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民收益的有效途径。为给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顺利推广提供决策参考,以广西藤县为例简要概述藤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情况,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农民接受度不高、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配套技术和设备有待完善、基层技术推广队伍薄弱、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强化示范引领,提高农民接受度;优化技术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能;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技术装备;壮大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强化人才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技术落地生根等对策。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策略;广西藤县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34
藤县位于广西东部,地处东经110°21′~111°11′、北纬23°02′~24°03′,总面积3 946 km2,耕地面积约15 333.33 h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条件优越,适宜大豆、玉米等作物生长。近年来,藤县大力推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大豆、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2023年,藤县大豆种植面积达1 000 hm2,玉米种植面积达2 280 hm2。但由于藤县耕地资源总量有限,大豆与玉米存在争地矛盾,急需探索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的新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在同一地块实现“一季双收”,是解决争地矛盾、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
1 藤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概况
近年来,藤县大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针对藤县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当地有关部门精心筛选并推广了一批适宜的玉米和大豆品种,如玉米品种青青700、宜单629、迪卡011,大豆品种华春8号、桂春豆108等,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品种保障。同时,藤县高度重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藤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多元推广模式,将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充分纳入其中,形成了整体合力,为技术推广贡献了关键力量。藤县还因地制宜地开展“党建+村集体+农户”模式探索,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乡村集体的有效组织,降低了农户在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的风险顾虑,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积极性。此外,藤县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入户入村,为农户提供政策和技术指导服务。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高效优势,藤县大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2 藤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接受度不高
农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推广成效。由于大豆、玉米属于不同科属作物,在田间管理上存在诸多差异,如使用除草剂种类不同、收获期间隔较长等,使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操作相较常规模式更为烦琐,而农民普遍认为传统单作模式操作简单,收益相对稳定,对带来增收但要额外付出劳动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存在顾虑。同时,部分农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潜在风险缺乏认识,对其增产增效效果抱有怀疑态度,接受意愿不高。
2.2 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藤县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过程中,现有的技术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制约了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藤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服务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偏重于中心镇区,农村地区技术服务网点相对匮乏,服务覆盖半径有限。同时,技术服务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技术推广人员入户入村现场指导。此外,由于受到财力、人力等资源制约,现有的技术服务站点在服务项目、服务深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技术服务与实际生产也存在脱节现象,技术服务内容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结合藤县农户的实际需求,导致技术服务的实效性不高[2]。部分服务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可操作性指导,难以真正为农户的生产决策提供支撑。
2.3 配套技术和设备有待完善
目前,藤县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过程中,仍面临配套技术和设备不够完善的困境。例如,由于大豆和玉米属于不同科属作物,对除草技术的选择使用要求更为苛刻,然而藤县现有的除草技术尚不够精准高效,增加了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除草难度。此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于播种和收获机械有着特殊要求,需要相关设备具备较强适应性。但目前藤县农户手中的农机设备大多针对传统单作模式,在行距等参数设置上无法完全匹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求,导致操作效率低下。部分地区甚至仍沿用人工作业方式,加重了农户的工作强度,影响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生产效益,制约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
2.4 基层技术推广队伍薄弱
当前,藤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较为薄弱,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与推广任务量不相匹配,很难做到对全县范围内的农户进行全面精细化的技术服务。同时,现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专业知识储备匮乏,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掌握不足,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以保证。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推广队伍整体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严重,不利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
2.5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目前,藤县在政策扶持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从财政投入来看,藤县专项用于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财政资金严重紧缺,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履职经费、示范基地建设经费、相关科研经费等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政策激励方面,藤县对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农户、农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有效的利益导向,农户初期投入大、风险高,但收益回报无法快速体现,缺乏坚持的动力,而种植大户、合作社等也未能获得优惠贷款、税费减免等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易打击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积极性。
3 对策
3.1 强化示范引领,提高农民接受度
提高农民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接受度,是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成效的关键所在。藤县应当以示范引领为抓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选择自然条件良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村镇,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实行全程科技服务,确保关键环节操作规范,力争创建一批高产高效的示范样板。通过现场观摩、技术讲解等形式,让农民切实感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实际效果,直观感受到其增产增效的优势,从而打消疑虑,主动接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同时,鼓励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先行试点,取得成功后在周边地区开展经验分享,发挥示范作用[3]。此外,选树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典型,通过村组宣讲、播放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政府还应与种子企业、农资销售商等多方合作,通过现场展会布设产品体验区,向农民展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操作流程,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普及。
3.2 优化技术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能
优化技术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能,是夯实藤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基础的关键举措。藤县可根据人口分布、交通条件等因素,优化技术服务网点的空间布局,在农村地区新建一批技术服务站点,缩小服务半径,扩大服务覆盖面。同时,藤县要创新技术服务模式,拓展技术服务渠道,除固定服务网点外,还可探索流动服务站等灵活方式,实现服务资源的就近配置。立足数字农业发展趋势,积极融入线上平台,开展远程诊断、网上答疑等,为农户提供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此外,藤县要优化技术服务内容和形式,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农户实际生产需求,提供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注重服务方式创新,通过现场演示、视频直播等形式,让知识和技术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提高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技术装备
藤县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构建起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和装备系统。在技术研发方面,重点突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关键环节,研发出配套技术。在装备配套方面,重点研制适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专用农机装备,包括符合作物行距要求的高精度播种机,配备智能遥感系统实现精准变量作业的高效施药机具,以及可一体化完成带状作业的智能化收获机等。此外,对现有农机进行针对性改造升级,不断提高其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业中的适用性,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扫清障碍,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实践中取得理想效果。
3.4 壮大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强化人才保障
藤县应从补充人手、提升素质、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基层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藤县可通过公开招聘、订单培养等方式,根据各镇村的实际需求,适度扩充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在人员配置上,要注重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确保人力资源与工作任务相匹配。也可探索购买服务等灵活用人方式,让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形成人力资源合理补给的良性格局。同时,藤县需要从入职培训、在岗培养、实践锻炼等多个环节着手,持续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例如,可定期安排推广人员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观摩和实操练习,为推广人员系统掌握新技术理论和操作要领创造条件[4]。此外,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构建多层次的职业发展通道,健全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区别不同岗位贡献,给予相应的薪酬待遇,充分调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技术落地生根
为切实助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藤县落地生根,藤县应从制度层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藤县可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增设面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专项补贴、奖励等措施,激励更多农户主动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5]。同时,制定出台的新政策需要注重操作性和贴近实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基层意见,了解实际需求,相关政策要做到简便易行,切忌流于形式主义。还应积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户释疑解惑,提高政策知晓率。除了直接补贴和支持外,相关部门还可从金融、保险等多渠道入手,构建多层次的政策保障体系。例如,开发契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特点的保险产品,或者为从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农户提供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通过这些多管齐下的举措,必将有力助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藤县落地生根、行稳致远。
4 结语
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为此,藤县应立足自身实际,从提高农民认知、完善服务网络、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政策扶持等多方着手,形成多措并举的长效机制。这些有力措施的深入实施,必将为藤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奠定坚实基础,进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潘庆流,韦佳炜,潘友生,等.广西河池宜州区多措并举做好“稳粮增豆”大文章[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4(7):48-49.
[2] 黄秋香,何锦,谭琼,等.旺苍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探索[J].中国农技推广,2024,40(1):26-28.
[3] 卢行尚,蒙金娥,马桂美,等.广西隆安县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成效及发展对策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11):14-16.
[4] 文世浩.农民采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基于松原市的调研数据[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23.
[5] 马剑,侯燕波,施庆峰.云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农机装备推广的对策与建议[J].农机科技推广,2023(3):27-28.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郭家锋(1974—),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种植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与试验研究。E-mail:6527279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