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葡萄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据传,在奈良时代,高僧行基(Gyōki)在访问甲斐国(现山梨县)修行时,曾梦见消灾延寿药师佛手持葡萄。受此启示,他于公元718年雕刻了与梦中所见相同的药师佛像,并将其供奉在柏尾山大善寺。自那时起,行基将作为药物从中国传入的葡萄引入甲州市胜沼地区,并逐渐推广栽培。另一种说法认为,山梨县胜沼地区的雨宫勘解由(Kageyu)发现了一种与自生山葡萄不同的藤本植物,并将其带回家中种植,由此开始了葡萄的栽培。到了明治时代,为了振兴产业,日本政府从欧美引进了许多葡萄品种。然而,最初引进的欧洲品种因不适应气候屡屡失败,最终,从美国引进的特拉华(Delaware)等品种才在日本扎根。
日本多雨的气候原本并不适合葡萄种植,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然而,通过研究者和生产者的不断努力,经过品种改良,逐渐培育出了适合日本气候且具备抗病性的葡萄品种。同时,栽培方法的研究也取得了显着进展,通过严格管理土壤和水分,日本如今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葡萄。全球约70%的葡萄用于酿酒,而在日本,约90%的葡萄用于鲜食。
在日本,鲜食葡萄的栽培品种超过60种,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巨峰葡萄。巨峰是1942年以石原早生和森田尼(Centennial)杂交培育而成,当时目的是育出适合日本气候的大粒欧洲品种。因育种地可眺望富士山,故取名巨峰。果肉甜美浓郁,口感丰富,巨峰被誉为“葡萄之王”。
葡萄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2023年,日本的葡萄年收获量为16.7万t。按都道府县的收获量排名,山梨县位居第一,其次是长野县、冈山县和山形县,这四个县的葡萄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六成。在山梨县葡萄主要种植在以甲府盆地为中心的排水良好地区。这里的内陆气候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
在日本培育的葡萄品种中,有许多形状独特的例子。例如,美人指葡萄,因其果粒细长,尖端呈红色,酷似涂了指甲油的女性指尖,因而得名。而我的心则是一种心形果粒的新品种,由魏可(Wink)和阳光玫瑰(Shine Muscat)杂交培育而成。该品种由位于山梨县的志村葡萄研究所自主研发,具有无籽、可连皮食用的特点。果粒呈深红色,形状可爱如心形,清爽的酸味与甜味相得益彰,是备受欢迎的超级人气葡萄。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赵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