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林果产业发展浅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7-09 阅读(391)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25)02-0059-04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uit industry in the lower Hexi Corridor area

MA Haili, WU Gang²*,ZHUO Ma3", YIN Chun1,MA Wenjiel

(1.Dunhuang Forestry Technical Extension Center,Dunhuang, Gansu ,China; 2.ThePeoples GovernmentofMogao Town,Dunhuang City,Dunhuang,Gansu 73620o, China; 3.Subei Autonomous County Forestry work station, Subei, Gansu , China)

Abstract: Jiuquan forest and fruit planting area accounts for about 6 8 % of the forest and fruit planting area in the Hexi Corridor, analyze the situation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 and fruit industry in Dunhuang, Jiuquan,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and fruit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the secondary forest belt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protection forests,the reservation of the land for the production of forest and fruit,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 new management main body,and the introd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new forest and fruit technology and new varieties, etc.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and fruit industry in Hexi Corrdor area.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fruit industry;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农业区,也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1],包括了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敦煌市作为酒泉市的代管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林果栽培历史悠久,据相关统计,酒泉林果种植面积占河西走廊林果种植面积的 6 8 % 左右[2-4]。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河西走廊的林果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以敦煌市为例,浅析了当前敦煌林果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机遇,提出现代农业生产要求下的林果产业发展建议及对策,为河西走廊林果产地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敦煌市基本情况

1.1 自然环境

敦煌市境内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塔克拉玛干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全市总面积2.67万 ,其中绿洲面积 ,仅占总面积的 7 . 1 8 % 。平均海拔 1 1 3 9 m ,平均年降水量 4 2 . 2 m m ,蒸发量 2 5 0 5 m m ,年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年平均无霜期 1 5 2 d ,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5]。

1.2 林果产业现状

敦煌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具有发展林果的悠久历史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种植,林果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果”,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敦煌葡萄”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好中优”特色农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阳关葡萄”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企业、合作社使用“阳关葡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敦煌李广杏”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证,“敦煌李光桃”入选中国传统名桃。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种植林果 可产水果18.7万t,其中葡萄 、杏 、苹果 。葡萄主栽品种为红地球、鸡心无核、优无核、里扎马特、阳光玫瑰,零星种植的葡萄品种有夏黑、红光无核、玫瑰香、巨峰、克瑞森、金手指等;香品种以李广香为主,兼种五月黄、大扁头、金妈妈、吊干香、荷包香等品种;桃品种以紫胭桃为主,零星种植的有早红珠、六月鲜、中油系列油桃等。梨的主栽品种为早酥梨和早酥红梨,巴梨、日面红、香水梨、苹果梨、砀山梨、玉露香、皇冠梨、中梨四号、秋月梨等零星种植品种。枣的主栽品种有灰枣、骏枣、敦煌大枣,零星种植的还有梨枣、七月仙、水果枣、葫芦枣等品种李广杏、敦煌葡萄和紫胭桃是本地最具特色的三大水果,随着消费者对其独特的香味、口感的喜爱,以及销售市场的不断打开和水果产品包装的升级,采摘期通过电商、网红带货、预约销售、订单销售等模式被销往全国各地,还有部分葡萄出口至一些东南亚国家,而零星种植品种由于中晚熟搭配较好、栽培面积较小,主要在本地市场进行销售。紫胭桃虽然果香浓郁、风味极佳,但其不耐运输且后熟明显,大部分销往兰州、格尔木和河西五市(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和嘉峪关市)。

2 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通过对近10年全市林果种植面积进行比较分析,十年前全市林果面积1.3万 ,2022年全市林果面积减至 ,因此,保持现有林果栽培面积稳定和实现林果栽培面积稳中有升成了推进林果高质量发展的亟需破解的重要难题之一。

2.1 面临的形势

最严耕地保护制度的落实。耕地保护是关系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7]。“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8]。明确规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果园“三老”问题和机械化水平的制约。果园“三老”即果农老、果园老、品种老。目前,40岁以下从事林果种植的农户极少,林果生产管理者的年龄普遍为 5 0 ~ 7 0 岁,体力和精力跟不上林果生产的需求,且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不够,导致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果品品质下降、树势衰弱、果园经济效益下滑;部分果园树龄过大后,给田间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就果园机械化水平而言,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机械有电动剪刀、旋耕机、割草机等,这些机械都需要人力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整套工序,机械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机械化水平低使得果园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对老龄果农从事果园管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逐步出现弃管园、衰退园甚至挖园种草等现象。

距离终端销售市场远。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距离省会兰州约 1 1 0 0 k m ,生产的林果往往靠汽车或冷藏车拉运至终端市场,部分客商收购葡萄时压价收购、划范围收购、定向收购,在精品果和一般果的价格上差额不明显,使得果农的收人减少、效益下降,逐步影响了果农落实标准化技术措施的积极性和继续种植林果的信心。近年来,随着快递鲜果邮寄业务的迅速崛起,以及订单农业和预约销售新模式的发展,先后开通了鲜果航运、动车专列,实现了果品产地当天采摘次日或隔天送达,使果品到达客户手中的时间大幅度缩短。而果品产地价格与到货价格的差距,高额的邮寄费用和有限的可采摘寄递时间,使鲜果寄递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2.2 面临的机遇

林果栽培历史悠久。《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这是有关葡萄在西域一带出产并酿酒的较早的文字记载,并有叙述:“汉使取其实果,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葡)陶(萄),肥饶土地。”“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葡)陶(萄)苜蓿极望。”一切说明在汉时,大宛就出产葡萄,而张骞出使西域回朝复命时带回了葡萄等树种。在先秦的《神农本草经》也有记载:“葡萄生山谷”“生陇原敦煌”[9]。因此,敦煌栽培葡萄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源远流长,曾为中国的葡萄栽培和西进东传发挥了重要作用[10]。另外,北纬 ,被称为葡萄黄金产业带,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谷等世界知名产区都在这一区域,敦煌同样处在这个黄金产业带上[]。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法藏敦煌西域文献》中记载“面五升桃园栽树子曰僧食用”,说明敦煌早有桃树种植。唐耕耦、陆宏基通过对藏经洞藏于各国的敦煌文书中的社会经济文书按类编排编写了《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释录中《后晋时代净土寺诸色人破历算会稿》载“粟三斗沽酒,大众下桃来就僧统院分时,看判官等用”,说明敦煌早在距今约2000年前就有桃树种植了。因此,林果种植历史源远流长,积淀的林果文化久远、深厚。据统计,敦煌的林果种植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 0 . 3 7 % ,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绿色”林果生产潜力充足。敦煌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是生产优质水果的最佳区域。加之,土壤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纯天然祁连山雪水灌溉、生产环境原生态无污染,为发展“绿色”林果生产积累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全市申报成功完成林果“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1家,面积 ,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红地球葡萄(红提)、李光桃、李广杏、枣。目前,全市有林果生产企业或合作社78家,在积极推广普及落实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动员更多的合作社和个人发展绿色种植,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进一步迎合高端市场、终端市场和人们的营养健康、环保安全等消费新理念,走精品、精包装的林果销售路子,可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附加值效应。

敦煌绝大多数林果都采取露地栽培的方式种植,而设施栽培的林果占比较小,目前全市设施栽培面积为 ,主要品种有阳光玫瑰葡萄、紫胭桃、中油系列油桃。敦煌戈壁广袤,在新能源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水峡口水库和“引哈汲党”工程的完工,尝试大力挖掘戈壁农业资源,发展戈壁循环农业和设施林果,促进林果防风固沙作用的发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同时通过“项目 + ”“高校 + ”“产业 + ”“人才 + ”等模式,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进一步集成适应敦煌地区的林果设施栽培技术。在“果树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地”的国策下,实施“戈壁农业”大力推进的背景下,敦煌设施林果将面临绝佳的发展机遇。

3建议及对策

3.1加大防护经济两用树种的利用

建议在高标准农田的部分防护林带上规划防护经济两用树种,比如在副林带上选择栽植灰枣、梨枣、香树、梨树、沙棘、杜梨、沙枣等树种。上述树种较其他经济林树种强,在修剪少的情况下,树高可以生长至 7 m 左右,对农田的防护距离可达到1 7 0 m 以上;近年来西北地区新疆杨树苗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出现杨苗供不应求的情况,且价格不断攀升,使造林成本不断加大,而上述苗木大多为敦煌乡土树种,在本地有一定的苗木储量,在利用这些苗木的时候可以起到刺激苗木繁育市场、扩大经济林新植面积以及拓展经济林发展空间的作用;敦煌灰枣、沙枣、杜梨、沙棘、大李广杏以及部分梨树品种为甘肃审定的林木良种,具有很好的推广、繁育和经济价值,种植在防护林带上不仅可以为今后的采种以及林木良种的繁育提供一定的便利,还可以在稳定和增加全市林果种植面积上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为农忙时节的人们提供一定量水果,加之果树的开花期各不相同,花期和果期可以在农田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进而可激发和提高农户对防护林木的管护积极性、主动性。

由于种植面积的分布与农户的种植喜好、积极性以及传统思想等息息相关,通过对近三年的林果种植情况比较可以发现,莫高镇和肃州镇的葡萄、桃、杏、枣种植面积均在 以上,这也可以间接指引我们在莫高镇、肃州镇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上种植梨、枣的可行性更高。

3.2有计划地在全市各村预留林业用地

建议相关部门谋划“耕地进出平衡”项目,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在项目前期规划时,对项目所在村的土地和现有林果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在一般耕地或其他地类上预留林业发展用地,为今后林果产业发展提供空间。通过对近三年林果种植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在肃州镇、莫高镇的各村预留的林业用地上发展以葡萄、梨、桃香、枣为主的林果,在转渠口镇各村预留土地上发展以葡萄为主的可行性更高。另外,由于黄渠镇、莫高镇的部分村光肩星天牛尚未发生,建议可以在这些村预留林业用地发展胡杨、新疆杨、大冠杨、沙林杨、沙枣等造林工程苗木的繁育,为全市的重点造林工程和“三北”工程建设提供用苗保障。

3.3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林果栽培管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小家小户”的生产模式与当下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适配度降低,培育和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林农生产成为今后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戈壁现代农业、设施林果、绿色生产等,进一步拓展创新“市场 + 基地 + 订单”“基地+ 预约销售”等林果生产模式,促进形成规模适度、集约经营、品质优良、产销平衡的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局面。同时结合当下林果生产现状,培育一批从事林果生产管理的专业化技术服务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基地实训、观摩学习等方式,统一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在全市范围内为有需要的农户或单位开展服务,促进林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的全面落实,加快林果产业机械化、规模化、精细化栽培种植进程,不断提升产品档次,降低市场风险。

3.4有针对性地加大“三新”引进集成力度

有针对性地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引进,在本地区开展试验示范。在新技术引进和集成方面注重老果园改造更新复壮技术、轻简化栽培技术、防灾减灾技术、品种纯化、提质增效技术、设施林果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在新品种引进方面注重葡萄中熟品种、新品种梨、早熟和晚熟桃、早熟枣以及新品种李和其他适宜敦煌栽培的林果品种。在新材料引进方面注重防寒、防冻、防霜、防裂果、机械、工具、防治药剂、监测设备、智能设备等材料,通过科学引进、合理布局、试验示范、阶段总结、技术集成的方式总结良种良法,坚持因地制宜、因园施策、促进发展的原则,推广普及林果新技术、规模种植林果新品种、合理应用林果新材料、绿色生产技术等,解决林果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林果产业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丁思,高莹.河西走廊渐兴现代寒旱农业甘肃农产品成出口“黑马\"[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0-04-26]

[2] 自然资源[EB/OL].酒泉市人民政府,[2024-06-03].

[3] 张掖统计年鉴[E].张掖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张掖调查队,2022.

[4] 武威统计年鉴[E].武威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威调查队,2023.

[5]敦煌市自然环境[EB/OL].敦煌市人民政府,[2024-03-04].

[6]余生明,陈翠莲,李葆荣,等.对敦煌葡萄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甘肃林业科技,2011,36(1):59-63.

[7]王玺金.一种房顶耕地种植系统[P].中国专利:201220452775.9,2013-02-13.

[8]刘澄宇.保护好十八亿亩耕地[J].大观周刊,2012(3):93.

[9] 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中国·敦煌葡萄节文化探源[J].中国果菜,2015(9):8-9.

[10]陈明睿,杨清,刘倩文,等.敦煌市七里镇农户种植红提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17):25-28.

[11]河北葡萄酒“庄园式”突围[N].河北日报,2014-08-07.

标签:  敦煌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