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森林防火工作一直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西藏林芝市作为全国三大原始林区之一,始终战斗在森林防火的最前沿。为提高林芝市森林防火工作水平,基于2006年至2024上半年林芝市发生的63起森林火灾,分析林芝市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和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压实防火责任、提升宣教成效、强化物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队伍建设等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森林火灾;发生特点;森林防火;西藏林芝市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85
西藏天然林资源丰富,森林蓄积量位居全国第一,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宝库、战略资源储备基地[1]。林芝市作为西藏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的主要林区之一,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林芝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西藏的根本。林芝市是西藏森林防火关键地区和火灾高发区,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如何强化林芝市森林防火工作,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一直是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当地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2]。
1 林芝市基本情况和森林防火工作现状
1.1 林芝市基本情况
林芝市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平均海拔3 100 m,下辖7县(区、市)、504个村(居),居住着藏、汉、门巴、珞巴等35个民族和僜人、夏尔巴人,常住人口23.89万人。林芝市林地面积654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7.66%,森林蓄积量为14.09亿m3,重点公益林保护面积297.62万hm2,森林资源呈现物种丰富、总量大等特点,具有热带、亚热带、寒温带和湿润、半湿润气候带的各种森林植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典型地区。
1.2 森林防火工作现状
1.2.1 防火管理机制基本建立
近年来,林芝市逐步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相关管理机制,明确了“1331”防火工作思路,制定、颁发了《林芝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条例》,印发、实施了森林防火工作实施方案,森林防火的顶层设计和管理机制基本建立。
1.2.2 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通过实施巴宜区、米林县、墨脱县、波密县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林芝市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能力逐步提升。
1.2.3 防火队伍进一步发展
为顺应机构改革后的森林防火工作形势,市、县(市、区)两级林业主管部门成立了森林防火业务科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森林防火工作局面逐步由兼职向专职转变。此外,由专业管护员、村级护林员等力量组成的基层群众性消防队伍承担着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和前期处置职责。
1.2.4 防火工作合力逐步形成
在原有林业系统防火机制的基础上,林芝市进一步明确了应急管理、文化和旅游、电力、农牧和民族宗教事务等成员单位的防火职能,森林防火工作的社会参与面逐渐扩大,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合力逐步形成,上下联动、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森林防火新格局逐步形成。
2 林芝市森林火灾发生特点
2006年至2024年上半年,林芝市共发生森林火灾63起,森林火灾呈多发、频发趋势。从火灾发生区域来看,因林区降水和森林资源分布的差异,西部朗县、工布江达县及南部墨脱县火灾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东部察隅县、波密县及中部巴宜区、米林市为火灾高发区域(见表1)。
从成灾因素来看,林芝市森林火灾成灾因素多样(见表2)。林区频繁的人为活动是导致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林芝市地处国家边界,容易受到境外火灾的入侵。63起火灾中人为引起的森林火灾47起,占总数的74.60%;林区输配电线路短路引发的森林火灾8起,占总数的12.70%;境外火4起(均发生在察隅县),占总数的6.35%;自然火4起,占总数的6.35%。林区吸烟,生产用火,野外烧茶、做饭、取暖,输配电线路短路是林芝市森林火灾的主要成因,其引发的森林火灾占火灾总数的74.60%。
从火灾发生时间来看,林芝市森林火灾发生时间分布于全年各月,但主要集中于防火期(当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共54起,占总数的85.71%;防火期之外9起,占总数的14.29%(见表3)。
根据《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按照受害森林面积,森林火灾分为4个等级:一级为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小于1 hm2;二级为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100 hm2;三级是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1 000 hm2;四级是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 000 hm2及以上[3]。经统计,林芝市63起森林火灾中,森林火警33起,占总数的52.38%;一般森林火灾23起,占总数的36.50%;较大森林火灾4起,占总数的6.35%;重大森林火灾3起,占总数的4.77%;暂未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从火灾发生年度来看,2007年林芝市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为11次;2016年,林芝市未发生森林火灾;2019年以后,随着林芝市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林区人为活动频繁,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见图1)。
3 林芝市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3.1 防火责任落实不到位
1)部分防火责任单位对当前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扑救、轻防范的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上紧下松的工作局面难以打开。2)森林防火督查考核指标不够量化,各级森林防火成员单位对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过程中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不够明晰,影响工作成效。
3.2 全民防火意识不足
1)宣传力量薄弱。林业和草原、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做得多,教育、旅游、交通等其他政府部门及社会力量参与得少,群防群治的防火氛围尚未形成。
2)宣传方式单一。除了采取常规的发放宣传单、张贴横幅、播放音频、会议宣讲等方式,没有其他新颖的方式,人们的接受率、参与率和知晓率较低,导致宣传教育的实效差。3)宣传针对性不强。未针对受众群体在职业、年龄、学历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一定程度上使宣教成效大打折扣。
3.3 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林芝市各级政府在现行的财政压力下,在森林防火方面投入的资金与严峻的防火形势难相适应。长期受财力投入不足的影响,火灾易发区域的防火隔离带、蓄水池、瞭望塔、防火阻隔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是空白。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基层巡护力量仅限于在公路沿线、主要山林沟口通道处把守,无法深入林区盯守巡逻,即使发现火情,也无法做到快速赶往处置。
3.4 防火巡护力量不足
林芝市共有52处专业管护站、300名专业管护员。这些专业管护员覆盖多个年龄层次,多为家中主要劳动力,专职承担全市的森林防火巡护工作,人均巡护面积大、巡护补助低,家庭增收和巡山护林的矛盾普遍存在,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庄的护林员老龄化现象严重,防火巡护力量不足,加之林区山高、坡陡、路远等实际问题突出,加大了防火巡护的难度。
3.5 林区形势复杂
林芝市植被多为巨柏、高山松、落叶松、油松、高山栎等易燃树种,随着各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建立和商品林全面禁伐政策的实施,林下可燃物已经超过安全警戒线,处于危险状态。当地农牧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民俗文化多样,转山转湖和烧香、煨桑活动频繁,加之旅游、施工等人类活动密集,加大了森林火灾发生风险。受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西藏气温逐年升高,极大地提高了林芝市的森林火险等级。林芝市林区多为高山峡谷地带,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很多火场地形坡度超过65°,导致防火人员、设备难以抵达,大型防火设备无法使用;降水分布不均,林区气候多变,冬春季午后多大风,风向不定,一旦有火情,扑救时间长、难度大,导致森林火灾进一步蔓延。
3.6 应急准备不充分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的特点,各种潜在的火灾隐患随时存在,因此必须制订应急管理方案,做好充分的救援准备,以降低森林火灾发生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4]。林芝市大部分县(市、区)、乡(镇)、村(居)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照抄照搬现象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各级应急演练不充分,存在标准不高、范围不广、程序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以器材维护保养代替应急演练的情况普遍存在。灭火器材设备检修不及时、取水点设置不合理、森防仓库杂乱无章等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快速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3.7 技防建设落后
当前,林芝市森林火灾隐患排查主要靠人眼、灭火救援靠人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森林防火应急处突效率,增加了灭火救援成本和危险性。近几年,林芝市不断在技防建设上创新机制办法,逐步构建了“天空地人”的监控体系,有效提升了基层信息传递、人员管控和预警监测能力,但在森林防火体系网络化、信息化、科技化建设上还存在较大不足,影响了日常监测预警能力。
4 林芝市森林防火对策
4.1 压实防火责任
林芝市应全面落实“林长”工作机制,在市、县、乡、村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森林防火的主体责任和行政首长负责制,乡(镇)党委政府的属地落实责任和村“两委”的执行责任,压实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将林长巡林责任和防火责任紧密结合,实行各级林长分片包保。以考核促履职,将初期火灾发现和处置、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森林火灾发生率和受灾率及森林防火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科学严肃考核各级各部门的防火工作成效,形成各级各部门多方协作、分工负责的良好局面。
4.2 提升宣教成效
林芝市应采取“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提高宣传教育的实效。利用“两微一端一抖”等新媒体营造浓厚的防火氛围;将森林防火知识纳入中、小学校开学第一课和离校最后一课;抓好防火宣传“八进”活动,履行防火宣传员、防火监督员、景区讲解员、施工场地安全员职责,做到重点时段必宣传、重点区域必宣传、重点人群必宣传;推广将森林防火纳入村规民约等有效做法,增强人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开展森林火灾现场警示观摩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民众牢固树立防火意识,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为构建群防群治工作格局奠定基础。
4.3 强化物防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防火属于抢险救灾性质的工作,没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形成防御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5]。林芝市应通过科学编制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落实项目建设等,从根源上解决森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立足林区地形地貌和人员出入隐患,合理布局隔离带、蓄水池、瞭望塔、停机坪、靠前驻防站、临时留宿点、防火仓库和防雷设施等基础设施,以点带线、连线成带,不断完善林区防火阻隔系统,实现人林分离、林火分离。明确县、乡、村三级森防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并及时足额配备各类防火物资,落实防火物资验收、入库、维保、出库、使用和报废等环节的全链条规范化管理,全力做好火灾扑救的准备工作;在煨桑点、景区(点)、施工点、祭祀点和烧香点等高危区域周边设立永久隔离防护设施,严格管控野外用火。
4.4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林芝市应加强前期处置队伍建设,开展护林员制度改革,在不取消现有护林员补贴、不降低其收入的基础上,采取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的方式,适当提高乡(镇)公益林专业管护员的补助,同时可采取村推荐、乡审核、县审批的选聘方式扩大乡(镇)专业管护员的队伍规模,从而缓解巡防压力大、任务重等问题。加大对基层护林员的培训力度,组织举办培训班、大比武,着力提高基层护林员的防灭火能力。在县、乡组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伍,配套薪资,配备个人巡护装备和人身意外保险,加大日常训练演练力度,不断提升其灭火能力和水平。加快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进度,加强培训与演练,高火险时期靠前驻防,不断提升其快速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4.5 提升人防管控能力和水平
针对不同人群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做出的不同行为,采取差别化的管控措施,重点抓好旅游人员、朝佛人员、林区施工人员、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的管控,严防违规用火、故意纵火、玩火弄火等行为引发森林火灾;做好春节、藏历新年、工布新年、清明、连续高温天气和雷暴天气等重点时段的监测管控;抓好项目施工点、宗教场所、林区作业点、祭祀点等重点区域管控。以高效安全灭火为目标,完善各级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重点林区做到一村一预案、一山一预案。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在相邻的县、乡、村之间建立森林防火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探索购买服务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森林防火工作,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隙全覆盖防火体系。
4.6 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
林芝市林业和草原局应加强与应急管理、公安、电力等部门协作,开展联合督导预防,严格执行防火分级巡查制度,将全年作为火灾隐患排查周期,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好野外火源管控措施,做到重点林区、各类自然保护地、风景区(点)、煨桑点、烧香点、林区施工点、转山转湖点及林农交错地带的隐患排查全方位、无死角。开展林区输配电线路和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采取森林抚育、生物防火、集中清理和生物降解等方法,不断加强林下可燃物的调控,降低火灾风险等级。在景区、进山入林沟口派专人值守,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森林防火检查站,收缴火源,对过往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并实名登记,确保火源不入山、进山入林人员有迹可循。针对吸烟成灾的现象,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对林区吸烟、违规用火等违法行为,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形成震慑。
4.7 着力构建技防体系
林芝市应依托卫星监测、空中巡护、视频监控、地面巡查等高科技手段,提升火情监测覆盖率、火情识别准确率、核查反馈率,实现林火精准监测、及时预警、高效处置,着力促进防火工作由粗放的人海战术向科技防火转变,不断提升在线监测、信息传递、火情监控的能力,从气候预测预报、物候监控、响应机制等方面提升防火扑火的综合控制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建设森林防火信息指挥系统,实现防控信息化决策指挥;针对山高林密、扑救难度大、救援力量不能及时到达等问题,加强初期火灾处置的技术与装备研究。
5 结语
当前,林芝市森林防火形势仍较严峻,森林防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林芝市需要采取压实防火责任、提升宣教成效、强化物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人防管控水平、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及着力构建技防体系等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成效,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辜正翔.西藏边坝县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6,41(5):128-130.
[2] 周俊亮,王岩.对林芝地区森林防火工作的思考[J].森林防火,2008(2):3-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条例(国务院令第541号)[EB/OL].(2008-12-05)[2025-01-04].https://www.gov.cn/flfg/2008-12/05/content_1171407.htm.
[4] 曹华龙.东北地区森林防火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5):194-196.
[5] 韩艳英,叶彦辉,邹林红,等.西藏林芝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3):64-67.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赵阳(1993—),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防火和森林经营。
*为通信作者,E-mail:9797936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