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技术要点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351)

摘 要 松材线虫是严重危害松树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镇安县作为陕西省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面临松材线虫病蔓延的严峻挑战。为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系统分析了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技术,重点从疫木鉴定、疫木清理与伐除、疫木无害化处理及疫木应急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网格化监测、“五步法”处置、“两池一体”无害化处理和“绳索索降、分段处理”等关键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监测鉴定;陕西省镇安县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15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毁灭性森林病害,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可在短期内导致大面积松树死亡。病原线虫侵入寄主后,会迅速繁殖并阻塞树体输导组织,导致树脂分泌减少、针叶变色、枝条萎蔫等症状,严重影响松林生态系统稳定。近年来,陕西省镇安县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气候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多样、疫木分布零散、人为活动频繁等,这些因素增加了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的难度。因此,探索和总结适合镇安县的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技术要点,对于提高松材线虫病防控效果、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发生概况

镇安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西南部,地处秦岭南麓,东接山阳县和湖北省郧西县,西邻宁陕县,南与旬阳市接壤,北与柞水县相连,素有“秦楚咽喉”之称。镇安县区域面积3 487 km2,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势纵横交错,最高点为木王镇鹰嘴石,海拔2 601.6 m,最低点是青铜关镇旬河村河谷,海拔344 m,高低落差2 257.6 m。镇安县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2.2 ℃,年降水量800~1 000 mm,为松树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环境。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松材线虫病在镇安县呈现扩散蔓延趋势。截至2024年6月,镇安县已累计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点5 000余个,防治面积达66.7 km2,疫情形势严峻[1]。松材线虫病通过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进行自然传播,同时由于区位条件特殊,人为活动频繁,疫木及其制品的调运也增加了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发病松树普遍表现出树脂分泌减少、针叶变色、枝条萎蔫等症状,特别是在高温季节,病情发展迅速,感染后约40 d即可导致松树死亡。松材线虫病的蔓延不仅严重威胁着镇安县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也给当地林业经济带来重大损失,尤其是对该县的生态屏障功能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镇安县始终把松材线虫病防治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推行“三个三”工作措施,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技术

2.1 疫木鉴定

2.1.1 疫木早期识别方法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早期识别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1)外部症状识别为主要方法,重点观察松树枝梢、树冠和针叶变化。在每年4—9月松材线虫病高发季节,由专业技术人员对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巡查,特别关注松树枝梢是否出现下垂、针叶是否由绿转黄且不易脱落、树冠是否呈现由下向上逐渐变色等典型症状。2)树脂监测作为辅助手段,由专业技术人员在每年3月和8月两个关键时期,选取树干基部1.3 m处进行环状钻孔,观察树脂分泌情况[2]。健康松树钻孔后树脂呈乳白色且流量充足,而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则表现为树脂分泌量急剧减少或完全停止。

2.1.2 疫木快速鉴定流程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快速鉴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1)现场取样鉴定,配备便携式显微镜等专业设备,按照“先枝后干”的取样原则开展工作。具体流程为先在疑似病株1.5~2.0 m高度处截取直径2~3 cm的枝条样品,再在胸径处钻取木屑样品,采用改良贝尔曼漏斗法进行线虫分离,4 h内即可完成初步鉴定[3]。2)实验室复检确认,由标准化实验室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鉴定,对现场初步确认的阳性样品,48 h内完成脱氧核糖核酸提取和扩增,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松材线虫进行精准鉴定和种群密度测定,为疫木除治提供科学依据。

2.2 疫木清理与伐除

2.2.1 疫木清理时间选择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时间选择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确定。1)以松墨天牛生活史为依据确定年度工作重点期,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的松墨天牛蛹期和成虫羽化前开展集中清理。这一时期气温较低,松墨天牛活动不活跃,有利于阻断传播途径;同时该时段降水较少,山地作业条件较好,便于机械设备进场,可显著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效率。2)结合疫情发现时间确定应急清理时限,对于新发现的染疫松树,采取“发现一株、清理一株”的即时处置原则,要求在确诊后7 d内完成清理。特别是在5—9月的高温季节,受害松树从发病到死亡仅需40 d左右,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疫木清理。

2.2.2 疫木伐除技术规程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伐除技术规程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执行。1)采用“点状清理、带状隔离”的作业方式,在确诊染疫松树周围3~5 m范围内进行点状清理,对发病松树采取定向伐倒技术,使用专业油锯在距地面5 cm以下进行锯断。同时,在发病点外围15~20 m范围设置隔离带,对带内所有直径大于1 cm的枯死枝条进行彻底清理,形成有效防火隔离带[4]。2)实施“全株利用、就地处理”的处置方案,对伐倒的疫木采取“五步法”处理,即伐倒、截段、剥皮、集中、粉碎。其中,截段时要求将主干按2 m长度锯断,大枝材按1 m长度截断,剥皮必须彻底,特别是对树干的节疤部位要仔细清理,最后利用移动式木材粉碎机进行就地粉碎处理。

2.2.3 伐桩处理技术要求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伐桩处理技术要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执行。1)严格控制伐桩高度和处理方式,按照“510”技术标准,要求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 cm,同时对伐桩进行彻底剥皮并环割树皮下至土壤表层。特别是在松材线虫病重点区域,采用专用铲皮器对伐桩表面进行深度刮削,确保无树皮和形成层残留,防止松墨天牛在伐桩上取食和产卵。2)采取“一点两查”质量控制措施,即一个伐桩处理点位要经过两次质量检查。第一次由技术指导工作队现场验收,重点检查伐桩高度是否达标、剥皮是否彻底;第二次由第三方监理公司进行复查,对照检查记录逐点核实,确保处理质量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真正实现“不留隐患、不留死角”。

2.3 疫木无害化处理

2.3.1 现场粉碎处理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现场粉碎处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1)采用“分类粉碎、分级处理”的工艺流程,配备大型移动式木材粉碎机和小型枝条粉碎机两种设备,对不同径级的疫木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直径大于10 cm的主干材,使用大型粉碎机进行初次粗粉碎,粉碎粒度控制在5 cm以下,再进行二次精粉碎,使最终粒度小于2 cm;对于直径小于10 cm的枝条材,直接使用小型粉碎机一次性粉碎至2 cm以下[5]。2)建立“双防双控”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粉碎现场采取防飞溅和防扬尘措施,对作业区域进行全封闭管理。同时,对粉碎后的木屑进行含水率和粒度双重检测,要求含水率控制在30%以下,粒度检测合格率在95%以上,确保松材线虫病完全失去传播条件。

2.3.2 集中烧毁处理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集中烧毁处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1)建立“三定一专”的集中烧毁机制,即定点设置标准化疫木焚烧场,定时组织专业人员集中焚烧,定量控制单次处理规模,配备专门的防火设施和人员。在松材线虫病重点区域,每个监测网格设置1~2个固定焚烧点,选址要求远离居民区和其他松林,场地四周设置6 m宽的防火隔离带,配备移动式水泵和灭火器等消防设备。2)实施“分层堆放、分批焚烧”的作业模式,将疫木按直径大小分类,底层铺设直径小于5 cm的枝条作为引火层,中间放置直径5~15 cm的中径材,最上层摆放直径大于15 cm的主干材,采用自下而上的点火方式,保持充分通风,确保完全燃烧。每批次焚烧量控制在50 m3以内,焚烧后的灰烬必须深埋处理。

2.3.3 药物浸泡处理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药物浸泡处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1)采用“两池一体”的标准化浸泡设施,建设专门的浸泡处理场地,配备主浸池和沉淀池。主浸池尺寸为10 m×5 m×2 m,采用防渗混凝土结构,内壁涂防腐涂料;沉淀池容积为主浸池的1/3,用于药液循环净化,浸泡药剂选用40%氯氰菊酯乳油200倍液。2)执行“四段一检”的浸泡工艺流程,即疫木入池前预处理、常温浸泡48 h、药液循环更新、通风晾干24 h,最后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采用改良贝尔曼漏斗法,确保松材线虫死亡率达到100%,处理后的疫木还需要在储存场地静置15 d,经二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4 疫木应急处理

2.4.1 就地快速处理技术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就地快速处理技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1)采用“一点一策、三步到位”的专项处置措施,对松材线虫病高发区域内新发现的疫点采取快速响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疫木确诊后2 h内到达现场,进行疫点定位和四邻界标记,设置警示标识;采用快速伐倒技术,配备专业伐木队和双把手油锯等设备,按照“V”字形缺口导向,确保疫木定向安全倒伏;使用便携式小型粉碎机进行快速粉碎处理,对直径10 cm以下的枝条就地粉碎,对主干材进行2 m以下短截,由专用运输车辆转运至集中处理点。2)实施“三防同步、双重监管”的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由技术指导组和应急处置组组成的快速反应团队,确保疫木处理过程的安全和质量。技术指导组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和安全管控,重点做好防误伐、防扩散、防事故3项工作,对疫木伐倒后的现场进行全面消毒,采用40%氯氰菊酯乳油500倍液进行定向喷洒,处理半径不小于5 m;应急处置组负责疫木处置和现场清理,对疫点周边50 m范围内的松树进行健康排查,同时填写应急处置记录,拍摄处置过程影像资料,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和质量控制。

2.4.2 特殊地形处理技术

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特殊地形处理技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1)在陡坡和沟谷区域采用“绳索索降、分段处理”的作业模式。针对镇安县山高坡陡、沟谷纵横的地形特点,特别是木王镇和茅坪镇等区域海拔落差大、坡度超过45°的地段,配备专业高空作业队和索降设备。具体采用双向锚固系统,在坡顶设置主锚点和备用保护锚点,使用直径16 mm以上的专业登山绳和滑轮组,通过高空索降方式到达疫木位置。同时,配备轻型便携式油锯,采用由上至下的分段处理方式,将疫木按1.5 m长度截断,利用绞盘和滑轮系统将疫木安全运送至坡底集中处理点。2)在密集林区实施“定向倒伐、单向集运”的处置技术。针对镇安县西口镇、茅坪镇等区域地形复杂、林木密集的特点,采用改良型定向伐倒技术,在疫木主干1 m处开设深度为胸径1/3的定向切口,切口角度保持在45°,同时在背切线上方20 cm处预埋专用导向钢楔,确保疫木按预定方向倒伐。采用8~12人的专业作业小组,配备森林消防机动绞盘和集材拖拉机,沿等高线方向设置临时集材道,采用定向绞拽方式将疫木运送至指定处理区域,避免造成次生损害。

3 结语

基于镇安县松材线虫病发生现状,系统总结了镇安县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的关键技术,包括疫木鉴定、疫木清理与伐除、疫木无害化处理及疫木应急处理等。为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镇安县必须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规范疫木处理流程,实施科学的除治技术,开展综合性防控措施。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智能监测技术应用和生物防治研究,优化无害化处理工艺,完善松墨天牛防控体系,为镇安县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伟军.松材线虫病疫木林间就地除害技术[J].新农业,2024(9):42-43.

[2] 王佳佳.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4(8):94-96.

[3] 宋浩,刘皋,邹士凤,等.六安市松材线虫病影响因子分析及防治措施[J].皖西学院学报,2024,40(2):8-13.

[4] 冯超,夏晶.松材线虫病防控策略研究[J].新农业,2024(2):36.

[5] 王钱晴,赵丽媛,张建,等.物理方法在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24,37(1):65-70.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马贵平(1971—),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E-mail:314251251@qq.com。

标签:  镇安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