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加工型草莓产业研究进展

known 发布于 2025-07-09 阅读(267)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910(2025)02-0006-05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open - air processing strawberry industry

ZHENG Xiaodong, LIANG Yongqi, ZHANG Yao, SI Chao, WANG Fengli, WANG Caihong*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lo9, China)

Abstract: As a high value - added berry, strawberry is often processed into a series of derivative products. Open - air processing strawberry varieties have became the core raw materials for 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because of their strong storability and and convenient manage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variety selection, pathogen - free propagation and seedling production,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industry status of open -air processing strawberry in the world to reveal the main issues faced by Chinas. It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germplasm resource inovation, green production systems, and value chain extension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ndustry upgrading.

Key words: processing strawberry; variety selection; seedling breeding; planting technique; processing status quo

草莓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红莓、洋莓、地莓,原产于南美洲,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于20世纪初引入草莓品种,开启了现代草莓产业的发展。草莓味道鲜甜,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和抗氧化物质,被誉为“浆果皇后”[。草莓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正成为中国果业和设施农业中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露天加工型草莓指在露天环境下种植,主要用于加工的草莓品种。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草莓的加工产品如草莓酱、草莓汁、草莓果干等逐渐受到市场青睐。露天加工型草莓因其较鲜食草莓硬度更高、更耐贮运等特点,成为加工产业的重要原料。笔者对露天加工型草莓的发展现状、技术进展、面临的挑战等进行剖析,分析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为露天加工型草莓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露天加工型草莓发展现状

1.1 全球发展状况

露天加工型草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近几年,全球露天加工型草莓的种植规模呈增长趋势。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露天加工型草莓生产国,其中加利福尼亚州的种植面积最大,品种主要包括蒙特瑞(Monterey)、波托拉、弗朗特拉斯。2023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斯纳德、圣玛利亚、沃森维尔、萨利纳斯等主要种植地区的面积超1.6万 ,几乎全部为露天栽培,其中约 20 % 用于加工, 1 3 % 出口到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2]。美国露天加工型草莓总体表现为产量高、品质好。中国栽培的主要品种如甜查理(SweetCharlie)、美十三、蒙特瑞等均为美国品种。

欧洲的草莓种植历史悠久,西班牙是欧盟最大的草莓生产国和出口国,西南部的韦尔瓦是重要的草莓种植区,种植面积超6万 ,占西班牙草莓种植面积的 9 5 % 以上,该地区最常见的草莓品种是Fortuna和Rociera。波兰的草莓种植面积也居欧洲前列。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18年波兰的草莓种植面积达4.78万 ,以露天栽培为主,生产的草莓大量用于加工冷冻草莓和蜜饯等产品。主栽品种为森格纳(SengaSengana)和波尔卡(Polka),这些品种适合加工成果酱、果汁和冷冻草莓。波兰的草莓 8 3 % 用于出口,主要销往美国和加拿大,根据波兰统计局2020年的数据,其冷冻草莓的出口总额达1.38亿欧元,占全球冷冻草莓出口的 1 3 % 。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近年露天加工型草莓规模也呈增长趋势。

1.2 国内发展状况

1.2.1主要产区中国露天加工型草莓的种植面积近年来稳步增长,主要分布于山东、辽宁、云南等地。露天加工型草莓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草莓总种植面积的 3 0 % ~ 4 0 % 。

山东省作为中国草莓种植的第一大省,露天加工型草莓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潍坊、烟台、临沂等地是主要的种植区域,主要品种包括美十三和甜查理。

辽宁省的丹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草莓产区之一,露天加工型草莓品种以哈尼(Honeoye)为主,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

云南省会泽县是全国蒙特瑞草莓最主要的产区,种植面积超 (10万亩)。

此外,安徽、河北、贵州等省份的露天加工型草莓种植与加工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安徽草莓加工企业逐渐增多,草莓果酱、草莓干、草莓酒等加工产品不断推向市场。贵州省花溪区已形成露天加工型草莓育苗、种植、销售、深加工为一体的草莓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研发推出草莓雪花酥、草莓风味红茶等10余种草莓加工零食产品[3]。1.2.2主要品种目前中国主要栽培的露天加工型草莓品种有全明星(Allstar)、美十三、甜查理、蒙特瑞等,均为国外引入品种。

全明星于1986年由美国引入中国,在中国华东、华北地区种植较多。该品种表现丰产稳产,果个大,硬度极高,贮运性好,汁水丰富,但果实鲜食口感一般,适宜加工为果酱、果酒等产品。

美十三是1986年从美国引进的早熟品种,生长势较强,果实硬度大,成熟后不易软化,较耐长途运输4,倍受市场欢迎,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2023年全国种植面积约8.33万 (125万亩),很多地区已将其作为露天栽培接茬的主栽品种,用来弥补4~6月草莓空档期。2023年国内美十三的市场消费量约为170万t,占全国该品种总产量的8 7 . 2 % ,表明国内加工市场对美十三的需求较为旺盛。此外,该品种出口量约25万t,同比增长 1 0 . 3 % 表明国际草莓加工市场对美十三的认可度也较高。

甜查理是2000年由美国引进的早熟草莓品种,休眠期短、丰产、抗逆性强,育苗、栽培管理较简单,果实商品率达 9 0 % ~ 9 5 % ,是一个品质好且性状稳定的加工型草莓品种[5]。

蒙特瑞是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中性草莓品种,2008年引入中国,耐夏季高温,抗病性较强,连续结果能力强,果实红度值 值较高,拥有更好的颜色品质,主要用于加工草莓果脯、冻干,出成品率较美十三、甜查理略高,近几年收购量与价格略有涨幅。

2 育种研究进展

草莓的育种方式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7]。目前,杂交育种是主要育种方法。

2.1 杂交育种

在长期的杂交育种实践中,中国科研人员以早熟、硬度高、抗病性强等特点作为育种目标,不断优化亲本和杂交组合配置,选育出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露天加工型草莓品种。如石莓6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于2008年从36021与新明星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8],紫金四季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于2011年由甜查理与林果杂交而成[9]。这些品种在果实硬度、耐贮运性和抗病性等方面表现优异,适合加工需求。

2.2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等诱变手段创造草莓新的变异类型,再从中筛选出适合加工的优良单株[10],通常与杂交育种结合。如通过辐射诱变,使草莓植株的果实大小、色泽、硬度等性状发生变异,进而选育出果实硬度高、耐加工的突变体。

2.3 生物技术育种

包括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基因组编辑育种等方式[11]。近年来,草莓基因编辑研究甚是广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精准调控草莓果实中与香味、甜度、硬度等品质相关的基因,可培育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草莓品种。然而,生物技术育种在露天加工型草莓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3种苗脱毒与繁育

3.1 脱毒技术

草莓因长期无性繁殖,在生产上易受到多种病毒的侵染导致植株衰弱和产量下降。目前,尚未发现有效药剂可防治草莓病毒病,控制该病的最根本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茎尖和花药组织脱毒培育无毒种苗[12]。最常用的脱毒方式有热处理脱毒、茎尖培养脱毒、花药培养脱毒、化学药剂处理脱毒(如次氯酸钠、氯化汞等)、超低温保存脱毒等[13]。目前,茎尖脱毒培养是最常用的脱毒方法,能够有效去除草莓植株中的病毒,提高种苗质量。如烟台青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参考日美等国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年实践而积累形成的一套技术体系,针对东亚地区4种草莓主要病毒(轻型黄边病毒、皱缩病毒、镶脉病毒和斑驳病毒)进行脱毒与检测,有效地防止病毒侵染。

3.2 育苗技术

露天加工型草莓育苗过程中,极端气候和病虫害是主要挑战,会给育苗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近年来,许多企业建造了规模化的露天加工型草莓育苗基地,育苗逐步由种植户自繁自种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目前,草莓二级育苗体系和三级育苗体系在被推广。二级育苗体系主要包括原原种苗和生产苗的繁育,三级育苗体系主要包括原原种苗、原种苗和生产用种苗的繁育,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草莓育苗方法[14]。三级繁育体系从根本上阻断了病毒的传播链,去除了病毒,提高了种苗质量,但是露天加工型草莓的二级育苗体系仍有待开发。

4栽培现状

4.1 品种选择

露天栽培的草莓品种众多,选择时应考虑气候条件、地势、果实用途等因素。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气温较低,一般选择全明星、甜查理等品种,而南方地区气温偏高,潮湿多雨,则更合适蒙特瑞、硕丰等品种。

4.2 园地选择与定植

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地块,以促进其根系发育。定植时期一般分为秋植和春植,生产上多采用秋植(图1)。北方地区秋植一般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15],南方地区则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16]。

在美国、以色列等国家,草莓定植一般以大型机械化设备搭配少量人力进行,成本低且效率高,中国多以人工定植为主,成本较高且定植效果参差不齐。

图1加工型草莓露天栽培情况

草莓定植后需及时摘除匍匐茎、老叶、病叶,并进行疏花疏果,以确保果实的品质。草莓的根系分布较浅,灌水和施肥要以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为重点,氮磷钾合理搭配,少量多次地进行。

4.3 病虫害防治

加工型草莓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残留已成为重要问题之一[17],这些农药残留不仅可能影响草莓的品质,还对后续加工产品的安全性构成潜在威胁。近年来,新型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等的研发和应用有效减少了农药残留[18],这些新型农药在保证对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草莓在加工环节中的安全性。目前国外已逐步实现激光锄杂草,这一技术通过精准的激光定位,能够高效地去除杂草,避免了传统除草剂的使用,降低了农药残留风险,从源头上保障了加工型草莓的品质与安全。

5 加工现状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草莓加工技术不断升级。德国和日本研发的草莓果实色选采摘系统显着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19]。美国的一些大型农业企业,采用智能化的种植管理系统,能够精准控制草莓的生长环境,生产出高品质的草莓,其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日本的草莓加工企业注重品质和口感,通过精细化的加工工艺,打造出一系列高端草莓制品。

中国的草莓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辽宁和安徽等地,仅辽宁东港市就有百余家。长丰草莓是安徽省长丰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发展基础坚实,产业链条齐全,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栽培规模、产品品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三产融合、品牌影响力均处国内领先地位[20]。目前长丰县拥有集草莓预冷、速冻、仓贮、保鲜等为一体的草莓初加工基地30个以上,培育壮大了巴莉甜甜、伊利、苏亚速冻等一批草莓加工企业,深入发掘草莓加工产品,推出草莓酒、草莓乳制品、草莓系列饮品等产品。

目前,中国草莓加工产品主要有草莓酱、草莓汁、草莓果干、草莓罐头等,但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创新型产品。

6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6.1 自主选育品种较少

21世纪以来,中国的草莓育种快速发展,育种单位逐渐增多,自主选育了一些加工型草莓品种,如美珠[21]、京藏香[22]等,但因其市场接受程度较低,国内主要栽培的加工型草莓仍以国外引进品种为主,导致国内加工型草莓产业对国外品种依赖度较高,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6.2 病虫害问题严重

病虫害的侵袭也是制约露天加工型草莓种植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草莓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如白粉病、灰霉病、蚜虫、红蜘蛛等,传统化学防治导致果实农残超标率 12 % ,严重降低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还增加了种植成本,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6.3 机械化程度较低

目前,中国露天加工型草莓的栽培与加工机械化水平较低,在施肥、灌溉、采摘等方面专用机械设备前期投入大,成本过高,难以应用,导致田间管理效率低下、果实质量参差不齐,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6.4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弱

国内草莓加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众多企业纷纷涌入,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常见的草莓加工产品多为果酱、果汁、冷冻草莓等,缺乏新颖的产品形式。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技术水平落后,主要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利润空间有限。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之间往往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下降。

7发展对策

7.1 加强品种选育

建立露天加工型草莓核心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国内外丰富的草莓种质资源,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露天加工型草莓品种,提升产业竞争力。

7.2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如全明星对炭疽病有一定的抗性。其次,可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及时清园,减少病虫源的滋生场所;增施有机肥、生物肥,如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配合生物防治技术(如释放捕食螨),可降低发病率4 6 % ,提升草莓的安全性和果实品质。

7.3 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为提升草莓加工品的竞争力,企业应加大对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通过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打破同质化困境,以多样化、高端化等为研发目标,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如冻干技术即真空冷冻干燥可保留 90 % 的维生素C,提高附加值3~5倍;运用先进的杀菌技术,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延长产品保质期。同时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共同攻克加工技术难题。

7.4打造良好品牌形象

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精准定位消费群体,研发特色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如针对高端消费人群,产品可主打有机、无添加等特色;针对儿童群体,可强调营养丰富、外观可爱等特点。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可与大型商超、餐饮店等进行合作,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外,也可积极开拓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线上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万春雁,糜林,李金凤,等.中国草莓新品种选育进展及育种实践[J].江西农业学报,2010(11): 3 7 - 3 9 + 4 4

[2]HOLMES GJ. The California Strawberry Industry:Current Trends andFutureProspec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FruitScience,2O24,24(1):115-129.

[3]旦艺豪,肖祥飞,王滢鸿,等.贵阳市花溪区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园艺,2023(4):139-144.

[4」吴晓云,高照全,李志强,等.国内外草莓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30(2):21-26.

[5]张运涛,王桂霞,董静,等.草莓优良品种甜查理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 (2

[6]时宽芹.草莓品种对其发酵酒理化性质与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0.

[7]武冲,姜莉莉,宗晓娟,等.中国草莓育种研究进展[J].落叶果树,2022,54(2):28-30.

[8]杨莉,李莉,杨雷,等.草莓新品种石莓6号[J].果农之友,2009(7):9.

[9]赵密珍,王壮伟,钱亚明,等.草莓新品种紫金四季[J].园艺学报,2012,39(6):1207-1208.

[10]张慧琴,谢鸣,蒋桂华,等.60Co-γ射线对草莓组培苗诱变效应[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180-183.

[11]李章达.草莓遗传育种中的生物技术应用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

[12]何欢乐,阳静,蔡润,等草莓茎尖培养脱毒效果研究[J].北方园艺,2005(5):79-81.

[13]孙玉东,徐冉.草莓脱毒苗繁育技术规程[J].河北农业科学,2007(2): 2 0 + 2 2

[14]黄京,刘瑞涵,焦玉英,等.北京市草莓产业竞争力分析[J].北方园艺,2021(17):150-156.

[15]吴钧波.潍坊地区露天草莓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86-87.

[16]张清霞,王尚明,王成孜,等.江南露地草莓栽培技术[J].当代农机,2022(8):85-87.

[17]李雪英.露天栽培草莓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1,15(17):38-39.

[18]倪春霄,吴燕君,赵月钧,等.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在桑椹中的残留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J].蚕业科学,2022,48(1):34 -39.

[19]王鸣谦,薛莉,赵珺,等.世界草莓生产及贸易现状[J].中国果树,2021(2):104-108.

[20]谢岩岩.安徽省长丰县草莓供应链模式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2.

[21]郭亚英,杨复康.草莓新品种:香玉 美珠 长丰 红露[J].山西果树,1992(3):19-21.

[22]陈杉艳,罗志伟,沈雪梅,等.草莓京藏香在云南的品种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20(1):169-171.

标签:  草莓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