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制背景下烟台市林草保护工作策略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230)

摘 要 林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林草资源保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省烟台市作为全国重点造林绿化地区,林草资源保护工作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做好烟台市林草资源保护工作,以烟台市林长制实施和林草资源保护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当前存在的林长制体系有待完善、造林绿化力度不够、林草质量有待提升及监管执法不足等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林长制管理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格局;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林草资源储备;实施精准抚育工程,提升林草资源质量;创新保护管控手段,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长制;林草资源;资源保护;山东省烟台市

中图分类号:S719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65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处于北纬37°08′~

38°24′、东经120°18′~122°42′,东临渤海、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望。烟台市总面积13 930 km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 ℃,年均降水量524.9 mm,年均日照时间

2 488.9 h,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林草资源储备丰富,森林覆盖率长期位居山东省首位,是我国首批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重点造林绿化地区。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烟台市林草资源保护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在林长制的背景下探讨烟台市林草保护工作策略,对于进一步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维护地区生态安全、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烟台市林草资源概况

烟台市林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胶东丘陵栎松林分区,植物资源丰富,以赤松林、黑松林、麻栎林、枫杨林等为主,并有竹林分布,现有植物1 349种,其中木本和藤本植物457种,草本植物742种。近年来,烟台市持续加大林草资源培育力度,先后实施三年大造林、三年水系绿化、三年森林城市建设和三年国土绿化提升攻坚行动等重点工程,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4月,烟台市累计获评省级乡村林场20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2处、森林生态修复保护和森林生态廊道样板工程7处、森林乡镇13处、森林村居125处,造林绿化工程数量位居山东省前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2 烟台市林长制实施情况

烟台市自2019年11月开始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烟台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林长,相关市领导任副总林长,并在昆嵛山、大南山等6个重点生态区域设立市级林长。县、乡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本级总林长和林长。截至2021年,烟台市共设立林长8 285人,市级7人、县级134人、乡级1 315人、村级6 829人。近年来,烟台市以林长制为统领,紧扣林草生态建设,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市级林草科研项目3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林草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山东省前列。2024年5月,烟台市启动为期5年的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战,全面部署疫情监测、综合防治等工作。为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烟台市还建立了“林长+生态警长”联动工作机制,市公安局局长担任“生态总警长”,重点生态区域设立“生态警长”。市林长制办公室、市公安局各指定1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联络,以森林资源保护、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为重点,深化协同联动。通过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质量的提升。

3 烟台市林草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林长制体系有待完善

当前,烟台市林长制组织体系虽然已建立起从市到村四级架构,但在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制度保障等方面仍显单一。1)林长多由领导干部兼任,工作时间有限,难以充分履行林长职责。同时,各级林长之间职责分工不够明确,缺乏具体的工作细则,易导致职责重叠或脱节。此外,配套的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如林长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经费保障等制度亟待完善,阻碍了林长制的充分发挥[1]。2)林长制在纵向上下之间的协调联动还较为薄弱。目前,各级林长之间沟通协调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缺乏高效的工作对接。上级林长的统筹协调职能发挥不够,对下级林长的指导监督力度不足;下级林长在执行决策和反馈情况

时,与上级衔接不够紧密。

3.2 造林绿化力度不够

虽然近年来烟台市持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但总体来看,造林规模和绿化程度仍显不足。1)从造林面积来看,尽管烟台市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前列,但与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相比,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即便在重点林区,林地分布也存在较大空缺,森林景观破碎化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烟台市区及部分县市人口密集区,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绿地绿化面积短缺的问题愈加突出,急需加大生态空间供给力度。此外,造林绿化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2)从造林范围看,目前主要集中在城市内陆及周边区域,而关注度较低的矿山、交通干线沿线等重点区域绿化滞后。3)从绿化内容看,以人工营造为主,自然修复较少,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够。

3.3 林草质量有待提升

虽然烟台市近年来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但林草资源的质量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1)由于只重视营造而忽视后期的抚育管理,大量新造林地无人管护,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造林的初衷和效果大打折扣。部分新造林地由于管护不力,植株生长状况不佳,造成资源浪费[2]。2)现有林地中低龄纯林、疏林等质量较差的林分占比过高,整体林分结构单一,树种单一,林龄结构不合理。这种单一林分生物多样性低下,抵御自然干扰的能力差,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3)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的营林措施,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质量退化问题。树龄过大、密度过高、生长状况不佳等造成林分老化、衰退,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生态服务功能。

3.4 监管执法不足

林草资源保护中的监管执法工作力度还显不足,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整体效果。1)目前烟台市在林地和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方面的监管手段较为单一,缺乏高效的监测预警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并遏制违法行为。同时,执法检查强度有待加大,部分地区林地被违规占用、野生植物被盗伐的情况时有发生。涉林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也不够,打击震慑作用有限。由于缺乏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加之处罚额度较低,违规违法采伐行为时有发生。2)林业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亟待提升。目前,部分基层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和业务能力不足,队伍的整体装备水平也较为落后,制约了执法工作的高效开展。3)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共治氛围还有待营造,这造成政府部门在执法时缺乏足够支持。

4 林长制背景下烟台市林草保护对策建议

4.1 完善林长制管理体系,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格局

烟台市应坚持和加强党对林长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林长制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作用。1)要进一步理顺林长组织体系,合理配齐各级林长工作力量,确保人员专业化、职责专项化。这包括既要选配政治素质高、林业业务精通的专业人员担任林长,又要为其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并给予充分的工作时间保障。要健全林长制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体系。同时,要全面评估现有的林长制配套制度,查漏补缺,特别是要从林长管理权限、考核奖惩、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制度,切实提高制度的操作性和约束力[3]。2)要加强林长制内部协同和外部协作。构建高效的纵向联动体系,建立健全上下级林长之间的工作对接和报告机制,强化上级林长的统筹指导作用,确保决策执行一致、反馈顺畅。加强与公安、检察、住建等职能部门的横向联动,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执法监管等各项工作。

4.2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林草资源储备

增加林草面积不仅能为生态系统注入新的活力,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供应等的重要举措。1)在林长制的统领下,烟台市要科学编制全市国土绿化规划,合理确定造林目标和重点区域,注重城乡绿化统筹发展。坚持在城市建设中优先配置生态空间,切实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园林绿化水平。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生态建设,统筹推进村庄绿化美化,筑牢乡村生态屏障。2)要加大重点地区和薄弱区域的造林绿化力度,持续推进矿山、河流、交通干线等重点地段的绿化治理,切实扭转局部地区生态空间严重匮乏的状况。在具体造林过程中,烟台市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林草资源的合理布局。要突出本土物种在绿化工程中的主体地位,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树种,避免生物入侵;同时积极推广多层复合林和混交林,提升生物多样性[4]。3)要加强对自然生态修复的重视,注重在自然保护地、水源涵养区等生态敏感区域进行“增绿”修复,不断夯实生态安全屏障。

4.3 实施精准抚育工程,提升林草资源质量

在林长制的统筹调度下,烟台市应持续深化抚育管理工作,切实扭转林地资源质量不高的状况。1)要坚持把抚育同步纳入林草建设进程,将抚育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与造林绿化工作同步落实,确保新造林地在培育期内得到及时保护和管理,避免造林后无人问津。2)要针对林龄结构不合理、低龄林比例过高等突出问题,持续加大已有林地抚育力度,防止大面积幼龄林滞育和低质低效林扩散。特别是要加强对天然次生林和疏林地的抚育和保护,大力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促进资源质量整体优化升级[5]。在具体抚育措施上,烟台市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林制宜,科学编制抚育技术方案,采取补植、补浇、修枝、施肥等针对性营林措施,促进优质大径材和珍贵乡土树种的快速培育。根据不同林地的抚育需求,灵活采取人工、机械等不同方式,确保作业时机和质量。同时,要加大抚育投入力度,将林业发展资金重点向抚育环节倾斜,为精准抚育工程提供有力保障。3)要做好林地保护修复工作,持续加大对林地资源的巡护检查力度,加强森林火灾预防,科学防治林业病虫害,对于遭受损毁的林地资源,则要加大修复治理力度,及时采取补植补播等措施,尽快恢复其生态功能。

4.4 创新保护管控手段,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烟台市应构建现代化的监测预警体系,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林地资源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1)要从严从重惩处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林地非法占用和野生植物被盗伐等现象的发生。全面梳理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制度漏洞,明确界定违法行为的定性标准和处罚尺度,使之真正具有足够的震慑力。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形成高压严打的态势,进一步提升执法的严肃性。2)要持续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增强其法治理念和业务素质。为执法队伍配备先进的执法装备,为高效执法提供硬件支撑。3)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林草资源保护,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努力营造全民共护的良好氛围。此外,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工作的衔接机制,加强案件移送和案件协作,形成监管执法的合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两个系统之间的工作协调,为严厉惩处重大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制度保障。

5 结语

保护好烟台市的林草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烟台市应该健全林长制管理体系,持续加大国土绿化力度,通过精准抚育提升林草质量,创新保护管理机制,严格监管执法,大力推进林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宣传教育,最大限度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林长制统筹谋划,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资源质量效益,推进多元利用,发挥林草资源在涵养水源、固碳减排、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必将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烟台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婷,单然,王宗伟,等.林草资源现状及双碳目标下的保护策略[J].林业科技情报,2024,56(4):

55-57.

[2] 何伟立,张敏,李绪磊,等.林长制背景下的林草保护工作重点[J].中国林业产业,2024(4):14-16.

[3] 姚伟强,王虹敏.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凝聚起林草资源保护发展强大合力[J].河北林业,2023(11):1.

[4] 周建.全面推行林长制助力林草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23(10):60-62.

[5] 任枫,董文婷,刘翔宇.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策略[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4):

67-71.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烟台市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