持。然而,洮河保护区现有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类型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难以实现对不同湿地类型的有效保护与修复。另外,要想提高湿地保护与修复效率和质量,需要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然而,当前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手段较为陈旧,创新性不足,未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影响了保护与修复效果。

4 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

4.1 因地制宜制订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

为确保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应合理制订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1)需要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获得准确、全面的调研数据。通过野外实地考察,调查湿地植被、动物物种、湿地类型等情况;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湿地空间分布信息,并需要进行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的监测和分析。此外,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污染、开发利用等因素。2)基于充分的调研数据,合理设计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根据调研数据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潜在威胁,确定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区域。结合湿地的生态特征和功能,制订符合当地情况的保护与修复措施,以恢复湿地植被、改善水质、恢复生物多样性。考虑周边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制订管理政策和保护措施,确保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通过综合考虑调研数据,设计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目标。3)寻求专业团队的指导和支持。可以联系具有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经验的专业机构或专家院校,邀请专业人员提供指导意见和技术支持。还可以组建由生态学、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共同研究制订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加评审会议,对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专业团队的指导和支持,可以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

4.2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与修复监测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与修复监测评估机制,对于保护洮河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在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与修复监测评估机制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监测网络。在洮河保护区建立包括不同类型湿地生态系统在内的监测网络,覆盖各种生境类型,确保全面监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各项指标。2)设立监测指标。合理设立监测指标,包括湿地水质、植被覆盖率、野生动植物种群状况、土壤质量等,确保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规范性,方便全面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3)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及时汇总、公开等,并鼓励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环保志愿者等各方参与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享。4)定期监测与评估。制订定期和不间断的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计划,建立长期监测档案,通过连续监测及时发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为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5)开展生态风险评估。建立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机制,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各种风险因素,如自然灾害、人为干扰等,并制订应对措施。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与修复监测评估机制,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为洮河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4.3 持续创新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手段

为提升湿地的保护效果和修复效率,应采取下述措施。1)开展学者研讨交流会议。洮河保护区管护中心应定期组织开展专家学者交流研讨会,邀请各地湿地保护与修复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分享经验和技术,探讨解决湿地保护与修复中面临的问题,学习先进的保护与修复技术和方法,如植物修复、生态堤坝等,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将有助于提高湿地保护效果和修复效率。2)实现跨学科合作。跨学科合作是促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积极鼓励科研人员融入生态学、地质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领域,深入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创新修复技术手段。加强跨学科合作,可以综合利用各学科的优势,为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更科学、更可行的方案,促进湿地功能迅速恢复。3)与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保护与修复工作高效开展。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可以为保护区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加快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进程。企业和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资源,他们的参与可以有效提升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5 结语

洮河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保护水文功能稳定循环,而且可以恢复区域生态功能,维护区域物种多样性。洮河保护区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健全湿地保护与修复监测评估机制,创新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手段,切实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效果,实现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俊杰.河流湿地的生态修复及水质保护工程实践:以淇河湿地生态治理工程为例[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7):32-35.

[2] 李银华.张家口坝上地区湿地保护修复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河北林业,2022(10):26-28.

[3] 许世鑫,陈娟,许虎.滩涂湿地生态美:盐城市积极推进湿地保护修复[J].国土绿化,2022(11):58-59.

[4] 麻守仕.甘肃阳关保护区渥洼池湿地保护建设对策[J].甘肃林业,2023(3):37-39.

[5] 谈嫣蓉,陈文业,肖云飞,等.祁连山国家公园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科技通讯,2023(7):26-31.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湿地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