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known 发布于 2025-07-29 阅读(275)

陈楚文 刘华 孟云浩 黄一华 秦伟娜

摘 要:当前,数字普惠金融正逐渐成为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党的二十大指引下,数字普惠金融和绿色创新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催生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2013—2022年面板数据,从绿色创新视角,探究广西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内在机理,并得出相应结论与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广西数字普惠金融;绿色创新;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体系;区域经济

本文索引:陈楚文,刘华,孟云浩,等.<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3):-09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2(a)-089-04

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格局下,亟须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需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加强经济高质量发展[1]。广西地处偏远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金融行业发展严重受阻,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本文尝试聚焦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创新的交叠机理,解析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绿色创新来影响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的机制。鉴于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追求利润的机制,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成本、降低外部环境成本、提供高质量产业服务、推动效率改进等目标。因此,本文引入绿色创新作为调节变量,以广西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为解释变量,探究绿色创新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节效应,同时运用描述性统计、基准回归、分维度回归来剖析两者及其关联效应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后运用稳健性检验来分析上述结论是否具有稳健性,以期为广西地区寻找符合其资源禀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显现,通过广西传统普惠金融与大数据等技术相融合形成的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正逐步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主方向。数字普惠金融在激活社会创新、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2]。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能解决信息不对称、提升金融服务的包容性等特点,能解决广西地区低收入等弱势群体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贵、慢等问题,使金融服务更加公平、普遍的面向人民群众。另外,数字普惠金融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让更多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获得了便捷的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普惠率[3]。普惠金融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使其金融服务的范围得以扩大,并深化了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程度和服务深度,形成了高覆盖、高数字、高发展的数字普惠金融新形式。据此,本文将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数字普惠金融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愈来愈大,我国在高速发展经济时,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我国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绿色的经济发展道路,绿色创新可以通过更新先进技术、改变生产要素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使得经济发展可以提效[4]。从理论上讲,绿色创新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绿色创新能给广西带来更环保、更健康的经济发展,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降低当地的能源消耗,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广西近年来在不断引导企业资本流向高新技术企业,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构建节能减排和智能化的绿色创新体系。综上所述,绿色创新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广西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探索绿色创新的新路径,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绿色创新、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绿色创新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选取

2.1.1 被解释变量

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GHDQ)。目前已经有多位学者尝试建立全要素生产评价体系,以评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然而,这些评价体系过于偏重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而忽视了其取得的实际成果。此外,这些评价体系所涵盖的维度相对单一。因此,这种评价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实际研究的需求。为此,本文借鉴潘雅茹和魏静(2023)的做法,采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得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体如表1所示。

2.1.2 解释变量

广西数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广西数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是指广西地区在数字金融方面的普及以及包容程度。本文选取“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Gdifin)”作为解释变量,用来衡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并从研究指数中获得三个分维度,其中包括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这些子维度反映了广西数字金融服务的普及程度、使用的广泛程度以及数字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程度。

2.1.3 调节变量

广西绿色创新水平(GGIL)。本文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公布的发明专利相关信息识别绿色专利,选取广西绿色专利授权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广西绿色创新水平(GGIL)。

2.1.4 控制变量

广西产业结构水平(Gind)、广西人力资本水平(GRCL)、广西城镇化水平(Gurban)。本文分别选取广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广西产业结构水平(Gind);选取广西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量来衡量广西人力资本水平(GRCL),用广西城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广西城镇化水平(Gurban),作为本文的三个控制变量,具体如表2所示。

2.2 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广西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与广西绿色创新水平及其交叉项指标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相关综合指数数据平衡监测面板,通过交互项系数对广西绿色创新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行回归分析的显著性检验。首先,本文对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构建如下基础模型:

GHDQt=Ct+ɑ1Gdifint+ɑ2Gcontrolst+μt(1)

加入绿色创新水平进行调整变量,可构建如下交互模型:

GHDQt=Ct+ɑ1Gdifint+ɑ2Gcontrolst+ɑ3Gdifint*GGILt+ɑ4Gcontrolst*GGILt+μt(2)

将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分为三个不同维度,可构建如下分维度回归模型:

GHDQt=Ct+ɑ1Gwidtht+ɑ2Gcontrolst+μt(3)

GHDQt=Ct+ɑ1Gdeptht+ɑ2Gcontrolst+μt(4)

GHDQt=Ct+ɑ1Gdigitalt+ɑ2Gcontrolst+μt(5)

其中,GHDQ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t表示年份,Gdifin、Gwidth、Gdepth、Gdigital分别代表t年的广西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使用深度、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取值范围为2013—2022年,为解释变量;GGIL为调节变量,代表广西绿色创新水平;C为常数项;α1、α2、α3、α4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Gcontrols为控制变量,其中包括广西产业结构水平(Gind)、广西人力资本水平(GRCL)、广西城镇化水平(Gurban)。

2.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中经数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采用均值法进行填补。最终选取广西2013—202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

3 实证检验

3.1 基准回归

由表4可知,模型(1)为基础模型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解释变量广西数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广西人力资本水平(GRCL)和广西城镇化水平(Gurban)三者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GHDQ)的影响系数都在5%水平显著且均为正,广西产业结构水平(Gind)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GHDQ)影响系数在10%水平显著且为正。这说明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而验证了假设1。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和创造性扩大了居民的消费信贷,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模型(2)为基础模型加入调节变量之后建立的交互回归分析。从上述内容可知,广西数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广西产业结构水平(Gind)、广西人力资本水平(GRCL)、广西城镇化水平(Gurban)及其与广西绿色创新水平(GGIL)的交互项Gdifin*GGIL、Gind*GGIL、GRCL*GGIL、Gurban*GGIL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GHDQ)的影响系数均在5%水平显著且为正,这表明广西的绿色创新水平对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产生了正向积极作用,从而验证了假设2。广西的绿色创新通过资源的智慧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不仅优化了生产方式,提升了产业附加值,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吸引了创新资源和投资,从而推动了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3.2 分维度回归

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分维度回归模型分析如表4所示。研究显示,这三个不同的维度对广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详细地讲述,模型(3)表明广西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系数为0.007,在10%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影响;模型(4)中,使用深度的系数为0.002,在5%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显著性;模型(5)中,数字化程度的系数为0.002,在10%显著水平有显著性。上述结果均能表明,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在这三个维度中对广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作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在覆盖广度方面,广西地区的数字化设备发展在地理覆盖和市场触达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在使用深度方面,广西地区相继推出和完善的信贷、保险等数字金融服务,有效扩宽了小微企业和贫困人群的金融融资渠道,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后,从数字化程度来看,广西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正凭借着覆盖广度、使用深度逐步提高数字化程度,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融合发展迈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5]。

3.3 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构建模型的估计结果可能会因设定误差等因素而发生偏差,本文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即通过进一步对广西数字普惠金融(Gdifin)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探索来考察稳健性,把模型(1)和模型(2)中被解释变量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GHDQ)替换成广西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重新根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表5的结果,对稳健性结果进行分析,模型(1)结果表明广西数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在10%显著性水平有显著性,也就是说,模型(1)的解释变量广西数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GHDQ)具有积极的影响效应,仍然可以验证假设1。模型(2)结果显示,解释变量广西数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及其与广西绿色创新水平(GGIL)的交互项在10%显著性水平显著,说明其对被解释变量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GHDQ)具有积极的影响效应,仍然可以验证假设2。本文综合表4的估计结果,发现替换被解释变量并未改变实证结论,证明本研究结果是稳健的。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将数字普惠金融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绿色创新在对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究。研究方法采用了熵值法来衡量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结合动态面板模型来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同时,从绿色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探讨实现这一影响机制的具体途径。研究结论如下:不论是从整体效应还是分维度考虑,广西数字普惠金融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效应;广西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其经济的高质量过程中,广西绿色创新水平表现出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经过实证研究显示绿色创新确实通过技术创新的路径起到了正向促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6]。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广西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优化绿色创新引领的机制,不断推进绿色创新政策和体制的建设,以确保广西的绿色创新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实现绿色创新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持续、高效释放效应。

5 结语

广西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资源和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广西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逐步推进绿色创新的引领机制,才能加快数字普惠金融、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王仁曾,詹姝珂.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3(7):059-060.

张珍花,杨朝晖.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影响研究:基于政府参与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4):71-78.

李梦媛.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师,2023 (7):31-32.

李百慧,冯飞,黄宝仪.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3):16-19.

赵军,李艳姗,朱为利.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城市高质量发展[J].南方金融,2021(10):22.

李聪哲.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23:42.

标签:  广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