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园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养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粗放型养护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节约型养护技术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为目标,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为给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探讨安徽省园林绿化现状,分析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园林绿化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集成度低、自动化水平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提出提高技术集成度、提高自动化水平、优化资源利用等对策。
关键词 节约型养护技术;园林绿化;资源利用;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6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园林绿化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改善了人居条件,而且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降噪减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然而,传统的园林绿化养护模式存在养护成本高、资源消耗大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节约型养护技术应运而生。节约型养护技术是在传统养护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优化养护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实现经济、高效、可持续的园林绿化管理。目前,节约型养护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徽省作为园林绿化大省,在节约型养护技术的应用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笔者概述安徽省园林绿化现状,分析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安徽省园林绿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安徽省园林绿化现状
安徽省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初步形成“全域覆绿、全时留绿、全面常绿”的城乡园林绿化格局。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安徽省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8.6万hm2,绿化覆盖率达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4 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5个、省级森林公园46个。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安徽省共引进驯化树木花卉1 800余种,培育地方乡土树种350余种,初步建立了适应安徽省气候特点、符合园林绿化要求的植物材料体系。在养护管理方面,安徽省积极推行“以养代管”的园林绿化管养分离模式,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园林绿化管理网络,全省已有3 000余名专业管理人员和5万余名养护工人。同时,安徽省积极探索“互联网+”园林绿化管理新模式,淮北市、滁州市等地建成了智慧园林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然而,在节约型养护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技术集成度低、自动化水平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急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优化管理,促进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2 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安徽省园林绿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集成度低
安徽省在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应用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整体上技术集成度还较低,尚未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应用格局。目前,安徽省园林绿化养护中节水灌溉、循环利用、智能管理等节约型技术的应用主要依托于示范项目或试点工程,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各项技术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集成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以节水灌溉技术为例,虽然滴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示范项目中得到应用,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率不高,多数园林绿地仍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在植物养护方面,尽管一些地区引进了智能化植保机械,但与病虫害监测预警、施肥管理等环节缺乏有效融合,难以发挥最佳效果。技术集成度低导致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安徽省园林绿化中的整体应用水平不高,未能充分展现其在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美化景观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因此,急需加强部门协调和政策引导,推动节约型养护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应用,促进园林绿化事业全面提质增效。
2.2 自动化水平不足
安徽省园林绿化养护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总体偏低,尚未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提高养护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障作业质量等方面的潜力。目前,安徽省园林绿化养护作业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2]。以草坪修剪为例,安徽省多数园林绿地仍采用人工推剪的方式,作业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而自动化的割草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在灌溉方面,虽然一些大型公园引入了自动喷灌系统,但该系统在精准灌溉、实时调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难以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在植保作业方面,无人机等现代装备的应用也主要局限于示范区域,远程诊断、自主作业等关键技术有待攻关,植保作业的整体自动化水平亟待提高。此外,在土壤培肥、苗木修剪、园路清扫等园林绿化养护的其他环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同样不足[3]。大量简单重复性劳动尚未实现机械化替代,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基础普遍薄弱,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决策和调度机制尚未建立,园林绿化养护整体呈现出自动化水平偏低、智能化程度不足的特点,难以适应新时期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急需加快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2.3 资源利用效率低
安徽省园林绿化养护中节约型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与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安徽省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对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普遍不高,资源浪费现象较为突出[4]。以水资源利用为例,园林绿化灌溉大多采用漫灌等粗放方式,灌溉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不足,中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偏低,优质水资源过度使用问题凸显。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一些地区盲目追求“大园林”“大景观”,过度硬化地表,压缩植被生长空间,导致园林绿地生态功能退化,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发挥不充分。园林绿化养护中化学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加剧了土壤理化性状的破坏,制约了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问题同样普遍存在,园林绿化机械设备能耗水平偏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不足,能源浪费现象较为常见。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植物废弃物、枯枝落叶等还未实现规模化资源化利用,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5]。因此,安徽省需要进一步强化节约型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园林绿化养护新格局,实现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技术集成度
为提高节约型养护技术在安徽省园林绿化中的集成应用水平,相关部门应从系统化、规范化、产业化3个维度入手。1)安徽省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订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技术集成应用的整体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建立健全技术集成应用的标准体系,规范技术选型、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关键环节。2)安徽省应促进不同领域、不同环节技术的协同集成和创新优化,重点围绕园林植物养护、灌溉节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领域,加强节约型养护核心技术的攻关集成,推动节水灌溉、植保机械、智能管控等单项技术在园林绿化养护各环节的系统集成应用,强化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等复合技术的研发应用,加快构建适应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特点的技术模式,形成综合效益显著的节约型养护技术集成应用范式。3)完善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的产业体系,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技术基础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支持其建立节约型养护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带动节约型养护技术产品的迭代升级,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设备的推广应用。4)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技术输出、托管运营等方式,带动中小微企业参与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各类主体融通发展,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晰、协作紧密的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产业体系,推动节约型养护技术集成应用由示范引领向全面推进转变,实现规模化发展。
3.2 提高自动化水平
为提高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的自动化水平,安徽省应着力推进现代科技与园林绿化养护的深度融合,加快智能装备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发应用。1)安徽省应加大园林绿化养护关键领域核心装备的攻关力度,重点支持节水灌溉、植保作业、苗木修剪等环节自动化装备的研制,突破精准灌溉、变量施药、远程诊断等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功能先进、性能可靠、适应性强的园林绿化养护装备体系。2)安徽省应持续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园林绿化养护各环节的应用,实时采集与传输园林植物生长状况、土壤墒情、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信息,并基于海量养护数据构建智慧决策模型,形成精准预测预警、智能分析调控、科学辅助决策的智能化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和养护模式变革[6]。3)安徽省应统筹推进示范区和标杆项目建设,加强智能灌溉系统、自动植保平台、智慧养护监管系统等新技术、新装备的集成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化园林养护样板工程,并总结提炼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快推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3.3 优化资源利用
为提高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的资源利用效率,安徽省应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养护新格局。1)安徽省应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喷灌、微灌、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推动智能化灌溉调控系统建设,提升灌溉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雨水、中水等非常规水源的收集利用,因地制宜发展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海绵型园林绿化设施,在满足园林植物生长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约优质水资源。
2)安徽省应加强园林绿化的精细化养护管理,严格落实“以养定建”的要求,从设计源头优化植物配置,科学确定苗木种植规格和密度,增加乡土植物和节水植物的应用比例,减轻大面积、高密度种植所导致的后期养护压力。改进园林绿地土壤管理措施,推广使用缓释肥、有机肥等新型肥料,增强土壤肥力的持续供给能力,并加强改良培肥,激发园林植物根系活力,提升植物群落生态稳定性,促进园林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3)安徽省应加快园林绿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落叶枯枝、修剪废弃物等园林有机废弃物的分类收集,通过就地堆肥还田、异地集中利用等方式,研制生产有机基质、生物饲料等资源化产品,拓宽园林废弃物资源利用渠道。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提高园林绿化机械装备的节能环保水平,推广使用电动修剪机械、太阳能杀虫灯等节能环保设备,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园林绿化养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4 结语
节约型养护技术是推动安徽省乃至全国园林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安徽省在节约型养护技术的应用中还存在技术集成度低、自动化水平不足、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对此,安徽省应立足自身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提高节约型养护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加快关键领域现代装备的研发应用,强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构建技术先进、装备智能、资源节约的现代园林绿化养护体系,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随着现代科技与园林绿化的不断融合,节约型养护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安徽省应与时俱进,以创造高品质人居环境为导向,加快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突破,大力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尹向培.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中的综合应用探析[J].南方农业,2022,16(24):62-64.
[2] 景华军.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技术探讨[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9):59-61.
[3] 李晓明.城市园林绿化节约养护关键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9(6):31-32.
[4] 袁肖琴.关于节约型园林绿化的一些思考建议[J].天津农林科技,2017(5):43-44.
[5] 陆洋.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技术探析[J].现代园艺,2016(18):197-198.
[6] 李艳飞.新时期如何做好营建节约型园林养护工作[J].今日财富,2016(12):163.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姓名:陈颖(1998—),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E-mail:10421173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