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及中国蓝莓产业现状

known 发布于 2025-07-09 阅读(434)

摘 要:概述了世界蓝莓及中国蓝莓产业情况,笔者从蓝莓栽培面积、产量、品种等几个方面做了阐述,分析了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前景,旨在提供产业信息,促进产业发展。

关键词:蓝莓;产业现状;设施栽培;低需冷量;新品种

中图分类号: S6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24)04-0001-07

收稿日期:2024-05-27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特色林果新品种培育”(2023LZGC016);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优质特色蓝莓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创新与推广”(2023LZGCQY017)。

*通信作者:朱东姿(1985-),女,山东蒙阴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果树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工作。E-mail: zhudongzitina@126.com

作者简介:刘庆忠(1963-),男,山东莒南人,研究员,从事果树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工作。E-mail: qzliu001@126.com

Current situation of blueberry industry in the world and China

LIU Qingzhong,CUI Dongdong,ZHU Dongzi*

(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Taian,Shandong 271000,China)

Abstract:The worlds and Chinese blueberry industry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cultivated area, yield, and varieties of blueberries were provide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Chinese blueberry industry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Aiming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industrial information to promote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blueberry; industry status; facility cultivation; low chilling requirements; new varieties

蓝莓(Blueberry),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青果组(Sect. Cyanococcus)一类植物的统称,该组共有19个种,全部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新兴的小浆果类果树[1-3]。主要包括高丛(Highbush)蓝莓(V.corymbosum)、矮丛蓝莓(V.angustifolium)、兔眼蓝莓(V. ashei)和常绿蓝莓(V. darrow)。高丛蓝莓因适应北方气候特点,又称为北高丛蓝莓。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将北高丛蓝莓与低需冷量的南方常绿蓝莓种类杂交,选育出了适应南方气候特点的半落叶或常绿蓝莓新品种,即南高丛蓝莓;将北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杂交,选育出新的蓝莓栽培品种,即半高丛蓝莓。在北美洲,矮丛蓝莓主要用于加工食品,成片野生种植,易于集约化管理、机械化采收,又称为野生蓝莓。矮丛蓝莓种植较少,所以本文中国统计数字所指的蓝莓(除特别声明外)主要是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

1 世界蓝莓生产现状及主栽品种

1.1 世界蓝莓生产现状

蓝莓产业起源于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州,从20世纪初开始,蓝莓从美国传到世界各地[1]。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4]。现如今蓝莓栽培遍及全球58个国家,形成了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地中海、北非和南非、亚洲和太平洋(亚太地区)等6大产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STAT)和国际蓝莓组织(IBO)统计,全球蓝莓栽培面积从2013年的126 515 hm2发展到256 701 hm2,增长了2.1倍,产量从541 139 t增加到1 734 696 t,增长了3.2倍(图1)。其中,北美洲、南美洲和亚太地区为全球蓝莓栽培生产的3大主产区。截至2022年,蓝莓产量前10位的生产国分别为中国、美国、秘鲁、加拿大、智利、墨西哥、波兰、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表1)。

近十年来,世界各地区蓝莓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蓝莓产量快速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原产地北美(美国、加拿大)对蓝莓产业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是中国云南、北美墨西哥、南美洲秘鲁等国家和地区反季节栽培区对蓝莓产业的重视,更得益于短低温常绿蓝莓新品种选育、基质育苗、基质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进步。

1.2 美洲蓝莓生产现状

截至2022年,全美洲蓝莓栽培总面积为134 363 hm2,总产量达到了979 668 t。其中,美国以总产量317 150 t,位居全球第2位,占全美洲总产量的32.37%,居全美首位,;其次是秘鲁,产量为292 584 t,占全美洲总产量的29.88%;加拿大则位居第三位,总产量达到180 117 t,占全美洲的18.38%;智利则位居第四位,总产量达到122 512 t,占全美洲的12.50%;墨西哥的产量为67 305 t,占全美洲的6.87%,位居第五位。栽培面积方面,美国、加拿大、秘鲁为前三位,分别为46 539 hm2、42 216 hm2和21 899 hm2。单位面积蓝莓产量来看,以秘鲁最高,达到了13.36 t/ hm2,其次是墨西哥,为11.43 t/ hm2;远高于智利、美国和加拿大等传统产区(表1)。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STAT)统计,2022年,北美(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蓝莓总栽培面积94 642 hm2、总产量564 572 hm2。2020年美国蓝莓总栽培面积47 308 hm2、总产量315 520 t;加拿大蓝莓总栽培面积39 738 hm2、总产量148 465 t,到2022年,美国和加拿大蓝莓栽培面积和产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美国是负增长(-0.02%),加拿大增长率是0.06%,这与南美智利(-0.03%)类似。不同的是,北美墨西哥蓝莓栽培面积从4 610 hm2增长到5 887 hm2,增长率27.7%,产量从50 293 t增长到67 305 t,增长率33.8%。秘鲁的栽培面积从13 421 hm2,增长到21 899 hm2,增长率63.2%,产量从179 305 t,增长到292 584 t,增长率63.1%,这两个国家的蓝莓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得到了快速增长(表2)。

近三年,随着世界其他区域蓝莓栽培面积的增加,美国、加拿大等传统主产区的蓝莓生产增长相对放缓,墨西哥、秘鲁等国家蓝莓生产快速增长,这与墨西哥、秘鲁等国的当地气候特点及生产管理水平较高等有较大关系。墨西哥地处北半球热带,蓝莓果实提早成熟,可提早供给北部的加拿大和美国市场,果实价格高且销量好,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这一区域未来发展相对早熟的低需冷量的常绿蓝莓品种,前途会更加广阔。

1.3 世界蓝莓主产区和主栽品种

为提高蓝莓品种的品质和适应性,美国蓝莓育种通过远缘种间杂交,选育出短低温、常绿蓝莓品种,正在美国南部迅速发展[5]。其中,美国南部和墨西哥热带地区推广的常绿蓝莓品种,如比洛克西等,可实现蓝莓周年生产。美国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州的蓝莓种植主要以宽行密植为主的栽培模式,适宜机械修剪,并采用全园喷水弥雾避免晚霜危害,采用电子驱鸟器等手段,促进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以早熟品种都克和晚熟品种自由为主,进行高密度、宽行距、起垄、基质种植,采用机械采收、水肥一体化等,以提高蓝莓种植的效率。另外,由于劳动力价格高、雇工难等问题,北美用于加工的高丛蓝莓,全部采用机械采收,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80%蓝莓采用机械采收,佐治亚州有50%的鲜食兔眼蓝莓也采用机械采收。

美国不同地区种植的主要蓝莓品种有:

高需冷量的品种。适于纬度大于45°的地区,冬季完全落叶休眠,抗寒性强的北高丛蓝莓品种。种植于冬季寒冷地区,如加拿大BC省、美国新泽西、密执根、俄勒冈和华盛顿州。主要蓝莓品种有德雷珀、都克、蓝丰、埃利奥特、泽西、德雷珀、自由、奥罗拉、钱德勒、爱国者和蓝金。

中需冷量的品种。适于纬度35°~45°,冬季温和、夏季炎热的地区,蓝莓品种落叶或半落叶。如美国北卡、南卡州、佐治亚州。大部分兔眼蓝莓品种,部分南高丛蓝莓品种,如蓝带、莱格西、奥尼尔、新汉诺威、奥瑟娜、超时、巨人、灿烂、粉蓝和奥克。

低需冷量的品种。适于纬度28°~35°,冬季不冷、生长季长的地区。如美国弗罗里达州中北部、加州中部。大部分南高丛蓝莓品种四季常绿,无休眠或不停长,适合于此地。如夏普蓝、薄雾、绿宝石、茶花、山雀、法新、闪光、云雀、明星、绿宝石、追雪、雷文、雷贝尔、圣华金、青玉、春高、追雪者、火花、苏西蓝和凡吐拉。

无需冷量的品种。适于纬度低于20°,无冬季或无需冷时数的地区,蓝莓品种可以落叶或常绿,如美国南加州和弗罗里达州南部。主要蓝莓品种有,比洛克西、朱庇特蓝、维多利亚、亚塔斯蓝和比安卡蓝。

秘鲁蓝莓种植园地处沿海亚热带或热带地区,应种植低需冷量或无需冷量的常绿蓝莓品种,在秘鲁登记的蓝莓品种有62个,多数来自美国的科研教学单位,也有从秘鲁的Inkas Berries、澳大利亚的MBO和OZblu、美国的Driscolls和Fall Creek、智利的Hortifrut等公司引种的品种,主要蓝莓品种有Ventura(文图拉),种有16 500 hm2,占秘鲁蓝莓种植面积的32%;Bilox(比洛克西),占30%;其他品种,如Emerald(绿宝石)、AtlasBlue、Sekoya, Rocio(罗西H5)、Stella Blue、Kestrel、Terrapin、Raymi等,占38%。

总的来看,目前世界各国栽培的主要蓝莓品种有:(1)北高丛蓝莓主要栽培品种:都克、蓝丰、埃利奥特、自由、泽西、德雷珀、雷戈西、布里吉塔、奥罗拉和蓝金;(2)南高丛蓝莓主要栽培品种:奥尼尔、密斯梯、莱格西、明星、绿宝石、追雪、比乐西、卡米拉、明星、天后、法新、云雀、布里吉塔以及国外企业种植的L系列、H-系列和OZ系列;(3)兔眼蓝莓主要栽培品种:灿烂、粉蓝、奥克、顶峰、泰坦、乌达德和粉蓝等;(4)半高丛蓝莓主要栽培品种:优瑞卡、蓝金等,其中,蓝金由于其抗寒性强和果实品质优良,已成为波兰主导生产品种;(5)四季结果常绿蓝莓主栽品种:比洛克西,已成为秘鲁和墨西哥的主导品种。

2 中国蓝莓生产现状及主栽品种

2.1 中国蓝莓产业现状

蓝莓不是中国的传统消费水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蓝莓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不仅购买蓝莓鲜果,同时也购买蓝莓干果或干果和坚果混合的休闲食品作为零食。中国人喜欢吃外观好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实质地硬脆、货架期长的大果蓝莓,选购蓝莓鲜果更加注重果实外观和适口性。

据IBO统计,中国蓝莓种植省份从最初的10个扩大到目前的27个,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东起渤海之滨,西至青藏高原。2021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蓝莓生产国[6,7]。2022年中国蓝莓的栽培面积达77 641 hm2,总产量达525 300 t,均位居全球首位(图2)。受消费需求等因素提振,国内种植蓝莓迅速发展的同时,进口蓝莓也呈现增长态势。中国蓝莓总进口从2018年的15 400 t 增至2022年的42 900 t。2021年从秘鲁和智利进口29 600 t。

中国蓝莓分布、栽培面积及产量。中国作为亚洲蓝莓的主要贡献地,全国规模化栽培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达到27个。中国多采用露地栽培和设施保护地栽培两种形式。国产蓝莓56%用于加工。贵州、山东、四川、云南和辽宁为蓝莓规模化栽培主产区[6],2021年这5个省的蓝莓产量占全国蓝莓总产量的76.8%(图3)。2022年,中国蓝莓栽培面积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贵州、云南、山东。自2018—2022年,贵州蓝莓栽培面积从14 904 hm2增至15102 hm2,云南从3 762 hm2增至9 344 hm2,山东从12 200 hm2减到8 785 hm2。2022年,蓝莓产量(新鲜+加工)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贵州(总产量119 700 t,新鲜12 000 t,加工107 700 t)、辽宁(总产量82 000 t)和山东(总产量81 000 t)。其中,新鲜蓝莓产量最大的是四川,为67 700 t,其次是云南,为48 500万 t[7]。

云南蓝莓产业发展对中国蓝莓产业的启示。 2013年美国Driscolls怡颗莓在中国云南建立浆果基地,2017年试种南高丛蓝莓获得成功。随后,国际浆果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云南布局蓝莓生产,包括,智利的Hortifruit、澳大利亚的Costa、英国的SA Berry Group等。这些公司在云南发展的种植基地,采用南高丛常绿蓝莓品种,通过无土栽培和设施智慧化技术,利用现代化灌溉系统根据天气情况和作物生长状态进行水肥控制,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供应鲜果蓝莓,获得极大成功。截至2023年底,云南地区蓝莓栽培面积已经超过1 0000 hm2。

基质栽培开始成为中国蓝莓栽培的一种新模式。基质栽培具有生长快、种植一年即可丰产、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利于标准化生产和省力化管理等优势,对于土壤条件差、土壤改良成本高的区域来讲,基质栽培是最佳的低成本选择。

低需冷量南高丛蓝莓品种占主导地位。云南现栽培的南高丛品种主要是国外育种单位选育,中国蓝莓育种单位和育种家主要针对北高丛蓝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中国蓝莓育成品种85%以上是北高丛品种。蓝莓鲜果市场需求迫使中国蓝莓主栽品种进行优化和更新换代,云南产区L系列的大果品种批发价格是绿宝石和莱格西等新主栽品种的2~3倍,是北方常规老品种的6~8倍,甚至10倍。品种之间的巨大价格差促进种植户对种植高效益品种的追求,促进老品种的更新换代。蓝莓品种问题是限制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卡脖子问题,如何突破国外蓝莓品种知识产权的限制,是目前国内蓝莓育种单位和育种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跨国企业的规模化栽培已成为云南蓝莓产业的主导力量。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5家跨国企业投资中国的蓝莓规模化栽培生产。这些国外种植企业的一个显着特点是以鲜果市场为导向,凭借企业自有的专利品种和高效益的基质栽培技术,形成了具有垄断性的生产模式。跨国企业构建起以专利品种和市场份额双重垄断为基础的生产和经营格局。对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而言,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宝贵的机遇。一方面,跨国企业的垄断性生产经营将严重削弱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也将激励国内种植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步伐,寻求创新与发展。

中国蓝莓设施生产快速发展。 设施蓝莓是中国蓝莓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种栽培模式,以日光温室和冷棚栽培为主。延长了中国蓝莓果实的供应期,并使得蓝莓成熟期大幅提前。目前中国设施蓝莓栽培主要集中在山东、辽宁、云南、吉林、天津、江苏和河北等地。日光温室栽培面积和产量以山东省最高,辽宁省居第2位,天津居第3位[8]。辽宁省秋季进入低温的时间较早,可以较早满足蓝莓的需冷量,因此可以提早升温,使果实提早成熟,获得更高的市场效益,日光温室栽培面积增加相对比冷棚更迅速。吉林省冬季温度过低、加温效果差且成本高等问题,操作困难,导致日光温室生产一直没有增加。冷棚或避雨棚的栽培近几年发展很快,云南省设施基质栽培5 000 hm2、产量49 000 t、居全国首位;山东省冷棚面积2 000 hm2,产量16 000 t,居全国第2位(图4)。在胶东半岛,鲁中、鲁东南地区蓝莓冷棚生产除了具有果实提早成熟15~20 d、商品率提高的优势外,作为越冬抽条的一种防御措施显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保证了蓝莓生产安全。特别是进入丰产期之后成本低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冷棚栽培得到了快速发展。

2.2 中国蓝莓主产区和品种结构

中国蓝莓根据其生长特性、物候期等因素,可将全国划分为5大产区,分别是长白山、辽东半岛、胶东半岛、长江流域和西南产区,各地依据地理区域布局和设施生产相结合,实现了全国11月中旬到翌年9月中旬长达11个月的鲜果供应期,形成了各产区的优势和特色。目前,全国蓝莓品种以蓝丰、都克、蓝金、北陆和奥尼尔5个品种为主,占比分别达到为29%、14%、14%、9%和9%,另外,喜来、优瑞卡、薄雾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均约5%(表3)。

各个产区的具体品种结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产区主要是都克、北陆、优瑞卡、蓝金、美登。辽东半岛产区主要是都克、优瑞卡、蓝丰、甜心、蓝金、达柔。鲁中山区和胶东半岛产区主要是北陆、都克、喜来、优瑞卡、蓝丰、甜心、蓝金。长江流域产区主要是奥尼尔、密斯梯、莱格西、灿烂、粉蓝。西南产区的低海拔地区品种为奥尼尔、密斯梯、莱格西、珠宝、绿宝石、比乐西、灿烂、粉蓝,高海拔地区品种为都克、蓝丰、甜心。另外,云南产区低需冷量南高常绿品种:优瑞卡(L4)、L(马格尼菲卡)、L11(阿拉纳)、优瑞卡·日出(L25)、优瑞卡·金(1702)、H5(罗绣)、F6(魔法)在全国各大产区通过设施基质盆栽迅速崛起,发展迅速。

中国蓝莓种植通过种植者的实践和市场的选择,逐渐优化出一批适宜中国生产的蓝莓优良品种,如北方产区的优瑞卡、蓝金、都克和蓝丰,南方产区的奥尼尔、密斯梯和莱格西。一些生产中存在各种问题或市场接受度不高的品种如北方的达柔、埃利奥特和斯巴坦等品种逐渐被淘汰。过去的10年里,世界各国蓝莓生产中,主导品种的结构在逐渐发生变化,由于品质和丰产特性,以及市场销售认可程度,一些新品种在世界范围内种植的比例在逐渐加大。特别是北方产区,具有良好果实品质的晚熟品种如利珀蒂和奥罗拉成为了主流品种。

3 中国蓝莓进出口情况分析

近年来中国蓝莓生产规模快速扩大,但仍然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蓝莓的需求。山东、辽宁等省的保护地和露地生产的蓝莓的供应期3~8月,贵州、四川蓝莓的成熟供应期5~8月;云南地形复杂,各种气候带交加,亚热带短低温常绿蓝莓品种的果实成熟供应期从1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份。南北美洲蓝莓供应期从3月份北美洲墨西哥、4月份美国、持续往北到加拿大,南美洲反季节供应是从7月份到翌年3月份(图5)。

中国已与智利、加拿大、秘鲁、乌拉圭等国签署了蓝莓鲜果进口许可,秘鲁和智利与中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从这两个国家进口蓝莓鲜果免去15%关税,加之这两个国家地处南半球,弥补中国鲜果供应期,这两个国家蓝莓鲜果在中国进口蓝莓的市场占有量达99.9%。2022—2023产季,秘鲁出口蓝莓297 000 t,对华出口36 000 t。秘鲁蓝莓生产高峰在9~11月之间,中国进口蓝莓鲜果的销售旺季是1~2月,这两个月是国产蓝莓鲜果的空档期,又适逢春节的高需求期。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秘鲁蓝莓鲜果的供应期越来越早,2022年最早的一批鲜果7月就登上了中国蓝莓鲜果的高端供应平台。

加拿大蓝莓成熟期与中国国产蓝莓鲜果供应的鼎盛期相冲,加拿大产的蓝莓鲜果在中国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压。自2020年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蓝莓出口量显着增加。2021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约14 t新鲜蓝莓,此外还出口491 t冷冻蓝莓和19.4 t蓝莓干。2022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新品种桃味蓝莓,这个新品种具有独特的桃香味、果个大,成功引起了中国蓝莓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注意。

4 中国蓝莓市场供需及前景

2022年,中国蓝莓鲜果的销售方式主要包括大型种植企业组建销售队伍、水果经销商采购销售、采摘观光园自采销售、水果经销商代销和互联网订购保鲜邮寄直销等。协议销售或代销这种模式值得推荐,使生产商和经销商共担利益,减少风险。自采观光采摘的销售方式已逐渐成为蓝莓果实销售的重要途径。另外互联网订购保鲜邮寄直销的模式也成为一种趋势。

智利和秘鲁蓝莓鲜果主要通过海运出口到中国,一些早熟品种也通过空运。广州和上海是蓝莓鲜果主要进口地,这两座城市海运畅通、通关便捷。一般蓝莓鲜果进口由进口商通过区域分销商经手批发,但大型零售连锁店具备高效运输效率和便捷物流也直接从出口商或进口商接货,以便节省分销的费用。零售地点一般采用免费品尝、礼品盒、提供产品营养资料来展销蓝莓鲜果,扩大鲜果销售。中国蓝莓包装场提供全冷链物流、在蓝莓鲜果运输途中不断检测果实温度变化,以确保蓝莓鲜果品质。蓝莓鲜果从产地到一线城市零售连锁店仅需2~3 d时间。近年来,蓝莓鲜果电子商务在线销售份额迅速增加。在线订购极大地冲击了传统零售市场渠道所占份额。由于鲜果货架期短,后勤配套跟不上,在线很难直接进口蓝莓鲜果。大部分经销商平台选择将客户转手给进口商和分销商,以确保果品新鲜,避免出现果品腐烂的风险。

未来中国蓝莓鲜果销售市场将稳定增长。由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蓝莓鲜果销售价格高,是蓝莓鲜果主要销售市场,中国东北部的大城市对蓝莓鲜果的消费需求近几年也日渐增加。中国蓝莓生产正在迅速扩大,急需满足市场需求的蓝莓新品种,尤其是大于22 mm的特大型蓝莓鲜果,在春节和大型节日市场需求极大,价格高,供不应求。随着对特大蓝莓鲜果需求的极度增加,科研教学单位正在抓紧研发大型果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据报道,华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已经培育出了果径大于26 mm的蓝莓新品种。从国内外市场需求来看,低需冷量、大果、优质、高可溶性固形物仍将是未来育种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Eck P. Blueberry science[J]. Blueberry Science,1988.

[2] Blueberry-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ueberry.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57卷第3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54.

[4] 刘庆忠. 世界高灌蓝莓种植业的发展及现状[J]. 落叶果树,2007,39( 4): 47-50.

[5] 刘庆忠, 朱东姿, 王甲威, 等. 世界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北美篇[J]. 落叶果树,2019,51(2):4-7.

[6] 李亚东, 盖禹含, 王芳, 等. 2021年全球蓝莓产业数据报告[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2,44(1):1-12.

[7] 中国蓝莓产业图谱:进口、生产双旺盛,RCEP利好出口东南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31.

[8] 刘庆忠, 朱东姿, 王甲威, 等. 世界蓝莓产业发展现状——中国篇[J]. 落叶果树, 2018,50(6):1-4.

标签:  蓝莓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