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3855/j.cnki.lygs.2024.05.021
摘" 要:从蓝靛果忍冬性状特征、育苗及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详细介绍通辽北部山区蓝靛果忍冬栽培技术。
关键词:蓝靛果忍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24)05-0086-02
收稿日期:2024-01-12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林业和草原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内林草科推[2023]02号)。
*通信作者:韩扎拉干白拉(1985-),男,内蒙古通辽人,工程师,从事林草科技推广及经济林引种选育研究。E-mail:89571099@qq.com
作者简介:金鸽(1995-),女,内蒙古通辽人,林业助理工程师,从事林草相关调查监测数据研究分析工作。E-mail:1416717383@qq.com
蓝靛果,是忍冬科忍冬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喜冷凉气候,抗寒力极强。蓝靛果的果实中富含天然紫红色素,是天然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来源。果实可鲜食,也可加工为果干果酒等。其成熟期早,是继草莓、树莓等小浆果之后的又一种新兴树种。笔者结合试验研究,总结出适合通辽北部山区的蓝靛果栽培技术,为通辽地区栽培优良品种提供技术参考。
1" 蓝靛果性状表现
蓝靛果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呈丛状,主干不明显,株高1~2 m。主根较短,侧根发达。叶矩圆形或椭圆形,叶柄短。花双生,花冠黄白色,筒状漏斗形。浆果椭圆形或长圆形,蓝黑色,皮薄多汁(图1)。
蓝靛果果实成熟期早,从萌芽到果实成熟仅需70 d左右,于6月上旬成熟上市,可填补水果淡季的空白。抗寒性强,蓝靛果忍冬生长期对温度要求不严,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对土壤的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宽,抗病力强,不易发生病虫害。栽培技术易于掌握,管理简单。
2园地概况
园地在扎鲁特旗好老林场,位于大兴安岭向南浅山区过渡地段,地处扎鲁特旗东北部山区,距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70 km,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043\",北纬45°0316\"。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降水量240~350 mm,多集中在6~8月。年蒸发量平均1 400~1 600 mm。年平均气温2 ℃,无霜期90~110 d。日照时数1 600~1 630 h。主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3.4 m/s。其地势为西北高而东南低,呈现阶梯式下降,中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海拔高度500~700 m,土壤为栗钙土,pH值7.2。
3栽培技术
3.1" 育苗
苗床准备。苗床长20 m左右,宽1.5 m,两床间隔0.5 m,基质用河沙平铺,厚度20 cm左右,高于地表便于排水。扦插前用多菌灵、百菌清等对苗床进行消杀处理,遮盖遮阳网(遮阳率60%~70%)。
插穗的采集和处理。6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集生长粗壮、芽苞饱满、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作为插穗。插条要随用随剪,将基部浸入水中,避免失水。插穗长10~15 cm,顶部留6~8叶,摘去其余叶片。每50条捆成一捆,用消毒药剂进行杀菌消毒并放入盛水的容器中,随插随取,但不能浸水时间过长。
扦插方法。在扦插的当天或前1 d给插床充分浇水,扦插前用插穗同样粗的铁签在插床上先插孔作为引眼,株行距6~8 cm×10~12 cm,扦插时选择根宝3号植物生根剂,蘸原药10~15 s,蘸插穗基部长度4~5 cm,扦插深度5~6 cm,叶片不接触基质,随扦插随浇水,保持插穗叶面湿润。
扦插后管理。扦插10 d内白天每隔30 min喷1次水,时间40 s,晚间喷1次,时间60 s;扦插后10~15 d插穗基部形成层开裂,开始生根,减少喷水,喷水时间60 s,间歇时间1 h;扦插后30 d,绝大多数插穗都已生根,喷水时间120 s,间歇时间2 h;45 d后,穗条生根成活,苗木生长,适时浇水保持基质湿润。扦插后每隔15 d要结合喷水喷洒2~3次1 000倍的多菌灵,防止病害发生。在苗木生根后每隔10 d,喷施高氮复合水溶肥2~3次。
3.2" 选址与整地
蓝靛果耐寒、喜冷凉湿润的空气,因此选地时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湿润且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方。蓝靛果对土壤的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广,土壤pH值在4.5~7.5的地方均可生长结果。对光照、地势和坡向等条件要求均不严,可选择有动力能源和水源的农田平地,也可选择坡度15°以下的林间空地和林缘地。栽植前整地,清除地上其他植被,深翻20~25 cm,清理土壤中的树根、草根、石块等。
3.3" 苗木栽植
选择2~3年蓝靛果生苗木,苗高30~50 cm,地径0.3 cm以上,主根15 cm以上,生长粗壮、芽苞饱满、根系发达且无病虫害的植株。蓝靛果在春、秋两季均可栽植,一般可在秋季整地、挖坑,翌年春季定植(春季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蓝靛果栽植株行距1 m×3 m,定植坑挖40 cm×40 cm×40 cm。苗木置于坑内,扶正,回填草炭土、农家肥混合的表土,按照“三埋二提一踩苗”的方法栽植。定植后要一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萌芽展叶后遇土壤干旱时应及时灌水,确保成活。
3.4" 栽培管理
肥水管理。蓝靛果喜湿润环境,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80%时,其根系生长最活跃,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40%时会减少生新根。蓝靛果早春发芽前、开花前、果实膨大期各漫灌1次。采用水肥一体滴灌或喷灌设施,整个生长季根据土壤墒情浇水5~6次,施2~3次水溶肥。
土壤管理。每年秋季落叶后耕翻园地,深度12~15 cm,改善土壤结构、防治杂草生长,对施入的肥料覆土,并且消灭土壤中越冬的病菌和虫卵。5月初进行松土,深度10~12 cm,有助于防治刚出土的杂草,利于蓝靛果植株生长。树下除草和松土需用人工来完成,此外,在行间用锯末或泥炭等覆盖,为浅根系的蓝靛果保湿保温,利于根系生长。
除草。蓝靛果在幼苗期植株较小,杂草会阻碍植株正常生长。及时对杂草进行割除,在降雨、灌溉后土壤湿度适宜时进行,应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耕锄深度以不伤苗木根系为度,株间宜浅,行间宜深。除草也可铺设防草布。
整形修剪。蓝靛果生长缓慢,在栽植的最初几年通常不用修剪,只是疏除一些因农事操作而损伤的枝条或倒伏的枝条。而且枝梢顶端大部分是结果部位,不适合短截。对于结果后的骨干枝可在春季进行更新修剪。缩剪骨干枝衰老的上部,至一年生分枝上。疏剪树冠内过密枝,适度的修剪可以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
4病虫害防治
蓝靛果具有很强的无病虫害能力,在栽培过程中病虫危害少。蓝靛果忍冬在生长季发现少量卷叶娥、蚜虫及金龟子等食叶害虫,主要地下害虫为蛴螬。蓝靛果忍冬喜冷凉湿润气候,进入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老枝上的叶子开始变色并陆续脱落(锈病),但当年生枝叶能够正常生长。防治病虫害:春季萌芽前喷施清园剂3~5 °Bé石硫合剂进行杀菌和杀越冬虫卵,发生害虫时及时喷施氯氰菊酯、吡虫啉等低毒无残留药物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