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出口贸易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09 阅读(411)

摘" 要:2001—2023年中国葡萄出口贸易发展成效显着,总量增扩,国际地位提升,出口地区以亚洲为主,出口均价攀升,国际竞争优势增强。但近年来中国葡萄出口贸易发展中仍存在着规模逆势锐减,国际地位大幅下滑,出口市场数量有限,地区结构分布不合理,出口均价较高,国际竞争优势较弱,产品质检标准偏低,贸易综合效益不显着等问题。新时期,应深化国内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增量提质,拓展出口市场,优化地区结构,降低综合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葡萄;出口贸易;国际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24)06-0053-07

The predicament and suggestions of grape export trade development of China

Abstract: From 2001 to 2023, grape export trade development of China was fruitful, the scale of grape export trade kept developing quickly,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continued to rise, Asia was the main export area, the average price of exports kept rising,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enhanced.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ed some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The scale of export trade was down, international status kept lowering, the number of the export markets was limited, the regional structure was unreasonable, the average price of exports was rather expensiv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remained weak, the level of product standard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trade were lower. In the new period, China should deepen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grape supply side, increase quantity and improve quality, enlarge the number of export markets, optimize the market pattern, reduce the overall cost,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 grape; export trad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中国是当今世界葡萄最大的种植、消费国家,2022年全国葡萄产量约1 537.79万t,约占全球总产量(8 010万t)1/5,中国长期雄居世界葡萄出口贸易前列,对世界葡萄市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葡萄作为中国水果类出口贸易的重要产品,贸易金额仅次于苹果。然而近年来中国葡萄出口贸易规模锐减,增势乏力,地位下滑,国际竞争与外部挑战加剧。新时期亟待加速推进中国葡萄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强品质,外树形象,积极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国葡萄出口贸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 中国葡萄出口贸易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1.1" 贸易规模

2001年中国葡萄出口数量为667 t,金额为27.6万美元,在世界葡萄出口贸易金额中所占比例约为0.01%,排名第47位,相对靠后。随着国内葡萄种植面积不断增扩,总产量持续高涨,2019年中国首次跃居世界葡萄出口贸易榜首,金额达98 719.5万美元,出口数量排名第4位,为3 664 96 t。2020年中国葡萄出口数量与贸易金额攀升至峰值,数量为424 919 t,金额为121 269.5万美元,在世界葡萄出口贸易金额中所占比例为13.06%,蝉联世界首位。2021年中国葡萄出口数量与金额呈现“双降”态势,降幅分别为17.49%和37.57%,在世界葡萄出口贸易数量和金额排名中跌至第5位和第4位[1]。2022年中国葡萄出口数量为377 301 t,同比增长7.61%,在世界葡萄出口数量中所占比例为7.81%,排名第5位,仅次于智利(605 994 t)、秘鲁(553 606 t)、意大利(448 191 t)、南非(414 557 t);出口金额为72 772.7万美元,同比下降4.01%,中国在世界葡萄出口贸易金额中所占比例为7.64%,排名下滑至第7位,仅次于智利(18.20%)、秘鲁(13.58%)、意大利(8.23%)、南非(8.03%)、美国(8.02%)、荷兰(7.90%)。2023年中国葡萄出口贸易止跌回升,量价齐涨,出口数量为483 353 t,同比增长28.11%,创历史最高记录,世界排名上升至第3位,仅次于秘鲁(647 531 t)、智利(503 937 t);出口金额为81 387.2万美元,同比增长11.83%,世界排名上升至第4位,仅次于秘鲁(174 547.9万美元)、荷兰(91 439.8万美元)、意大利(89 278.5万美元)(图1)。

1.2" 市场结构

2001年中国葡萄出口市场仅涉及8个国家(地区),依次分别为俄罗斯、美国、越南、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自2010年以来中国葡萄出口市场集中于亚洲,各年份所占份额超九成以上。2023年中国葡萄出口市场数量增至34个,为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亚洲为主导,所占比例达98.40%,东盟所占的比例为88.40%。泰国雄居首位,金额为23 070.7万美元,同比减少8.21%,所占比例为28.35%;越南位居第2位,金额193 331.1万美元,同比减少5.62%,所占比例为23.75%;印度尼西亚第3位,金额13 370.6万美元,同比增长34.62%,所占比例为16.43%,前10位市场集中度为97.41%(表1)。

1.3 "出口均价

2001—2015年中国葡萄出口均价持续攀升(图2),2001年出口均价414美元/t,大幅低于世界葡萄出口均价(1 027美元/t)。2012年中国葡萄出口均价首次超过世界葡萄出口均价。2015年中国葡萄出口均价攀升至峰值(3 670美元/t),高于世界葡萄出口均价(1 753美元/t)1倍以上。自2016年以来中国葡萄出口均价维持高位波动、总体震荡下滑。2022年中国葡萄出口均价连续下滑至1 926美元/t,略低于同期世界葡萄出口均价(1 970美元/t)。2023年中国葡萄出口均价再次下滑至1 684美元/t,同比下降12.57%,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幅低于同期荷兰(3 073美元/t)、秘鲁(2 696美元/t)、意大利(2 309美元/t)等国家葡萄出口均价水平,也明显低于世界葡萄出口均价(2 091美元/t)。

2023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葡萄出口均价最高,达9 286美元/t,但出口数量相对较少,只有7 t,出口金额约为6.5万美元;对蒙古的葡萄出口均价最低,仅为317美元/t,出口数量为1 950 t;而对泰国(1 910美元/t)和越南(1 716美元/t)等出口均价略高于同期对世界出口均价水平,但同比分别下降16.30%和15.01%。

1.4" 竞争优势

2001—2015年中国葡萄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持续上升,2001年中国葡萄RCA仅为0.002,为比较劣势,2015年RCA大幅上升至0.75。自2016年以来RCA震荡起伏较大,其中,2020年RCA达到峰值(0.88),为中度竞争优势;2021年RCA锐减至0.53;2022年RCA再次下滑至0.52,2023年中国葡萄RCA小幅回升至0.60,仍为比较劣势(图3)[2]。

2" 中国葡萄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 总体规模大幅减少,国际地位下滑

2021—2022年中国葡萄出口贸易金额规模呈连续逆势下降态势;2023年中国葡萄出口贸易发展止跌回升,但同期世界葡萄主要国家出口也实现较快增长,秘鲁、荷兰葡萄出口增长分别为35.05%、37.39%,远高于中国增长水平(11.83%)。中国在世界葡萄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及排名急剧下滑,由2019—2020年世界葡萄出口贸易金额的首位而下滑至2023年的第4位,国际影响力大幅削弱(图4)。虽然中国葡萄的种植与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但出口占比偏低,集中以国内市场为主,2022年中国葡萄出口数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2.45%;同期智利、秘鲁葡萄出口数量占比分别高达82.22%和68.79%[3]。中国葡萄产业“走出去”严重不足,国际化程度偏低,未来增扩出口规模仍具较大空间。

2.2" 出口市场数量有限,结构不合理

2001—2023年中国葡萄出口市场数量拓展不足,出口市场数量徘徊于20个左右,虽然2023年来中国葡萄出口市场数量大幅增长至34个,但仍大幅低于同期智利(70个)、秘鲁(50个)等水平(图5)。囿于国际市场拓展有限,极大地制约了出口贸易规模的有效增扩。美国是作为当今世界葡萄最大进口国别市场,2023年进口贸易金额高达272 004.2万美元,却未自中国进口,其自秘鲁进口贸易金额达111 993.0万美元。另一方面,囿于出口市场数量有限,导致对个别目标市场高度依赖,集中度居高不下,风险集聚,且不易分散。近年来中国葡萄出口前10位市场集中度维持在9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2023年达97.41%,大幅高于智利水平(85.71%)。另外,中国葡萄在主要出口目标市场的进口贸易中占比偏高,易受对方国内市场供求及政府政策等影响,2023年中国在泰国葡萄进口贸易中所占比例高达82.91%,一旦对方国内市场消费规模锐减或实施进口限制措施等都将影响中国葡萄出口贸易的正常平稳发展。

2.3" 产品国际竞争力偏弱,出口层次低下

在2001—2023年期间的大多数年份中,中国葡萄RCA基本都处于0.8以下,即均为比较劣势,2023年RCA小幅回升至0.60,但仍大幅低于同期秘鲁(68.16)、智利(20.33)、荷兰(3.10)等,同时也低于中国其他鲜果的RCA水平,如苹果(0.98)、梨(1.36)、柑桔(1.65)等。随着中国国内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加之目前较多葡萄种植企业仍沿袭传统家庭式经营模式,粗放型特征显着,集约型发展不足,规模经济效应弱,全程机械化普及率低,进而导致种植成本、采摘费用、出口均价居高不下,长期以来(2012—2021年)中国对世界葡萄出口均价大幅高于世界葡萄出口均价水平,是故依赖传统廉价竞争优势难以为继。同时,产品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产品质检标准化程度低,如近年来国内较多地区都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但产品差异性小,区分度低,品牌意识较弱,普遍缺乏地理标识,依赖数量扩张的粗放型特征仍较明显[4]。另外,中国葡萄出口市场层次日渐呈现低端化趋势,即主要出口对象集中于经济水平相对偏低的发展中市场,对发达市场挖掘严重不足,2023年中国葡萄对发达市场出口贸易金额仅为7.8万美元,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严重低于同期智利、秘鲁、意大利等(图6)。

2.4" 产业组织化水平不高,产品标准偏低

中国葡萄种植与管理组织化程度低,区域分布广而散,种植农户数量多,单位经营规模偏小,管理技术落后,综合实力较弱,特优新品种推广种植比率偏低。葡萄产品标准较多以地方性为主,缺乏统一的全国性标准[5]。另外,近年来中国国内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渐凸显,尤其对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等使用监管相对薄弱,导致中国葡萄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较多,且与国际标准差异及差距较大[6],以致出口中频繁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影响[7]。

中国目前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21)[8]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1-2022)[9],涉及葡萄的农药最大残留(Maximum Residue Limit,MRL)指标为206项(其中,单独关于葡萄的MRL为113项,以“浆果和其他小型水果类”归类涉及的MRL为93项)。根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报告,欧盟对葡萄MRL检测指标多达502项,同时,对未规定限量的则采取0.01 mg/kg的“默认标准”,其大多数指标要求均远超中国国标水平。中国葡萄中杀菌剂百菌清(Chlorothalonil)MRL值为10 mg/kg,而欧盟仅为0.01 mg/kg,两者相差达1 000倍,以致长期以来中国葡萄对欧盟出口业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发展举步维艰。

3" 发展建议

3.1" 推广特优品种种植,对标国际质检标准

推进中国国内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10]。加强对果农种植技术与经营管理培训,加大优质特色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做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构建“良区、良种、良法”经营新模式,统筹安排不同成熟期产品种植,错季发展,避免集中上市,加大保鲜冷藏、物流技术与设备投入[1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国内种植区域,建设绿色生态种植园,推广标准化种植[12]。提高全程机械化使用率,提升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13]。整合优质生产要素,组建和壮大葡萄种植合作社[14],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综合成本[15]。运用WTO的“绿箱政策”加大对国内葡萄产业的财政、金融、税收、保险支持力度,完善葡萄种植园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贯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质量兴农”与“绿色兴农”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农药、化肥、生长素等使用的全程监管,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16]。引导企业参与相关国际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低碳、HACCP、Global GAP等认证)及做好出口备案手续。增强国际化意识,优化全球经营战略,提升葡萄产业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葡萄出口规模在全国总产量中的比重。对标发达市场葡萄产品品质标准,不断完善中国葡萄产品质检体系,构建全国统一性质量评级体系(果品大小、糖度等),严把出口产品质量关[17]。完善产品包装、原产地标识、溯源管理制度[18]。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和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加大对外宣传,提高中国葡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

3.2" 拓展出口市场数量,优化地区结构分布

以“一带一路”倡议合为发展契机,加大对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市场开发,尤其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中的俄罗斯(186 580 t)、越南(142 375 t)、巴基斯坦(139 082 t)、泰国(136 711 t)、印度尼西亚(116 282 t)、孟加拉(100 707 t)等葡萄进口数量规模均在100 000 t以上,有待未来进一步挖掘双方贸易合作内在潜能。完善双边农业合作机制,深化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谈判,削减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优化出口环境。积极开展海外市场调查,制定差异化的国别出口促进政策,充分挖掘国别市场合作潜力,降低对外部单一市场的依存度,优化地区市场结构,增强自身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与实力。

增扩对发达市场如美国、欧盟等出口规模,提升出口贸易合作层次与综合经济效益。借鉴智利水果出口商协会(ASOEX)、秘鲁鲜食葡萄种植者和出口商协会(PROVID)发展经验,组建中国水果类出口商协会,统筹出口地区布局,实施错位发展,减少内部恶性竞争,抱团出海,增强协同效应。建立世界葡萄市场信息共享平台,收集整理近年来中国葡萄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剖析原因,查找差距,总结经验,弥补短板,发布世界葡萄主要出口市场指南,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持与信息咨询,助推中国葡萄出口贸易更好更快发展。

3.3 "创新贸易合作方式,完善国际物流配送

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推广农产品跨境电商新模式,完善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政策,优化农产品“绿色通道”,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借鉴国际水果类出口企业的成功经验(如都乐、波板等),积极培育中国葡萄等鲜果类出口型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推进国内葡萄全产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大跨境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借助国际(地区)网络平台和国际连锁超市,加大产品展示展销。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完善国内外鲜果产业冷链物流联动网络建设,拓展国际销售渠道,在重点国家(地区)构建区域性“海外仓”“中转仓”等国际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分销中心,提高送达时效,降低综合成本,构筑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中国葡萄出口贸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0]。

参考文献:

褚田芬,雷玲,朱汉鑫,等.中国葡萄及其制品进出口概况及改善策略[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23,248(2):80-88.

刘慧华.中国葡萄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D].青岛:青岛农业大学,2017.

穆维松,冯建英,田东,等.中国鲜食葡萄产业的国际贸易与国内需求形势[J].中国果树,2019(2):5-10.

曹琬迪.“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23,43(5):126-131.

田野,陈冠铭,李家芬,等.世界葡萄产业发展现状[J].热带农业科学,2018,38(6):96-101+105.

金欢淳,管乐,亓桂梅,等.葡萄产业地方标准现状统计分析[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20,231(3):64-69.

罗国光.中国加入WTO后葡萄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3(3):8-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21[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1-2022[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3.

王秀芬,刘俊,李敬川,等.转型升级是中国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7(4):117-119+123.

张德学,张军强,李青江,等.中国葡萄全程机械化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3):17-22.

王振杰,刘俊,王建平,等.日本葡萄产业特点及启示[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8,218(2):66-71.

李小红,李运景,马晓青,等.中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南方果树,2021,50(5):161-166.

罗国光.中国葡萄产业面临的历史任务:加快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J].果树学报,2010,27(3):431-435.

易黎,亓桂梅.刘俊:问诊中国葡萄产业[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8,217(1):75-77.

孔庆山,刘崇怀,潘兴.完善葡萄产业标准体系,加强葡萄产业质量管理[J].果农之友,2003(11):3-4.

周加加,梅英婷,任霞霞,等.中国葡萄标准体系现状与发展[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5):833-837.

孔维府,窦心悦,曲绎霖,等.葡萄与葡萄酒地理标志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23,251(5):117-126.

晁无疾.中国葡萄品牌建设现状及发展展望[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6,209(5):135-140.

王新娟,董朝菊.中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与答案——访中国农学会葡萄会长晁无疾[J].浙江农业科学,2015,32(9):1-10.

标签:  葡萄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