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林业资源在推动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林业部门工作的重点。为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主要林业病虫害为研究对象,介绍病虫害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84
林木生长周期较长,在生长与发育的各阶段,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一旦暴发,不仅会严重影响植被生长,而且会破坏生态系统,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采取有效手段防治病虫害,既是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林业资源丰富,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历来十分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经常通过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在保障农民经济财产不受侵害、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前提下,针对宿豫区常见病虫害开展防治工作。笔者对宿豫区常见病虫害的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叙述,以期为林业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1 概况
1.1 林业发展情况
宿豫区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8 ℃,年降水量937.6 mm,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宿豫区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每年均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造林任务。2021年以来,宿豫区成片造林面积333.33 hm2,恢复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0.67万hm2,进行“四旁”绿化植树超过120万株,新建多个绿美村庄,为城乡绿化美化做出积极贡献。
1.2 林业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
在造林树种选择方面,基于地域适应性考量,宿豫区大量应用乡土树种。这样的选择固然便于后续的抚育管理,但无形中削弱了林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其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大打折扣[1]。宿豫区主要面临的林业病害是杨树溃疡病,主要虫害包括美国白蛾、草履蚧、桑天牛、杨小舟蛾等。宿豫区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多管齐下:1)强化监测预警,定期巡查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早发现、早处理病虫害;2)根据病虫害特性制订科学方案,实施精准防控;3)融合生物、物理与化学防治手段,提升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主要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
2.1 杨树溃疡病
作为对林木枝干的一大威胁,杨树溃疡病尤其会对幼树造成伤害,常导致大范围的树梢枯萎与树木死亡,进而对树木的正常生长进程及整个造林项目的成功造成严重影响。
在宿豫区,杨树溃疡病通常在每年的4月上旬开始出现,具体起始时间会受前一年冬季气温的影响,气温偏高则发病提前,反之则有所推迟。在病害发展过程中,会迎来两个发病高峰期,首次高峰多出现在5—6月,随后在7—8月病势逐渐减弱;而到了9月,则会迎来第2次发病高峰,之后逐渐平息。值得注意的是,春季气温在10 ℃以上且空气湿度超过60%时,该病害即有可能开始发作,而最适宜其发展的环境条件则是气温在18~25 ℃、湿度在90%左右。此外,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质量密切相关。若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水分、肥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导致树木生长势衰弱,树皮膨胀度低于健康标准(如小于60%),则树木将变得极易感染此病。
宿豫区常用杨树溃疡病防治方法如下。1)选择种植具有抗病性的杨树品种,是预防杨树溃疡病发生的最直接且有效的手段。2)对杨树苗木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带病苗木不会进入市场,切断病害的传播途径。3)加强林间管理,通过改良土壤、合理灌溉、科学施肥等措施,优化树木的生长条件,增强其生长势和抵抗力。4)使用药剂喷雾防治,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2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等,每隔5~7 d喷药1次,连续喷洒2~3次,以确保防治效果[2]。
2.2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等特点,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发生严重时,3~4 d便可吃光树木的叶片,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除为害植物外,老熟幼虫还可从门缝、窗缝进入居民家中,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美国白蛾在宿豫区1年发生3代,其生长过程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美国白蛾以蛹的形态越冬,通常藏匿于墙砖缝、柴草堆、树洞等处。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达羽化高峰,并开始交配、产卵,卵孵化出第1代幼虫,食用叶肉;6月中旬1代幼虫零星下树化蛹,下旬为化蛹高峰期;7月第2代幼虫出现,并在8月中旬下树化蛹,9月上旬达到羽化、产卵高峰;9月起第3代幼虫出现,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为害高峰时期;10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寻找砖墙砖缝等隐蔽场所准备化蛹越冬,至11月上旬完成下树化蛹越冬。总的来讲,美国白蛾第1代虫态较为整齐,如果前期防治不利,到8月下旬时,会出现2、3代重叠的现象[3]。
宿豫区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如下。1)剪除网幕。美国白蛾1~4龄幼虫生活在网幕之中,因此在网幕出现时期,应高度重视,增加巡视检查频率,发现网幕立即将其连同小枝剪下,操作时注意不要剪破网幕,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集中深埋或当场踩死其中的幼虫。2)药剂防治。在美国白蛾幼虫期使用1.2%苦·烟乳油800~1 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5 000倍液、1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等进行地面喷雾防治。可视情况选用弥雾机、高射程喷雾机等机械喷药,飞机施药防治则需要按照相关要求操作。3)绑草把防治。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可在树干距地面1.0~1.5 m处,用谷草、稻草绑缚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待老熟幼虫化蛹于其中后,解下草把将蛹收集销毁。4)涂毒环。使用菊酯类药剂加柴油或废机油,按照1∶10的用量比混匀后,在树干距地面1.0~1.5 m处,用毛刷涂抹10~15 cm宽的药环,毒杀下树的老熟幼虫。5)生物防治。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将寄生有周氏啮小蜂的柞蚕蛹固定在树干上,寄生美国白蛾蛹,进而控制其数量。
2.3 草履蚧
草履蚧又名桑虱,属同翅目硕蚧科,是早春为害杨树等林木的主要枝干害虫之一,具有发生期早、繁殖量大、暴发性强、危害严重等特点。草履蚧以若虫和雌成虫成堆聚集在幼芽、嫩枝等处吸食树木汁液为害,造成植株发芽迟缓、树势衰弱、枯梢,甚至死亡[4]。
草履蚧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根附近的土中越冬和越夏。2月至3月上旬开始孵化,整个孵化期会持续30 d左右,在2月底达到孵化盛期。若虫出土后上树,爬至梢部或嫩枝、新叶处开始取食。6月中旬,雌成虫开始下树潜入土中产卵。
宿豫区防治草履蚧的方法如下。1)在草履蚧若虫上树前,在树干距地面约1.3 m处环状刮除老树皮,宽度在15 cm以上,然后用质量较好的宽幅胶带严密包裹,阻碍草履蚧若虫上树,并定期对阻隔带下的若虫进行扫除,集中灭杀。2)在树干距地面约1.3 m处涂15 cm宽的毒环一圈,黏滞毒杀草履蚧,阻止若虫上树。此法可与胶带阻隔法结合使用,效果更佳,即在阻隔胶带上、下方各加涂一圈毒环。涂抹药剂的配方为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0%敌敌畏乳油+废机油,体积比为1∶2∶30。3)防治已上树的草履蚧低龄若虫,对1~4年生幼树可使用33%螺虫·噻嗪酮悬浮剂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触杀;5年生以上的大树,可在树干基部凿3~4个孔,直接注射5%吡虫啉可溶液剂10倍液,注药量为每厘米胸径注入1 mL左右。4)5月中旬,在树干周围30 cm处挖深20~30 cm、宽30 cm的沟,沟内放湿稻草,诱捕下树产卵的草履蚧雌成虫。6月底,收集稻草灭杀其中的害虫。
2.4 桑天牛
桑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成虫啃食新枝皮层,造成环状伤口阻断养分运输,致枝条枯死;产卵时破坏枝条基部结构,使枝条脆弱易断;幼虫则更危险,以树干木质部为食,在树体内开挖隧道并在树皮形成排粪孔,不仅破坏树干美观性,而且严重影响树木的营养吸收,长期可致树体营养不良而枯死[5]。
在宿豫区,桑天牛2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或大枝内越冬。桑天牛在春季树芽萌动后开始为害,树木落叶时进入休眠越冬。幼虫经过2个冬天,于6—7月老熟,开始用木屑填塞隧道两端,筑蛹室化蛹,蛹期为20 d左右。成虫于7月上中旬开始羽化。雌虫将小枝树皮咬出“U”形伤口后,在伤口内产卵,14 d左右卵孵化成幼虫。
宿豫区针对桑天牛的防治方法如下。1)人工防治。在成虫盛发的关键时期,由于成虫数量众多且活动频繁,可以利用人工手段进行干预,具体操作为使用细钢丝顺着幼虫蛀食的虫道深入,将其逐一钩杀,以减轻幼虫对树木的进一步损害;在每年的7—8月,即成虫产卵的高峰期,在有产卵痕迹的地方将卵用石块轻轻敲打破坏或用小刀仔细挖除,阻止其孵化成幼虫。2)药剂防治。主要针对新出现的排粪孔进行施药处理,具体操作为使用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通过兽用注射器将其注入蛀孔,以达到杀灭幼虫或阻止其继续蛀食的目的。为了确保防治效果,需要定期观察树木的状态,并及时检查是否有新的排粪孔出现。一旦发现新的排粪孔,应立即再次施药进行补治,以彻底消除虫害威胁。
2.5 杨小舟蛾
杨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幼虫以啃食杨树树叶的方式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树叶被啃食殆尽,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树木的健康生长。杨小舟蛾具有繁殖快、危害重、影响大等特点。受虫口基数累积、代际叠加、高温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杨小舟蛾在宿豫区存在局部暴发成灾的可能性。
杨小舟蛾在宿豫区1年发生5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和地表2 cm内的土层中越冬。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为盛期;5月下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中旬为盛期。第2代成虫出现于7月上中旬;第3代成虫出现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代成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产卵,孵化为第5代幼虫。此代幼虫为害至9月下旬化蛹过冬。少数发育早的第5代蛹能羽化,发生第6代,但此代幼虫不能化蛹越冬。6月下旬后林间虫态交错,出现世代重叠,尤以第3、4代重叠现象明显。
宿豫区防治杨小舟蛾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对1~3年生且受害较重的小树,可喷施1.2%苦·烟乳油1 500倍液、25%甲维·灭幼脲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40%噻虫啉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可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对胸径大于20 cm的杨树,可使用10%~20%浓度的甲维盐或有机磷农药(如乙酰甲胺磷)等内吸性药剂,通过在树干打孔注射施药,注药后要用湿泥封孔。对可行驶机动车的林分,用25%灭幼脲悬浮剂500倍液混合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使用车载高扬程喷雾机进行低溶量喷雾[6]。对树体高大、难行车的郁闭林分,以柴油为溶剂配置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混剂,用背负式喷雾机施用,或选择无人机等进行飞防作业。
3 展望
宿豫区林业部门在制定病虫害防治政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包括林业管理模式的改进、生物保护政策的实施、科技手段的引进等,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强化监测与防治。为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宿豫区可在保持森防站正常监测的同时,在林区周围的居民中选择部分责任心强的人,通过培训让其担任兼职测报员,按照其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给予补助费。同时,林业工作人员应增加野外调查次数,严密监视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发展态势,及时组织防治。此外,借助多种媒体渠道,大力宣传林业病虫害危害性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病虫害防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南志锋.林木种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J].河北农机,2023(21):85-87.
[2] 闫红.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23(5):39.
[3] 姜明媛.浅谈美国白蛾的发生危害及防控措施[J].果农之友,2024(5):99-101.
[4] 王月军.草履蚧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1):136-139.
[5] 高得权.桑天牛在河南驻马店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23(4):31-32.
[6] 李守林.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9(3):22.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