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910(2025)02-0063-03
菏泽地区葡萄集中成熟期与雨季高湿高温气候相重叠,为葡萄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田间管理措施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的葡萄园极易减产、降低品质甚至毁园,给葡萄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当前人们对果品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关注,高品质的葡萄更能获得市场青睐因此,科学合理施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葡萄食用安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菏泽地区葡萄常见的主要病害的发病特征、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控技术。
1主要病害
根据在菏泽市鄄城县、牡丹区等地调研,葡萄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灰霉病、蔓枯病和裂果病等,酸腐病和溃疡病等也逐年加重。
1.1 霜霉病
霜霉病以侵害叶片为主,严重时也危害幼果、新梢等绿色幼嫩组织。叶片染病,前期叶正面产生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呈淡黄色,随病情加重,病斑扩展,色泽由淡绿色加深为黄褐色,后期数个斑块融合成不规则焦枯状大病斑;病斑背面常覆盖霉菌层,呈白色霜状,病叶片枯死脱落。果实染病多发生在幼果期,侵害幼果,果面产生褐色病斑,果面布满白色霉层,易致果粒裂果、早落。病菌侵染新梢,形成稍凹陷黄色或褐色病斑,病部覆盖白色霉霜。诊断葡萄霜霉病最主要特征是叶片病斑背面覆盖白色霜状霉层。
1.2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侵染果粒,也侵染穗轴、叶片及叶柄等器官。果粒染病,通常在葡萄成熟期表现症状,前期果面出现如针头细小的水渍状圆点,呈淡褐色。随病情发展,圆点慢慢演变成凹陷的圆形病斑,色泽加深至黑褐色。病斑表层密布小黑点,呈轮纹状。环境湿度较高时,渗出粉红色粘液。高湿环境粉红色粘液会覆盖病果表面,果粒腐烂,慢慢干瘪成僵果。病菌侵染穗轴、叶片等组织,形成长椭圆形凹陷的褐色病斑,表面易产生粉红色粘液。当年新梢和结果母枝也会被病菌侵染,但无明显症状产生。诊断炭疽病的主要特征是果实病斑表层出现小黑点以及溢出粉红色粘液。
1.3 白腐病
白腐病是一种典型的伤口性病害,主要侵染葡萄果穗,包括果实和穗轴,也危害枝蔓、新梢、叶片等。成熟期的葡萄较幼果期更易发病、危害更重。果实被害,初期呈水渍状病斑、浅灰褐色,后期呈深褐色,病斑处凹陷、软腐,严重时整个果粒变褐腐烂、脱落。果粒上浆前染病,易失水干缩成僵果,长挂不落。枝蔓被侵,前期病斑症状与果实病斑类似,呈水渍状、浅灰褐色,随病情发展病斑纵向扩展呈长条形,凹陷,易翘起、干裂。叶片被侵,多在叶片边缘或叶尖出现病症,病斑由浅褐色加深为褐色,呈同心轮纹状,病部极易干裂,形成穿孔。白腐病作为土传性病害,多从植株下部向上部发展,越靠近地表的果穗、枝蔓和叶片,越容易发病,而且染病部位会散发土腥味。
1.4 白粉病
白粉病以危害葡萄嫩叶和幼果为主,也侵害幼嫩器官,如穗轴、嫩枝等。着色果实、二年生以上的枝梢、老叶等受害轻。
叶片受害,前期叶正面形成大小不等的淡黄色病斑,叶背面叶脉黑化,叶正背面均覆盖一层霉层,呈灰白色粉质状,随病情发展会覆盖整个叶片,叶片卷缩、枯萎、脱落。幼果被侵,被覆灰白色霉层,出现星芒状花纹,呈褐绿色,表皮细胞坏死,果实停长,畸形,口感酸,后期出现裂果。穗轴被侵,表面出现灰白色病斑,渐变为黄褐色,覆盖白色粉状物,穗轴机械强度降低,生长受阻,易折断。病部组织覆盖一层粉状的灰白色霉层是葡萄白粉病的显着特征。
1.5 灰霉病
灰霉病可危害葡萄花序、果穗、嫩枝、叶片等多个器官,而且潜伏的病菌也会造成贮藏和运输期的葡萄果实大量腐烂。花序被侵害,病斑初期为淡褐色水渍状,随病情发展,病斑色泽加深变暗。病部表面覆盖一层鼠灰色霉层。病情严重的花穗会失水萎缩,后期软腐干枯脱落。叶片被害多发生在叶脉两侧、叶片边缘或存在机械损伤的部位,病斑淡黄褐色,覆盖灰色霉层。被害果实多发生在葡萄成熟期或贮藏期,发病初期葡萄表层产生灰褐色圆斑,稍凹陷,随病情发展病斑扩展,葡萄组织被破坏腐烂,果肉与果皮易分离,灰色霉层常覆盖于果品裂缝处。病部覆盖灰色霉层是诊断葡萄灰霉病的典型症状。
1.6 蔓枯病
蔓枯病主要危害2年生以上的葡萄藤蔓,也危害葡萄新梢。藤蔓被害,病斑初期呈暗紫褐色、稍凹陷,随病情加重,色泽加深变黑,质地变硬,后期枝蔓表层产生丝状纵向裂痕,严重时,裂痕向内扩展,皮层组织坏死硬化,形成腐朽状癌肿,阻断营养物质和水分运输,上部枝蔓生长衰弱、叶片变黄卷缩,果穗发育受阻。葡萄枝蔓产生纵向硬化的裂痕是诊断葡萄蔓枯病的典型特征。
2葡萄主要病害发病规律
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灰霉病、蔓枯病均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以菌核、菌丝体、芽孢子或抗逆性强的卵孢子等形式在病穗、病叶、病果、病枝等病残组织,或芽鳞、僵果、树皮缝隙、土壤表层等处潜伏越冬。第2年春季,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适宜时,越冬的病原菌产生孢子,可借助气流、雨水飞溅、昆虫移动等方式传播,可通过葡萄叶片气口、皮孔、机械伤口等侵入完成初侵染,整个葡萄生育期这些病害的病菌均可完成多次侵染。病害发生轻重与温度、水分等气候状况和果园管理措施等密切相关。低温、潮湿、阴冷的气候条件利于霜霉病、灰霉病病原菌的繁殖、传播、侵染;高温、多雨则极有利于炭疽病、白腐病病原菌的传播和流行;干旱、高温的气候非常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葡萄园营养元素投人失衡、通风透光差、负载量大等管理粗放的葡萄园,树势衰弱,树体抗病性差,宜于病害的发生流行。菏泽地区一般霜霉病发病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等发病高峰在7~8月。
3综合防控技术
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灰霉病、蔓枯病等病害一旦发病,不仅导致当季葡萄叶片早落、树势衰弱、产量下降、果实品质变劣,而且影响翌年葡萄正常生长发育。成功防控葡萄病害的关键是多走动、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控。采用综合防控措施,以农业预防为主,满足葡萄养分、水分、光照等需求,为葡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微生态环境,提高葡萄树体抗病性能,以化学防治为辅,以消灭或降低侵染菌源。
3.1 农业预防
科学施肥。根据葡萄年生长周期养分需求规律、目标产量和果园肥力制定施肥方案。生长前期营养生长阶段需N量较多,而生长后期生殖生长阶段需P、K量较多。每年需施1次基肥和3~5次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速效化肥为主。
合理灌溉。改善排灌设施条件,实现旱能浇、涝能排,避免果园水分的剧烈波动。干旱时及时灌溉,满足果树对水分的需求,避免因缺水而导致树叶萎蔫;雨后及时排水,避免果园长期积水成涝害。
果园覆盖。推荐果园生草、果园覆草等管理模式,利用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改善果园微生态环境,创造有利于葡萄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条件。
合理负载。遵循强旺枝留单穗、弱枝不留穗,留上不留下、留壮不留弱的原则进行疏花序疏果,目标穗重 5 0 0 ~ 7 5 0 g ,每 留果量尽量不超过 2 0 0 0 k g 。果穗套袋,隔离病菌对葡萄的危害,减轻病菌感染。
科学修剪。菏泽地区葡萄多采用棚架栽培。要做好冬季修剪和生长季修剪,及时抹芽、定梢、绑蔓摘心、疏副梢等,保持葡萄园通风透光。
加强园区管理。定期检查果园病害的发生情况,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病梢、卷须等,清除果园残落的落花、落叶、落果等病残组织,带离果园销毁,以降低果园病菌基数。田间作业时避免损伤葡萄叶片、果实等,以免造成机械伤口。
3.2 化学防控
葡萄落叶后,全园喷布一次石硫合剂或五氯酚钠溶液,以铲除越冬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往年发病严重的葡萄园,可在春季葡萄发芽前再喷施一次。
化学防治应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在防治关键时期喷药防控。葡萄主要病害防治关键期、可选用的农药及注意事项如表1所示。化学喷雾时药液可添加渗透助剂,如有机硅或洗衣粉等,提高药液的附着性,增强灭菌效果。同时,药剂要交替选用,避免长期频繁喷施同一药剂或相似性质的化学药剂,防止病菌产生耐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