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甘肃省临夏州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气候和区位优势,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为提高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促进番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重点从砧木与接穗的选择、嫁接前准备工作、嫁接操作及嫁接后期管理等方面分析日光温室番茄嫁接技术。
关键词 番茄;日光温室;嫁接;栽培管理;甘肃省临夏州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24
番茄作为设施农业的主导作物,以其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在我国蔬菜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日光温室嫁接栽培技术作为提高番茄抗逆性和产量的有效手段,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然而,在日光温室番茄嫁接生产过程中,仍面临着砧木品种选择不当、嫁接操作不规范、病虫害防控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提高日光温室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嫁接栽培技术体系。笔者通过分析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特点和环境需求,结合甘肃省临夏州的气候条件,从砧木与接穗的选择、嫁接前准备、嫁接操作及后期管理等方面系统探讨了日光温室番茄嫁接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为促进日光温室番茄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种植概况
临夏州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与西部牧区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7′~36°12′。临夏州属冷温带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具有显著的区域特点: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川塬区温和,年平均气温6.0~9.9 ℃,年平均降水量286.1~617.1 mm,无霜期139~178 d。临夏州的自然条件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良好基础。近年来,临夏州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不断扩大设施蔬菜产业规模。截至2024年3月,临夏州建有标准化日光温室示范基地15个,其中以番茄为主导产品的专业化种植基地8个,覆盖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等主要产区[1]。临夏州成立了12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市场信息等服务。在生产管理方面,临夏州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了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生产体系。为提高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临夏州农业部门积极推广嫁接育苗等新技术,建立健全了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体系,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嫁接技术
2.1 砧木与接穗的选择
2.1.1 砧木品种筛选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砧木品种的筛选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选用抗病性强的科砧2号品种。该品种是由罗马尼亚引进的杂交种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具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能力强等特点,特别适合临夏州日光温室早春栽培期使用,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问题,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和产量。2)推广使用优质耐寒品种,如苏粉13和东方美2号等。这些品种具有抗重茬不死秧、高产、抗病等特性,适合在冬春季节种植,其育苗期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10月底定植,次年1月即可采收,直至3月中旬拉秧,与临夏州日光温室种植周期高度契合,能充分发挥砧木的优良特性,确保接穗品种的正常生长发育[2]。
2.1.2 接穗品种选择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接穗品种的选择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选用耐低温弱光品种,如凡谷1号、希唯美及普罗旺斯等。这些品种具有耐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能在临夏州日光温室冬春季节光照不足的条件下正常生长结果,特别是凡谷1号品种在低温弱光环境下着果率高,果实品质优良,深受种植户欢迎[3]。2)推广使用优质大果型品种,如黄罗曼、千禧及绿宝石等。这些品种不仅果实品质优良,而且具有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等特点,其中黄罗曼和千禧品种果实硬度适中,耐贮运性好,特别适合临夏州日光温室栽培条件,能显著提高种植效益。
2.2 嫁接前的准备工作
2.2.1 嫁接工具消毒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嫁接前的工具消毒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对嫁接刀具的消毒处理。临夏州各大温室基地主要采用75%医用酒精对嫁接刀片进行全面消毒,使用专门的消毒器具将嫁接刀片完全浸入酒精中消毒10 min以上,之后用无菌纱布擦拭,确保刀片表面无任何污染源。每次嫁接操作前都需要重复此消毒过程,且嫁接过程中要经常用酒精擦拭刀片,防止病菌通过刀具传播。2)对固定器材的消毒,包括嫁接夹、固定架等辅助工具,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30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对于塑料嫁接夹还可采用84消毒液稀释500倍后浸泡消毒15 min,确保所有接触植株的工具均处于无菌状态。
2.2.2 嫁接环境控制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嫁接环境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温度湿度调控。依据临夏州气候特点,在嫁接操作前3~5 d将温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 ℃,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白天采用遮阳网调节光照强度,夜间视气温情况使用棉被覆盖保温,必要时开启增温设备,确保室温稳定[4]。2)光照强度管理。考虑到临夏州日光温室冬春季节光照不足的特点,嫁接期间采用双层遮阳网调控光照,10:00前和16:00后揭开外层遮阳网增加光照,中午强光时段保持双层遮阳,同时在砧木与接穗嫁接口愈合期间,温室内保持75%~85%的遮光率,运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环境参数。
2.2.3 嫁接时间确定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嫁接时间的确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根据栽培季节选择最佳嫁接期。针对临夏州冬春茬栽培,砧木育苗应在9月上旬开始播种,接穗品种在砧木播种后5~7 d播种,当砧木长至2~3片真叶、茎直径在2.0~2.5 mm时进行嫁接,通常在砧木播种后25~30 d,这样可以保证嫁接苗在10月底前完成定植。2)根据植株生长状态确定具体嫁接时机。选择晴天8:00—10:00进行嫁接操作,此时砧木和接穗苗茎直径基本一致,砧木下胚轴需为1.5~2.0 mm,接穗生长点以下茎段为1.8~2.2 mm,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进行嫁接,确保嫁接成活率达到预期[5]。
2.3 嫁接操作
2.3.1 砧木和接穗切口制备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嫁接切口制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砧木切口制备。选取生长健壮的砧木苗,在子叶以下1.0~1.5 cm处用75%酒精消毒的手术刀片横切一刀,切口要平滑、垂直于茎轴,切口角度保持45°,切面长度以茎直径的1.5倍为宜,切口完成后立即用清水冲洗。2)接穗切口制备。选取接穗生长点以下2~3 cm处的茎段,并用锋利的消毒刀片斜切一刀,切口要光滑均匀,与砧木切口角度相同,切面长度应与砧木切口相匹配,切口制备后要立即进行对接,避免切口暴露时间过长导致组织氧化。
2.3.2 嫁接部位对接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嫁接部位对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切口对接。嫁接时要确保切口表面完全吻合,将接穗斜切面与砧木切口紧密贴合,两者形成的切口夹角保持一致,切面要完全重叠,不能有空隙和错位,对接时要快速准确,避免切口暴露时间过长。2)维管束对接。嫁接要使砧木和接穗的维管束组织至少有1/3的重叠,以保证水分和养分的正常运输,对接时要注意砧木和接穗的径向组织要充分接触,保证形成层对齐。
2.3.3 固定方法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嫁接固定方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硅胶夹固定技术。采用经过消毒的1.5 mm和2.0 mm规格的硅胶夹,根据砧木和接穗的茎粗选择合适型号,将硅胶夹对准嫁接口斜面中心位置轻轻卡住,注意力度要适中,过紧会损伤组织,过松则影响植株成活,固定后要保持嫁接口处于稳定状态。2)固定支架辅助技术。对于苏粉13与希唯美等生长势较强的品种组合,在使用硅胶夹固定后还需配合“∧”型塑料支架进行辅助固定,支架高度以能保持接穗直立且不影响生长为宜,并在愈合期间采用遮阳网搭建小拱棚,确保嫁接苗在愈合期间生长环境稳定。
2.4 嫁接后期管理
2.4.1 温湿度管理
临夏州高效日光温室番茄嫁接后的温湿度管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愈合期温湿度控制。在嫁接后3~5 d的愈合期内,需要严格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条件,白天将温室温度控制在24~26 ℃,夜间温度要确保不低于15 ℃,同时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采用喷雾系统每天加湿4~5次,每次喷雾时间2~3 min,特别是在秋季干燥天气条件下,要适当增加喷雾次数以确保湿度达标。采取精细化的温湿度调控措施,可以为嫁接苗的伤口愈合创造最佳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嫁接的成活率。2)炼苗期温湿度调控。愈合7 d后进入炼苗阶段,需要逐步调整温室环境参数,此时逐步将温室温度降为22~24 ℃,夜间温度控制在12~14 ℃,相对湿度降为75%~85%。此时,还需充分考虑临夏州的气候特点,采用白天开启通风、夜间覆盖保温的管理方式。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环境调控手段,逐步增强嫁接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要注意在温度和湿度调控过程中要做到缓慢过渡,避免环境参数的剧烈波动对植株造成不良影响,确保嫁接苗在炼苗期间能够健康生长,增强其抗逆性,为后期的田间管理和高产栽培打下坚实的基础。
2.4.2 光照管理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嫁接后的光照管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愈合期光照调控。嫁接后3~5 d内采用双层遮阳网控制光照强度,遮光率保持在80%~85%,10:00前和16:00后仅使用单层遮阳网,有利于嫁接口愈合组织的形成,同时避免强光刺激导致植株脱水,特别是在临夏州秋季光照强度较大的时段,要适当增加遮阳网层数。2)炼苗期光照管理。愈合7 d后逐步减少遮光,先撤除一层遮阳网,将遮光率降为50%~60%,3~4 d后完全撤除遮阳设施,同时根据临夏州日光温室采光特点,采用揭开棚膜、打开通风口等方式增加光照,提高嫁接苗的光合作用能力。
2.4.3 病虫害防治
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嫁接后主要发生两种病害和两种虫害。1)灰霉病主要为害植株茎叶和果实。在秋冬季临夏州日光温室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叶片出现“V”字形暗褐色病斑,果实表面出现灰褐色霉层并逐渐软烂。2)晚疫病在日光温室内主要为害叶片和幼果。受害番茄的叶片产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期变为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白色霉层,病果近把柄处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3)烟粉虱主要在温室内聚集为害嫁接苗叶片,尤其是在凡谷1号、希唯美等品种上,成虫和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卷曲,同时传播病毒病。4)白粉虱主要在科砧2号和苏粉13等品种的叶片背面为害,造成叶片失绿黄化,分泌蜜露污染果实,影响商品价值。
针对上述病虫害,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病害防治。对于灰霉病,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7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对于晚疫病,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隔7 d喷一次,连续喷3次。2)虫害防治。对于烟粉虱,采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每7~10 d喷一次;对于白粉虱,使用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噻嗪酮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每隔10 d喷一次,同时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进行物理防治,每667 m2悬挂20~30张。所有农药施用时间应在番茄嫁接成活15 d后进行,且收获前15 d停止使用农药。
3 结语
系统探讨临夏州日光温室番茄嫁接技术,包括砧木与接穗的选择、嫁接前准备工作、嫁接操作及嫁接后期管理等关键环节。高效日光温室番茄嫁接栽培必须科学选配砧木和接穗品种,严格控制嫁接环境条件,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温湿度调控和病虫害防治。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体系,优化标准化生产规程,为临夏州温室番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增长。
参考文献:
[1] 张俊红.日光温室无公害西红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4(10):175-177.
[2] 方月平.日光温室西红柿高效栽培管理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4,27(9):90-92.
[3] 米拉吉古丽·依布拉音,日孜旺古力·阿不都热合曼.日光温室温度对西红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8):4-6.
[4] 刘艳凤.日光温室西红柿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2(5):26.
[5] 王传胜.温室西红柿栽培技术与病害防治策略探析[J].河南农业,2025(1):20-21.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李永伟(1969—),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番茄嫁接、种植技术推广。E-mail:23658515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