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原产自中国,记载有超过数百年的栽培历史,皮薄成熟后为红褐色,肉脆甜,可食率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是目前公认的优良晚熟主栽鲜食枣[1.2]。主产于环渤海湾地区,因其独特的风味口感和高营养价值,深受市场欢迎,自前在陕西、新疆、山西、宁夏、辽宁、天津、内蒙古等多个省市引种栽植,全国种植面积约13.33万 ,产量占全国鲜食枣的 60 % 以上[3-5]。栽培环境、管护措施、科技支撑等方面可直接影响冬枣果品质量,笔者系统研究和分析影响冬枣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为优质果生产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推动冬枣特色果业聚焦品质优势高效发展。
1栽培条件
对山东沾化、河北黄骅、陕西大荔和山西临猗4个冬枣主产区的鲜果营养组成、果实表型、感官评价等主成分综合分析表明,山东沾化是冬枣的优势产区[]。张建婷等对黄骅冬枣、沾化冬枣和沾化二代冬枣内外品质分析发现,沾化二代冬枣和沾化冬枣品质均优于黄骅冬枣[7]。因此,研究沾化优质冬枣产区的栽培环境对其他地区冬枣质量的提升有重要参考价值。郭继胜等对沾化冬枣产区生态条件调查研究发现,保障冬枣果品质量的基本气象条件应满足无霜期为 2 0 0 ~ 2 1 0 d ,积温 以上,光照时长 1 6 3 0 h 以上。冬枣树不同生长期气象因子应满足,盛花期:旬均气温
以上,空气相对温度 5 5 % 以上;果实生长期:积温
以上,光照
以上;果实成熟期:天晴少雨,日温差达
以上[8]。沾化优质冬枣产区立地条件为,微斜平地地貌,砂壤土和壤土质地,这类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养分供给;土体构型为通体粉质粘土型和粉质粘土-粉土复合类型,对土壤内水分、养分和盐分的运移有正向促进作用;地下水位 2 ~ 3 m ,含盐量小于 0 . 2 % ,其中氯化物小于 0 . 1 % ,pH值低于 8 . 5 [ 8 , 9 ] 。以上研究表明,冬枣的大面积引种和品质提升必须充分重视栽培环境的适生性,根据沾化优质产区的基本气象条件和立地条件,对比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栽植区,为冬枣生产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2 栽培措施
不同枣园和不同年份冬枣果品质量出现差异主要是受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影响。果实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施用或滥用化肥、激素和农药。区域化优质冬枣生产主要表现为品种、栽培环境和管理技术之间的合理配套[10]。姚立新对不同产地冬枣对比试验研究也证实,冬枣果实表型与品质主要受环境条件与栽培管理措施影响[11]。
2.1 栽植密度
冬枣适合密植,始果期3年内密植有助于高产,采取宽行密株或带状栽植的方式,既能满足冬枣喜光强的特性,又便于作业,有利于实现果品提质[12]。冬枣树栽植密度过大,虽然可提高早期产量,但易导致养分供应不足,高密植已成为设施冬枣坐果难的原因之一[13]。
2.2 整形修剪
冬枣树干性强、萌芽率高、成枝力强,需在栽植早期定干培养树形,较先进的定干方法为夏秋两步摘心法。春夏季新生枣头长至 1 0 ~ 2 0 c m 时科学绑束,使树体不偏冠,早果早丰,并减少冬季修剪量[14]。定植第2年,采取冬剪和夏季抹芽、拿枝、摘心培养树形;定植第3年,通过早春和夏季修剪扩冠和培养结果枝,为进入盛果期打下基础;定植4年后,对内膛作用小的二次枝尽早疏除或回缩,以免消耗营养,影响果实品质[15]。张军利等考虑沾化二代冬枣枝组易老化的特点,建议修剪采用疏枝缓放法,对嫁接后抽生的枝条轻短截再甩放,扩大树冠和均衡树势,为果品质量提升奠定基础[1。武婷等发现重剪短截易导致冬枣园加快老化,提出“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整形修剪技术,通过冬剪培养合理树形,每年仅需维持和稍加修整完善[17]。
采取拉枝、扭枝、撑枝和别枝等技术调整枝条生长方向,使骨干枝角度开张,抑制竞争枝生长,使主侧枝和结果枝组层次分明,将树体调整为通风透光性强的开心形、疏散分层形等树形,改变树冠树势,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变优[12.16,18]。田春娇证实,改良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树形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着高于枣头形树形果实,疏散分层形的果实糖酸比最佳[19]。
环剥(开甲)是提高冬枣坐果率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环剥可使冬枣树早结果早丰产,环剥技术要点在于环剥时期、部位、程度与后期的管理。适宜环剥的冬枣树应健壮,树龄在 5 ~ 6 年以上,干径达 8 ~ 1 0 c m ;在盛花期前或每个枣吊约 8 ~ 1 5 朵花时进行;在主干距地面 2 0 c m 处,往后每年上移一段距离。环剥宽度要根据气象因素、园地条件、树龄和树势确定,通常不超过 1 c m 。沾冬2号伤口愈合能力比沾化冬枣差,环剥不宜过宽;环剥时要切断韧皮部,不伤及木质部。环剥后超过20d甲口未愈合的,可通过包扎伤口促进愈合[20]。芮松青等研究冬枣不同花期环剥对坐果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时发现,环剥越早,品质越好,盛花初期环剥效果最好[21]。滕传亮也证实冬枣盛花初期至中期是环剥的最适期,即枣花量达 3 0 % ~ 5 0 % 时,环剥1次并留辅养枝后,坐果率和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时期,果实品质也较好[22]。仇振华对南方冬枣丰产优质调控研究发现,南方冬枣环剥选在 45 % 花开时效果最佳,剥口愈合时间以 3 2 d 坐果率最高;环剥二级主枝合并留营养枝时,产量、单果重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剥口宽度为1/6枝干径对产量和果质起到一定提升作用[23]。
2.3 水肥管理
对沾化冬枣产地土壤元素影响冬枣品质的研究发现,土壤中有效态铁、钾与水提取硒的含量越高,冬枣品质越好;而土壤中有效态硼、铜、磷和氮含量越高,冬枣品质则越差[24]。也有研究表明,沾化优质冬枣产区土壤营养较好,含微量元素硼、钼较高,产出的冬枣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地区[9]。
水肥一体化是将微灌与施肥相结合,通过科学控制,准确地将水肥输送到冬枣树根部,提高树体对水肥的吸收和利用率,达到高效节水节肥和增产增质的目的。天津滨海地区及周边应用水肥一体化微灌技术,从4月下旬开始,每 8 ~ 1 0 d 滴灌1次,灌水量为 ,共进行 6 ~ 8 次,雨季则根据降水情况调整灌水量,氮、磷、钾肥结合灌水分3~4次施入,有机肥施足后一般不再补充微量元素[25]。大港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水 9 9 . 8 % 、节肥 7 5 % ,使冬枣含糖量上升 34 . 0 % ,综合增效9 6 . 9 % ,综合减支 8 1 . 0 % ,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26]。鲁北盐碱地水肥一体化可节水 30 % 以上、省肥 40 % 以上,有助于提高冬枣树的成活率、生长势、新枣头生长量、结果量和鲜枣品质[27]。陶国树等研究也发现,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切实提高冬枣的绿色生产水平,实现果园生产节能增效[28]。冬枣树经中水肥处理,即每
滴灌水
矿源黄腐质酸钾水溶肥(黄腐酸含量 ⩾ 5 5 % 、氧化钾 ⩾ 12 % ) 2 0 k g + 平衡性大量元素水溶肥( 2 0 - 2 0 - 2 0 + T E ,
含量 ≥ 6 0 % 、 B+Z n 含量在 0 . 2 % ~ 3 . 0 % ) 2 5 k g ,对枣头数量、长度、枣头的二次枝长、花序数和成花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果实品质也最佳[29]。
叶面施肥。5月中下旬(营养生长期和蕾期)、6月上中旬(花期)和7~8月(果实生长期)分别叶面喷施 0 . 3 % ~ 0 . 5 % 尿素、 0 . 3 % 硼砂 + 0 . 3 % 尿素、0 . 5 % 磷酸二铵 + 0 . 3 % 磷酸二氢钾,可分别起到促进营养生长及花蕾发育、坐果、提升果实品质作用[30]。冬枣树喷施 1 2 5 m g / k g “枣丰素”叶面肥后,叶片厚度增幅最大,果实含糖量和产量显着增加,叶片面积和果实横纵径的增大效果可达极显着,货架期也延长,防治冬枣锈病和黑斑病效果也最好[31-33]。冬枣树喷施沼液叶面肥后,树势变壮,叶大色深,果实增大、匀称、光泽好、甜度高,产量平均提升
,提质增效效果明显[34]。冬枣叶面喷施适宜浓度“双吉儿-GGR”叶面肥,可起到增强光合作用和改善果实品质效果,其中 5 m g / L 浓度施用最好[35]。沾冬2号叶面喷施硒、硼、锌等,均可使叶片增厚,叶绿素含量增加,且混合施用的效果优于单施[36]。刘毅等发现,冬枣花期叶面喷施硒、硼、锌微肥,对提高坐果率,改善果品质量和延长货架期方面整体明显优于清水对照[37]。喷施400倍磷酸二氢钾 + 2 0 0 倍尿素和1000倍硼砂 + 2 0 0 倍尿素叶面肥,均对提升吊果率、单果重、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明显效果[38]。
3花果管理
3.1 保花保果
冬枣花期长、花量大,但自然坐果率较低,平均仅 1 % 左右,保花保果是枣树早果高稳产的关键。冬枣花粉发芽的适宜气温为 、相对湿度为70 % ~ 8 0 % ,花期天气干旱,易导致授粉受精不良而减产,需要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同时降温,提高坐果率。冬枣树虽可自花授粉结实,但配备授粉树异花授粉,可显着提高结实率,冬枣园中栽种大果形的枣树品种婆枣、铃枣、梨枣等,对坐果率的提升有很好的效果[39]。张东霞发现,主栽冬枣树与授粉树(梨枣、子弹头等枣品种)按 8 : 1 均匀配置,再结合蜜蜂授粉,可使冬枣果实变更匀称,可溶性固形物和含糖量上升,改善枣果内外在品质,提高商品价值[40]。冬枣从初花期至盛花期喷施 1 0 ~ 1 5 m g / k g 赤霉素、 1 5 ~ 2 0 m g / k g 萘乙酸、 0 . 0 5 % ~ 0 . 2 % 硼砂 + 0 . 2 % ~ 0 . 3 % 络合微肥 + 0 . 3 % ~ 0 . 5 % 尿素,均可显着提高坐果率,其中生长调节剂与开甲同时使用效果更明显[38]。喷施赤霉素保花保果时,应严格控制浓度和次数(1~2次),坚决杜绝多次喷施,否则会引起落果。
3.2 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可使树体合理负载,减少过度营养消耗,促进果实增大且整齐。郭庆宏长期实践发现,沾化二代冬枣谢花后7d左右(枣果即将膨大时),疏果效果好,通常弱树3吊留1果,中庸树2吊留1果,壮树1吊留1果[41]。冬枣在南方栽培时,疏花疏果需分2次进行,留果尽量留顶果,第1次疏时,壮树1吊留2果,弱树1吊留1果;第2次疏与郭庆宏研究相同[42]。赵建明对大荔县冬枣提出以吊定果、分枝负担、合理布果的疏花疏果方法,以提升冬枣质量,即树冠内膛与中下层多留少疏,反之树冠外围与上层多疏少留,壮树和强枝多留,弱树和弱枝少留[13]。
3.3套袋
果实套袋可以改善外观品质、减少灰尘污染和农药残留,增强耐贮性,是打造绿色精品果的必要措施之一。冬枣结果期套袋后,单果重可增大、果实外形更均匀、表面变光亮、无裂果、缩果和浆果现象,还可降低农药使用量,是生产优质冬枣的快捷先进技术,显着提高了冬枣的经济效益[43,44]。沾冬2号和普通冬枣无纺布套袋后,果实的亮度分别提高了 7 . 9 1 % 和 1 6 . 6 9 % ,病果率和锈果率降低,但果实主要内在品质无显着变化,即套袋改善了冬枣外观品质,并没有降低内在品质[45]。王文文等研究也证实,冬枣套袋能提升果皮亮度,使果皮更光滑,同时能明显改变袋内温湿度,减轻机械损伤,对枣内在品质无明显影响[46]。
3.4 适时采摘
冬枣的成熟期可分为3个阶段,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其中脆熟期采摘效果较好,此时果实开始着色,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增加,水分增多质地变脆,风味和营养最好。受节日消费影响,会出现早采现象,采青的果实含糖量低、着色少、口感差[47]。因冬枣成熟期不整齐一致,应分批采摘,对即采即食的冬枣,在果皮开始全红时采摘风味最佳;对大批销售的冬枣,因有运输等环节,在半红时采摘为宜;而用于贮藏的冬枣,应在脆熟早期即始红时采摘,过早采后贮藏口感风味差,而采摘成熟度高的贮藏易霉腐变酸软,缩短贮藏期[48]。不同采收期冬枣的品质差异较大,适合国内消费者口感的含糖量需 ⩾ 2 8 % ,即树上鲜枣着色面积 gt; 时采摘,可达较好口感[49]。
4设施栽培
设施栽培能够明显改良果园生产小气候,使物候期提前,加快果树生长发育进程,促进果实提前成熟,提升果品经济价值。有研究发现,温、冷棚设施栽培冬枣均可提高果实的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糖酸比,降低果实硬度,使果个更均匀一致,改善果实的外观和口感风味,其中温棚栽培效果最佳[50]。沾化冬枣通过大棚栽培可显着影响枣树的物候期,使冬枣提前成熟约30d,且大棚栽培的果实外在品质(平均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裂果率等)和内在品质(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显着优于露地栽培[51]。李玉莲对不同设施栽培影响冬枣生长发育和品质的研究发现,日光温室最有利于生产冬枣高质果,其次为露地,再次为塑料大棚[52]。设施栽培可显着提高冬枣单位面积收益,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大小为日光温室 gt; 钢架棉被冷棚 gt; 钢架单膜冷棚 gt; 避雨棚 gt; 露地[52.53]。不同栽培模式下冬枣品质的优劣顺序为地坑棚、露地园、防雨棚[54]。利用单栋冷棚、连栋冷棚和日光温室3种设施栽培的冬枣叶片生长情况、产量和果实品质整体好于露地栽培,且单栋圆拱冷棚的综合评价最优[55]。独栋和连栋塑料大棚栽培冬枣的产量和可食率均显着高于露地;独栋大棚枣的裂果率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显着低于露地和连栋,黄酮含量又明显高于露地和连栋大棚,表明塑料大棚栽培可提高冬枣产量和品质,其中独栋栽培效果更好[56]。
5分析与展望
冬枣集食药用于一体,是中国枣资源中的稀有品种,该特色产业正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提升枣果品质已成为冬枣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中国冬枣生产存在受自然环境影响大、栽培技术不规范、科技支撑不足、盲目追求产量等制约因素影响,导致冬枣果品质量不均且居低不上,如何破解冬枣发展面临的现状难题,提高品质竞争力,经研究分析,提出以下几个关键策略。
一是注重栽培环境的适生性。冬枣原产于环渤海湾山东、河北等地,各地引种栽培和扩大生产必须参考原生自然环境条件,在全面了解冬枣的生物学特性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区域栽培,以免不能发挥冬枣优良品种的丰产增质作用。
二是配套好整形修剪技术。经研究表明,采用宽行密植、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整形修剪技术,配合拉扭枝等技术调整枝条生长方向,培养树形成改良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在盛花初期至中期保留辅养枝,轮流环剥骨干枝和主果枝,均可促使冬枣早果早丰,品质提升。
三是因地制宜科学施肥。结合当地种植区土壤营养状况,科学控制水肥,利用水肥一体化和喷施叶面微肥,可促进树体和枣果生长,达到节约资源、增产增质目的。
四是合理进行花果管控。通过花期干旱喷水、按比例配置授粉树和严格喷施赤霉素等方式保花保果,配合实施壮树(强枝)、树冠内膛和中下层多留果,而弱树(弱枝)、树冠外围和上层少留果的疏花疏果方法,适时套袋改善冬枣外观品质,打造绿色优质精品果,促进提高经济效益。
五是积极推广设施栽培。通过设施栽培改善冬枣栽培环境,减少自然胁迫影响,促进果实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研究表明,日光温室、独栋塑料大棚、地坑棚的评价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冬枣品质的提升是综合环境、品种、人力、技术、政策等多方面配套应用的过程,还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人和成果转化,加快优良新品种选育,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等,为冬枣品质提升和产业增效赋能注人新动力。
参考文献:
[1]曲泽洲,王永蕙.中国果树志·枣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续九如,李守勇,张昌盛.冬枣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晚熟枣品种的区别[J].河北林果研究,2003,18(1):38-42
[3]郭慧静,金新文,张有成,等.冬枣产业现状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23): .
[4] 刘孟军.中国枣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刘荣昌,王今昔,吕胜然,等.沾化冬枣志[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0
[6]封雪,马海潇,陈妍婕,等.沾化冬枣特征品质综合评价[J].食品科技,2023,48(11):64-72.
[7]张建婷,高忠浩,杨静慧,等.不同冬枣品种果实品质的比较[J].天津农学院学报,2021,28(4):11-14.
[8] 郭继胜,李连起,李炳光.鲁北冬枣及原产区生态条件的调查研究[J].北方果树,1999(6):8-9.
[9]许卉,陈印平,赵丽萍.沾化冬枣种植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 3 3 4 7 - 3 3 4 8 + 3 4 0 7
[10]马庆华.不同产地冬枣遗传品质差异及其栽培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11]姚立新.不同产地冬枣对比试验及冬枣标准化栽培研究[D].北京:北京杯业大字,2010.
[12]韩金德.优质冬枣的栽培管理技术[J].烟台果树,2011(4):39-41.
[13]赵建明.大荔县冬枣日光温室栽培坐果难问题分析及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20,48(3):94-97.
[14]刘贤召,孙爱良,李桂明.河北黄骅冬枣定干修剪方法与绑枝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4(2):21-22.
[15]李秀平,刘军,王倩.冬枣栽培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1(6):21-24.
[16]张军利,尹魁林,刘荣昌.沾冬2号枣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J].落叶果树,2018,50(4):55-57.
[17]武婷,武之新.冬枣整形修剪技术研究进展[J].西北园艺,2008(10):4-5.
[18]张立涛,王中雪,王久照.图木舒克冬枣丰产园提质增效管理[J]新疆农垦科技,2023,46(1):22-24.
[19]田春娇,段艳军,刘志国.不同树形对枣枝叶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22(19):47-52.
[20]罗增涛.山东沾化枣品种沾冬2号花期管理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4(3):15-17.
[21]芮松青,朱卉,纪清巨,等.花期不同环剥时期对冬枣坐果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北林果研究,2007,22(2):189-191.
[22]滕传亮.环剥时期和方式对冬枣坐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西果树,2014,(4):14-16.
[23]仇振华.南方冬枣丰产、优质栽培调控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9.
[24]王存龙,刘华峰,夏学齐,等.沾化冬枣产地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对冬枣品质的影响[J].物探与化探,2012,36(4):641- 6 4 5 + 6 5 0
[25]张波,高相艳,王文文,等.冬枣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初探[J].现代农村科技,2010(3):40-41.
[26]荣延军,刘洪岑,张建凯,等.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大港冬枣的应用效果[J].果树资源学报,2021,2(2):37-38.
[27]刘国利.冬枣盐碱地水肥一体化种植效益探究[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0(7):23-25.
[28]陶国树,李武.山西运城冬枣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田间试验[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7): 2 8 + 3 0.
[29]尚国丽,田春娇,刘志国,等.不同水肥条件对枣树生长和结实的影响[J].果树学报,2024.
[30]石喆,锁丽红,潘国玲,等.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对冬枣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18): 5 6 + 5 9
[31]赵西梅,陈印平,夏江宝.六种叶面肥对冬枣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9,17(16):5530-5537.
[32]张泽勇,李长岭.提高冬枣风味的技术措施[J].河北果树,2005(5):53-54.
[33]高庆华.叶面肥对冬枣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3(6):107-109.
[34]滕传亮.河北黄骅冬枣喷施沼液效果好[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4(4):16-17.
[35]王振东,陈奇凌,郑强卿.不同浓度叶面肥处理对设施冬枣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22,59(2):396-402.
[36]王艺燎,刘毅,秦国杰.硒硼锌微肥配施对冬枣叶片生长及矿质营养的影响[J].果树资源学报,2022,3(6):27-32.
[37]刘毅,左力翔,王艺燎,等.硒、硼、锌微肥对设施冬枣坐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23(7):52-60.
[38]王世镇,胡焕平.不同叶面肥处理对沾化冬枣吊果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果树资源学报,2024,5(3): 5 - 7 + 3 5
[39]皮宝柱.黄骅冬枣保花保果措施[J].河北果树,2013(5):35(20 + 3 7 .
[40]张东霞.冬枣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8):124-129.
[41]郭庆宏,郭晓琳,宋燕,等.沾冬二号枣套无纺布袋技术要点[J]河北果树,2015(4):53.
[42]黄斌.冬枣的南方栽培技术(下)[J].湖南农业,2012(8):14.
[43]郭庆宏,李纯伟,徐康乐,等.冬枣套袋及配套技术[J].河北果树,2009(3): 5 5 - 5 6 + 5 3.
[44]孟创鸽,曹红霞,索龙,等.冬枣套袋的特点和配套应用[J].技术河南农业,2019(14):19-20.
[45]沈俊岭,许耘硕,张强,等.无纺布果袋对沾冬2号冬枣和普通冬枣果实品质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6(23):39-43.
[46]王文文,沈俊岭,樊连梅,等.纺布果袋对沾冬2号冬枣果实微域环境及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24):65-69.
[47]李占俊,王立仙,李占辉.山东沾化冬枣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菜,2023,43(7): 7 1 - 7 4 + 8 4.
[48]焦金柱.山东德州市优质冬枣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4): 74-75.
[49]李晋江,申仲妹.运城市冬枣果品品质提升途径探讨[J].山西林业,2023(5):20-21.
[50]康晨煊,苏娟娟,张钟.设施栽培下冬枣果实品质特性研究[J].中国果树,2019(3): 6 7 - 7 1 + 1 1 9.
[51]刘芳.大棚栽培对沾化冬枣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果树资源学报,2024,5(2):23-25.
[52]李玉莲.不同设施类型对冬枣生长发育及果实性状的影响[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22.
[53]孙洪强,刘志国,王五喜.冬枣不同设施栽培模式的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果树,2022(12):87-89.
[54]陈红,马光跃,侯艳霞.不同栽培模式下冬枣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与评价[J].北方园艺,2022(10):41-48.
[55]刘毅,牛艳,安晓宁.不同栽培设施对冬枣叶片生理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21,39(4):41-50.
[56]李维.独栋塑料大棚栽培对冬枣果实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