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受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加强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维护管理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做好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管理不仅能保障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可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持续促进农业发展。为给推动农田水利灌溉渠道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以广西博白县为例,分析了当地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失、意识淡薄、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及防渗措施欠缺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制度、增强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维护技术水平、加强防渗改造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维护管理;广西博白县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44
博白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东经109°32′~
110°17′、北纬21°38′~22°28′,总面积3 835.85 km2。博白县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地形复杂多样,河网密布。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 327.8 mm。然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地形切割严重,导致博白县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水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近年来,博白县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了大量灌溉渠道。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渠道出现老化、渗漏、泥沙淤积等问题,需要维护管理。加强对博白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维护管理,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1 概况
1.1 地理概况
博白县位于广西东南部,东与陆川县和广东省廉江市接壤,西北与钦州市浦北县交界,南邻北海市合浦县,北靠玉林市福绵区。全县东西宽77.4 km,南北长95 km,总面积3 835.85 km2。博白县地形复杂多样,有平原、谷地、盆地、岗地、丘陵、山地等,西北、东北部较高,中部偏南处隆起,从北向南呈高低波浪起伏的态势,境内主要山脉有云开岭、黄草岭等[1]。博白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2.9 ℃,年降水量1 327.8 mm,年平均日照时间1 499.8 h。博白县域内主要河流有南流江、九洲江、郁江、那交河等,全县有大小河流共43条,总长666 km,河网密布。全县共有28个镇、350多个村委会,是一个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
1.2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分布及特点
博白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分布广泛,水系相对发达。根据实地调查,全县现有大小灌溉渠道逾500条,总长度约2 000 km,辐射全县28个镇的大部分农田。这些灌溉渠道按照设计标准和防渗能力的不同,可分为混凝土衬砌渠、土渠和简易临时渠三大类。其中,混凝土衬砌渠主要分布在主干道和重点灌区,占灌溉渠道总长度的15%左右,具有渗漏少、输水能力强的特点;土渠占60%左右,多为永久性渠道,防渗能力一般;简易临时渠约占25%,多为临时开挖,使用一季即填埋,防渗能力较差。从布局上看,这些灌溉渠道呈树枝状分布,自上游引水渠延伸下来,不断分枝铺向田间地头。目前,博白县部分老旧渠道存在走向曲折、高差突变、渗漏严重等问题,需要改造完善。总体上,博白县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域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2 维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缺失
制度是维护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然而,博白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制度缺失的问题,影响了维护工作的规范性和持续性。相关部门尚未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对于维护管理的内容、流程、标准等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混乱和随意现象。责任主体分工不明确,政府、水利部门、农户之间职责交叉,相互推诿扯皮。此外,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维护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监督和问责。博白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资金使用和人员管理方面的制度也未健全,资金分配缺乏科学测算依据,存在重复开支或开支不足的情况;人员招聘和待遇等也没有制度约束,影响了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2.2 意识淡薄
在博白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管理工作中,管理意识淡薄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存在于政府管理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户之中。政府相关部门对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重心完全放在了工程建设上,忽视了后续的维护管理环节,对这方面工作的指导和监管远远不够[2]。专业农技人员是渠道维护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但其中不乏有一些人对这一工作的专业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高。广大农户作为渠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大部分对如何科学使用和维护渠道认知不足,甚至出现一些破坏行为,加深了渠道的损坏程度。管理意识淡薄导致维护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质量效果无法保证。
2.3 资金不足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的维护管理工作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否则难以保证效果。但在博白县,渠道维护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一大顽疾。1)上级财政对该项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由于预算编制时未充分考虑实际需求,上级财政拨付的资金总量偏低。且现有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资金大部分用于新建项目,用于维护管理的费用所占比重过小。2)因管护责任主体分工不清,相关收费制度空白,农户实际上免费使用渠道输水服务,难以为管护工作筹集可观经费。渠道沿线部分集体资产也未很好盘活用于渠道维护。3)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也是一大问题,重复投入、流失浪费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有限资金的效用发挥。
2.4 技术落后
目前,博白县渠道维护作业主要依赖人力,机械化程度较低。大部分维修作业都是采用人工开挖、人工铲运的原始方式,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同时缺乏专用的维修机具和设备,难以满足大型渠道的维修需求。此外,博白县在灌溉渠道维护作业过程中未能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仍沿用传统的泥沙清淤、临时衬砌等老技术,作业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根本保证[3]。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样比较落后,从业人员大多技术素质较低,掌握的新知识新理念较少,难以适应现代化渠道维护管理的要求。管理部门也未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专业培训,渠道维护作业缺乏先进的管理和控制手段,无法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控,难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2.5 防渗措施欠缺
博白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防渗措施的欠缺是一个突出问题,导致大量渠道渗漏失水现象严重。全县永久性渠道中,混凝土衬砌渠只占总长度的15%左右,其余大多为土渠或简易渠,本身就存在严重渗漏的隐患。即便是混凝土衬砌渠,部分渠段也因年久失修出现裂缝、破损,防渗能力大幅降低。渠道沿线地质条件复杂,一些渗透性强的岩土裂隙或溶洞等,加剧了渠道的渗漏程度。但管理单位对此重视不够,未采取有效的补充性防渗措施。新建和维修渠道时,防渗工艺和材料使用不当也是一大问题。有的渠段防渗层过薄,有的选用了透水性强的材料,或存在施工质量问题,都大大降低了防渗效果。部分渠道尚未做好完整的衬砌或淤泥疏浚,渗漏途径较多,加剧了水资源的流失。沿线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也间接加重了渠道的渗漏程度。
3 维护管理对策
3.1 完善维护管理制度
博白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管理工作开展多年,但迄今仍未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这是渠道维护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管理缺乏约束的重要原因。因此,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为管理工作划定明确的范围和标准,是当务之急。博白县应制定统一的管理办法,系统规范维护管理的内容、程序、标准等,明确不同主体的职责分工,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建立质量监管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还要建立科学的渠道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渠道的性质和作用,实行差异化管护措施,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此外,制定渠道维护资金测算机制,按照工程量、工期、人工费用等因素合理编制年度预算,避免资金开支混乱无序。还应制定村镇渠道监管和农户参与制度,加强基层政府和村民的责任意识,形成完整的管护体系。
3.2 增强管理意识
增强管理意识是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博白县务必从政府到农户,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渠道维护管理的重要意义,培养自觉维护的意识。政府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做好渠道维护管理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事关全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主动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并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宣传教育计划,组织力量深入田间地头,面向广大农民普及渠道管护的重要性,消除农民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偏差[4]。同时,加强一线维护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真正树立起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切实将维护任务落到实处。还可以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短片等多种形式,增强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让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3.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渠道维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政府需要从战略层面增加该项工作的财政预算,并建立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固定来源、固定使用,避免涉农资金的过度化整为零。同时,可将渠道维护费纳入财政一般预算管理,确保有足够的经费匹配。除了政府投入外,也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筹资渠道。可建立健全的收费制度,针对渠道输水服务对农户适当收费,让受益者合理分担部分费用;还可对渠道沿线的集体资产实行有偿使用或租赁,增加经费来源。此外,科学分配和使用好现有资金,根据渠道等级和维修工程量,合理测算各渠段的管护费用,避免资金分配不均。还要健全资金监管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杜绝重复开支和浪费。
3.4 提升维护技术水平
博白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管理工作落后的技术水平已严重制约了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迫切需要在机械化程度、新技术应用及人员素质等方面有所提升。1)在机械化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针对维修作业中的人工铲挖、人工运输等环节,应大力推广使用液压挖掘机、装载机、水陆两用车等先进设备,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与此同时,可引进一些具有除淤、清障、加固等专用功能的新型维修机具,满足不同类型渠道维修的需求。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机械化改造提供资金保障[5]。2)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渠道维护单位要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尤其是在防渗、除淤、加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型材料和新工艺。同时,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吸收消化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传统维护手段的改造
升级。
3.5 加强防渗改造
渗漏失水一直是制约博白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高效运行的突出问题。大量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白白流失,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加重了农田用水的困难程度。就目前博白县的实际情况而言,已建成的永久性渠道中,土渠和简易渠所占比重过大,这些渠段自身防渗能力就十分有限,必须通过人工措施进行加固改造。对于已有的混凝土衬砌渠,也要重点检查出现裂缝破损的渠段,及时采取防渗补救措施,避免贻误良机。这些改造工程无疑需要可观的资金投入,但从长远来看,绝对是一笔极有价值的投资。除渠道本身的防渗改造外,博白县还要重视灌溉渠道沿线地质环境复杂、渗透性强的区段,针对性地采取附加的防渗措施,如铺设塑料薄膜、搭接钢围加固等,最大限度阻隔漏水途径;同时保护渠道沿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对渠道完整性造成破坏。
4 结语
博白县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管理意识淡薄、资金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渠道的高效运转和农业用水的保障。因此,博白县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各方面的重视程度,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防渗改造,通过创新和改革破解瓶颈,将渠道维护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只有如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才能得到根本性加固,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才能得到长期可靠保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才能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李成生.广西新桂系时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研究[J].农业考古,2022(6):166-171.
[2] 邹颖,李文斌.广西大中型灌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水利水电,2022(3):100-102.
[3] 李开明.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运行维护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7):235-236.
[4] 孟兆文.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维护与管理方法分析[J].当代农机,2023(7):88-89.
[5] 王亚兵.农田水利灌溉渠道防渗管理及维护[J].新农业,2023(14):94-96.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