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known 发布于 2025-07-09 阅读(422)

""""""""""""""""""DOI:" 10.13855/j.cnki.lygs.2024.03.011

摘" 要:历城区是山东省重要的草莓产地,为进一步促进当地草莓产业发展,总结分析了历城区草莓产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等方面提出了历城区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历城区;草莓;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24)03-0046-04

Current statu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wberry industry in Licheng District

ZHOU Hao1,3, WANG Renhong2, WANG Lanqing3, SUO Xiao1,3, JING Bingxin1,3

(1.Shandong Land Group (Zouping) Co., Ltd., Zouping, Shandong 256299, China;2.Shandong Guohe 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Jinan, Shandong 250000, China;3.Shandong Yellow River Ecological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Jinan, Shandong 250014, China)

Abstract:Licheng District is an important strawberry production area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strawberry indus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trawberry industry in Licheng District in terms of intensification, scale, and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Licheng District; strawberry; current status; problems; proposals

收稿日期:2024-01-02

作者简介:周浩(1989-),男,陕西合阳人,中级经济师、中级农艺师,从事农业产业化工作。E-mail:hyzhouhao@126.com

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浆果色泽鲜艳,多汁,酸甜可口,是果树中上市最早的鲜果,素有“早春第一果”的美称[1]。草莓自20世纪初期引入中国,截至202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草莓生产国和消费国[2],栽培面积超过17.33万hm2(260万亩),年产量超过5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2]。济南市自1994年开始大力推动使用日光温室种植草莓,经历20年发展,现已成为山东省重要的近郊设施草莓种植基地[3]。济南市草莓种植主要集中在近郊的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等地,其中历城区唐王、董家街道周边草莓种植较为集中。

1" 历城区草莓产业优势

1.1" 种植规模大,经济效益

历城区日光温室草莓种植面积位居山东省前列,占济南市的70%,全区共计1 866.7 hm2(2.8万亩),年产量6.6万t,666.7 m2产量2 350 kg,总产值13.5亿元,约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30%。历城区现有52个草莓专业村、58个家庭农场和200余个草莓生产专业大户,形成了以园区规模化种植为主的近郊草莓设施种植基地[4]。

历城区草莓栽培品种以章姬(又称甜宝)为主,章姬草莓以上市早、品质好享誉市场。10月底头茬果即可上市,11月初大面积上市,优质草莓远销省内外60余个城市和地区,外销占全区总产量的70%。近几年最高市场价达200元/kg,666.7 m2收益5~8万元,个别种植能手可达10万元以上。

1.2" 产业布局完善,三产融合程度高

2018中国(山东)草莓产业大会后,历城区草莓产业进一步向上下游延伸,逐步形成了集种苗繁育、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草莓脱毒种苗生产企业之一,年产脱毒草莓原种苗500万株,生产苗1亿株。截止目前,历城区共有6家农场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家园区建立了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农资售卖经营业户30家左右,草莓粗加工分拣线10余条,冷链加工车间15家,与20余家知名电商合作,打造了全省首个草莓盒马村,联合美团在全市发展社区配送点800余个。草莓观光采摘园133.3余hm2(2 000余亩),每年吸引市民观光采摘超过100万人次。2018年,历城草莓被列入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2022年,历城区草莓产业核心区“莓丽谷”获评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023年7月,历城区完成“泉水草莓”商标注册,并入选全国最受消费者欢迎草莓区域品牌20强。

1.3" 产学研结合,示范带动性好

建立了区、街道、村三级推广体系队伍,组建了“历城草莓”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依托济南普朗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草莓科技有限公司,组建草莓科创中心。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引进70余个新品种试验推广。以产业园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为依托,实施草莓产业“三化”示范园建设。

2" 历城区草莓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主栽品种单一,连作障碍日益严重

济南市草莓主栽品种以章姬为主,约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红颜次之(图1),约占5%,其他如佐贺清香、甜查理、丰香等约占5%[3]。历城区章姬种植面积高达95%,虽然章姬草莓具有味甜、口感好、易种植等优点,但存在硬度低、不耐贮运的问题,对包装和运输要求高,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不适合深加工。

使用脱毒苗等优质原种苗成本较农户自育种苗成本高,为节约成本,绝大多数种植户采用自繁自育方式,导致品种退化,果实畸形率高,病害增加,草莓品质降低。草莓连续多年单一种植后,会导致植物营养所需元素缺失,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含量、pH值、有机质、水溶性盐、有效态铁锰铜锌的含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出现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质积累,土壤微生物体系发生不良变化,病虫害严重,果品品质下降,产量下降[5,6]。

2.2" 种植规模受限,种植标准化水平低

近年来,国家严格耕地用途管制,2022年省市先后出台文件,明令严禁在永久基本农田内新建大棚等各类“非粮化”设施,严控耕地转为其他类型农用地。当地唐王、董家等适栽区群众虽有种植草莓的强烈意愿,但受政策限制,草莓种植规模已无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近几年历城区新增的草莓面积,多为蔬菜大棚改种。

历城区草莓主要以日光温室起垄栽培为主,每666.7 m2定植0.8~1万株,一般在8月上旬起垄,8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上旬前后扣棚,见花放蜂。通过应用穴盘育苗、增施有机肥料、水肥一体化、夏季高温焖棚等一系列措施提升草莓种植标准化水平,但是目前草莓生产的标准化体系仍不完善,大部分农户种植仍以传统经验为主。

2.3" 品牌特色不够鲜明,产品缺乏销售渠道

山东省在中国草莓产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而历城区作为山东省内较大的草莓主产区目前却仍未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缺少像“章丘大葱”“曲堤黄瓜”“仁风西瓜”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地理标志品牌。安丘市埠子镇、诸城市贾悦镇先后被评为“中国草莓之乡”,沂南县砖埠草莓、莒南县大店草莓、胶南草莓、平度市祝沟草莓、姜格庄草莓、荣成草莓和乳山草莓等先后获批农产品地理标志[7,8]。历城区2023年注册的“泉水草莓”商标,宣传推广和市场认可仍需要一个过程。种植户品牌意识相对淡薄,大多满足于产出来、卖得出,而品牌溢价意识不强。

历城区在2018年成立草莓协会,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和先进示范园区,目前已初步形成“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在销售方面逐渐形成“农户+消费者”“农户+商贩+消费者”“农户+电商+消费者”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但草莓销售仍以传统批发零售为主,路边销售和游客采摘为辅,缺少线下就近交易场所,半数以上种植户依靠商贩上门收购或送到贩销大户定点地,与大型商超缺少直接合作。草莓生产从业人员以中老年农民为主,对网络销售等线上销售认知水平低。另外,历城区草莓尚未建立标准化生产、定级体系,无法确保线上销售的草莓在形态、品质、口感达到标准化要求。因此,草莓线上销售组织化程度低,经营主体各自为战,导致电商运费价格偏高,如春节期间发货到北京、上海等地快递费用占比较高,影响了农户收益水平。

2.4" 栽培管理技术粗放,绿色生产理念有待加强

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种单一、科技创新不足,是目前历城区草莓产业的基本特征,日益扩大的种植需求与用地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品种更新换代慢,种苗质量参差不齐,草莓协会产业引导作用不足;日光温室草莓管理技术较为粗放,农户种植管理以传统经验为主,较少按照标准化草莓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不同农户种植的草莓产量、品质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规模化销售的要求。草莓产品缺乏相应的分级体系;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各自为战,重视短期利益,产品以小换大、以劣替好现象屡见不鲜;草莓种植过程中使用过的地膜、育苗盘等农业资料,农户习惯性地将其堆砌在路边,造成环境污染;在生产过程中农户仍倾向于大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料施用量较低。从产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历城草莓产业已无法靠扩大种植面积来提升产量和经济效益,应将重点放在由平面种植模式逐步向立体栽培模式转变,由粗放栽培向集约化、标准化转变。

2.5" 产品包装方式、贮运技术有待提升

草莓果实组织柔软、果皮脆弱,在采摘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机械损伤,腐烂变质[9,10]。作为一种易损且保质期较短的水果,其包装和贮运技术对于保持草莓新鲜度和减少损耗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草莓包装方式,包括单独的防震网套、薄珍珠棉分层隔离、PET材质的透明盒式包装、托盘加保鲜膜、打孔海绵包装、发泡网包装等。这些包装方式在保护草莓、防止机械损伤和阻止感染病害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每种包装方式都有其局限性,例如防震网套能实现全方位保护,但包装流程繁琐,人工消耗时间多,不适合大宗渠道;透明盒式包装简单,节省人工,适合零售,但果实容易损坏,不适合长途运输。同时,草莓对环境条件敏感,贮运过程中容易出现腐烂、变质等问题。低温贮藏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草莓贮藏方式,采用快速预冷技术、通过全程冷链运输可将草莓的存放时间从2 d延长至15 d左右[11],但成本相对较高。尽管市场上存在多种草莓包装和贮运方式,但仍需针对不同销售渠道和运输距离优化包装设计。

3" 历城区草莓产业发展建议

3.1" 推动集约化生产

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生产是破解历城区草莓产业大而不强,提升草莓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主要措施如下,一是要引进培育草莓新品种。目前历城区草莓主栽品种章姬草莓占比达95%以上,品种多样性严重不足,单一品种长时间超大规模种植导致病虫害风险越来越高,亟需科研机构引进培育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试验推广耐贮运、食用加工兼用的新品种。二是推广优质种苗和脱毒种苗。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及脱毒种苗生产企业,建设标准化草莓脱毒种苗繁育体系,改进脱毒种苗生产技术,降低种苗生产成本。三是推广标准化种植。由草莓协会牵头,企业与农户共同参与制定历城区草莓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及产品分级标准体系。积极应用空间立体栽培(图2)、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物理防治病虫害等新技术,提升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环境。以规模化、专业化为导向,推动历城区草莓产业标准化生产[12]。

3.2" 加强品牌建设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府引导、协会运作、企业参与”的模式,着力擦亮历城区草莓品牌。一是通过历城区草莓协会申请历城区草莓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完善历城区草莓育苗、栽培、管理、采收、定级、包装等系列标准。二是搞好品牌策划。可与专业团队合作,研究制定历城区草莓品牌推广规划。积极申报注册“历城草莓”品牌,在此品牌下,挖掘优质资源,突出地名特色,打造更多子品牌,构建历城区草莓的品牌矩阵。探索与其他知名品牌跨界联名[11],搞好市场营销。三是加强多线宣传。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官媒自媒、产地销地相结合的方式,推广历城区草莓产业品牌和特色产品。

3.3" 构建产业联盟

充分发挥历城区草莓协会作用,以协会为媒介把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电商平台和加工企业等经营主体有机串联在一起,推动集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功能一体化的农工贸全产业链。一是推动适度经营。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的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向标准化生产模式转型,提高单位面积产值[13]。二是完善销售体系。在产区附近交通便利地段结合现有冷库设施,建设集冷藏、交易、检验、电商、物流为一体的草莓交易中心。草莓协会牵头整合种植和经营业户资源,集中与电商平台对接洽谈,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政府部门做好过程监督。三是加快补齐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在种植基地周边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支持龙头企业购买冷藏车或通过给予冷链运输企业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产地草莓冷链运输需求,满足大规模上市时远距离运输需求。

3.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围绕破解制约发展瓶颈和薄弱环节,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科技研发领域,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成立专家工作站,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一是积极引进草莓新品种和优质种苗进行试种,筛选符合历城区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品种,同时建立相应的标准化栽培管理体系。二是鼓励科研院所积极培育草莓新品种,目前省内培育的草莓品种有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妙香系列,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选育的红丰和青岛市农科所培育的84-1-9等相关草莓品种[14],应当继续支持相关科研机构选育新品种。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扶持以草莓协会为代表的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发展,开展种苗统繁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产品统加统销等服务,加强对种植散户的技术指导,提高草莓生产的规范化组织化程度[15]。

参考文献:

[1]" 王雯慧. 小草莓 大产业 中国草莓产业的今生前世[J]. 中国农村科技, 2016(10):74-77.

[2]" 武冲, 姜丽丽, 宗晓娟, 等. 中国草莓育种研究进展[J]. 落叶果树, 2022, 54(2):28-30.

[3]" 马盼, 姜慧玲, 冯俊喜, 等. 济南市设施草莓生产状况调查与发展建议[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8, 25(2):85-88+92.

[4]" 钱堃, 王世东, 贾怀豹. 历城区农业农村局:坚持党建引领奋力走好产业振兴赶考路[N]. 济南日报, 2022-11-15(A5).

[5]" 程刚, 刘士芹, 雷在安. 济南市郊棚栽草莓土壤养分状况与施肥改良对策[J]. 山东农业科学, 2012, 44(9):76-78.

[6]" 陈鹏, 刘奇志. 草莓连作障碍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21(9):132-137.

[7]" 孙亚玲, 刘少军, 许念芳, 等. 山东省草莓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果菜, 2018, 38(9):44-47.

[8]" 姜莉莉, 田中一久, 宗晓娟, 等. 山东省草莓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39(2):13-16.

[9]" 唐甜甜, 解新方, 任雪, 等. 草莓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41(5):332-339.

[10]" 巩惠芳, 杜正顺, 汪良驹. 草莓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保鲜与加工, 2008(2):4-7.

[11]" 许佳君, 王盼盼. 江苏省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 2022, 42(12):131-135.

[12]" 舒锐, 焦健, 臧传江, 等. 我国草莓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果菜, 2019, 39(1):51-53.

[13]" 江函函. 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J]. 广东蚕业, 2023, 57(6):90-92.

[14]" 常琳琳, 董静, 钟传飞, 等. 中国育成草莓品种的系谱分析[J]. 果树学报, 2018, 35(2):158-167.

[15]" 王翔. 以品牌化路径破解草莓产业发展瓶颈——访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协会会长朱保成[J]. 农村工作通讯, 2018(7):26-27.

标签:  草莓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